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看大唐雄風 - 行業人物 - 蒙曼 - 價值中國網:網路就是社會!(財經商業新媒體 & ...

專訪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歷史系副教授 蒙曼蒙曼:前朝繁華往事已去盡,長安古道音塵已漸絕。鑄作中國歷史不朽豐碑的大唐王朝在今天是否可以歷史重現?是否應當歷史重現?學者蒙曼將帶領我們進入大唐盛世,讓我們一起追憶歷史、共同反思......

價值中國:從歷史上看,唐朝當時軍事力量十分強盛,毛澤東有言,「自古用兵,無出李世民其右者」,您如何評價李世民?蒙曼:我是同意的,講到中國歷史上的盛世一直是雄漢盛唐,唐朝在武功方面確實足夠讓人驕傲,拿李世民來講,他在十八歲的時候就進入到了戰爭狀態,先進行了統一戰爭,消滅了當時西邊的薛舉父子,北邊的劉武周,東邊的王世充和竇建德,一舉建立了唐朝統一的基礎,再有進行了對外的國際戰爭,平定當時北方最大的敵人東突厥,進入現在吐魯番地區的高昌,佔領現在的新疆地區,建立了安西四鎮,奠定了大唐王朝的規模。軍事上是十分厲害的,我對毛主席這話完全沒有意見。其實毛主席說天下用兵無出李世民其右者,是因為毛主席與李世民兩者之間是有相似性的。在明朝時馮夢龍編寫了一本書叫《智囊》,這本書中選取了許多古代的智慧故事,其中有一個田忌賽馬的故事,講了一個相當優勢的問題。李世民對這個此很認同,他講到他每次與敵人打仗的時候,定然先了解敵人的強弱,然後以我之弱當人之強,以我之強當人之弱。先用弱兵誘敵深入,然後用強兵集中優勢兵力打擊敵人。這與毛主席領導的中國革命的取勝方式是一樣的,總體上處於弱勢,但在具體戰爭時,我們定然是採取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的方式,所謂的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正因為他們兩人的相似性,所以毛主席才做出天下用兵無出李世民其右者的論斷。無論是面對國內的敵人還是國際的敵人,都要利用相對優勢來解決問題。價值中國:您認為當時唐朝在與突厥作戰的時候有什麼相對優勢嗎?在與突厥這樣的游牧部落作戰時,唐朝當時的騎兵似乎尚不如突厥強大?蒙曼:陳寅恪先生有一個著名的觀點是講外族盛衰之連環性的問題,當時突厥面臨的不僅僅是大唐,他當時周邊還有鐵勒諸部,唐朝當時用的是遠交近攻的方法,首先利用了突厥內部的混亂,如大雪,扈特商人對內部不滿等事件。然後利用突厥與周邊部族的矛盾。最後是用唐朝和其他部落的聯軍一起打敗了突厥。價值中國:我們知道唐朝曾與中亞國家發生過一場怛羅斯河戰爭,請您為我們說一下這場戰爭當時對西部邊疆造成的影響、以及後繼唐朝國力的影響?蒙曼:怛羅斯河之戰這是很重要的一次戰爭,這是中國古代唯一一次越過蔥嶺,到蔥嶺以西作戰的戰爭。是儒家文明和伊斯蘭文明一次正面的交鋒。當時在亞洲有三大強國,大唐,吐蕃(即藏民族的祖先),和大食(阿拉伯人的祖先),三個帝國都在崛起,吐蕃離大唐最近,所以吐蕃是最令大唐煩惱的,而吐蕃當時進攻大唐有兩條路線,一條是東進青海,一條是向西是繞過蔥嶺,進入新疆,經過河西走廊,攻打陝西,所以大唐為了防止吐蕃的進犯,東線一定要壓制青海,西邊為了保護首都的安全,就要西擴,於是便西擴到今天的帕米爾高原,古代稱之為蔥嶺。但大唐遏制吐蕃的同時,大食也從西亞崛起了,其向東擴張也到達了中亞的帕米爾高原一帶,於是兩大帝國便在此遭遇了,但雙方出於各自戰略目的和戰略需要的考慮,並沒有想在這裡交手。