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賈又福先生畫語錄 節選(一百二拾七)

賈又福畫語錄

北京大學中國當代藝術經典大家入史研究與傳承工程

王恪松 賈雲娣 孫玉霞 軒玉榮 孫莉 編 榮寶齋出版社


◎「哲學與畫學」點滴手記

宋明理學遙接孔孟之學以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為築基,發為道學,以二程為標,亦是理學之開山。二程後有朱熹,後有陸九淵、王守仁之心學,恁苒,一脈相承。以上諸賢為理學之代表。

讀朱熹不可不讀二程,沒有二程焉有朱熹。二程之道學乃「傳聖人之道的學問,朱熹接過大力提倡、發展,至南宋始冠理學之名,及至明代,理學已經成了專指宋代以來形成的儒學之學術體系,其最主要的代表即程朱道學亦即程朱理學。(程朱尚『理』,習稱程朱理學。)當然還包括陸、王的心學」。

學畫之人,不能不明「道」與「理」,不可不研究最重要的學術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哲思的光輝(以儒聖為人格精神為終極,以儒家道德標準指導自己的作為,是容易明了的。)然而,為藝術者,學畫之人的「為學功夫」,尤其是集中在「心性」的修持和知行的實踐。如程頤的「涵養須用敬」,朱熹發展為「主敬涵養」,又如「格物致知」出自《大學》,「知行」出於《論語》,「心性」出於《孟子》,已發未發出於《中庸》(即出於四書經典)而有獨到的闡發和修養方式。記得程伊川詩云:「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舊夢,35cm×50cm,2009年

明月之詩,35cm×50cm,2009年

明月之詩,50cm×35cm,2009年

其精神品格,不能不令人神往之。此中有安詳、從容、無欲的人生態度或曰生命狀態。有感悟萬事萬物的觀照方式,有格物窮理的睿智哲思,又有見賢思齊的道德原則……恐怕還不只這些。難道作為一個畫家,不應默默地思索一下,我們自身是如何的「涵養」呢?我們又是如何的「主敬」的呢?我們的「主一」專註程度怎樣?沒有「主敬」的「涵養」,沒有「誠意」、「正心」,也即是說實踐我們的事業,沒有清凈明澈,不染雜塵的一顆正心;沒有謹畏——極為恭心頂禮的恭謹心態,沒有警省的「惺惺」 意願和「內無妄思」、「外無妄動」的「收拾精神」的涵養功夫,是根本無法實踐「格物窮理」和「格物致知」的。正如朱熹的弟子所言:「其為學也,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居敬者所以成始、成終也。謂致知不以敬,則昏惑紛擾,無以察義理之歸,躬行不以敬,則怠惰放肆,無以致義理之實。」更何況朱熹所倡之「格物窮理」都須追求「至極」即最大限度,向無邊無際的未知空間探究。這些難道不是給我們無止息的探求、開拓與創新的指路燈火嗎?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正是這樣,畫畫的有志於成事者,所有修鍊的每一個環節,如能與先哲的智慧貫通一氣該有大成吧。月明良宵,書就此紙,以為自勉耳!

1994年

陰曆八月十六夜

明月之詩,56cm×34cm,2009年

明月之詩,56cm×76cm,2009年

無聲詩,54cm×34cm,2009年


推薦閱讀:

為什麼啟功先生說宋代以後的詩大都是仿出來的呢?
金針大王王樂亭老先生針灸經驗 雜談
塗又光先生的教育思想
劉仕鋒先生與龍珊女士婚禮慶典儀式
南懷瑾先生《宗鏡錄略講》之第八章——牛馬道上話前因

TAG:語錄 | 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