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音樂劇大佬是怎樣誕生的?
4 人贊了文章
本文共4900字,預計閱讀完需13分鐘。
這兩年安德魯·勞埃德·韋伯的音樂劇作品要頻繁出現在國內觀眾的眼前了,從今年的《周日戀曲》中文版,和原版音樂劇《貓》,《艾薇塔》(僅港台演),送審中的《萬世巨星》,到明年的《搖滾學校》,2020年的《劇院魅影》,音樂劇迷歡喜過大年——那可是音樂劇傳奇大佬韋伯啊。
韋伯,江湖人稱韋爵爺、韋小寶,其作品是全球諸多觀眾,也是不少中國觀眾的音樂劇啟蒙之作。2001年人民大會堂開演的「非凡之作韋伯爵士世界音樂劇盛典」寓意著西方主流音樂劇第一次進入中國,2003年的《貓》是國內第一部引進的西方音樂劇,《劇院魅影》三度登陸中國締造票房神話——這陣仗和反響,恐怕也只有韋伯能做到了。
今年的托尼獎,同樣將戲劇終生成就獎授予了韋伯,以感謝其為國際戲劇交流及戲劇教育做出的巨大貢獻。回顧大佬70年的人生歷程,我只能嘖嘖稱奇,本身就有天賦的他抓住了每一次機遇,打出了一副最好的牌。
壹
韋伯大佬出生於1948年3月22日,倫敦的肯辛頓特的一個雙音樂職工家庭,父親是音樂學家、管風琴演奏家和作曲家,母親是鋼琴教師,弟弟朱利安·勞埃德·韋伯後來也成了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
小韋伯的日常無非就是媽媽教彈鋼琴,帶著全家的愛寵暹羅貓Perseus往瑟洛廣場溜一圈,被阿姨奶奶領去劇場看戲,爸爸帶他去參觀講解各種歷史遺迹什麼的。
韋伯父親和暹羅貓Perseus
青少年韋伯最大的不快樂,是媽媽對天才學生John Lill過於上心,簡直比親生兒子還要積極培養。這種嫉妒和痛苦也最後被他獨自安排的自殺之旅排解了,搜集了一堆藥丸準備了結的他在拉文納姆的教堂呆了兩個小時後,靜下心來默默回家了。
再說回大佬和音樂劇的不解之緣。小時候就常被帶去帕拉斯劇院看兒童劇滑稽戲的韋伯萬萬沒想到有一樣東西是能把他最愛的音樂和劇場演出聯繫起來的。直到1958年,在百老匯反響非凡的《窈窕淑女》在倫敦德魯里巷皇家劇院開啟了英國首演,奶奶帶小韋伯去看了下午場,自此他打開了新世界大門,一發不可收拾,接連看了是《Gigi》和《西區故事》。
迄今他仍認為,父親給他彈的那首《南太平洋》的《迷人之夜》(Some Enchanted Evening),是他心中最棒的一首音樂劇歌,旋律太抓人了。
The Broadway Stars-Some Enchanted Evening (from South Pacific)
對音樂劇的過分迷戀,讓韋伯很快定下了人生目標——做一個音樂劇作曲家。除了籌備作品,他也相當有經濟頭腦,17歲就開始給自己找經紀人了。
他還真找到了一個經紀人。經紀人Desmond Elliott還給他帶來了一個音樂劇項目:《像我們這樣的人》(The Likes of Us)。經紀人還給韋伯拉來了一個作詞的搭檔——後來也聲名大噪的蒂姆·萊斯。同年韋伯考上了牛津大學歷史系,還拿了獎學金,不過呆了一個學期他就輟學了——掙扎一番後,他選擇了音樂創作,學術研究不是他想要的未來。
貳
