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九原崗千年《狩獵圖》再現北朝繁華
07-16
http://www.sxgov.cn/黃河新聞網 2014-01-14 10:48:34開掘後的忻州北朝墓葬2013年尾設公眾開放日,記者得一睹幽深墓道之壁畫,其奢華煊赫炫目攝心——經過5個月的發掘,忻州九原崗北朝晚期壁畫墓揭開神秘面紗。2013年12月25日,省考古研究所組織省內外數十家媒體,進行了墓葬考古發掘現場公眾開放日活動。記者隨行到現場採訪,1500多年前北朝貴族的狩獵場景在幽深的墓道兩壁上呈現,其奢華煊赫的生活於歷史深處探出一角。特別是墓道北壁上的一座木結構門樓,是第一次用繪畫形式展現了古晉陽時期北朝建築的風采。A 墓葬主人無從確定墓葬年代初步推斷九原崗北朝壁畫墓位於忻州市忻府區蘭村鄉下社村東北,是忻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九原崗墓群中被盜較為嚴重的一座。山西大學考古學碩士研究生景耀忠在野外調查時發現了這座被盜墓葬,因墓內有壁畫,價值重大,隨即報告給本校考古系教授郎保利,並與省考古研究所取得聯繫。2013年3月,省考古研究所組織專家組赴現場勘查。6月下旬,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由省考古研究所與忻州市文物管理處聯合組成考古隊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經過5個月的考古發掘工作,共清理壁畫約200餘平方米,出土大量陶俑殘片及少量的陶器、瓷器殘片、數十件鐵質棺釘。最重要的是在墓葬清理過程中,對壁畫進行了初步的加固與現場保護。省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研究員渠傳福是這次考古發掘的執行領隊。他指著滿目凄涼的古墓說,墓葬因多次被盜,記載墓主生平事迹的墓誌也已被盜,而出土的人體骨骼數量也較少,且保存狀況較差,暫時還不能判斷墓主的性別和年齡。據當地村民介紹,墓誌在十幾年前被盜賣,志文中有「秀榮大將軍」幾個字,結合墓葬規模推測,墓主應該位高權重,是北朝時期高氏集團的核心人物。從壁畫中人物形象和表現手法來看,該墓與太原北齊徐顯秀墓、婁睿墓有許多相似之處,初步推斷其年代為北朝晚期。2013年12月24日,國內12位著名的考古學者來晉對忻州九原崗墓葬進行現場考察後,對壁畫墓的學術價值給予高度評價。留在現場為媒體做講解的國家博物館原田野考古部主任、研究員信立祥說,該墓葬是北朝晚期某個高官權貴的墓,從規模和形制判斷,等級和河北磁縣灣漳大墓相當,而那座墓的主人,據推測是北齊文宣帝高洋。所以該墓葬的主人無疑也是北朝很高等級的權貴,是北朝高氏集團的核心人物。該墓葬的發掘對研究北朝晚期社會生活、繪畫藝術以及我國古代建築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說明,至少在北朝晚期忻州就是一個胡漢相融、文化多樣、各民族和諧共處的重要地區,凸顯了歷史進程中的重要位置。B 《狩獵圖》為研究北朝社會生活提供佐證記者在現場看到,九原崗北朝墓位置在下社村的一片玉米地中,這也是墓葬屢次被盜的原因之一。墓為長方形斜坡墓道磚砌單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組成,南北總長約40米,墓室上方有封土堆。墓道長30.5米,底部最深處6.55米。墓道兩壁呈階梯狀,由上至下分為四層,每層均繪有壁畫。墓道東壁中部有一豎直的長方形盜洞,盜洞挖至墓道底部,東壁第四層壁畫幾乎全部被毀。甬道位於墓道與墓室之間,平面呈長方形。甬道南端原砌有石門,現僅殘存石質門楣,據當地村民介紹,石門及墓誌於10年前被盜走。甬道兩壁及頂部均繪有壁畫,可惜破壞嚴重,現僅殘存頂部小面積壁畫。墓室邊長5.4米、高約8米,穹窿頂。四壁牆體原均有壁畫,現已被大面積盜揭,僅頂部保留有星象圖。墓室西北角有一盜洞,墓室內部被盜擾非常嚴重,地面零亂堆積有殘磚、棺木以及盜墓者遺留的毛毯、礦泉水瓶等日常用品。