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你莫屬》背後狼性文化

2012年06月18日 09:55 中國新聞周刊 微博

  一檔求職真人秀節目接連引發口水之爭,繼而引起抵制活動。不可否認,當下的中國職場仍在片面強調競爭的必要,強壓之下產生的「狼性文化」被眾多企業奉為圖騰。

求職真人秀《非你莫屬》由天津衛視經過半年多的時間策劃而成。圖/CPF

  「海歸暈倒門」「狂浪的笑」「撕證哥」和「成功學信徒」求職……一檔求職真人秀節目接連引發口水之爭,繼而引起抵制活動。但實際上公眾所焦慮、不滿甚至憤怒的目標可能是求職節目背後折射出的真實職場文化。

  不可否認,當下的中國職場仍在片面強調競爭的必要,強壓之下產生的「狼性文化」被眾多企業奉為圖騰。壓力面試、嚴苛的考核和短期壓榨性的用工方式都使得勞資雙方中間的鴻溝日益加深。而在此次抵制活動的發起者、被稱為「青年導師」的李開復心中,健康的職場應該合理競爭,勞資公平,企業雖有層級但僱主與職員之間人格平等,相互尊重。在當下的中國現實中,這些想法雖更像理想主義者的宣言,但理應成為努力的方向。

  一檔節目只是社會現實的鏡子。我們也許可以用更寬容和多元的心態對待各種節目。而真正重要的是,如何致力於讓現實的職場變得公平、開放、透明和讓人們發自內心相互尊重。

  《非你莫屬》製作人:事件被無限放大

  節目製作人劉爽認為,很多人對這檔節目的了解都止於微博上廣為傳播的「劉俐俐事件」和最近郭傑暈倒的視頻,而對節目的全貌及其傳達的價值觀並不了解。例如真正的弱勢群體,「袖珍女」宋勤和52歲再就業的楊玉芳,主持人張紹剛和BOSS團都會儘力去挖掘她們身上的優點,成功地幫他們找到了合適的工作。

  《非你莫屬》幕後

  節目組聲稱應聘過程嚴肅真實,但圍繞節目卻總充斥著爭議與口水,顯然這是一台混雜著職場競聘和娛樂選秀雙重氣質的節目

  「我身邊愛看《非你莫屬》的親戚朋友,包括我的父母都已經對我的學歷有疑問了。」當著眾多人的面,留法學生李晶這樣說道。

  這是6月7日下午,天津衛視求職真人秀節目《非你莫屬》舉辦的一次留學生懇談會。不久前,《非你莫屬》一位海歸求職者被疑學歷不實的「暈倒門」鬧得沸沸揚揚。這次會議來了二十多位留學生代表,分為兩排,對面而坐,一隻話筒輪流傳遞,每人有5分鐘時間陳述自己的觀點。

  多數參與「懇談會」的留學生們都與李晶持相同觀點:辨明學歷真假這個過程不應該放到台上進行,而應該提前去「中留服」(中國留學生服務中心)證實。留學生們表示這個過程很簡單,每位回國的留學生都會去那裡報到,登記資料。「如果真的想做一台專業的求職節目,這個並不難。」

  「對不起我打斷一下,這個真的是很困擾我們的問題。」下一位留學生準備繼續發言時,主持人張紹剛突然說道。而在「懇談」正式開始前,張紹剛反覆強調今天自己的任務是「少說話,以聽為主」,並一直保持沉默。突然的插話讓人有些出乎意料。「對不起你剛剛說的機構是什麼?」他接著問道。

  「用數字點醒節目組」

  「作為一個收視率這麼高的節目,你標榜為正經的節目,(那麼)你傳播的問題就很嚴重了。」6月7日上午10點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坐在自己的辦公室里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他的辦公室狹小、低調、玻璃牆且沒有門鎖。李開復針對的是《非你莫屬》節目組對自身的定位:「以機智幽默的主持方式掌控節目,為受眾樹立健康積極的求職觀,引導正確價值觀」。節目方反覆強調這是一台真實的求職節目,求職者面試的時候本身就會面對各種犀利的問題和挑戰。而李開復認為,這正是它最大的問題所在。激起李開復強烈關注的是5月27日的那期《非你莫屬》。