《像我們這樣的人》因為沒找到資助者而黃了。這對搭檔不灰心也沒好高騖遠,1967年他們接了一本地音樂老師的單子,給學校合唱團寫歌。老師希望是流行風清唱劇、最好在舊約全書取材。兩人選了約瑟夫復仇和原諒的故事,融合了卡利普索、搖滾、鄉村音樂等元素,在自娛自樂的氛圍中打造出了《約瑟夫的神奇綵衣》。這首歌在學校音樂會表演中一鳴驚人,家長小孩都喜歡,第二次演出時泰晤士報的記者(也是其中一位家長)還寫文章誇讚了一番。
兩人的下一部作品也延續了宗教元素。蒂姆·萊斯是鮑勃·迪倫粉,電視里聽到了他那首《上帝與我們同在》,一句「猶大有上帝在他身邊嗎」,激發了他們想給猶大寫歌的靈感。耶穌猶大都是凡人的《萬世巨星》可以說概括了當年的一切熱點:搖滾樂、性解放、反戰,無非都是釋放真實的自我。韋伯討厭無聊沉悶的音樂,所以也會在音樂中輔助劇情,利用節奏和停頓,讓音樂有相當戲劇化的表達。這部隱射了當代社會的急劇變化的劇,在音樂中也不乏時代的影子,旋律可見披頭士,初版耶穌是照著格瓦拉造型打扮的。
Giovanni-Jesus Christ Superstar
德語版《萬世巨星》
吸取了《約瑟夫的神奇綵衣》的成功經驗,《萬世巨星》先出了一張概念專輯探路,銷量過關再做音樂劇。專輯英國銷量一般,在美國卻大受歡迎。因而1971年《萬世巨星》音樂劇的首演,是在百老匯舉行的。哦,美國人還把它改編成了電影。小時候被美國音樂劇啟蒙的韋伯,卻開啟西區音樂劇反攻百老匯的新時代。
縱觀韋伯巔峰時期的作品,都有一股「我歌我所思」的熱烈和真誠,記錄著不斷變化的心境和時局。
接下來的《艾薇塔》也和當年英國的局勢有關。從1970年代早期,倫敦乃至全英國人民就一直不得安寧,當時的愛爾蘭共和軍幾乎將倫敦完全變成了一顆定時炸彈,整個英國經濟也一直下滑。
1973年,萊斯在一段廣播節目講述阿根廷總統胡安·貝隆的妻子伊娃·貝隆的故事中得到靈感,攜手韋伯創作了《艾薇塔》。貝隆夫人從歌女奮鬥到權力頂端,為勞苦民眾爭取權益卻33歲英年早逝的不屈奮鬥和悲情結局,相當符合當下民眾心境,為人們找到了一個發泄的出口。概念專輯一出,《阿根廷別為我哭泣》唱哭一片,好吧,音樂劇製作順理成章,演出後還斬獲不少獎項。至今,《阿根廷別為我哭泣》依然是世界盃期間阿根廷輸球後電視台必放的金曲。
電影《貝隆夫人》主題曲《阿根廷別為我哭泣》-電影視頻-搜狐視頻
韋伯從來就不是兩耳不聞身外事的出世天才,他相當有版權意識和商業頭腦。早在1977年,為了把版權和製作權牢牢攥在自己手裡,掌握話語權,19歲的韋伯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童心未泯地根據托馬斯小火車那句「真正好火車頭」(Really Useful Engine)為公司取名真正好集團(Really Useful Group)。
也在此不久,韋伯認識了後來的金牌製作人卡梅隆·麥金托什,並在1980年,邀請卡梅隆一同打造音樂劇《貓》。
韋伯是資深貓奴,而艾略特這本《老負鼠的貓經》也是幼時他最喜歡的床前讀物。韋伯在流行風潮中找到了切入點,在呈現方式上,可以借鑒在電視表演的Hot Gossip舞團,不用那麼性感熱辣,但可以加入他們的肢體表現和現代舞元素,變得老少皆宜。
舞蹈設計吉莉安·琳恩為這部戲費盡心思,她花費大量時間觀察貓的生活習性,結合貓神秘性感、冷漠高傲等特點,結合了現代舞、芭蕾舞、爵士舞和踢踏舞等特點,才創作出了現今的獨特舞蹈。所幸經濟繁榮的1980年代是舞者也能唱歌演戲的時代,能歌善舞的人不在少數,選人也不難(要知道莎拉·布萊曼也是Hot Gossip舞者出身,後來在《貓》中飾演小貓Jimima)。
