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專題】課本沒有,且必考的2首中秋唐詩,一定要收藏!

導語:

中秋佳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每逢佳節也是詩人們佳作頻出的時候,中秋的文化常識以及詩歌鑒賞歷來頗受出題老師的喜愛,下面就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中秋節,又稱八月節、拜月節,時日在農曆八月十五,恰值三秋之半,故名。它不僅僅是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同樣在「儒家文化圈」中具有深刻的文化影響。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主要包括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

中秋節是典型的表意文化節,由月圓而引申為渴望家人團圓,由月圓而引申為思念遠方親人,所謂「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所謂「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所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都寄託著人們強烈的情感。

中秋節時,有團圓,有歡笑,也有思念,有傷感,這讓無數文人詩情大發,似乎開了「傷痕文學」之濫觴!

下面就讓大家鑒賞兩首著名的賞月詩歌。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點評】:李白,有「詩仙」之稱,其文「翩若驚鴻,矯若游龍」,其思「縱橫天地,浪漫九州」,其行「放蕩不羈,洒脫自然」,「謫仙人」之名號,名副其實!這一首詩,充分體現了李白不羈的性格。不是文學家喜歡孤獨,而是缺少同類。他在沒有知己相伴之時,邀請明月來飲酒,加上自己的影子,一共「三人」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歡聚」——人、月、影,互相交融,難分彼此,就像多年老友,暢敘幽情。此種意境,除了詩仙,何人才能營造得出?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點評】:白居易的詩詞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其語言通俗易懂,能夠在平淡之中體現新奇意境,充分顯示了其遣詞用字手段之嫻熟。他之作品在韓、日流傳甚廣,除了其詩詞的魅力之外,主要是通俗易懂,更容易被外國人所理解和接受。如果翻閱有「日本紅樓夢」之稱的《源氏物語》,白氏風格的詩詞俯拾皆是,由此可見一斑。本詩通篇沒有一個典故,沒有一個生僻詞,並且連用兩次「八月十五夜」,可就是沒有給人累贅之感。「池畔」、「水館」、「望鄉」、「月圓」、「秋風」、「清光」,詞雖淺顯,意境已出,無愧「詩王」、「詩魔」之美稱。


推薦閱讀:

騷壇汨江風 ● 45期 ●中秋專題●欲偕今夜月,倚向故人窗。
【中秋專題】中秋節:中國的收割節與感恩節

TAG:收藏 | 唐詩 | 課本 | 沒有 | 專題 | 中秋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