  聲稱自己留法10年,擁有多個學歷的求職者郭傑,首先對主持人張紹剛及其他老闆提出的問題回答得差強人意。當BOSS團成員之一、號稱也曾經留學法國的文頤用法語對他提問後質疑他的法語水平太差,並說他的學歷證書上的碩士課程BAC+5隻是「技術專科學校」時,郭傑當場暈倒。這段視頻在網上廣泛傳播後,網友反而質疑文頤的法語很爛,「技術專科學校」的說法更說明她對法國留學的情況並不了解,「打假」的矛頭轉向了尊酷網CEO文頤。5月31日晚《非你莫屬》節目發布預告,邀請法國高等教育署中國總協調員史力克就「BAC+5」學歷作出權威說明,但網友對其模糊不清的解釋並不買賬,認為這是節目組掩飾錯誤的舉動。

  另一個引發公眾爭議的是主持人張紹剛在郭傑暈倒後的反應。暈倒的瞬間,張並未關心他的身體狀況,而是用一隻手迅速拽住郭傑的衣領不讓他倒下並且大聲問,「你是在演戲嗎?」評論者認為這台節目包括主持人和BOSS團成員在內,都對求職者過於尖酸刻薄,態度居高臨下,缺乏應有的人文關懷。

  節目播出幾天後,李開復在自己的微博上公開發起投票,建議網友抵制《非你莫屬》。「這個活動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用數字點醒節目組:以收視率為目的,以求職為包裝,以羞辱人為手段,歪曲事實的變形娛樂節目是不可取的。我會繼續抵制該節目,直到道歉整改。」截至6月6日,參與抵制的微博總人數為41.04萬人,占參與投票人數的比例為94.4%。

  李開復對節目的堅決態度或許與他的個人經歷有關。他本人在海外生活、工作多年,提倡職場中老闆和員工身份平等,並在他的創新工場中親自實踐這一理念。午餐時,李開復與員工一起排隊吃食堂的快餐。公司內的實習生都直接稱呼他「開復」。「平時有任何問題,員工都可以直接找到他,跟他說『開復,我找你有點事』。」創新工場聯合創始人王肇輝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工作和生活上的事都可以找他聊」。

  實際上,這不是李開復第一次針對該節目提出質疑。當然,這也不是《非你莫屬》第一次遭遇網友的圍攻。今年初,24歲的紐西蘭留學生劉俐俐在節目上說自己喜歡莎士比亞的「英雄雙行體」,主持人張紹剛在沒有聽懂這一陌生名詞的情況下,對劉之後的現場表現不滿,與BOSS們一起給出眾多難題,張紹剛甚至將劉俐俐的笑定義為「狂浪」。事後,李開復、姚晨(微博)等人都發言表示力挺劉俐俐,BOSS團成員之一、聚美優品總裁陳鷗隨後道歉,認為自己「現場提的問題顯得很愚蠢……求職者是弱勢群體,比起抨擊,支持和關懷更重要」。

  此次「海歸暈倒門」更像那一次事件的升級版,在李開復看來,這檔節目一邊聲稱自身「真實求職節目」的「正確價值觀」,另一面卻用娛樂節目的變調方式進行炒作。或許這正是節目本身更精準的定位,號稱「專業性與娛樂性兼具」的求職真人秀節目。

  尷尬的是,李開復倡導的職場文化在中國殘酷的競爭現實下似乎並不容易實現。更多公司仍暗自尊崇「叢林法則」。一位叫「稻聽微說」的網友在網上對張紹剛說,「作為一個老闆,我們一個團隊都非常支持你,現在的年輕人真的是很難負起責任的一代,其實你在台上的要求比現實中的殘酷差的還是太遠,就是需要嚴格要求!」