艾略特遺孀還給了韋伯額外的驚喜,她帶來了許多艾略特未出版的作品,其中一首悲傷小詩入了韋伯的眼,成了後來《貓》的王牌曲目——《回憶》。
《貓》 memory-原創視頻-搜狐視頻
單有幾首好曲子,配上冷門詩歌和稀奇古怪的主題,一群人在扮演貓——這部劇沒法吸引投資人。演員認為自己在演滑稽戲,整個西區覺得劇組就是一群瘋子。老搭檔蒂姆·萊斯也因為《貓》歌詞都是現成的,沒什麼施展空間,而離開韋伯去了別的劇組。
還有更慘的,沒有劇院願意演《貓》。直到有一天,韋伯去錄製電視台節目《這是你的生活》,看到了充當錄影棚的西區的新倫敦劇院,才給《貓》找到了家。
然而問題是,他們沒錢租場。劇組成員只能四處找關係籌集資金,韋伯為此不惜抵押了自己的房產。諸多狀況讓整個劇組都壓力山大,排練氣氛也高度緊張。更倒霉的是,原定扮演魅力貓的朱迪·丹奇,在綵排期間腳崴了——韋伯和麥金托什幾近崩潰,都想放棄演出了,但導演特雷沃·努恩堅持讓演出照原計划進行。《艾薇塔》主演伊蓮·佩姬臨危受命,在演出三天前接下這個重擔,使得首演得以順利進行。
《貓》是韋伯人生的一場豪賭。我們可以事後諸葛亮地認為新奇的造型、多樣化的舞蹈和音樂、還有讓人沉浸其中的舞美設計和互動環節讓《貓》妥妥的是爆款。但當時沒人這麼認為。首場觀眾原本是計劃圍觀音樂劇史上最失敗之作的。
韋伯和麥金托什賭贏了,觀眾看完後全部黑轉粉,給出了超高評價,使《貓》成為年度現象級音樂劇,人們排著隊買票!
吃一塹,長一智。為了掌握場地的話語權,1983年,韋伯(或者說真正好集團)買下了他第一個劇院——皇宮劇院(2012年轉手給了Nimax),這也是當年《萬世巨星》的演出場地。
《貓》很成功,但評論家眼裡,韋伯就是通俗的代名詞,做不出嚴肅的古典作品。而韋伯很快做出了反擊。1985年,他製作出了紀念去世的父親的安魂曲,其中莎拉·布萊曼演唱的《Pie Jesus》登頂英國單曲榜。其實,在通俗和古典中暢通無阻、遊刃有餘,才是韋伯音樂劇成功的關鍵。
The Kentwood Choir-Pie Jesus
對他有重要意義、獻給父親的《Pie Jesus》為什麼讓莎拉·布萊曼演唱呢?除了她無可置疑的唱功,還有個原因就是,莎拉·布萊曼在1984年正式成為了他的第二任妻子。
《劇院魅影》也因她而生。Ken Hill類似歌劇版《劇院魅影》本來找莎拉·布萊曼演的,沒去成,但是演出的時候請韋伯他們看了。不久後韋伯看完小說原著,決定把這個發生在巴黎歌劇院的恐怖傳說,變成一個凄美浪漫的愛情故事——就是後來的《歌劇魅影》。莎拉·布萊曼則成了這出史上超級賣座音樂劇的女主角,Christine。
https://v.qq.com/x/page/h0536nl1wet.html
《劇院魅影》糅合了韋伯對生死的思考、布萊曼的愛、劇院的痴迷,橫跨流行和古典音樂,成為他作品的集大成者。這部戲旋律優美,過耳難忘,場景服飾道具華麗奪目,更不用說大吊燈突然掉到舞台上的場景是多麼驚心動魄,讓觀眾達到了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享受。這是音樂劇史上的傳奇,迄今,《劇院魅影》仍是百老匯和西區演出場次最多的音樂劇之一。
叄
《劇院魅影》讓韋伯的事業又上了一個台階,但它的成功無法複製。韋伯除了音樂劇,也忙著真正好集團的管理和其他事務。他創作了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會歌《生命之友》,1993年完成了二十年前的心愿,把老電影《日落大道》改成了音樂劇。這部劇反響不俗,但製作費高昂,最後還是虧了錢。
