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民意,民主才能成為好東西

「民主是個好東西」,俞可平當年曾以這篇文章,引起人們廣泛關注,其中諸多話語,都曾深深擊中人心。

  在那篇文章最後,他寫道,「一些政客則把民主當作其奪取權力的工具,以『民主』的名義,嘩眾取寵,欺騙人民。在他們那裡,民主是名,獨裁是實;民主是幌子,權力是實質。」

  這樣的「民主」,當然不是好東西。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虛妄的民主呢?在《敬畏民意》一文中,俞可平給出了清晰的答案——「誰是人民?人民將權力授給誰?人民如何將權力授予政府?這些都是民主政治的基本問題,其中的任何一個問題沒有解決好,民主就會成為一句空話。而每一個問題的解答,都須臾離不開民意。」

  也就是說,在一些權力場域,民主質量不高,沒能真正成為好東西,就是沒有真正認識到民意重量,沒有在充分敬畏民意基礎上,傾聽好民意,並在相關行政決策上,來真正體現出民意需求,最終形成民主化的制度。認識不到民意重量,也就不懂「權為民所賦」,在面對人民需求的時候,做不到「權為民所有用」。

  這裡例舉一個最新事例,貴州省畢節市政府駐貴陽辦事處辦公室主任文永東日前在接受貴州電視台記者採訪時說,「你是為人民服務還是為黨服務的?」這樣的權力「雷語」,無疑就是曾任鄭州市規劃局副局長那句「替黨說話,還是替老百姓說話?」的翻版。這種把人民與黨的利益割裂開來的錯誤做法,顯然也就是沒能認清權力與人民的關係,沒有做到對民意的起碼敬畏,自然也就不能在民主的框架內依法行政。

  在這個民意與權力進行深度博弈的年代,只有充分尊重民意,政府才能真正實現善治,權力才能真正擁有公信力。這就要求,權力必須真正放下身段,傾聽民意,為民做實事,才能最快速度、最大程度地獲得民意擁戴。越是民意集中的地方,權力越應該有勇氣直接面對,而不能上演「民意已經過河,幹部還在假裝摸石頭」的醜劇,來敷衍民意。

  改革是這個時代無可逆轉的潮流。在《敬畏民意》發布會上,俞可平評價目前中國改革現狀時也強調,「改革到了一個新的關口,這絕不是一句空話。」一切都在證明,越是在這樣的關口,越要痛下改革的決心。這個關口,無疑就聚焦著各種利益的複雜博弈。前些天,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強調寧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機。而要讓改革最大程度地告別風險,趨近完美,別無他途,也還是要回到民主的路徑上,在任何細節的操作上,都要回到真正敬畏民意這個原點。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溫家寶總理在談到沒有政改的成功,「文革」這樣的歷史悲劇還有可能重新發生時,話鋒一轉:「當然,我深知改革的難度,主要是任何一項改革必須有人民的覺醒、人民的支持、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精神。」俞可平在「敬畏民意」一文中,也強調稱,「在民主政治下,執政者把民意當作價值,他們重視民意是因為民意是其執政的合法性基礎,是其執政資格的源泉。」

  而覺醒的民意,無疑更需要得到足夠的敬畏與呵護。讓覺醒的民意得到充分尊重,得到最大支持,才能為民主改革提供最大的動力源泉。這就要求,對任何輕忽民意的權力行為,都必須引起足夠的警醒;對任何讓民意支付過大代價的權力行為,也必須追訴相關責任。由此,通過真正托起民意的重量,來提升民主治理的質量,從而為改革提供更大的助力,為當前的改革問題梳理出清晰的價值與路徑。

  「天大地大,民意最大」,俞可平說,「簡而言之,敬畏民意,就要大力推進民主法治!」以民意推進民主,以民主助力改革。由此,中國的民主與改革,將從敬畏民意開始,獲得最大的潤滑劑;中國當下的公共治理問題,也都可以獲得最大的方向與動力。

(編者按:3月26日上午,中央編譯局副局長、著名學者俞可平新書《敬畏民意》發布會在京舉行。《敬畏民意》收錄俞可平近年來的政論和訪談文章,呈現他在政治改革、民主治理、中國模式等問題上的最新觀點,書中探討問題涉及當代中國的政治發展的各領域。出版方認為,此書出版必將推動我國思想界有關改革前景和改革共識的討論,有利於為黨的十八大的召開創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推薦閱讀:

改變窮腦袋,才能填滿窮口袋
造作什麼業,才能不失人身??
能接通萬物磁場的信息才能接通佛道仙神和萬物之靈的磁場
怎樣才能搞好人際關係?
找對象,怎樣才能找到「對的人」?

TAG:民意 | 東西 | 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