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閱兵背後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
昨天,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紅場,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閱兵式盛大舉行。閱兵的目的是為了凝聚力量,鼓舞士氣,因此除了整齊的方隊和強大的武器裝備以外,還有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那就是閱兵式上軍樂隊演奏的樂曲。
在紅場閱兵一開始,來自俄羅斯第154獨立警衛團儀仗營的一隊士兵高舉著兩面象徵俄羅斯的旗幟——勝利旗和俄羅斯國旗,列隊通過受閱部隊方陣和坐滿老兵及貴賓的觀禮台前通過紅場。這個時候,俄羅斯軍樂團演奏的《神聖的戰爭》再一次響徹紅場上空。
《神聖的戰爭》 鼓舞鬥志唱響勝利
在俄羅斯,有兩首歌曲可以贏得觀眾這樣的尊崇:樂曲剛剛奏響,民眾便自覺起立,跟著合唱。第一首是俄羅斯國歌,第二首便是我們中國觀眾也耳熟能詳的歌曲《神聖的戰爭》。
《神聖的戰爭》創作於蘇聯衛國戰爭時期,被譽為「蘇聯衛國戰爭的音樂紀念碑」。這首歌曲的詞作者是蘇聯著名詩人瓦西里·列別傑夫-庫馬奇,而曲作者則是蘇聯紅軍少將、著名作曲家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夫。
1941年6月24日,蘇聯《消息報》發表了詩歌《神聖的戰爭》。為了鼓舞軍隊和人民的頑強鬥志,亞歷山德羅夫當天早上拿到這首詞,僅僅用了一天的時間,就完成了譜曲。當時沒有時間列印樂譜,他就讓樂團的隊員將樂譜抄在本子上,然後排練。第三天,莫斯科的白俄羅斯火車站,即將奔赴前線的蘇聯紅軍戰士就聽到了這首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神聖的戰爭》更是作為當時蘇聯電台早間節目固定播放的歌曲,成為蘇聯人民抗擊納粹侵略者的精神武器。
《喀秋莎》:承載了中國人的美好回憶
除了閱兵式的入場曲《神聖的戰爭》,還有一首歌也是俄羅斯的衛國戰爭勝利日閱兵式的保留曲目,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進入紅場時的歌曲《喀秋莎》。這是一首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前就流傳於蘇聯的歌曲,講述了一個叫「喀秋莎」的女孩盼望在邊防軍服役的愛人早日歸來的故事。
有資料顯示,《喀秋莎》這首歌首次與「二戰」聯繫在一起,是在1941年,莫斯科工業學校的女生們在送別蘇軍戰士的儀式上集體演唱這首歌。很快《喀秋莎》這首歌在「二戰」時成為蘇軍戰士在前線時齊唱的一首軍歌。上世紀50年代中蘇經歷了一段親密期,《喀秋莎》也成為幾代中國人美好的回憶。尤其是當時的年輕人,有著普遍的「喀秋莎」情結。
紅場閱兵的特殊呼號
閱兵時,響徹紅場的不僅有歌曲,還有一個特殊的呼號,每次紅場閱兵,負責解說的播音員都會在一開始就發出這樣的呼號:「請注意,莫斯科在廣播。」在戰爭年代,「莫斯科在廣播」這個呼號曾經鼓舞了成千上萬的士兵和民眾。
尤里·列維坦:激怒希特勒的「蘇聯之聲」
在閱兵式上,播音員還會模仿尤里·列維坦的聲音:「請注意,這裡是莫斯科」、「勝利閱兵現在開始 」……
尤里·列維坦是賦予「莫斯科在廣播」這個呼號特殊意義的人,他是蘇聯國家廣播電台的播音員,衛國戰爭時期代表「國家」的聲音,他的聲音甚至讓希特勒感到無比惱怒。
蘇聯著名作家西蒙諾夫曾這樣寫道:「衛國戰爭期間,無論在硝煙瀰漫的戰壕,還是在淪陷區,一到播出戰事新聞的時候,人們總能聽到列維坦深厚、沉穩的男中音。在失利的時候,他給人們以希望;在勝利的時候,他給人們以歡樂。」
1941年冬,德軍兵臨莫斯科近郊時,擬定的十三人黑名單中,第一名是斯大林,第二名便是列維坦。但也正是列維坦,在70年前的1945年5月9日這一天,在話筒前宣告了德國法西斯的失敗。
閱兵結束後,俄羅斯還舉行了這些慶祝活動
閱兵後莫斯科舉行盛大節日遊行;家屬手持已逝老兵照片,緬懷先烈;俄其他城市也舉行閱兵和紀念活動;莫斯科紅場舉行盛大晚會;焰火表演為慶祝活動划上圓滿句號。
俄羅斯閱兵組圖:來源/央視新聞
本期監製/余偉利 主編/熊江萍 編輯/江永韜
給俄羅斯的精彩閱兵點贊!↓↓↓
推薦閱讀:
※美軍空襲敘利亞——特朗普真想玩票大的?
※美俄導彈航母過招 克里米亞或將下周加入俄羅斯|克里米亞|美國|導彈
※許一力:俄羅斯為何死扛烏克蘭?
※俄羅斯電影《特工008》[國語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