1998年西區上演的《微風輕哨》沒有特別熱門,火的是他們找當年大熱的男孩地帶(Boyzone)唱的劇中那首《No Matter What》,那是當年英國單曲榜的第一名。
BOYZ-No Matter What
韋伯除了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商業作曲家」(2001年紐約時報評),也是個成功的商人,從早年他關注票房、關注觀眾,總能製作出商業成功的作品便知。到現在,真正好集團有戲劇、電影、唱片、雜誌等分支,旗下擁有並運營六家劇院,包括韋伯幼年常去的帕拉斯劇院,《貓》首演場地新倫敦劇院(現改名為吉莉安·琳恩劇院,為感謝她的卓越貢獻),還有他第一次接觸到音樂劇、看《窈窕淑女》的德魯里巷皇家劇院。
他也在世界範圍內尋找新的音樂劇演出市場,其中就包括了中國。原版的《貓》、《劇院魅影》,還有中文版《貓》,吸引了無數中國觀眾進劇院,讓更多人愛上了音樂劇。
2002年,韋伯有了新的職業——製作人,打造了一部印度風情的《孟買之夢》。出於推廣作品和提攜新人的考量,2006年後他還擔任了好幾部音樂劇選秀節目的評委或嘉賓,為其公司製作的《音樂之聲》、《萬世巨星》、《約瑟夫的神奇綵衣》選拔合適的演員。2009年他還幫忙寫了首歌、去主辦國俄羅斯跟普京聊聊人生,全力助英國選手奪得歐洲歌唱大賽冠軍。
分身乏術的韋伯無法專心創作,也摸不清現代觀眾的口味了。步入21世紀,他的大部分新作都反響平平。雪上加霜的是,2009年,《劇院魅影》續集《真愛不死》的全球首演前,他被確診為前列腺癌早期(所幸後面完全康復了)。
你大佬還是你大佬,熬過2013年反響不佳的《斯蒂芬·沃德》後,第三任妻子瑪德琳·古登給予靈感的《搖滾學校》(2015)宣告了韋伯的強勢歸來。他的搖滾血性再次蘇醒,年近70的他依然可以創作出激情澎湃又好聽的歌曲!這個老師帶著孩子們組成搖滾樂隊的故事,除了宣揚突破束縛、追求夢想,更燃的是,讓大人小孩都廢除對搖滾的偏見,愛上搖滾,誰說小孩子不可以搖滾呢?
Youre In The Band (From "School Of Rock") - Andrew Lloyd Webber/The Original Broadway Cast Of School Of Rock
今年70歲的韋伯老當益壯,除了作曲,還把投入了大量精力在推廣青少年音樂教育、翻修劇院上——他在為下一代鋪路。教父也要找接班人的嘛。
韋伯之後,年輕一輩誰最有望成為下一個音樂劇界呼風喚雨的作曲大佬呢?目前看來,同樣找到時代痛點、極具創新精神、作曲和營銷一樣有天賦、創造了《身在高地》、《漢密爾頓》的林-曼努爾·米蘭達已經勝券在握了。(或者說,他已經是大佬了?)
喵姐
《漢密爾頓》啥時來中國?
-END-
推薦閱讀:
※歌劇那麼好聽,不考慮了解一下?
※全國熱捧的歌劇《江姐》為何被江青勒令停演?
※乾貨 | 米蘭斯卡拉歌劇院2018下半年度精彩「歌劇劇目」及「優惠購票」指南
※2018.03.22.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拉美莫爾的露琪亞》隨筆~~~
※在歌劇藝術的長河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