李嘉誠乾坤大挪移 長和系掀史上最大規模重組
昨天,長江實業集團(長實)與和記黃埔(和黃)發出聯合公告,兩家公司的資產合併、重組及分拆,成立長和與長地兩家新的香港上市公司,預計重組方案將於今年上半年完成。相關手續完成後,李嘉誠旗下的房地產業務將獨立於長地運營。
長江實業公告截圖。(來源:港交所披露易)
重組1+1>2
此次規模龐大的架構重組,將主要通過「長實重組「、」併購方案」、「分拆上市」三個步驟完成。
根據公告,長江實業將先行重組。將於開曼群島設立一家新公司「長和」,成為長江實業的控股公司。長江實業的重組方案將透過協議安排(「長江實業計劃」)以股份交換的方式實行。
此外,長和集團將根據協議安排(「和記黃埔計劃」)與和記黃埔進行股份交換,非長江實業持有的每股和記黃埔股份將按照一股和記黃埔股份換取0.684股長和股份的比例獲得新發行的長和股份。
併購方案完成後,李氏家族信託和李氏家族將繼續作為長和的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為30.15%。
這出重組大戲的最後一步就是分拆上市,長和集團的所有發展物業、出租物業及酒店業務(即原先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各自的房地產業務)將轉讓予長地,這是一家將在香港註冊及上市的新設控股公司。上市後,長地或會考慮債務資本市場融資進一步擴闊融資渠道。
對於此次的架構重組,集團副主席李澤鉅表示:「長實和和黃未能夠反映價值的問題已經困擾多年,但一直苦於未找到合適的方案,去年下半年時才開始想到重組合併這個方法」。他未正面回應重組決定是否與香港投資環境轉變有關。
重組前, 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的總市值接近1萬億港幣,重組後則將產生1+1大於2的效果。
公告指出,按長江實業1月7日收盤價算,折讓約23.0%或870億港元,重組後將消除這部分折讓。
分拆地產業務後,長地將專註房地產,如再加上內地的儲備用地,長地將成為地產「巨無霸」,有利於其估值提升。李嘉誠稱香港地產業務百分百都是賺錢的,而內地業務99.99%不會虧本。
市場人士解釋,綜合性業務公司由於缺乏可比參照公司,一般會面臨估值偏低問題,拆分某部分業務上市是常見的釋放價值的方式,拆分部分由於更易找到可比參照公司,估值也會受益。
重組完成以後,長和系資產的股權架構將由原來的三層縮減為兩層。李氏家族信託將成為新公司長和(非地產業務)及長地(地產業務)的直接控股股東;李嘉誠將分別擔任長和與長地的主席,其長子李澤鉅將擔任副主席及(聯席)董事總經理,而香港「打工皇帝」霍建寧任長和聯席董事總經理。
交易概覽,交易前。(來源:長江實業公告)
交易概覽,交易後。(來源:長江實業公告)
否認變相轉移資產
昨天,針對此次重大重組併購,身為兩家公司主席的李嘉誠召開了新聞發布會,他表示,有關重組交易是集團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有助消除控股公司折讓,從而為股東釋放公司實際價值,惠及長實及和黃股東。長實及和黃的現有業務經整合後將擁有更高的透明度及業務一致性,價值得以進一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新成立的兩家公司,長地及長和,都註冊在開曼群島,而原來的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是香港成立並註冊的公司,李嘉誠新公司重組後變相遷冊海外。
李嘉誠對外界指此次重組是變相遷冊的說法並不同意。他說,「我們還在香港上市,過去十多年來,75-80%的香港上市公司,甚至包括國企都在開曼或其他海外地區註冊,不是他們對生意沒有信心,而是為規避做生意方面的風險。」李嘉誠解釋,在開曼等海外地區註冊將加大公司的財務靈活性。
李氏家族信託現為長實的控股股東,而長實持有和黃49.97%的股權。重組完成後,李氏家族信託將成為長和與長地的控股股東,李嘉誠及其長子李澤鉅將會出任兩家新公司的主席及副主席。李嘉誠透露,現階段未有退休時間表。
李嘉誠長子長江實業董事局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李澤巨表示,選擇現時分拆是商業決定,「只是做生意,不要想太多」。
過去10年在香港上市的新公司,大部分是內地民企和國企,都是選擇以開曼群島註冊,因為可在分派上更有彈性,是商業上的決定。
李澤巨又稱,不會將長和及長地分為正業和副業,如股東想繼續支持,他建議可將資金分開一半,分別投放在兩家公司。
李嘉誠地產合併釋放啥信號?
翻開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的財務數據,兩家公司的在去年中期的表現均優於市場預期。長江實業中期純利按年增長近六成,和記黃埔中期核心盈利按年增13%。
合併重組一般多見於公司業務出現滑坡,或者經營出現瓶頸。此次重組可能也未免俗。兩家公司表面上,看上去業績優異,仔細推敲實則不然。長江實業如果剔除分拆港燈獲得逾80億港元的一次性收益所致,其盈利並非那麼樂觀。同樣的情況,若撤除報告期內出售投資所得收益,和記黃埔盈利亦不樂觀。
由此可見,李嘉誠剝離地產業務可能事出有因,將釋放兩大信號。一是傳統地產業務遭遇增長瓶頸。
頗具諷刺的是,內地房企沉浸在爭搶地王的狂歡當中。這些房企仍然鬥志昂昂堅定認為今年房地產將上漲。例如,萬科高級副總裁、萬科北京區域首席執行官毛大慶曾對媒體表示,2015年開始,北京普通商品房將進入6萬元/平方米時代。
假如以80平米,6萬元價格和按揭7成計算,再按照基準利率和20年放貸計算,購買該房屋的人月供超24363。而滿足貸款條件銀行須要求工資水平是月供的一倍,也就是說,購房人每月工資至少為48726。接近5萬元的月工資,試問房企有沒有去考慮下購房者的購房能力?
二是房地產業務有望迎來兼并時代。在房地產供給過剩,變現能力變差的情況下,控制財務風險將是未來房地產關鍵詞。李嘉誠素有超強的控制風險能力。其旗下的兩家上市公司負債水平僅百分之十幾,但內地上市房企負債率普遍高達70%以上。
在高槓桿下,如果開發商不是去庫存,仍然舉債走上擴張的道路,可以預期的是,兼并將是一種必然。
▉根據新浪財經、新聞晨報、21世紀經濟報道、中國新聞網等媒體綜合
推薦閱讀:
※天興儀錶借殼狂歡,點睛之筆居然藏在這裡……
※公司併購重組法律文書範本(一)
※三易重組商業文稿 - 第七篇
※暴漲真相!解密易主鎖籌股的操控
※三愛富重組說明會熱騰出鍋,想說愛你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