  「這是中國第一個讓老闆處於被動地位的職場節目」

  《非你莫屬》這檔節目是天津衛視花了半年多時間策劃的。在全國衛視頻道中,天津衛視一直表現平平。因此台里「一直想策劃一檔有收視率的節目,為天津衛視贏得一些關注。」天津電視台衛視頻道總監、天視衛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孔令泉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受江蘇衛視婚戀節目《非誠勿擾》(微博)的啟發,天津衛視決定首先將節目定位在另一個表現社會現實的題材上。孔令泉認為,婚姻是永恆的話題,而全國待業求職人群高達幾千萬人,就業問題已成為婚戀之外的又一社會熱點問題。並且求職還能折射出這個時代的教育、社保、養老等各個方面的話題,必然贏得公眾關注。2010年11月1日,《非你莫屬》正式開播。

  第二年的10月25日,廣電總局出台「限娛令」,要求各衛視頻道在晚上7:30-10點的黃金時間,每周的娛樂節目不能超過兩檔。全國衛視選秀節目一年加起來總量不超過10檔。

  天津衛視最初的想法是做一檔偏高端的財經節目,然而經過討論,有人提出,專業的知識、高端的老闆和求職者——這樣的節目往往沒有太大的關注度。想要觀眾認可,還是要做一檔還原真實職場的節目。「當時的想法是,這個節目確實應當像一面鏡子,折射出職場當中的一些問題和矛盾。在理念上、老闆和應聘者之間的關係上,都應該最大限度地還原真實。」孔令泉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台上12位老闆組成的BOSS團,彼此並不提前對台本,他們對應聘者的了解止於瀏覽簡歷。製作人劉爽認為,這樣能保證台上最大限度體現真實性,老闆和應聘者第一次見面,「第一反應才是最真實的」。劉爽說。然而,也因此台上可能狀況百出,對主持人的現場調控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孔令泉心裡,張紹剛是主持人的不二人選。他認為,這台節目參與者眾多,有很複雜的結構,需要一個駕馭能力很強的主持者。首先,學識和閱歷很重要,其次要機智幽默,否則這個節目就會「很平淡,沒有看頭」。當時考察全國的主持人,最終仍鎖定張紹剛。他曾主持過央視的《今日說法》和《央視看法》等節目,並曾與天津電視台合作主持過一些大型晚會。孔令泉認為張紹剛「幽默、睿智、犀利、知識面特別豐富」。

  而主持這樣一台複雜的「真人秀」節目,對張紹剛來說是第一次。「當時他(在台上的)的權力還沒有完全爆發出來。」孔令泉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他認為張的主持風格是雙方溝通形成的,並且也沒有錯,但在語言尺度的把握和身份定位的調整上則需要做一些調整。

  但在一些公眾看來,張紹剛的主持風格是刻意為之。是節目組出於炒作目的,故意以主持人和BOSS團激烈的言詞、戲劇化的求職情節吸引眼球,並非如其標榜的一樣,是一場真實的求職節目。這也是李開復的觀點,就算職場很殘酷,流行所謂的「壓力面試」,但也決不是以踐踏人自尊的方式去呈現。

  對於「不尊重求職者」的反饋,天津電視台顯得有些委屈。孔令泉認為,這檔節目做到了「百分之八十的真實,另外有百分之二十的地方不真實,那就是最後選手可以上去滅老闆的燈。」他說,這樣的環節設置正是考慮到提高應聘者的地位,「這是中國第一個讓老闆處於被動地位的職場節目,現實的求職中不可能讓應聘者有這樣的機會。」孔令泉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節目播出半年後,為了更加強調節目定位和屬性,在環節設置上去掉了舞蹈、唱歌等才藝表演的環節。孔令泉說,這次調整的效果很明顯,到了節目播出第二年的4、5月份後,收視率開始穩步上升。

