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為父親洗腳》有感

這是我們第三學月考試的課外閱讀文章,我讀著讀著,感覺鼻子好酸好酸。如果是一個人獨處時閱讀的話,我想我的眼淚一定會情不自禁的流下來。那是一個老師布置的特殊的作業:每個同學都要在寒假期間給自己的父親洗一次腳。洗腳之前,「他」是為難的:「二十年來,我與父親之間的交流僅僅在於父親問他成績,在學校的生活的情況,學費、生活費用的多少。簡單的一問一答,除此而外,似乎沒有多少。」這也是我們中國人的一個傳統吧,不善於在親人面前表達自己的情感,總是會表現的矜持。但是,終於,他還是開口了,家裡沒有其他人的時候,裝著輕鬆地對父親說了,然後急急地補充道:「這可是我們老師布置的一道作業。」看來,他的內心是矛盾的,突然讓他以這樣的方式與父親交流,他是不習慣的,換成其他人,我想也會不習慣的吧!所以「裝著輕鬆」是當時真實的情感,同時還不忘搬出老師來當擋箭牌,無非是為了緩解自己內心的不安吧!父親的反應先是「詫異」,或許是詫異於老師怎麼會布置這樣的作業吧;然後「笑了」。當然要笑了,如果換成我,我也會笑。父親畢竟是父親,在笑的同時,思維是敏捷的,看出了兒子的窘迫,於是圓場似的說:「好啊,好啊。你先去打一盆水來。」此時的父親一定想了很多很多,心中洶湧澎湃吧?「雙腳就在面前,他想用手去觸摸它,可是心裡卻有些猶豫。」他為什麼會猶豫?是因為父子之間的交流僅僅局限於詢問成績、關心在學校的情況,似乎三言兩語就結束了,從沒有這麼近距離的觀察父親。更不用說用雙手去搓洗父親的腳。為什麼作為父母的,總是不善於在子女面前表達愛啊?為什麼作為子女的,也不會在父母面前表達愛呢?或許是傳統的文化使然吧。愛其實是無處不在的,可是我們往往看到父母表現出來的是溺愛、偏愛,還有「打是親,罵是愛」。而子女面對父母的愛,卻覺得是理所當然的,如果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往往會抱怨父母,甚至於會無端的與別人攀比,還有尋死覓活的。總總現象表明,父母和子女的溝通方式應該改改了。作為父母的,對待自己的子女,確實是心力憔悴。每天辛苦的工作,努力的掙錢,無非是想為兒女創造出更好的物質條件。哪怕再苦,再累,也不會在子女面前訴苦。粗心的子女自然也就不明白父母背後的心酸。長此以往,父母就成了菩薩,「有求必應」,而子女成了「信徒」,什麼都沒有學會,只學會了有事就「燒香拜佛」,沒事就溜之大吉。交流從何談起。還好,文中的他不由自主地想:若干年前,自己的一雙小腳在這樣的盆里,是怎樣的情景?白嫩、柔軟,活潑得像一條小魚。在父母的手裡仍不妥帖,將水濺了一地,得意的地嬉笑,直到他們生氣。而眼前的這雙腳,是父親的,寬大、粗糙、稜角分明,再水裡卻安靜地有些害羞。」他看到了父親的雙腳,想起了小時候父母為自己洗腳的情景。通過對比,感慨萬千。父母為他洗腳的時候,是屬於嬉笑的情節,而他為父親洗腳時確實羞澀的,窘迫的。是啊,我們總是對別人要求太多,而對自己要求太少。父親的雙腳是粗糙了,稜角分明了,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的呢?是歲月在他的腳上留下的痕迹,是生活帶給他的年輪。是他為這個家默默付出的見證。這讓我也不由得想起我的父親的雙手來。上次回家,我看到父親的雙手全是老繭,充滿水泡,我就想哭。但是我沒有哭。「為什麼要去做那麼辛苦的工作?以後不準去了。」我對父親吼道, 「不是對你說過嗎?覺得不合適就回來的,弄成這個樣子,你真的不聽我的勸。」父親沒有多的話,只是說:「人家都堅持了,我也不好意思剛去又回來。」臉上還顯出了羞怯的表情。是啊,父親一天天老了,她慢慢開始習慣於我對他的嘮叨。哪怕是我對他吼幾聲,他也心甘情願。其實我知道,我也是一個不善於在父母面前表達愛的人,唯有用這些抱怨式的語言來表達我對他的關心吧。我也該學學別的方式了吧?我對自己說。
推薦閱讀:

灰指甲患者如何洗腳挑選鞋子?
中藥洗腳治療下肢靜脈曲張之秘方
李蓮英曾為人洗腳
醋泡腳的功效與作用 9大作用告訴你為什麼洗腳水裡要加醋
晚上洗腳水裡放一點, 體內濕氣除得一乾二淨,大肚腩都慢慢不見了!

TAG:父親 | 洗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