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讀書的生命更健康

物質對生命的作用和幫助,從生命一誕生就已被接受。然而作為有靈的生命,僅僅把它放在物質的位置上去掂量歲月,丈量腳下的路,無疑是對生命的侮辱與損害。人類是怎樣進入精神生活的?是通過加入到人類精神生活的傳統中汲取資源、汲取營養,才能真正過上精神生活。人類精神生活的傳統存在方式有多種多樣,如古迹、圖像、舞蹈、音樂、口傳等等。只可惜古迹太過單薄,音樂、舞蹈、口傳因時間久遠而失傳,幸好人類文明還有另外一種載體的存在,就是書籍。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是人類的營養品。他認為:閱讀是一種向上的力量。書本是精神生活的入口,讀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讀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讀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讀經典可以增智慧、廣積才、提境界,都是對生命的熔煉和升華。這與其說是他對生命的總結,倒不如說是他對生活閱歷的徹悟思考,讓人看清生命與書相擁後的生命的改變、靈魂的改變。這就是用書點亮心靈,使生命變得晶瑩剔透。

人不僅僅屬於時代。無論時代怎樣,沒有人必須為利益而放棄自己的趣味。人生之大趣源自生命、源自靈魂。一個人只要熱愛生命,善於品味生命固有的樂趣,同時又關注靈魂,善於同人類歷史上偉大的靈魂交往,即使在無趣的時代,他仍然可以生活得有趣;即使在困境中,他仍然可以生活得快樂;即使退休在家,他仍然孜孜以求。而讀書是世界上門檻最低的高貴舉動和進入如此境界的天然之路。

閱讀改變人生,不是改變人生的外在境況,改變的是人生的境界、人生的格調。比如同樣做行政工作,有的為了當官,有的為了生命歷練,其做法肯定不一樣。為當官的遇到困難就會患得患失,為生命強大的越是困難越向前。法國哲學家康德說過,知識分子的崇高責任,就是「敢於在一切公共空間運用理性」。同樣是作家,有的為了賺錢,有的為點燃生命火炬。其作法肯定也不一樣。為賺錢的追求的是高版稅,為生命的關注的是生命本真,追求的是靈魂洗禮,探尋的是全人類和全民族的終極價值、終極關懷和重大憂患。為什麼當代無大師、缺經典,就是因為作家充當了市場奴隸。而歷史的最大生命力,就在於大浪淘沙。不淘汰,歷史的河道就會淤塞,造成災害,淤塞的沙土碎石、殘枝敗葉,乍看是洪峰,其實都是垃圾,一切都是變味的東西,不消毒,還會侵害生命。同是企業家,有的只為賺錢,有的是以貨幣方式達到非貨幣目的,為賺錢的不顧道德甚至踩踏法律底線,為實現人生追求的賺錢是手段,為社會做貢獻才是目的。人和人的最主要區別不在於職業,而在於內心境界,在於你的價值觀,你是為什麼活著的,你把什麼看得最重要。

讀書人的世界是廣闊的、豐富的,不讀書人的世界是狹隘的、空虛的。人之為人,在生命的深處潛藏著智慧的種子,灌溉它們,使它們發育長大,然後集合成看似天然的森林,是書的功能,也是書的使命。孔子說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室,人不堪其苦,回也不改其樂。」法國哲學家叔本華也講過這個問題,他說人人都在生活,好像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上,但實際上每個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樣的。智者沉醉於精神王國的偉大享受,物質享受不再成為誘惑。相反,一個窮奢極欲者事後的痛苦和煩惱也不小。

讀書是一種包含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態共同體。它通過積累和引導,創造健全人格和健康生命。讀書不但能提升境界、豐富精神,還能養心、養生、養顏,惠及子孫後代。我國北宋、五代之間的著名道教學者陳希夷的《心相篇》就詳細論述了心與健康、容顏、壽命的辯證關係。讀書是特別大的享受,是純粹的收穫,是在增加自己的儲藏,讓人感到很充實。你內心充實,心靈自然會安靜。名利當然是好東西,但被讀書擠壓得逐步邊緣化,自然就不會太在乎了。一個人生病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心態不好,憂愁苦悶焦躁糾結最容易讓人生病,癌症病人之前往往有一段心情憂慮時期。所以心態好是最重要的養生。多讀書,從書中獲得快樂,調整心態或許可以使你長壽,你看大學者中壽星相當多。一個人讀不讀書,你從他的容顏就能看出來。一個人美不美不只是外在的東西,還有氣質,讀不讀書氣質不一樣。從表情、神態、風度中都會顯示出來,許多老學者,老得非常美,讓你驚嘆,人老了還可以這樣光彩照人。作為家長,如果你通過閱讀擁有活潑的智力生活和豐富的心靈生活,一定會給子女非常好的影響,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是最重要的環境,父母的素質形成了家庭里的一種精神氛圍。讓人遺憾的是,現在很多父母只知道給孩子提供物質生活,忽視了更加重要的精神環境。