  「事件被網路無限放大了」

  2011年3月27日,《非你莫屬》正式開播後5個月左右,節目來了一位25歲的天津小伙張梁勝,這位操著一口天津方言的年輕人希望能得到一份司機兼助理的工作。

  像表演相聲一樣的表達方式讓張梁勝迅速走紅,節目視頻片段點擊量很快超過百萬,這也成為《非你莫屬》開播以來重要的轉折點之一。用播齣電視台本地方言的特色引發了更廣泛地域受眾的關注。在那之後,關於《非你莫屬》的視頻片段和各類評論每隔一兩個月總會引發一次高潮。

  節目製作人劉爽認為,很多人對這檔節目的了解都止於微博上廣為傳播的「劉俐俐事件」和最近郭傑暈倒的視頻,而對節目的全貌及其傳達的價值觀並不了解。例如真正的弱勢群體,「袖珍女」宋勤和52歲再就業的楊玉芳,主持人張紹剛和BOSS團都會儘力去挖掘她們身上的優點,成功地幫他們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劉爽對《中國新聞周刊》說,電視台認為劉俐俐和郭傑的事件被網路「無限放大了」。

  《非你莫屬》迄今為止播出100多集,有400餘位選手參加,據劉爽介紹,在節目現場找到工作的求職者中,真正通過試用期並與公司簽訂一年以上合同的有將近100位,另有大約五六十位因為各種原因最終與公司方沒有達成協議,或者試用期不合格等因素而沒能到相應公司上班。「有些人留燈的老闆太多,選的時候犯迷糊,上去噼里啪啦一陣滅燈,下來就後悔了。」劉爽對《中國新聞周刊》說,還有一些人「在台上選好了,一到台下就被別的老闆搶走了」。而按照節目組給出的另一組數據,參加節目的466位求職者中,簽訂長期合同的有158位。

  劉爽透露,《非你莫屬》有五六個工作人員負責篩選簡歷,簡歷方向分為應屆畢業生、留學生、高學歷、還有所謂的中老年求職者和社會群體。他們代表不同的社會群體,這樣就讓節目顯得既有差異性,也能贏得更多的觀眾。應聘者的簡歷被節目組篩選上之後會有一個簡單的面試,每個人有大約三四十分鐘的錄製時間,然後挑出其中的十幾秒鐘做成VCR,在節目現場播出。節目嚴格禁止應聘者與老闆提前結識和交流。如果說節目有現實依據的話,那就是大型現場招聘會。劉爽說,對於這樣的招聘會,求職者往往只知道大的主題,至於具體有哪些公司、哪些職位,要到了現場之後才知道。

  但據稱,也有一些應聘者是節目組主動與之聯繫而成的。參加過2010年快男選秀的金朴俊頂著「男版周迅」的名頭錄製了2011年7月24日播出的《非你莫屬》。「節目方的人先找到我,可能是希望我幫忙炒作節目。」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最終他選擇了一家網路銷售商擔任平模。按照《非你莫屬》的安排,節目錄製結束後會有人跟面試成功者聯繫入職事宜,但金朴俊聲稱在事後只拿到一張名片。「用人方沒和我有任何聯繫、也沒有簽任何的合約」,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說。至今他仍然是獨立藝人身份,沒有加入任何公司。

  但劉爽一再強調節目真實性,並且多次對《中國新聞周刊》否認節目會刻意邀請求職者以提升人氣、或者提前與求職者溝通,2012年4月9日參加節目錄製的應聘者常振華也向本刊證實了這一點。錄製節目前,他說自己確實不知道現場會有哪些老闆以及會發生什麼樣的狀況。

  常振華在荷蘭呆了9年,今年春天剛剛回國,是荷蘭國家歌劇院的簽約歌劇演員,他之所以來到《非你莫屬》,是認為「這是個不錯的平台,以為這樣能讓國內的人更多地了解自己」。在節目中他提出要放棄找歌劇相關的工作,轉行做總經理助理或者大型活動策劃,並因此受到主持人和BOSS團的圍攻。這期節目後不久,他通過了中國國家大劇院(微博)的幾輪專業面試,但最後跟院長陳平面談的時候,不巧他正好看過這期《非你莫屬》,他認為自己因此最終沒能被國家大劇院錄用。「一開始只是以娛樂的態度去參加節目,非常輕鬆,沒想到真的影響到了我的工作和生活。」常振華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6月7日的「懇談會」上,留學生髮言快結束的時候,張紹剛提前離開了,這多少讓期待他總結髮言的留學生們略感失望。同時提前離開的還有新華社天津分社的兩位記者。「他們不讓採訪,也不讓錄像,不如提前走了算了」。

