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理論名稱的由來和發展

風水理論名稱的由來和發展

風水理論的學習與思考之一

風水是中國先民創立的,在世界上獨有的理論,是中國文化中的瑰寶。對中國建築文化和風格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習和研究風水理論對今天的建設事業的發展也還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在浩如煙海的古籍中,有大量的關於風水理論的論述,周志川 先生對此作了考證和收集,為今天的學習和研究提供了方便。

1, 堪輿學。

現代的考古成果已經證明,中國大地是古人類發源地之一。我國先民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尋求適宜居住的環境,對大地山川、河流、日照、寒暑風霜進行細緻的觀察、獨到的分析、堪稱科學地總結,建立了宜居的指導學說—古藉稱為堪輿學。

堪者為高、天之意,輿者為低、地之意,堪輿就是對天地之貌的概括。從河南考古發現的仰韶文化遺址和浙江餘姚發現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可以知道,距今7000年前中國先民 已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 繁衍生息。他們大多選擇依山伴水之地,建房築屋成村定居。距今6000年前的西安半坡遺址 村落已有500*800米之大,前河後山;距今7000-5400年間的河姆渡村遺址 ,發現23*7米上下兩層的干欄式木建築遺迹,已有榫卯結構,顯然是為了適應多雨和潮濕環境的需要。

距今4000年前,(公元2000年前)中國大地上的原始社會到了最後階段,中國先民對居住環境的觀察已經有了相當高度的理論色彩。《太平御覽》 中描述過中國古代三皇五帝中的伏羲氏,居於方壇之上,仰望天象,俯察地形,參考龜甲,畫出八卦。公元前2070-1620年的夏朝,已經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蝕紀錄,採用干支記日法,已注意了節氣的變化;已有了國家的建制,由於不斷發生的戰爭,都城的頻繁遷移促進了城市的建設,對城市、村落人居環境的觀察已有了整體和局部的指導要領,形成共識。提出了陰陽的區分和變化的理論,歸納了世界萬象的「金、木、水、火、土」五種形態,和相生相剋的辯證關係,後世稱為陰陽五行學說。中國先民當時認為「天圓地方」自己居於中心,中華、中國之名由此而生。為觀察和定位的需要,建立了東西南北中的方位概念,並用「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形象的標稱東西南北方位。發現了地磁現象,從而發明了指南針,用於實際的觀測和戰事的布陣。根據陽光陰影的變化,發明了計時的日晷。對天象的觀測不僅用北斗星座確定方位,而且制訂了曆法,對陽光的照射,季風變化的時序規律有了認識,從而形成坐北朝南建房的共識。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學說論著具有極高的理論水平,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觀念對人們思想方法、建房理念、等級觀念、影響深遠。在城市規劃、村落樣式、營造法式、建築風格諸多方面留下明確烙印。戰國時期成書的《周易》不僅有完整的陰陽、五行理論,而且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觀點,其觀測和思考的哲學思辨至今還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

2, 風水學。

很多學者從對古籍的研究發現,風水之名始見於晉。郭璞的《葬書》。然究其所以,還需了解宗教對風水名稱形成的影響。

在唐朝,經玄奘「西天取經」回來對佛経的翻譯使得佛教的思想和教義,在中國廣為流傳,佛教受到以後多個朝代的皇家推崇。由於連年的戰火,老百姓生活不得安寧,人們祈求來世會更好的心態,與佛教「重來生,講輪迴」的教義相吻合,使得佛教得以在民間也受到歡迎。佛教認為萬物有地、火、風、水 四種狀態,或叫四種元素,對人來說也是如此,認為「身無壽為如風,身無人為如水」是說人的靈魂如風,人的肉身如水。因此,死者為無風、無水,壽命二字就是風與水而已。這些佛教的教義被當時的中國人所吸收消化,改造成為不讓風動以延年益壽,留住水流以永存形體的「藏風得水說」。這一觀念就是郭璞的《葬書》的理論核心:「藏風聚氣,得水為上,。。。。故謂之風水。」

佛教的「重彼岸,修來世」與中國人的「祖先崇拜,敬畏神靈」相融合,形成了「葬先蔭後」的功利意識,致使風水文化由重陽宅的傳統向陽宅、陰宅並重過渡,均要求陽宅和陰宅後方依託高山以「藏風聚氣」,前方開闊得水以「得水為上」。無論皇家與民間,都將具有哲學思辨意味的堪輿名稱慢慢演變為重今世禍福和來世吉凶的,更加直白通俗的風水名稱。具體操此重任的人也由先古部落首領逐漸的向下推移到巫官、士大夫、民間高人、風水先生。這時的觀風水活動,已從先古少數具有最高權力和學識的人(部落首領)才能做的「國家級決策」,逐步轉移至眾多僅具有廣泛知識的人(風水先生)進行的「國家級決策」和「平民的決策」多層次決策的日常行為。無論是政府實施的諸如大至戰爭,小至地方公共建設等重大決策,還是民間建房、看墓等日常決策,都能看到風水先生的身影。

由於決策看風水的普及和泛化,加之中國領域之廣袤,中國的「士」階層(知識分子)中不少人對此進行研究,著書立說,推動了風水理論的發展,形成了眾多流派,最重要的有重視觀察的形派和更重推理的理派。

風水文化在2000多年的發展演變中,尤其是民間由於私有制的出現,限制了人們對「最優地理位置和大環境」的追求,加之漢末至隋四百多年社會動蕩、戰亂頻繁,生靈塗炭,民不聊生。於是巫風大暢,鬼道愈盛,佛教和道教的求仙請神,畫符卦咒大行其道,必然滲入風水理論,揉進了「破煞」、「驅怪」以改善環境、趨吉避凶的內容,經千餘年的發展,加上江湖術士的邪說混跡其中,(可悲的是這些騙人的邪說在民間花樣翻新,最易被缺少知識的人所接受,以致以訛傳訛)成為今日不少人將風水斥之為迷信的口實。

3, 環境評價學。

應當說堪輿所代表的對人類居住生存環境的觀察,評價與歸納,以及風水所體現出來的在觀察基礎上的寄託於鬼神部分的虛幻,一直是交織在一起的。《周易》的哲學辯思,是以占卜形式表現的,風水先生 「覓龍、察砂、觀水、點穴」 的「相地四部曲」也是包含著科學內涵的。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就是這樣經過迂迴曲折發展起來的,唯物、唯心、唯神,假設、否定、修正、肯定,。。。。逐步接近於真理。

幾千年來人類享受著大自然的恩惠,經歷了地震、洪水、乾旱、颶風、嚴寒、酷暑等災害,使我們對居住的環境有了更深入和深刻的了解,可以說是用生命學習、適應、創立和修正著風水學說。在居住建築、交通、水利、城市規劃建設等方面還在遵循著古老風水理論的科學成果,中國的建築風格在世界享有盛譽。更多的具有現代科學、技術理論的規範體系、設備、設施、技術工藝,正在形成和豐滿著中國的風水理論,時至今天或者我們更喜歡環境評價學這一名稱。

但是,她卻是和堪輿學、風水學一脈相承的。觀察和思考交織在一起是沒有變化的。


推薦閱讀:

張寶通:新時代大關中發展的方向
五台山唯識學的傳播與發展(王化倫)
助力工業自主可控發展,龍芯亮相2018全球智能工業大會
圖說茶具發展史(二)
讀報文摘:水的命運就是人的命運*破壞水資源的發展是「失血的發展」

TAG:發展 | 理論 | 風水 | 名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