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魚也要注意身體「安全」

 

 老祖宗早有訓誡:食不可無魚。的確,魚類不僅是養分的「富礦」,而且蘊含健腦防病的特殊物質。芬蘭研究人員發現,魚類中含有的歐米伽-3脂肪酸可抑制癌細胞形成,阻止癌細胞增殖,堅持每周吃兩次魚,可降低乳腺癌與淋巴癌的發病率。英國學者報告認為,每周吃魚s次的女性,可使中風的發病率降低52%;糖尿病患者每周吃魚5次,得心臟病的危險降低64%。

   但是,魚類也有安全問題。

   一、是重金屬污染之害

如鉛、鎘、汞等。這些污染物在水中的濃度也許並不高,但可以通過食物鏈進行富集,所以在魚類體內,特別是那些食肉魚的體內,污染物的濃度可以很高,能達到水中的數百倍甚至數千倍。

  我國南海北部海域中的魚類鉛含量平均每公斤為0.72毫克—1.36毫克,鎘為每公斤0.08毫克~0.27毫克。珠海市對151份海魚的檢測總結為:汞含量平均每公斤為0.06毫克,超標率0.66x;鎘含量平均每公斤為0.087毫克,超標率4.64%;鉛含量平均每公斤為1.78毫克,超標率為3.97%。香港研究人員發現,海蝦的含鎘量超過標準3.5倍;其次是東風螺,超標2.5倍。美國有關機構也曾宣布,鯊魚、鯖魚、鱈魚、金槍魚等含汞量過高,告誡人們少吃這些魚類,防止汞蓄積中毒。

  所以,要想避免生金屬污染的危害,要適量進食。每天魚類的進食量最好不要超過200克,最好是隔兩到三天吃一次。另外,不吃或少吃魚頭、魚皮和內臟。重金屬一般蓄積在魚類的肝、腎、肺等內臟組織,肌肉中含量較低。以鎘為例,在魚的各部位置富集量從多到少依次為內臟、骨骼、鰓、肌肉。其次,盡量選擇體積較小的魚類食用。因為體積較大的食肉性魚類處在食物鏈較高階段,體內儲存的重金屬較多。特別是魚翅、旗魚、鯖魚、鯰魚和胖頭魚等,含有較高量的水銀,宜少吃,一個月最多進食兩次。再有就是做魚時,盡量搭配進新鮮的食季蔬菜、水果。如西蘭花、番茄、香菇、蘋果等,這樣可以促進重金屬排出。

  除此之外選擇相對安全的品種進食。如生蚝、蝦、比目魚和扇貝等海產品,所含的水銀量較低,不過這個價格嗎自然就也上去了,在北方家庭二三級城市家庭這些餐桌上還是不常見的。

  

二、是組織胺之害。

鯉魚以及竹夾魚、金槍魚、秋刀魚、沙丁魚、鯿魚、鮐魚等魚類,含有豐富的組氨酸。本來,組氨酸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之一,但當魚不新鮮或腐敗時,由於細菌的生長繁殖,可使組氨酸脫去羧基變成組織胺,而組織胺是一種強致敏物質,可使人出現過敏癥狀,輕者面部潮紅、頭暈、頭痛、心慌、胸悶、呼吸急促、噁心、嘔吐、腹瀉、腹痛、乏力、煩躁,以及口、舌、四肢麻木;重者可出現蕁麻疹,口渴、口唇水腫、氣喘、吞咽和呼吸困難、視物模糊、瞳孔散大。化驗顯示,不新鮮或腐敗的魚類,每克魚肉含組織胺1.6~3.2毫克;當每100克魚肉的組織胺含量達到200毫克時,人食用後就會發生中毒。人的中毒量為每公斤體重1.5毫克,一般在食用後半小時到1小時出現中毒癥狀。

  特別是在夏季天氣炎熱之時,鮮魚如存放不當則極易腐敗變質,產生大量組織胺,人吃了容易中毒。因此,吃魚一定要吃新鮮的。如果不慎發生中毒,一方面應給患者作催吐、導瀉處理,以減少組織胺的吸收;另一方面可給予抗組織胺藥物(如安其敏、苯海拉明、撲爾敏、氫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治療。

  

三、是服藥者要當心

因為有些藥物與魚肉「相剋」。須留意的藥物包括:能促進組織胺釋放的藥物,如嗎啡、可待因、罌粟鹼、倍他斯汀、右旋糖酐、筒箭毒鹼、阱苯達嗪、多粘菌素等。這些藥物能夠促進魚肉尤其是金槍魚、沙丁魚等釋放出大量組織胺,引起人體中毒,發生過敏反應,嚴重者可有生命之虞。而含氨基比林的藥物,如氨基比林、去痛片、腦清片、優散痛等。如果在服用這類藥物期間吃鹹魚,鹹魚中有較多的亞硝酸鹽,易在胃中生成化學致癌物亞硝胺,並進而埋下致癌的禍根。

此外據研究表明,異煙肼對單胺氧化酶的抑制作用一般於停葯兩個星期後才逐漸消失,所以要在異煙肼 停用兩周後才能對魚肉開禁。

所以對以上這些食魚量較大且原有高血壓病的朋友們應當盡量少吃,因為他不僅會讓你的血壓突然升高致腦出血,危及生命。

推薦閱讀:

【懷孕40周】孕40周注意什麼
【兔年哪些月份要注意健康】
注意:主婦們!婆婆不是你的閨中密友
高位拋式的舞美造型注意事項

TAG:安全 | 身體 | 吃魚 | 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