  一位留學生代表在會後特意找到天津電視台衛視頻道總監孔令泉,向他確認一定不能向媒體透露她的姓名和工作單位,「這樣流傳出去會很麻煩,」她說。作為最後發言的幾位留學生之一,她在剛剛結束的會上大力誇讚這檔節目,認為留學生應該珍惜和感恩有這樣的機會與平台,而不應該抨擊和抵制。

  (本刊記者王臣、萬佳歡對本文亦有貢獻)

  專訪李開復(微博):答不好就該拉出去斬了?

  李開復:是不是求職者答不好就拉出去斬了?

  我希望它可以有誠意地道歉說我們以後會尊重求職人,用建設性的幫助讓他們成長。但我心裡還是會有幾個奢望

  「開復,你太可憐了。」 初到創新工場李開復的辦公室,一些自己開過公司的創業者傻了眼,「我們以前的辦公室都是你的五六倍大。」政府人士前來拜訪時情況更為尷尬,他們會說,「你這房間怎麼連休息的套間都沒有?」李開復這間小辦公室是玻璃牆,門沒有鎖。前者代表透明,後者代表開放。他希望在自己的公司里潛移默化地傳達出這樣的信息和氣氛。

  開始向《非你莫屬》「宣戰」後,節目中一些BOSS給創新工場新聞發言人王肇輝打電話,讓他轉告李開復,李「太不了解中國本土,中國本土是『狼性文化』,我們就需要這種高高在上的企業文化。」

  李開復不反對「狼性文化」,但認為《非你莫屬》「狼」得過了頭。「你看節目中散發的是什麼樣氣氛?」一向溫和的他連連搖頭,「BOSS坐在龍椅上,是個皇帝啊,下面站的都是大臣、宮女、太監?這是審問還是拷問,是不是答不好就拉出去斬了?」

  「如果《非誠勿擾》有一個女孩子暈倒了,我也相信孟非會把她扶起來」

  中國新聞周刊:你會覺得這次的郭傑暈倒事件比劉俐俐那期節目更嚴重嗎?

  李開復:我覺得嚴重得多,要不然劉俐俐那次我就發起活動(笑)。因為這是對人的一種不尊重。但在這裡我們發現了幾個更大的問題,第一是歪曲事實,明明兩個人用法文交談,都口齒不清;(郭傑)沒聽懂老闆的問題,但他的回答也不能說是零分的回答。而BOSS在文憑上更是犯了嚴重的錯誤。

  最重要的是選手最後暈倒時,他們沒有基本的對人的寬容。就算你認定他100%作假了,那他即將被滅燈,也被你嚴厲批評過,他的名聲已經被你嚴重打擊了,他也罪有應得了是吧?那也不能對一個哪怕是1%可能真實暈倒的人抓住領子,就像警察抓住犯人一樣,這是絕對不可接受的。

  中國新聞周刊:目前很多真人秀的節目都會找一些吸引眼球的參與者,比如婚戀相親節目。你是不是覺得職場節目並不適於真人秀這種節目形態?

  李開復:第一,你是否真實坦誠地放一個正確的標籤在你這個節目上?如果你對外說節目就是搞笑的,人們不會對它有這麼大的意見。他們把自己標籤為一個正經節目,那你就不要在裡面做這樣的文章……此外低俗和虛假還是不一樣,低俗可能要扣分,虛假就是負分了。

  第二,婚戀和職場不太一樣,婚戀(節目)上某一女孩說我就愛錢,當然這也不太好,但節目本來就比較娛樂,而且她陳述的是個人價值觀,所以我覺得就不要太批評。而《非你莫屬》表達的負麵價值觀不僅僅代表個人、公司,而是整個節目、甚至中國職場。傳播(後果)會很嚴重:觀眾有理由相信中國職場就應該是這樣的。

