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古人類活動時間或可再前推六十萬年
廣東古人類活動時間或可再前推六十萬年
來源: 廣州日報
日前,在備受矚目的2014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25個初評候選項目中,「鬱南磨刀山遺址與南江舊石器地點群」是唯一入選的廣東項目。
專家介紹,半個多世紀以來,廣東最早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年表一直停留在距今13萬年左右的馬壩人時代。而以鬱南磨刀山遺址為代表的南江舊石器地點群的發現確切地改寫了這一歷史。
這是廣東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古文化遺存,與周口店的北京猿人同期,將廣東已知有人類活動的時間提前了數十萬年,是嶺南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
鬱南磨刀山遺址:嶺南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
磨刀山遺址位於廣東省雲浮市鬱南縣河口鎮和都村。在幾千平方米的磨刀山遺址現場,一片紅土地上立著一堆堆土墩,挖出石器的痕迹清晰可見。磨刀山地處南江盆地東北部,為南江西岸第四級階地。2014年4月至8月,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等單位對鬱南磨刀山遺址第1地點進行搶救發掘,發掘面積
劉鎖強是這一考古項目的執行領隊。根據他的描述,本次發掘出土近400件石製品。石製品原料岩性以砂岩、石英與石英岩為主。石製品類別包括石料、石核、石片、斷塊、碎屑、石錘、石器及使用礫石等。所發現的石製品類別涵蓋從搬運石料、加工石器、使用石器到廢棄石器的整個過程,反映出發掘區存在完整的石器生產操作鏈。石器類型有砍砸器、手鎬、手斧與刮削器等,其中又以砍砸器數量為多。石器尺寸以大中型為主,多為權宜性工具。
劉鎖強指出,磨刀山遺址第1地點的石器生產操作鏈表現出的是一種高損耗、低效率的石器生產方式。磨刀山遺址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地理位置處於華南與東南亞的南亞熱帶至熱帶氣候區的過渡地帶,其低效的石器生產程序、粗率的石器加工工藝及相對單一的石器組合正是適應濕熱環境的體現,應當與有機質的工具如竹木器的廣泛使用密切相關。
磨刀山遺址的石器技術具有中國南方礫石石器工業的一般特徵,但與長江流域湖南、安徽等地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有明顯差異,而與廣西百色盆地以及東南亞地區的舊石器早期文化具有更多的同質性,表現出更偏向於熱帶氣候環境的古人類適應模式。
專家們通過目前發現的遺物推斷,當地的古人類活動時間可能可以追溯到七八十萬年前。但是現在還不能確定,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分析。
南江流域:有66處舊石器地點
自2012年底開始,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在粵西南江流域開展舊石器考古專項調查,目前已發現66處舊石器地點(遺址),採集到數以百計的打制石器。地點群主要集中發現於南江盆地東北部四級階地至二級階地,大部分地點密集分布在20平方公里範圍內。
南江盆地舊石器地點的區域分布密集程度在華南與東南亞地區較為罕見,表明更新世古人類在南江流域不僅活動頻繁且延續時間長。磨刀山遺址第1地點出土石製品數量多、種類豐富,不僅反映出完整的石器生產操作鏈,還揭露出較大面積的古人類活動區域,顯示其作為長期活動的中心營地的功能。類似的還有羅艮頂等地點。而東水口等其他大部分地點發現的石製品數量少、分布範圍小,石製品類型相對單一,顯示出作為臨時活動地點的特徵。南江舊石器地點群內不同地點石製品數量的多寡與不同地點功能的差異,展現出區域內由中心營地與臨時活動地點組成的更新世古人類棲居形態。
劉鎖強指出,鬱南磨刀山遺址第1地點是廣東目前確認年代最早的古人類文化遺存,填補了廣東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空白,將本地區最早有人類活動的歷史由距今13萬年左右大幅提前至數十萬年前,是廣東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
南江流域的舊石器考古發現既是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的重大進展,為華南乃至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研究提供了珍貴的新材料;同時也為深入研究華南、東南亞地區舊石器文化的關係、區域人類起源與演化歷史以及東西方文化比較等國際熱點課題提供十分重要的新契機。
推薦閱讀:
※不要把時間都浪費在「學」英語這件事上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絕不要浪費時間!
※【前沿物理】驚!最新物理理論可以模擬時間旅行,解決「祖父悖論」。
※12生肖各自忌諱的時間段是什麼?
※強壯到只剩下肌肉,這位黑金剛用四年時間,讓肌肉再次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