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創新是對「上海匠心」最好的致敬

振興上海的製造業我們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科技創造、品牌打造、市場意識等,但是工匠精神是不可缺少內在的基礎基因。所以第一件事,我們要把那些給上海人帶來榮耀的上海工匠們的經驗記錄下來,傳承下去。只有匠心傳承,製造業才有希望做強。創新精神是對「上海匠心」最好的致敬

工匠是聖人,工匠是祖先

日前,上海公布了第五批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今年上海「文化遺產日」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活動重點是宣傳傳統工藝,謳歌工匠精神。

什麼是工匠? 古人告訴我們:工匠是聖人,工匠是祖先。是這樣嗎?

兩千年前,世界上最早的手工製造業百科全書 《周禮考工記》 這樣說:「知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百工之事,皆聖人之作也。爍金以為刃,凝土以為器,作車以行陸,作舟以行水,此皆聖人之所作也。」誰是工匠?伏羲、神農、黃帝、堯、舜,他們是工匠,是發明家,是聖人,是祖先,是有功於民的人,是歷代崇拜的對象。

這古老的製造不是中國創造嗎? 因百工創造成為祖先,我們原來是一個崇尚創造與製造的國家。《周禮考工記》曰:「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哪六職呢? 《周禮》 這樣排列: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農夫、婦功。很明顯,百工在農耕之上。

孔子對於工匠製造有一句經典的話,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強調了工具在靈巧製作中的地位,這是何等重要的見解啊! 百工是學者的榜樣。孔門弟子子夏說:「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要像百工一樣,成就其事業,這是孔門為學之道。

長期以來的重農耕抑工商的政策使得中國的手工技藝發展受到較大影響。但是,勤勞智慧的中國工匠還是不斷創造奇蹟,推動中國社會的持續進步。

「上海貨」標示海派匠心

遠離帝國政治中心的古代上海地區,工匠們一直在創造奇蹟。不要說那五千年前的玉器和陶器了,就從遺存至今的唐代陀羅尼石經幢看,其優雅的造型,雖然經過了千年的風雨,依然是那樣迷人,可見那時的華亭石匠,真是非同尋常的藝術家。而黃道婆的紡織技藝革新,完全是改變中國人生活的偉大發明。她引種了來自海南的棉花,並對紡車加以改革,發明了脫籽機,提高了三倍的效率。自打有了黃道婆的棉紡織技術發明後,就有了松江府,有了上海縣。上海地區的經濟與文化逐漸向當時中國最為發達的城市蘇州靠近,並駕齊驅,到最後實現超越,這都是與棉紡織技術的創新發明分不開的,與一位女性工匠的貢獻分不開的。

精細的手工紡織作業,給上海地區的生活帶來重大影響。這個地區生活富裕了,生活也講究了,文人雅士開始群聚上海,藝術化、雅緻化的海派生活逐漸形成。所以上海的手工技藝富有濃厚的書卷氣息,追求高雅,這一點與眾不同。

近代以來,上海城市蓬勃發展,周邊富民與各類藝人湧入上海,上海的江南色彩更加濃郁。而隨著開放的步伐加快,中外文化的融通,也為上海手工技藝注入新的活力。海納百川,是上海工藝的又一特色。

這種海派匠心絕技,在上海製造中表現了突出優勢,「上海貨」一時成為響亮的品牌。記憶中的上海牌手錶,除了時髦,最重要的就是品質。有報道說,一個人的上海牌手錶掉到稻田一年後發現,洗凈泥巴,上滿發條,竟然還可以走! 另外一個故事說,一塊上海牌手錶被火燒,換上塊玻璃蒙罩還可以走。這說明什麼呢?上海工匠的高超技藝完全可以在現代生產中彰顯出優勢來。帶給上海人榮耀的有很多要素,其中上海產品貨真價實是其一。難道不該向那些優秀的上海工匠們敬禮嗎?

工匠精神是文化遺產核心

振興上海的製造業我們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科技創造、品牌打造、市場意識等,但是工匠精神是不可缺少內在的基礎基因。所以第一件事,我們要把那些給上海人帶來榮耀的上海工匠們的經驗記錄下來,傳承下去。只有匠心傳承,製造業才有希望做強。創新精神是對「上海匠心」最好的致敬。

什麼是「上海匠心」呢? 閱讀上海的18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口述,我們試做如下解讀:

第一,「上海匠心」把中國精神自覺地化入血液。上海工匠講的是天下之志,是家國理想。沒有這種情懷,不能稱為匠人。工匠們把傳統的中國文化、氣質精神融入工藝之中,這種匠心是崇高的。所以我們在上海工匠的口述中,感受到的是中華民族跳動的文化靈魂。

第二,「上海匠心」是崇尚師道。我們的傳承人都是尊師重道的典範。只有崇尚師道,技藝才會有效傳承。有位師傅說得好,工匠精神就是要有傳承精神。師徒關係是雙向的,學生要好好敬師,師傅要好好傳藝。融洽的師徒關係是工匠精神傳承、工匠技藝傳承的關鍵。

第三,「上海匠心」是一種創造精神。上海這批傳承人都有自己的絕活,都有自己的創新,使得海派手工藝能夠綿綿傳承。在一定程度上,創新是海派藝術的靈魂。當然這種創新是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

第四,「上海匠心」是面向消費者的奉獻之心。由於技藝不同凡響,作品別具一格,貼近市場,上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作品都有良好的市場反響。上海非遺生產類項目具有億元以上規模的有十幾家。

民俗是生活的華彩樂章,是文化精英與大眾合力創造的文化傳統。傳統技藝作為民俗實踐,作為非遺生產性保護的內容,要在製造業振興、民族精神振興中擔當起責任。同樣,我們要把上海製造與創造作為上海文化的標誌與符號,塑造崇尚精湛、智慧和堅韌的工匠精神與品格,塑造這樣的上海城市形象,我們就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讓作為文化遺產核心內容的上海工匠精神世代傳承!


推薦閱讀:

【視點】華美1號和德美亞系列是玉米育種創新的探路者
在產品下架速度比上架速度還要快的時代,食品飲料行業的創新升級該怎麼做?
得到|《創新者的窘境》| 路江涌解讀
淺論基層法庭如何參與社會管理創新
補齊「創新治理」的「社會短板」

TAG:創新 | 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