  最後一點,對人尊重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對一個弱勢群體或受傷的人,(更要)給他一個合適的關懷,而不要用這樣刻薄的態度。如果《非誠勿擾》有一個女孩子暈倒了,我也相信孟非會把她扶起來。

  「不可能12個人面對一個人,15分鐘就決定雇不雇他」

  中國新聞周刊:有人評論節目的招聘過程歪曲了企業招聘人才的真實過程,你覺得節目中的面試環節跟真實面試有區別嗎?

  李開復:這個問題非常好,因為《非你莫屬》用了一個擋箭牌:真實世界就是這麼殘酷,所以我們用所謂的壓力面試壓一壓你,這是對你好。

  我看過15期節目,有一些比較接近面試,所以也不能一棒子全打死。節目中有四種提問方式:壓力式、挑戰性的提問;很兇的、高高在上的提問;還有務虛的虛假問題和一種羞辱別人的提問。這裡面我覺得只有壓力式的那一種是有價值的,高高在上的問題我也可以理解,但虛假、歪曲事實和羞辱人的問題是不可接受的。所以把這個事情打包起來說「職場就是這樣」,這是不負責的。

  中國新聞周刊:節目中的面試過程和現實中的具體區別是什麼?除了主持人的參與、不尊重人等幾個風口浪尖上的問題,你是否還認為節目中的面試存在其他的問題,比如面試時間不足?

  李開復:當然,首先是主持人扮演了太大的角色。第二,有太多時間花在剛開始的秀上面,比如唱首歌,這離職場太遠了。第三,面試官太容易直接跳出來作結論,太想教訓別人而不是去幫別人。第四,也是比較荒謬的,面試完了就給工作非常不可能在現實中發生。不可能12個人面對一個人,15分鐘就決定雇不雇他。就算能,你就直接跳進去給薪水了?稍微有規模的企業都應該尊重中層職員的決定或我們共同的決定,而節目里是讓大老闆直接僱傭底層專員。第五,薪水也相當不真實,看幾分鐘就決定給多少錢。另外,不知道他們為什麼會有一個扭曲的薪資體系,為什麼一個北大的博士生說要8000元錢,就要被他們羞辱嘲笑呢?這個薪資在互聯網行業非常普遍。

  我不想一棒子全打死,我也承認有些BOSS還是會問出一些不錯的問題。不同的BOSS有不同的水平和素質,從我看的15期節目中,大部分的問題可能出在五六個BOSS身上。

  中國新聞周刊:我猜測創新工場在選擇創業者或團隊的時候也會有很多壓力面試。一個正常的職場的壓力面試,和你剛才說的羞辱方式,它中間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李開復:無論是創新工場,還是微軟、谷歌,面試人其實是一個專業的事情。所以我不會隨便問「你在工作上最得意的是什麼」,我會深深地去了解你最得意的事情上你扮演的角色是什麼,跟你合作的人是誰。然後我會去問你的合作夥伴或同學做深度的背景挖掘。

  第二部分可能會是深度了解你有沒有能力勝任我們這邊的工作,一定是非常有針對性。假如要招工程師,我會讓你寫一行代碼;比如說你是一個產品經理,我會問你行業內你最認可的產品是什麼、為什麼。

  第三部分是談我們,對創新工廠有什麼理解。當然到處拋簡歷的人也可以雇,但是我們更喜歡雇有針對性喜歡我們、了解我們,而且做了功課(的人),這代表了一種認真的態度。

  當然我也承認(節目中)不可能做到100%,那樣這節目沒人看了。但《非你莫屬》里可能也就捕捉到了10%左右。

  「我覺得平等是一種追尋」

  中國新聞周刊:不能否認,中國的有些企業的確存在一種老闆高高在上的情況,根據你對大陸企業的觀察和了解,你覺得整個職場生態環境如何?存在什麼問題?