好讀書還要讀好書。莊子講:「吾生也有涯,而知識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用有限生命去追求無限世界所包含的無限知識,即使是健康之類也不見得無害。當知識不成體系時,它是無用的,只是碎片。比如,曾有一家報社搞國學知識競賽,其中一道題是問:「在中國歷史上,哪一個朝代的宦官可以娶妻?」又有一道題是問:「胡蘿蔔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如果你能把它變成系統知識進行分析研究,它是有意義的。但是假如一個人並沒有這種意願和目標,你知道胡蘿蔔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這樣的知識對你不僅沒有用,還可能產生負面影響。因為你知道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答案而心裡一陣竊喜,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牛的人,並且你特別想讓別人知道這一點,於是你天天等著別人提問,以期收穫別人的敬佩,為了等到這一天,你可能每次和朋友吃飯都點胡蘿蔔,別人吃得很香,你卻只等著一個問題。這樣胡蘿蔔把你的一輩子就拴死了。因此,用瑣碎的知識把人生切割成碎片,其害無窮。法國哲學家尼采寫過一片文章叫《我為什麼這麼聰明》,他的結論是:「我之所以這麼聰明是因為我從來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費精力。」為什麼有些人整天上網看信息,卻越看越庸俗。就是因為他關心的是某個明星喜歡什麼顏色,是什麼星座,結了幾次婚,又離了幾次。當一個人把精力花在這些地方時,他可能獲得了知識並且在飯桌上能與人聊天,但他變得特別瑣碎。在我看來,這就叫無用知識,生活中太多這樣的無用知識了。而且書市上這類書籍在數量上佔有絕對優勢。我們的生命未來就不可能佔有無限知識。更可悲的是無聊的知識會讓生命變得無聊,瑣碎的知識會讓生命變得瑣碎,甚至猥瑣。因此,生命最終的進步,不是知識的富有,而是通過知識促進靈魂及精神的提升,最後產生裂變效應方為可喜可賀。「夜來一笑寒燈下,始是金丹換骨時。」而那些被圈入網路時代的信息浪潮,毫無鑒別地吸收知識,看起來肥胖,其實是紅腫潰爛。

孔子的學生子夏早就說過:「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但是「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即使是「中國歷史上哪一個朝代的宦官可以娶妻」這樣的知識,你可以拿來吹吹牛,但是如果把知識集中在這樣的信息上,你的一生肯定不會有什麼成就。你用瑣碎知識把人生變成碎片,所以君子不為。荀子曾提出過對知識的鑒別。他說有些知識是無聊、無用、無趣的。這樣的知識荀子有一個判斷,叫「不知,不害為君子;知之,無損為小人」。有的知識對你的人生一分沒加,又何必浪費精力和時間呢?所以孔子就說過:「吾有知哉?無知也。」我有知識嗎?沒有。蘇格拉底也說過:「我比別人多知道的那一點,就是我知道自己是無知的。」如果要算知識總量,今天的人都超過了孔子和蘇格拉底,比如計算機、飛機、衛星等方面的題目,孔子、蘇格拉底肯定答不過現代人。但我們就比孔子、蘇格拉底的境界高嗎?因此,他們只不過說出了一種真相。面對世界的無限,我們應該允許自己無知,也寬容別人無知。台灣學者高稀鈞說:「人生學習的起點是讀一流書,人生歷練的過程是做一流人,人生奉獻的高峰是構建一流的社會。」所以讀書一定要有選擇。書籍如汪洋大海,人們千百年來一直處於文化匱乏狀態,見字而敬、見文而信、見書而畏,不具備敢於大膽取捨的心理高度。即使有了心理高度,也缺少品鑒高度,與多數混傳一時的文化現象相比,「得脈」者沒有那麼多知音。所以如何選擇好書極為重要,也極為艱難。

