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莽銅丈權衡標準器的發現與流傳
新莽銅丈權衡標準器
在中國計量史上,新莽時期的度量衡標準器格外引人注目。這是因為,當時在王莽復古改制的大旗之下,劉歆組織一 批學者舉行了一場大規模的考訂音律和度量衡標準的活動,並根據考訂結果,鑄造了一批度量衡標準器,頒發全國各地使用。通過這場活動,劉歆形成了自己系統關於鐘律和度量衡的理論。他的理論成為後世朝代制定度量衡標準所信奉的圭臬,人們在考訂度量衡制度時,不但要從他的理論中尋找依據,而且還要從他遺留的實物中尋找當時尺度標準,這就使得新莽時期的度量衡標準器遺物在後世被人們奉為國寶,格外珍惜。
雖然歷朝歷代對新莽時期的度量衡標準器都很重視,但畢竟時事變遷、歲月無情,到了民國時期,存世的新莽度量衡器物已經十分罕見。這種情況下,二 十世紀二十年代,甘肅兩位農民很偶然的發現了八件新莽時期的度量衡器物,這些器物挖掘出土以後又經過了十分曲折的經歷,才得以保存。這件事,成了中國計量史上一件奇事。
事情始於1925年7、8月間。當時甘肅定西縣巉口鎮農民秦恭(當年13歲)在放牧時,於今巉口鎮鐵路大橋東北方向200米處,發現一塊露出地面的金屬物。第二天與其兄秦讓去挖,挖出了不同形狀的八件古銅器。(傅振倫先生《甘肅定西出土的新莽權衡》一文說:1926年夏,甘肅定西縣稱鉤驛〔在蘭 州東南一百八十里〕因大雨沖壞山原,發現新莽銅器八件:權五、衡一、鉤一、丈一)。當時,本村人不認識這批珍貴文物,秦家把這批稀世珍寶擱置院牆腳。 1929年甘陝大旱。秦家迫於生活,由秦讓用手推車將這批文物運到省城求售,蘭州古董商馬實齋按碎銅價格以六十塊大洋收進。後不多久,馬實齋又以二百塊大 洋轉手賣給古董商張壽亭。同年秋,北京古玩商朱柏華得悉後,專程趕到蘭州,以一百四十塊現洋買走銅衡桿和九斤銅權,其餘六件被時任甘肅省建設廳廳長楊慕時 以八百塊大洋購得。此後,楊隨軍東行,因攜帶不便,交蘭州民眾教育館保管。1932年夏天的一個雨夜,陳列在教育館內的六件文物,除最大的一件石權外,其 餘五件全部被盜。該館館長張銘青發覺後,立即向省府報告,並四齣追蹤,但沒有結果。
朱柏華購得的銅衡桿和九斤權,經人鑒定,知是新莽時物。朱以五千一百元的高價賣給北平琉璃廠尊古齋古玩鋪。蘭州被盜的五件文物,由時任陝西綏靖 公署駐甘肅行署主任鄧寶珊先生出面,電請全國古物保管委員會北平分會主任馬衡,代為在平津等地緝訪。1933年7月,終於在天津英租界源豐永珠寶店發現。 經多次交涉,該店拒不交出,並要挾古物保管委員會出價三十萬大洋贖回。保管委員會以該店盜賣國寶罪,通知天津河北省公安局將其經理翟捷三及原盜竊犯高燦章 逮捕,才追回了這五件文物,保存在北平團城。尊古齋所購銅衡桿和九斤權,由故宮博物院按五千一百元原價贖回。至此,甘肅定西出土的八件稀世珍寶失而復得。 1934年春,中國學術協會在團城舉辦「西北文物展覽」,這批珍貴文物才公之於眾。
故宮博物院舊藏有新莽銅嘉量,為了把新莽度量衡標準器集中保管,遂向國民政府申請將這五件文物撥交故宮博物院陳列,國民政府未答應故宮博物院的 請求,而是把它移交給了中央博物院籌備委員會。新莽銅丈初僅存上半截,1934年又發現下半截,1935年中央博物院以五百元買得。解放前夕國民政府把這 批文物中的銅丈、二鈞(60斤)權、六斤權、三斤權、秤鉤以及新莽銅嘉量運往台灣,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原在北京的銅衡桿和九斤權和甘肅的石(120斤) 權,1959年送中國歷史博物館陳列,現藏國家博物館。
推薦閱讀:
※兩千多年前的古墓,被一工程隊偶然挖出,發現後所有人都感覺不對
※稻盛和夫:發現工作的樂趣
※2005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英國水族館發現稀有小海龜
※江西發現迄今保存最完整西漢列侯墓園(圖)|漢代墓園|考古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