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有一種車 越懂車的人罵的越狠
按為中國市場特別設計的特供車,理應更容易受到國人的歡迎。當然事實也的確如此,常年佔據銷量前十的合資轎車,大部分都是各大品牌的中國特供車。比如最著名的中國特供車大眾朗逸,在2016年轎車銷量榜獲得冠軍,銷量高達約48萬輛。排名第二的全新英朗,銷量37萬輛,而它則是別克品牌旗下的中國特供車。同樣在榜單上的中國特供車,還有新寶來、福睿斯、新捷達、全新桑塔納等,全部都是國內暢銷車型。但是與這些車超高的銷量相比,對於中國特供車的口碑卻出奇的差,這是什麼原因?
中國特供車的成功,就在於它更懂中國市場。它們知道國人喜歡大空間,所以福睿斯明明更為便宜,後排空間卻比福克斯還要大。它們同樣知道國內道路平整性差,所以朗逸等車就將懸掛調教更偏向舒適。它們還知道中國人喜歡亮閃閃的車身,所以本田凌派等車就將車身上邊掛滿了鍍鉻裝飾條。如此一來,消費者買到心愛的合資品牌汽車,而這些車企也憑藉中國特供車賺了個盆滿缽滿,正可謂皆大歡喜。
但如此成功的中國特供車遭到了很多懂車人士的吐槽,根本原因就在於中國特供車與其他特供商品不同,只是在消費者看的見地方進行改進,而在看不見的地方往往節省成本。品質不僅並沒有提升,反而因為平台老舊、安全標準低等問題,導致安全隱患叢生。平台陳舊、安全標準低帶來的問題以大眾朗逸為例,朗逸被人戲稱為「德原朗」(德國原裝朗逸),就是諷刺其中國特供車的身份。而這款2016年的銷量冠軍,當然不是來自德國原裝車型,而是上海大眾在2008年推出的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車型。只不過這個2008年推出的車型,竟然採用的還是上個世紀大眾在1998年推出的平台。
當年,面對日系車型在緊湊級轎車的壟斷地位,大眾手裡僅有老寶來和高爾夫這兩款車型。老寶來後排空間狹小,而且成本較高,無法降價。高爾夫僅有兩廂版,不受喜愛三廂車的國人歡迎。無力應對的大眾急需一款成本更加低廉、空間大、造型更圓潤的新車,所以利用當時現有的寶來PQ34平台改進後打造新車,朗逸從此誕生。這款中國特供車一經推出,就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短短兩月就收到了高達3萬輛訂單,兩年後朗逸成為乘用車銷量王。儘管朗逸銷量遙遙領先,但正是因為中國特供車的身份。推出多年以來,德國大眾一直沒有將其納入研發體系,最新的MQB平台也沒有朗逸的身影,所以直到現在朗逸還在使用的是老款平台。
不僅是朗逸,寶來同樣適用的是PQ34平台,新桑塔納、捷達使用的是PQ25平台,福睿斯是福特的C1平台等等等。其實,因為可以降低成本,所以大部分中國特供車喜歡使用舊平台。而使用陳舊平台最大的問題,就是安全性不如新平台產品。比如大眾MQB平台一大優勢,就是大量使用的熱成型鋼,提升了車輛被動安全性。以MQB平台生產的斯柯達明銳為例,全車熱成型鋼使用比例達到20%,使用PQ35平台的高爾夫6熱成型鋼使用率只有可憐6%。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中國特供車都是採用舊平台,大眾凌度就是採用的最新的MQB新平台研發,但是高額的成本導致售價較高,其慘淡的銷量無疑讓那些打算採用新平台製造中國特供車的合資車企望而卻步。
另外,中國特供車沒有納入集團研發體系,一旦品牌發生全球召回,這種車就處於沒有人管的尷尬境地。而且中國特供車一般沒有國外原廠車型,這就導致這些車只需參加安全標準較低的國內C-NACP,安全方面無法與其他合資品牌車型一樣得到保障。試想,消費者花著同樣的高價購買的合資品牌車型,卻不能享受同樣的品質和安全保證,自然讓不少網友難免對中國特供車冷嘲熱諷。那麼為什麼合資車企樂於打造中國特供車,引進的那些國際熱門車型沒有符合國內市場的嗎?賣不掉的國際車型倒逼中國特供車的崛起很多人都有疑惑,既然中國特供車如此不好,為何不能引進更多的世界車型到國內銷售?其實不是不引進,而是此前引進的世界車型很多水土不服,銷量欠佳。逼著合資車企沒辦法,只能想法利用合資品牌和技術,打造符合國情的中國特供車,才能創造銷量佳績。
還是以大眾朗逸為例,之所以打造這麼一款中國特供車,不就是因為老寶來後排空間狹窄,不能滿足國人的需求嗎?老寶來曾經是四代高爾夫的三廂版本,正兒八經的世界車,但就是因為不受國人歡迎而銷量欠佳。2008年寶來與朗逸一樣變成了中國特供車,銷量開始增長,後來還推出了同平台的跨界旅行車蔚領。寶來的中國特供車之路,也越來越寬闊。其實在國內引進的世界車型中,同樣遇到銷量問題的車型還有很多。比如日產西瑪、DS6等只不過它們沒有找到自己的特供車之路,所以漸漸悄無聲息,消失在了車市的汪洋大海之中。
編輯總結:中國特供車,是合資品牌憑藉對國內汽車市場充分熟悉而打造,避免了引進車型水土不服的問題。而且因為銷量高、成本低,所以合資車企紛紛樂於生產中國特供車。中國消費者雖然看似得到了實惠,用相對的「低價」就買到了心儀的合資品牌和滿意的車型。但是這種車採用陳舊平台,從而導致車輛安全性的缺失,這一點無疑讓中國特供車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中國特供車未來到底會怎樣,合資車企能否在成本和安全性方面做好取捨將成為關鍵。
推薦閱讀:
※我國留學低齡化趨勢顯著:家長失望國內應試教育
※國內外磁州窯600件匯總(十七)
※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發展探究
※國內首枚方形五福臨門大銅章在滬面市
※道聽「圖」說 | 中國二十七大劇種是指?國內戲曲劇種知多少
TAG:國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