何謂好書?要按照專業要求去讀,叫專業閱讀;非專業書籍可以根據興趣去讀,叫率性閱讀。但要謹防掉入精神垃圾的陷阱。從內涵上可劃分為經典著作和非經典書籍。經典著作又分為馬克思主義經典和非馬克思主義經典。馬克思主義經典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是被歷史和實踐證明了的偉大真理。非馬克思主義經典也是人類社會的巨大精神財富,同樣具有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意義。不要以為人類的那些早先聖哲一定踩踏在荒昧的地平線上,回溯遠處的遠處,你會看到一種深刻而精緻、時髦而鮮活的精神狀態,種種深刻微笑著反問我們:你們是否還敢說「古代」與「現代」?這是古代經典給人的生命感覺。何謂經典?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說,所謂經典著作,就是那類誰都希望自己讀過,誰也不願意花力氣去讀的書。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下的定義是:第一,你初讀的時候感覺好像是在重溫,似曾相識。因為他們談的是和每個人都相關的問題,是人性和人生的問題,你多少也想過,所以會感到熟悉。第二,你重讀的時候好像初次讀到,仍然有新鮮感,仍然有新發現,它們是一個寶藏,可以讓你不斷地挖掘,他們和你之間會不斷地發生作用。這是因為你和活在書中作者的靈魂有一種精神上的親緣關係,你讀的時候被喚醒了。這種感覺特別的美妙,不知不覺中你的生命光焰無際,色彩斑斕。這就叫與大師共鳴,和偉大靈魂擁抱。這種感覺也特別的享受,從此經典成為你的最愛,成為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說明,經典的特點是十分重要、極其難讀、非常享受、特別給力。所以,選擇讀什麼書,一個最省力的辦法就是讀經典,或在已經定評的好書中去尋找。

養成讀好書的習慣後,還要解決怎麼讀的問題。經典雖很重要,也特別享受、非常美妙,但真正享受經典的人並不多。上網的人浩浩蕩蕩,讀書的人寥寥無幾,讀經典的更是少之又少,這種情景實在令人尷尬。原因是經典難讀,容易被唬住和磕死。因此,為了走進經典,攀登經典,開始你可以用一些閱讀拐杖。比如,你要了解先秦文學,你可以先讀一讀易中天的《先秦諸子百家爭鳴》;你要了解孔子,你可以先讀一讀于丹的《論語·感悟》;你要了解尼采,你可以先讀一讀劉國平的《尼采:在世界的轉折點上》。還比如你要了解西方哲學,可能不知道先讀哪個哲學家的書,你可以找一本寫得好的哲學史看看,例如羅素的《西方哲學史》或者美國學者梯利寫的《西方哲學史》,看後覺得對哪個哲學家感興趣,再去找那個哲學家的原著去讀。還可以參照譯文來讀懂原文。但你不能停留在看輔助讀物上,要儘快甩掉拐杖,直接進入原著。

許多人對經典有畏懼心理。怎麼辦?第一要不求甚解。剛開始無所謂讀懂讀不懂,好像讀懂就行,不要在難點上死磕。實際上你在讀的過程中,你讀懂經典的資源在積累。這是量的積累,猛然有一天,你讀經典感覺醍醐灌頂,百脈俱開。從此,你就踏入經典殿堂,進入快樂大本營和高尚俱樂部,享受到讀經典帶來的無窮魅力和極大樂趣。以後讀經典不再難受,而且什麼經典都可直達聖殿。這就是讀經典質的飛躍。第二要為我所用,你是為了自己精神上的成長讀經典的,管他理解對不對,只要讀得高興,你覺得精神上在提高就可以了,原因是什麼不用去管。受好書影響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不知不覺的,讀著讀著,你突然有一種匪夷所思的震撼,甚至淚流滿面,落淚不是痛苦,而是進入到一種偉大。這時你已經鑿通了與經典的隧道,達到了古今文思之通、詩情之通、哲理之通,徹底領悟了原文的奧義。這時你就會把原來錯亂的精神漩渦、浮躁的無邏輯狀態,飄忽的碎片殘屑、遊離的若明若暗,一一沉澱收集整理,構建成崇高的精神大廈。在這裡,歐幾里的幾何學給你思考的邏輯基礎,黑格爾、康德給你文化思維的美學基礎,榮格、愛因斯坦、薩特給你現代意識,與你心中的老子、孔子、屈原、司馬遷一起構成了宏大的生命共同體,使得生命更加滋潤、更加健康、更加強大。

(作者沈明志, 原載《榆林日報》2015年11月5日)

推薦閱讀:

孩子飯桌上的一次失誤差點讓他失去生命,背後真相更是讓人無語
手相:手掌生命線上有橫紋是好是壞
寶媽們看看馬年寶寶幾點出生命運最好
【生命靈糧】從婆媳到母女
人生之苦,苦在選擇,人生之難,難在放棄生命之美

TAG:健康 | 生命 | 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