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天下:家庭教育:父母怎樣和子女溝通

  一、理解尊重孩子

  理解、尊重孩子能夠有效地拉近你與子女之間的心理距離,縮小代溝。

  理解是一種無條件的喜愛與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無私和愛心。但作為父母,我們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我們往往希望子女無條件的服從我們,我們卻不能無條件的去尊重子女。當然,這並不是要求家長去認同孩子的一切觀點和行為,而是我們要能夠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們的眼睛去看,用他們的耳朵去聽,用他們的頭腦去想。

  父母應該知道: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說,他們比任何人都更「看重」同齡朋友而「忽視」成年人。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他們,孩子就會向外尋找理解他們的人。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們,他們就會感到家庭的溫暖、安全,就會願意與父母溝通。各位家長應切記: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只有先去理解,而後才能正確引導。沒有理解,一切教育、引導都難有真正好的效果!

  家長與孩子之間需要理解,理解是愛心和尊重的具體體現。無論父母對子女,還是子女對父母,一般都不缺少愛心,但往往欠缺尊重。因為欠缺「尊重」,結果連「愛心」也感覺不到了。現在你不妨從「理解」開始,一個戲劇性的變化就會出現:你與孩子的心理距離馬上就縮小了,你與孩子的口角衝突馬上就減少了。那麼,理解子女,你需要付出什麼呢?不過是一句老話「將心比心」,你說是嗎?

  下面的練習,請大家思考一下:

  如果你的孩子對你抱怨他的母親:「媽媽最討厭了,一天到晚嘮叨個沒完!」你的反應是什麼?

  1、不孝子孫!媽媽這麼辛苦,從小把你養大,你還嫌討厭,像話么?

  2、你覺得,媽媽講話很乾擾你?

  3、你怎麼會有這種感覺?還虧你講得出口!

  4、我不敢肯定,你最近似乎心很煩?有什麼事可以跟爸爸說說嗎?

  二、把自己的真實感情告訴孩子

  家長在與孩子說話時,準確地向孩子傳達出內心的想法、願望,使孩子能夠感覺到父母「批評」、「教育」中所包含的關愛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減少由於父母「言辭不妥」而引發孩子的抵觸情緒。

  做父母的,原本出於「愛和善意」的管教,常常被種種不當的方式所遮掩。當父母對著孩子憤怒責罵的時候,父母的「愛心」往往被湮沒在「粗暴的管教行為」之中。儘管許多父母在責罵孩子的同時,不時聲稱「我是為你好」,但孩子聽到的卻是如雷貫耳的斥罵聲,很難感受到父母的「愛心和善意」。( )做父母的往往沉浸在自己的出發點完全是「為了孩子好」而一意孤行,甚至根本沒有想過孩子怎麼看自己。有一位父親因一個偶爾的機會,得知自己的兒子對自己「又恨又怕」,感到非常吃驚:此前他從來都沒有想過兒子對自己怎麼看,只一味地認為自己非常愛兒子。從此,他改變了管教兒子的方法。國內外都有研究表明:父母過於嚴厲、缺乏溫情的養育方式與過分保護、過分干涉一樣,都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作為家長不應該用「打罵和訓斥」來把自己的「愛心和善意」偽裝、包裹起來,而應該直接地準確地把自己的感覺、想法表達出來,這樣效果會更好。

  例如,家長可以這樣對晚歸的孩子說:你回來得太晚了,我們都非常為你擔心,我已經撥了十幾個電話,還差一點要打110報案了!

  「擔心」是家長真正的感覺,「憤怒」則是由「擔心」而產生的。直接地、坦誠地把自己的「擔心感覺」告訴孩子,不管她是由於正當的原因還是不正當的原因晚歸,聽到這樣的話,多半都會感受到父母的深切關心,並且產生內疚感。若有此良好的溝通為基礎,接下來的「教育」就容易接受了。

  家長批評教育孩子,是對孩子的深切關愛,也是家長應該履行的職責、義務。但家長在批評教育孩子時,還要注意這樣幾點:

  1、避免誇大事實。不要用「你總是」「你肯定」「你從來」這樣的句式。憑心而論,你的本意並非認為自己的孩子真的「總是如此」、「肯定如此」、「從來如此」。所以應避免。

  2、避免籠統模糊。如果你對孩子的某種行為不滿,要避免籠統的指責「你這個孩子......」而應該具體地說「你這個行為......」「你這件事......」因為你真正不滿意的是他的某個行為,而不是他這個「人」。

  3、善於認錯。家長也有無理的時候,認錯時不要說「好了,好了,都是我的錯!」「反正你總是對的,我都是錯的!」準確的表達應該是:「也許你是對的」「也許是我錯了。」

  總之,當我們對孩子的行為不滿時,要避免指責,而是對她說出自己真實的感覺。www.lztxw.com

  練習:如果你對孩子過多看電視的行為不滿意,你怎樣告訴他?