直到唐朝大將高仙芝貿然攻打石國之後才改變了這一狀況,石國即現今位於烏茲別克地區的小國,高仙芝當時俘虜了石國的國王,大勝而還。但是石國的王子卻有幸逃脫,他跑去向大食國求援,就在大食還沒有表示是否介入的時候,高仙芝由於擔心大食國的介入便想出了先發制人主意,於是便主動領兵去攻打大食。這場交戰中唐朝動用兩萬正規軍,輔之一些少數民族的部落兵,大食當時有幾萬軍隊,具體數字是有很大爭議的。這場戰爭的結果最後是以唐朝的戰敗而結束。戰敗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唐朝的盟友之中出現了叛徒,西方的葛邏祿向大食投降,反戈一擊,唐朝受到內外夾擊,於是便失敗了。這一戰對中亞地區產生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將以前屬於中國的近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丟掉了,比方說大詩人李白的故鄉碎葉。如從世界意義上來看,造紙術東傳也是和這件事有很大關係的。當時據說唐軍有兩萬人被俘。他們將造紙術帶到了阿拉伯,在撒馬爾罕地區成為阿拉伯造紙術的中心。價值中國:有的史學家認為由於怛羅斯河之敗,中國勢力遂絕跡於西方,您認同這一觀點嗎?蒙曼:我絕對不能認同這一觀點,勝敗乃兵家常事,在西域地區,唐朝進行過若干次的爭奪,西域是最早由唐太宗攻下,設龜茲﹑焉耆﹑于闐﹑疏勒為安西四鎮,高宗時期保住後,在武則天時期丟掉,在唐玄宗時又從新奪回。勝敗在當時是非常常見的事情,如果大唐的國力還維持在一個很強的狀態之下的話,相信在未來一天唐朝還會把它奪回來的。而且高仙芝也是一位特別能征善戰的將軍,他這次的失敗,並不代表他下次不能成功。唐朝的軍防體制都是在邊防設置節度使,即軍區制,這些軍區是具有很大的穩定性的。至於為什麼中國不久之後開始退出西域,且一退就退了一千年,其實是因為大唐國內爆發了安史之亂的原因。安祿山從東邊起兵,而唐朝當時是一個外重內輕的軍事格局,長安洛陽周邊均無戰力,只好從西邊調集軍隊來支援中央,而安史之亂最後很尷尬的收場,也標誌著唐朝國力從此就衰落了,也正是因為唐朝國力的衰落,所以以後再也無力去經營西域了。以後的西域先被吐蕃人佔據一時,後來有被阿拉伯的勢力佔領,以至於那麼一個佛教影響深厚的地方最後會成為伊斯蘭教的天下。所以我認為是中國國內發生了變動,引起了國勢的衰落,才導致中國國勢遂絕跡於西方,跟這場戰爭是沒有關係的。價值中國:剛才說到武則天時期已經將西域丟失了,在玄宗時又將其奪回,我們都知道在武則天時期國力應該是比較強盛的,為什麼對西域的經營反不如高宗時期了呢?蒙曼:武則天是一個女皇帝,女皇帝最大的敵人是來自於內部,因為很多人是不希望她當皇帝的,所以她把她的主要精力都用在鎮壓國內的反抗上了,對邊疆就不那麼用心了。另外她很害怕邊疆的將領會反抗她,所以許多優秀的將軍都被他殺掉了,如程務挺。就像斯大林時代的大清洗,德國東進之所以那麼順利,就是因為斯大林當時清洗掉了許多的優秀的將軍。價值中國:2009年奧巴馬總統訪華時,曾經請求我國開放新疆的瓦罕走廊,我國反覆權衡最終沒有同意,你覺得這是基於怎樣的考慮呢?蒙曼:瓦罕走廊即阿富汗走廊,其實就是中國和阿富汗交界的地方,這與剛才談到的地區是直接相關的,當年法顯去印度求法,玄奘去西天取經都是走的這條路,另外高仙芝攻打小勃律,攻到今天的克什米爾地區也是走的這條路,所以這裡歷來都是一個重要的軍事要道,美國之所以會提出開放瓦罕走廊這個地區,是因為美軍在阿富汗的反恐戰爭在中亞地區需要一個自己的補給基地的原因。