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如何看咱的國產大飛機?

德國人如何看咱的國產大飛機? 道德經公眾號 2015-11-03 21:17

11月2日,《法蘭克福彙報》《南德意志報》等各大德媒紛紛關注了中國首架自主研發客機C919總裝下線的消息。這架意欲挑戰空客A320和波音737市場壟斷地位的中國大飛機,大家總還是需要了解一下的。

▲飛機在上海總裝下線。

C919客機的命名

C是飛機製造商——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COMAC)的首字母,同時代表了中國(China)。「919」中的第一個數字9,代表了中文「天長地久」的寓意;「19」則表示,該機型的最大載客量達到190人。

嚴格意義上講,國際航運體系里,習慣把300座以上的客機稱為大型客機;而在中國,人們通常把150座以上的客機就稱為大客機。這也就是許多中文媒體將之稱為「國產大客機」的原因。這種概念上的細微差別也側面反映了各國航空工業技術的不同發展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該客機從命名上便可以看出其與空客(Airbus)、波音(Boeing)的競爭期望。上述兩家是目前世界上飛機製造領域的兩大壟斷者,與之形成「ABC」分庭抗禮的局面應該是中國航空工業人的夢想。

哪些技術是自己家的,哪些是別人家的

機智的德國《圖片報》也關注了這個問題。「『完全Made in China』其實也不是那麼回事兒。國際公司在生產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C919的部分組件由外國生產。」

據悉,C919的機體(包括機身、機翼、尾翼等)已實現完全國產。而飛機動力系統、機載系統和機上設備目前仍為引進外國產品。此後逐步實現國產,直至全部國產化。

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春曉表示,預計C919在2016年首飛時的國產化率為50%,至2025年後將超過90%。

▲科研人員在天津大學模擬座艙空氣環境實驗平台對機艙進行監測。

小編看過多家媒體報道,得出一個結論。出於對國際先進技術的學習與引進,中方的做法是:選擇優秀、合適的國外供應商,促成國外供應商與國內企業的合作,組建航電、飛控、電源、燃油和起落架等系統的中外合資企業。這種形式的合作,正利於中國學習、引進外國工業製造的先進工藝。

▲德國網友評論:「中國正從技術上緩慢而紮實地趕上來了,這是歐洲和美國自己的責任。當生產線被搬到中國和中外合資企業時,技術也就自動對外出口了。中國人或許在期待,什麼時候能不再需要我們了。到那時候就太晚啦。」

▲「就像自己的汽車、自己的巴士、自己的高鐵,模式都一樣,用高額利潤吸引外國企業,而後努力抄襲,緊接著外國人就可以滾蛋了,所謂自己的產品就出來了。韓國人日本人台灣人都干過這樣的事情。亞洲人根本沒有自己發明過東西,一切都是剽竊美國人和歐洲人的。」

還有一個核心的問題。C919採用了由美國通用電氣與法國賽峰集團合資研發的LEAP-X1C發動機。英國BBC表示,中國國產發動機預計要等到2020年後才能裝配使用。在這方面,中方的說法是「目前中國已經專門成立了商用發動機公司,正在研製與C919配套的長江-1000A發動機。」

參與C919研製的中航工業副總工程師唐長紅表示,等到C919向客戶正式交付時,將選配國產發動機。航空工業作為「工業之花」,發動機是其「花冠」,對技術要求極高,目前中國與世界領先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但近幾年發展迅速。

與競爭者的對比

此次下線的C919為基礎機型,也就是說:在這家飛機的基礎上,未來可以有加長型、縮短型、增程型、貨運型和公務型等系列化產品。多個版本任君選擇。

波音737與空客A320同樣有多種規格。

▲圖表來源:中信證券研報

總裝下線之後

要真正與空客A320、波音737分足鼎立,C919還需闖過幾個難關,關鍵詞是:

1、試飛

計劃2到3年的試飛階段,需要檢測飛機各項系統能否正常運轉,在特殊條件是否出現故障等等。說白了,就是要確保這台搭載上百人性命的大機器在技術上是安全可靠的。

2、市場

產品技術過關之後,關鍵的就是好不好賣了。在這方面,空客A320和波音737具有更好的先天優勢,比如更高的品牌信賴度。另外,還要看歐美的航空局是否給C919頒發適航認證,這是國產飛機銷往歐美的硬條件。

3、服務

產品銷售過程中,服務要做好。比如售前諮詢、售中培訓和售後的技術支持。

自主研製的歷史

1970年:國務院批複「708工程」。經過10年研製後,1980年,大型遠程噴氣客機「運-10」在上海首飛成功。運-10是中國自主製造的最大飛機,C919在起飛重量上仍無法與運-10相比。

1985年:運-10試飛成功後曾經在多地執行任務,但由於經費等多方面原因,於這年停止了試飛,項目擱置。

▲運-10在進行高原測試。

曲折20年:運-10之後,中國嘗試從外國引進飛機組件然後自行組裝。在與美國麥道公司聯合研製MD-90時,該型機的國產化率已達70%。不過後來麥道公司被波音收購,因為與波音產品系列衝突,MD-90全部停產,而中國作為合作方並沒有MD-90的知識產權,所以無權繼續生產。造大飛機的嘗試再次失敗。

▲MD-90

2008年:跨入新世紀,中國在飛機製造上取得了一定成果。2008年,中國第一架自主研製的支線飛機ARJ21在上海完成首飛。2014年,ARJ21-700獲得了中國民航局(CACC)頒發的適航證。不過截至目前,仍未獲得美國聯邦航空局(FAA)和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飛行安全認證。這也意味著,ARJ21隻能在中國境內以及一些認可CACC證書的第三國家銷售及使用。

▲2011年,ARJ21-700飛機在內蒙古呼倫貝爾海拉爾機場進行高寒試飛。


推薦閱讀:

德國人竟這樣說:全世界都應謝謝中國的真正原因 - 新聞 - 加拿大華人網 - 加拿大華人門...
德國人的這一癖好 讓蘇聯逃脫了亡國之禍!
德國人吃的小薑餅,有著你意想不到的大來頭!
設備鏽蝕或致福島危機 數萬德國人要求終結核電
關係非同一般,德國人送李鴻章珍貴禮物,慈禧太后竟然沒意見

TAG:飛機 | 德國 | 德國人 | 國產 | 國產大飛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