歷代都有《狩獵圖》,但九原崗北朝墓中的《狩獵圖》則是我國現存墓葬壁畫中最長的一幅。遊走在墓道中間,仔細觀望,在30.5米的墓道東、西兩壁上繪製的壁畫自上而下各分為四層。第一層高1.5米,主要繪有畏獸、仙人、飛鳥、神獸等形象,四周以流雲、忍冬補白,其中有兩個神獸分別是《山海經》中記載的「駁」,一種食虎豹的馬和「疆良」,一種食蛇的怪獸。東、西兩壁第二層壁畫內容均為狩獵圖,所繪人物、動物形象生動,山水、樹木造型粗獷,狩獵內容非常豐富。在西壁第二層壁畫南部還出現有兩個中亞人的形象。第三層為出行儀仗,所繪的19位武士均為站立形象,身上佩戴弓箭和大刀。西壁南端繪有一騎馬的少年,其前方為一隻獵狗和一隻雄鷹正在捕殺兔子,少年右臂前伸似在指揮捕殺活動。東壁第四層因開挖盜洞已全部被毀,西壁第四層亦為站立的武士形象。在墓道北壁,繪有一座規模宏大的木結構建築,廡殿頂,建築中的一磚一瓦以及建築門樓內的6位人物,其形象都描繪得非常生動逼真,特別是雙柱式的斗拱在以往的資料中未曾見過。屋頂正上方繪一火盆,左右兩側各繪一獸首鳥身的怪獸形象。面對這組壁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楊泓說,九原崗墓道壁畫對魏晉南北朝這一階段考古學來講,是非常重要的考古發現。從狩獵壁畫內容及規模來看,該墓無論是對地下世界的想像還是對現實生活的描繪都比同時期其他墓的壁畫內容更加豐富,手法更加逼真精細,這些壁畫的發現,為研究北朝社會生活提供了佐證,對兵器馬具、繪畫藝術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墓道北壁壁畫中的木結構建築在同時期墓葬中是首次發現,是第一次用繪畫的形式展現了古晉陽時期北朝建築的風采。總的來說,該墓葬的發掘不僅可以填補忻州地區的空白,而且可以使山西北部區域北朝墓葬的分布情況更加清晰,對研究北朝社會生活、繪畫藝術以及我國古代建築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C N個盜洞說明墓葬遭遇了瘋狂盜掘走過墓道穿過甬道,就進入了20多平方米的墓室。觀望四周,墓室內N個盜洞清晰可見,最高的有1米多高,顯見已被多次盜掘,空空如也的墓室內只餘下一幅繪有三足烏形象的天象圖和幾片棺槨的殘板,墓室內四周壁畫基本被盜揭,一圈圈的青磚暴露在外,讓人感覺寒冷。渠傳福說,考古人員開始搶救時,只得到一些殘損的碎片,且已不在最初擺放的位置。大部分有價值的隨葬品已消失不見,連墓室、甬首的壁畫大部分都被盜揭,甚至由青石所制、估測兩米多高的墓門都被偷走,留下一地狼藉。專家根據以往南北朝時期墓葬考古發掘的經驗分析,墓室四周的壁畫應是四神圖,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面對瘋狂的盜墓現象,忻州市文管處處長李有成說,十幾年來,盜墓者對墓葬的擾動破壞非常嚴重。以前還只是偷盜陪葬器物,而近幾來年,連墓室內的壁畫、石門、棺槨、墓誌等都會被盜墓者盜走,可以說對古墓是洗竊一空。如果墓誌已被盜走,要確定墓主人的身份、年代和其他一些珍貴資料,已不可能了。對於近幾十年來山西呈現的盜墓之風,盜墓者瘋狂的破壞文物信息,楊泓非常感嘆。他說,東魏、北齊時,晉陽號稱「霸府」「別都」,居住著許多高官貴族,也留下了許多高規格的墓葬。近些年來,全民收藏熱催生了文物市場的繁榮景象,變相地使盜墓更加猖獗。但盜墓者只對金錢感興趣,在取走有價值的古物時,隨意破壞,不會保護文物信息。所以在盛世收藏中,墓葬中所蘊含的歷史信息就這樣消失殆盡,而那才是墓葬中最珍貴的東西。在採訪結束時,渠傳福特意強調,下一步工作鑒於墓葬原址的環境狀況,將儘快對壁畫進行揭取保護。
推薦閱讀:
※"色之狩獵」與「傾城之戀」
※我國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北朝時期墓葬狩獵圖現身忻州。
※長得像鏟子卻鋒利到「墮能卓地」!清代射鹿專用箭鑒賞
※【GD遊戲圖鑑】vol.111感受大自然的狂野力量,《獵人:野性的呼喚》精美圖賞
※狩獵刀的三種基本特徵,不知道的偽資深刀友小心打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