其實當年美國已經與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簽訂了條約,在他們那裡建立了基地,但是這兩個國家受俄羅斯影響很大,而美國人插手這一地區事務,俄羅斯人是懷有很大的戒心的,所以才導致後來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在俄羅斯的影響下放棄了與美國的軍事合作。然而美國再次攻打阿富汗的時候仍然需要一個補給基地,於是他們就想到把基地放在中國的瓦罕走廊地區。至於為什麼我國不同意道理是很明顯的,阿富汗緊鄰中國新疆,如果開放瓦罕走廊,我國就等於直接介入了美國和阿富汗的衝突,等於將恐怖主義引狼入室。還有另一個原因,新疆的疆獨勢力讓中國很頭疼,而一旦開放瓦罕走廊,新疆的疆獨勢力一旦與境外的恐怖主義相勾結,其後果不堪設想。再有我國與美國並沒有非常親切的盟友關係,瓦罕走廊的問題之所以形成,也是由於當時帝國主義干預中國事務的產物,是英國和德國簽訂的條約把本來屬於中國的瓦罕走廊一部分劃給阿富汗,一部分劃給中國。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帝國主義侵華的產物,我國在今天決不能重蹈覆轍,所以我想領導人是肯定不會同意開放這個地方的。價值中國:唐朝當時國際地位很高,太宗時甚至被西域各國譽為「天可汗」,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有人認為,中國可以從唐朝「學習」建立當今「國際新秩序」的經驗,您對此如何評價?蒙曼:天可汗就是指當年唐太宗攻打東突厥,東突厥滅亡後,本來臣服於東突厥的小國轉而臣服大唐,公推唐太宗為天可汗,他們稱自己的君主為可汗,而他們認為唐太宗是高於各部族君主的,所以應叫天可汗。天可汗是有他的權利和義務的。權利就是接受各個小國的朝貢,有權去冊封小國的國君,他們的國君只有得到唐朝的冊封,才能維繫他們的統治。義務就是將當時臣服大唐的小邦納入了一個大的聯盟之中,如果小邦之中發生了什麼糾紛,唐朝就要出手維護聯盟內所有國家的統治與安全。所以這是權利和義務相統一的。其實這個形式在當時看來是不錯的,因為在當時確實起到了維護地區穩定的作用。這個制度相當於現在的小聯合國,不過現在聯合國是實行會員制的,而天可汗是一個一個統帥制的形式,它藉助的是大國獨大的政治勢力來保持區域穩定的,我個人認為這裡邊是存在霸權主義的,也是一個大國霸權主義的產物,而現在中國一向是講求和平崛起的,反對大國沙文主義,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在今天的社會很難再用天可汗的形式來統領一切了。實際上美國已經證明了,即使強大如今天的美國現在也不能再做天可汗了,我覺得中國還是不做天可汗的好,還是和平崛起的好。
推薦閱讀:

星座就來看看你的經商能力有多強吧
「商人」 名稱由來起源?
是繼續上班?還是適合經商?
經商諺語,大的小的、公的私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用得著
經驗:最適合「經商」的八字組合

TAG:社會 | 中國 | 行業 | 商業 | 財經 | 媒體 | 人物 | 價值 | 新媒體 | 經商 | 蒙曼 | 大唐 | 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