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真實老照片
文化全景平台 藝術第一媒體
點擊上方【中國藝術網】查看往期內容
七七事變自從發生後已經有了近一百年的時間,但是直到今天中國的很多地方每到7月7日都會響起警鐘,由此可見七七事變是一場不能被忘卻的事件,所以它帶給後人的影響也必定是深遠的。七七事變為什麼這麼讓人難以忘懷,它有著怎樣的意義呢?
楊克山 崔開璽 《七七事變·盧溝橋》油畫 220×400cm 2009年作
《七七事變·盧溝橋》局部
七七事變對中國的影響
七七盧溝橋事變發生的時間是1937年7月7日,當時日本侵略了東北三省後又佔領了中國的很多土地,後來他們把目標鎖定在了盧溝橋。他們爆發盧溝橋事變是蓄謀已久的,因為為了達到目的,他們先在盧溝橋附近進行演習,這種演習並不是真的演習,只是為了挑釁中國的軍隊。後借口一個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絕後他們便對中國的士兵和宛平城進行了攻擊,這就是著名的七七事變。
盧溝橋七七事變油畫
七七事變發生之後給中國帶來了很多的影響,首先這件事件爆發之後中國開始整個民族一起抗日,這是之前沒有的現象。面對日本的肆意妄為,中國人民開始了集體的反抗。其次通過七七事變人們變得鬥志昂然,為之後日本無條件投降奠定了基礎。
七七事變歷史意義
七七事變之後,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讓中國人民意識到了生存的危機,意識到了中華民族存亡的危機。面對日本的野心中國國民政府本來還有一點和平解決的希望,但是後來這種希望蕩然無存,蔣介石本來一直都與共產黨敵對,經過七七事變後他積極地回應了共產黨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盧溝橋七七事變圖片
七七事變確實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傷害,但是與此同時它也喚醒了人民的危機意思,在大敵的面前,一直沉睡的中華民族終於蘇醒了,無情的戰爭給全國的人民上了一課,人民不約而同地聚集著凝聚力,從沿海到內力,從城市到鄉村,每個人都為祖國的存亡努力著,中國形成了抗日統一戰線,這是之前不曾有過的。
在七七事變後下本來奄奄一息的中國終於蘇醒了,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中國的慾望最終會被破滅。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華民族一天天地走上了復興的道路,抗日的聖火越來越旺,雖然中國處於危機,可是眾志成城的凝聚力讓中國最終戰勝了日本。
七七盧溝橋事變的槍聲打響了日本侵略中國的道路,也打響了沉睡的中華民族,中國這頭沉睡的獅子終於蘇醒,開始與帝國主義反抗。七七事變讓後人看到了中國的苦難也看到了中國的希望。人民是國家的,與此同時國家也是人民的,只有國家免於危難人民才能安居樂業。
中國全民族抗戰的爆發地——盧溝橋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日軍立即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中國駐軍拒絕。二等兵志村菊次郎,日軍八中隊新兵,就是他在演習中的走失成為雙方開戰的導火線。事後日方也承認志村是因為剛入伍,缺乏經驗而走丟,但這個導致戰爭的「小人物」沒有受到任何懲罰。1944年,志村在緬甸死於孫立人部中國遠征軍之手。
圖為日軍大隊長一木清直中佐,發動對宛平攻擊的直接指揮官,一九四二年在瓜達爾卡納爾和美軍的戰鬥中戰敗自殺。
圖為守衛盧溝橋的29軍士兵英勇抵抗日軍入侵,展開爭奪戰。
圖為日軍佔領下的盧溝橋。
圖為在盧溝橋頭防禦工事內的中國士兵
中國軍隊在盧溝橋反擊日軍進攻。
圖為駐守在宛平城的宋哲元部第29軍緊急赴戰。
宋哲元(1885—1940),字明軒,漢族,山東省樂陵市城關鎮趙洪都村人。中華民國軍事將領。他是馮玉祥手下西北軍五虎之一,馮玉祥對他十分賞識,稱讚他「勇猛沉著」、「忠實勤勉」、「遇事不苟」、「練兵有方」。
1940年4月5日,宋哲元以中風不語病逝,葬於綿陽附近的富樂山,享年56歲。國民政府追升其為一級上將。
左上圖為29軍副軍長佟麟閣、右上圖為132師師長趙登禹。他們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仍率部戰鬥,最後壯烈犧牲。下圖為1937年時的盧溝橋。
圖為中國軍隊在盧溝橋抗擊日軍的進攻。
圖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內的盧溝橋事變半景畫。
29軍官兵在北平城高呼抗日口號。
被日軍炮火摧毀的宛平城內民房。
26日下午,華北駐屯軍向第29軍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中國守軍於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區,否則將採取行動。被宋哲元拒絕,並於27日向全國發表自衛守土通電,堅決守土抗戰。圖為小股日軍突破北平廣安門。
同日,日軍參謀部經天皇批准,命令日本華北駐屯軍向第29軍發動攻擊,增調國內5個師約20萬人到中國,並向華北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下達正式作戰任務:「負責討伐平津地區的中國軍隊。」血戰平津已再所難免。中國軍隊堅決抵抗。圖為日軍攻入北平廣安門。
香月清司指揮已雲集到北平周圍的朝鮮軍第20師團,關東軍獨立混成第1、第11旅團,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約1萬人,在大炮和裝甲車配合、飛機掩護下,向駐守在北平西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國第29軍第132、37、38師發起全面攻擊。圖為日空軍轟炸天津,南苑。
圖為沿北平白河進攻的日軍谷崎部隊。
盧溝橋事變揭開了全國性戰爭的序幕。圖為盧溝橋打響後,雙方呈現拉鋸作戰,前後二十日,日軍始終不能佔領宛平。這是雙方在宛平城外永定河畔交戰的前沿,日軍的戰壕清晰可見,遠方為雙方爭奪要點龍王廟。
蘆溝橋戰鬥打響後,中日雙方曾多次進行停火談判,但中方不再開放宛平城門,這是日軍代表寺平大尉為交涉事由被守軍用繩子拉著在宛平城牆上下。
盧溝橋事變發生後,正在廬山召集會議的蔣介石發表講話,表明了中國政府的抗戰決心。
中國軍隊撤退後,日軍通過盧溝橋。
圖為日寇鐵蹄踏上盧溝橋。
圖為日軍炮轟宛平城。
日軍在佔領的宛平城牆上炫耀武力。
圖為日軍在盧溝曉月碑前慶祝勝利。
日軍在盧溝橋設立的紀念碑。
日軍佔領盧溝橋。
日本相冊里的盧溝橋事變。
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第132師師長趙登禹戰死,不少軍訓團的學生也在戰鬥中壯烈犧牲。28日夜,宋哲元撤離北平,29日,北平淪陷。圖為趙登禹將軍。
圖為插在天壇的太陽旗。
佔領北平後的日軍,上房了。
1937年被日軍佔領的中國村莊內每家必須掛日本國旗。
1945年中國軍隊重回盧溝橋。
1945年,中國軍人站立在盧溝曉月石碑前。
推薦閱讀:
※不忘七七事變 七首愛國抗日詞
※請回答1937.7.7
※「七七事變」前中日兩國軍力如何懸殊?
※崇禎六年也有一個「七七事變」:中國在海上大勝荷蘭
※血祭盧溝橋——七七事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