  A、整天就知道看電視!你看隔壁的xxx;你有哪一樣及得上他?不爭氣的孩子,以後工作都要找不到了,你去掃大街吧!(這樣說,實際上只是發泄了自己的焦慮情緒,並且讓孩子覺得在父母眼裡自己是個「壞孩子」,因而他會更不思進取。)

  B、明天開始,每天只能看一個小時的電視!(這樣憑一時衝動作出的決定,並沒有考慮它的可行性。)

  C、我們為你的視力擔心!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我們將協助你控制。因為我們是父母,我們要對你負責。(把關心和協助明確告訴孩子。)

  三、學會擁抱,學會耳語

  《父母必讀》99年第5期上有一篇文章,題目是《你擁抱過嗎,耳語過嗎?》,文章說:在擁抱中,人可以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種全身心的休息。焦躁的情緒可由此緩解或平息。人在情緒平靜、心理穩定時是最理智的。

  耳語要比正常音量的表達更令人信服,更容易打動人。因為僅就耳語的姿態而言,就已經表明兩人之間的一種特殊的親密關係了。

  父子之間、母女之間都要多溝通,家長要多計劃、多創造機會,慢慢地,孩子同你都會習慣這種方式,越習慣也就越自然,感情也就越深。

  中國人表達感情的方式是比較含蓄的,我們不善於說出來或做出來,我們明明愛孩子卻很少對孩子說:「孩子,我們愛你」。如果你實在不願接受擁抱這種方式,其他方式如握手、頭頂頭、摟肩膀、拍拍頭或後背、用力握他的雙肩、輕捋他的頭髮等也都可以採用。總之,家長在這方面應該積極主動。

  絕大多數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我們應該經常用語言、動作、表情和姿態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愛。特別是在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把你的手放在孩子肩上,注視著他的眼睛,對他說:「不管發生什麼,你對我們來說都是最重要的,我知道你能行!」

  四、學會傾聽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非常重要,但在這種溝通中,我們做家長的還要注意一點就是:少說多聽。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有一位母親,有一天得了喉炎,嗓子啞了。兒子放學回來後說:「媽媽,老師批評我了。」接著就訴說老師怎麼怎麼不對。當時,這位母親特別想批評兒子:你錯了,老師是對的。可是因為嗓子啞,說不出話,就只好瞪著眼睛,看著兒子說。等兒子終於說完了以後,突然兒子又說了一句:「媽媽,我謝謝您。」她當時一愣,不知兒子是什麼意思。兒子又說:「謝謝您,今天聽我說了這麼多話。」第二天,兒子又對媽媽說:「媽媽,你昨天雖然什麼都沒說,但是我已經明白了,我錯怪了老師。」這就是傾聽的力量,不需要你去評論,孩子在說的過程中自己就醒悟了。

  人與人之間需要溝通,但是不要認為溝通需要用嘴去說,其實溝通更需要用耳、用心去聽。可以說,傾聽有時候是最好的溝通。

  當家長的,好犯的一個毛病就是,總是希望孩子聽自己的,卻很少主動去聽孩子的。那麼,從今天開始,讓我們在座的各位都來試著克制一下自己,改變一下自己,在家裡我們盡量的少說,多聽,你會發現與孩子的關係、與配偶的關係、與老人之間的關係都會有很大的改變。


推薦閱讀:

晨會演講:做一個怎樣的子女
八字命局子女信息
從八字看婚期及子女年(2)
這幾個月出生的女人, 有旺夫命格, 子女人中龍鳳, 十有八九是富婆
留學?移民?子女拿美國綠卡需長遠規劃·每日商報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父母 | 家庭 | 子女 | 溝通 | 勵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