  李開復:我覺得大環境上,高壓的(老闆)會比國外的多一些,但這個大環境是我們可以接受的,慢慢改就可以。

  整個中國教育和職場的文化就是這樣。教育是把每個人都訓練得能力不錯、基礎知識豐富、很平均,但彼此都很相像。這種畢業生和年輕人的熱情偏低,自發努力程度偏弱,就業要選一個拿錢多的,這種現象很普遍。那這些人的老闆會為了績效做一個比較高壓的環境,把一些沒有很大熱情的人的績效給壓出來。當然這不是最好的結構。

  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的人去做他們愛做的工作,人們自發努力工作,不覺得工作辛苦——到了這個狀態,老闆自然就不那麼高壓了。我希望在一些比較創新型、高科技型的企業里,包括媒體、文學、電視電影,慢慢地從一種高壓狀態變為追求理想、激情的熱愛工作的狀態,人們在工作中追求他的夢。

  我覺得在一個不是那麼完全平等(的地方)——中國歷史上就不像美國那麼平等,美國《獨立宣言》時,中國還有皇帝呢——你不能期望中國那麼快地就(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所以我覺得平等是一種追尋。

  中國新聞周刊:根據你過去在美國工作的經歷和觀察,國外職場的一些做法是否對中國大陸公司職場文化有可借鑒的地方?

  李開復:很好的一個例子是微軟。微軟剛創立的時候就是靠衝突性的文化,類似所謂的「狼文化」,需要去拚命。但成長到一定規模後,微軟意識到自己現在已是領跑者之一,不能這麼「狼」了,對員工、合作夥伴、競爭對手都要保持尊敬。

  因此2000年、2001年前後,微軟設計出了一句話「Open but respectful」,鼓勵開放地指出同事的錯誤,但一定要採用尊重的方式。然後公司花了很多錢做了一個巨大的員工培訓。這些培訓師讓經理們不能對員工那麼凶,就算罵人好吃懶做也要換種方式,比如「你的表現真的讓整個團隊覺得很困擾」,把矛頭指向自己,反而會更有效果。你把他抓來罵一頓,他可能下午做個工作、然後就開始求職跳槽。

  中國新聞周刊:你期待通過這次抵制《非你莫屬》的行動改變或重建職場文化嗎?

  李開復:我覺得潛移默化的(影響)可能會有,但是大部分人還是把它當做一個新聞來看。但這次行動40多萬人參與,看到的人可能上億,只要一萬個人里未來能有一個人成為一個更好的職場人或經理,那我覺得就是很正面的了。

  中國新聞周刊:你希望這次運動能抵制到節目方道歉整改,具體要整改到什麼程度?

  李開復:我希望它可以有誠意地道歉說我們以後會尊重求職人,用建設性的幫助讓他們成長。但我心裡還是會有幾個奢望。一是把BOSS的利益鏈切割下來。需要對BOSS們做一個篩選,不要允許他們贊助節目,一個BOSS上節目、公司名字被打出來已經很划算,可不可以少貪婪一點?第二,希望真實一點。請在面試中少做點秀,多問點問題,少教大家怎麼做人,多給他們一些職場的問題或提議吧。第三個奢望,把張紹剛換了吧。其實我看到很多人挺張紹剛,我相信他不是一個壞人,我也看到有人說他主持法制節目很不錯,我甚至覺得節目呈現出來的他,一部分是製作人安排的,一部分是演出來的,所以我也沒有特別批判他。他可能就是一個比較嚴厲、習慣做老師的人,看到年輕人就想好為人師,罵一罵、批一批,認為是為你好。但一個愛罵人的人真的並不是很適合做主持人。

  (實習生李源對本文亦有貢獻)

  (中國新聞周刊網)


推薦閱讀:

那些成功電影背後的「大導演定律」
男人謊話連篇?女人背後四宗罪
高倉健:硬漢背後的凄美絕戀
英拉下台背後的隱情
留守女童遭性侵犯的背後

TAG:文化 | 性文化 | 狼性文化 | 非你莫屬 | 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