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清扇面藝術中的秋色
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自然與人息息相關。明山秀水不僅僅是美麗的自然景緻,更是人們修身養性、寄託理想的精神家園。山水諸派立意、用筆各不相同,煙江草樹、幽谷溪泉,或空寂曠遠,或蓊鬱深邃,所描所繪都是人們心中的世外桃源。
明·文徵明《古木寒江圖》
泥金箋/水墨
此扇繪石岸古樹、寒水孤舟的江岸景緻。近景重心偏左,古樹枝杈向右伸展,樹下一葉扁舟,構成了畫面平衡。遠景平闊、開朗。坡石、遠山以淡墨渲染,濃墨點苔,古木雙勾寫形,樹葉勾、點兼有。筆法疏放,墨色簡淡,是文徵明一件接近粗筆面貌的畫作,與其習見的細筆設色山水迥異奇趣。
明·沈仕《秋江歸樟圖》泥金箋/水墨
此扇擬元代畫家吳鎮筆意,近景處叢樹高挺,坡岸高出江面,一人坐在岩石上臨江賞景。江流平闊,漁舟晚歸。遠山連綿起伏,樹影迷離。筆法柔和,皴染滋潤,蒼茫渾厚,平淡天真,頗得江南山水韻致。
明·錢穀《臨軒觀瀑圖》泥金箋/設色
此圖繪飛瀑天降的壯麗景緻,有「忽見不似畫,靜聽疑有聲」之意蘊。構圖別緻,近景密而遠景疏,頗顯空靈洒脫。古木皆以淡墨勾畫,再以濃墨染就,濃淡相間,古木枝頭設淡紅色,盡顯初秋之意。
明·宋旭《帆影秋晚圖》紙本/水墨
此圖取法倪瓚「一河兩岸式」構圖,繪兩岸不同景緻。近處繪渾厚的山巒、屋舍、秋木,舍內一文人獨坐,屋舍周圍樹木或虯枝橫斜,或筆直矗立。河中不著筆墨,大片留白以示廣闊水域,三五小舟輕馳其上,帆影點點。此圖純以水墨為之,山石勾勒與皴法,均略顯隨意,然其筆墨酣暢,枯中見潤,清幽秀雅,似有董源「平淡天真」之神韻,呈現出一幅秋日蕭瑟之景象。
明·陳祼《水榭迎秋圖》泥金箋/設色
此圖展現了一派中秋氣象。遠山取正面,簡筆勾勒並以淡墨染就,不作一筆皴擦,山腳以點染法表現隱約的樹林,中間繪山石、湖面,近處山體雄渾聳立,樹榦直挺,岸邊繪水榭、籬笆圍起的菜園,水榭後密竹青綠,似有「密竹風修修」之態。干筆皴擦山石,墨筆勾勒樹榦,樹葉用濃艷的紅、青、綠諸色點出,著意展現作者隱逸虎丘後雅逸、恬淡的生活情態。
明·謝道齡《湖山秋晚圖》紙本/設色
此圖繪漁人晚歸之景。用筆細潤,墨色清淡,清秀明凈,意境疏簡,布局獨特。山腳下水榭臨湖,長堤偃卧,拱橋勾連,一人獨步橋上;山外湖水浩渺,不著筆墨,三五漁船皆以粗筆徒手勾繪,或揚帆游弋或停泊岸邊;遠處峰嶺迷茫,以淡墨渲染,如白雲繚繞其間,頗有「只因一霎溟濛雨,不得分明看好山」之意境。
明·惲向《秋江遠眺圖》泥金箋/水墨
此扇題贈友人沈光祚。扇中仿元人倪瓚筆意,繪一河兩岸的平遠小景。近處樹叢高低錯落,對岸遠山清寂落寞,江流橫亘,平闊無盡。此圖筆法清健、生拙,勾染洒脫、率意,別有一番筆墨意趣。
清·楊晉《湖溪讀書圖》紙本/水墨
此扇仿元代畫家曹知白作湖濱小景。近景雜樹喬立,叢篁倚石,柳蔭斜掛,水榭臨風,書生窗內讀書,野雁列陣飛過,湖中蘆葦搖曳,遠方坡岸如線。景緻蒼茫,氣象蕭索。樹形各異,勾染自如,叢竹寫法亦佳,而風格粗放。布局率意,筆法生拙,是其晚年簡率特徵鮮明的一件作品。
清·顧昉《林泉秋景圖》紙本/設色
此扇為贈友人而摹元人畫作,繪山林岩坡之間,木屋隱現,泉水潺潺。坡石以潤墨皴染,林木用細筆勾描,敷色淡雅,筆意靈動,圓熟處略見生拙。
清·吳谷祥《雲扶絕壁圖》紙本/設色
此扇繪贈友人,吳谷祥時年四十五歲。扇中常熟虞山的劍門奇景。山岩高峻,澗谷幽險,山道崎嶇,迷霧蒸騰,行走其間,令人不知身處何處。筆法圓柔,線條靈活,山岩以淺絳設色,另有石青、深紅點苔,物象層次分明,構圖飽滿而不壅滯。
內容選自《小品大藝》
推薦閱讀:
※林天宏:哈雷特·阿班——新聞的底線(中國青年報 2008-9-10)
※古代中國的貪與反貪
※武術《中國武術散打教程》視頻教學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和道教四大名山是那些
※中國四十座露天大佛【珍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