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學現狀探討
07-16
忻志鵬摘要 本文從一般意義上的精神病與有系統理論學說的精神病學發展開始綜述、論述其歷史,從而發現當前精神病學存在問題的由來。一般意義上的精神病摻合著巫、宗教、神學、民間概念「瘋子」種種因素,一直延續到、影響著近代科學的精神病學理念,從而使精神病蒙上了污名的污點,造成了精神病的恐懼,給診治帶來了貽害。由此,進一步論述現有的陳舊的精神病學理念問題的嚴重性,並提出必須推陳出新,走出窠臼,從現代科學心理學的進展成就來整體觀察研究精神心理。關鍵詞 精神病、精神醫學、「精分」、精神分裂症、污名、幻聽、幻覺、心理、心理學前言: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一方面是科學技術(包括醫學)的高速發展,另一面則是疾病的診治效果越來越艱難;原因是器質性、感染性可以用高科技技術診治解決的病種逐日減少,而一些心理認知因素的、免疫混亂的新病種、病譜不斷新生;這些疾病的病因和機理,知之尚少,從而診治也就越來越難。在精神病領域同樣如此。具體表現在幻聽、幻覺的發生率上更顯突出1【注一】。然而問題更多的是,在診治手段上不僅辦法很少,更嚴重的是拘泥於精神病學的老套路,老理念,一律將這些病種歸之於精神分裂症,從引發更多的問題、產生種種的貽害。這是什麼原因?這就是本文主題的由來。(一)精神病及精神病學史的過去如果將「瘋子」與精神病等同起來觀察,那麼精神病的歷史可以上溯幾千年的古代。如果以近現代的科學來研究精神病那麼現代的精神病學或科學精神病學只不過百餘年的歷史。再以上世紀的下半世紀出現醫學模式轉變——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轉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以及醫學心理學受到精神學界的重視,我國的大量精神病學專家轉向醫學心理學的研究2【注二】這一現象來進行探究,那麼近代的精神醫學不僅沒有更新的發展,而且已經埋下了隱憂危機;只不過人們還未發現而已。所謂一些新的精神病學研究新進展3【注三】,實際上是岔路欲走越遠。精神病學在「中世紀神學宗教對精神病學發展的影響」時就已偏離了科學,染上了「毒瘤」,病人遭受迫害;所謂精神病學的進展,只不過是在神經生理、神經生化、神經病理學上出現了新的科學成就,但其解釋只能說是對精神、對心理現象——心理學——有了新的科學的的發展和理解;離開了這些去解釋精神病學則是無進步可言。「精神」的概念,更多的是哲學上的、社會學上的,以及是神學和宗教的。在醫學上、技術科學上更準確的說應該運用「心理」這個術語辭彙和這個概念(「心理學」早已是成熟的的科學,「精神學」就不存在!)。(二)現代的精神病學內容更為龐雜,診斷「隨意性司空見慣」4【注四】有人將精神病學分成:描述性精神病學、動力精神病學、精神生物學派、行為醫學派等各種流派;這也算是精神病學依次發展的歷史吧,隨著相關科學學科的出現、發展,精神病學也算有了更多的參照系而相應進步,但他的進步更多是形式上的,而非內容本質;所以其進步不大,只不過是累積而已,而無根本性的改觀。例如國內最新的第五版精神病學4【注五】,已發展擴充到五十章,內容更為龐雜,新舊堆積,而其本身的理念內容基本不變。精神病學中的重頭疾病是精神分裂症,據說,「病情嚴重的難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甚至高達60%」(.郭田生,陳浩,楊玲玲.難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研究進展與處理.國外醫學精神病學分冊,1997,24:193)而且是難治性最大的疾病。而這個疾病的概念、診斷標準,病因、治療,都是最不清晰,最最含糊、幾乎是不知所以然的一個疾病。那麼其他的種種描述式的、各說各的、精神疾病,更是花樣百出、自說自話的理論、觀點、學說的混沌一片,莫衷一是。世界在這種精神病學界的主導下,精神病的發病率逐日上升,治癒率越來越低,危害越來越嚴重。而這些因素中很大一部分來自人為、來自不正確的、錯誤的理念。在張亞林著的「精神病學」中寫道:「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精神疾病的診斷是沒有一個公認的標準的。診斷主要是根據患者的臨床表象和醫生自身的臨床經驗作出的,隨意性和可變性都很大,因而診斷的不一致性在精神科醫生之間是一個司空見慣的現象。」4【注四五】由此可見:當前精神病、精神病學界的弊端、甚至貽害,不僅僅是個別醫院、個別醫療機構和個別醫生的問題,而是整體問題。(三)陳舊的精神病學理念問題的嚴重性當前精神病學最大的危害來自對精神分裂症的理念、診斷、治療和預後判斷,以及在人群中造成的談「精」色變、誤傳。精神分裂症的病名本來就存在錯誤,就存在對人的尊嚴的傷害,違背人本主義的精神,所以當前世界上很多學界將精神分裂症的診斷名稱稱之為「污名」而進行批駁6【注六】。有些文章稱:『伴隨精神疾病的污名是患者和他們的家庭改善生活的最大障礙,此污名會導致五個結果:(1)精神保健事業的「排名靠後」、「向後站」,(2)難以得到高素質的從業人員,(3)曾經患病一時的人長期找不到工作和房子,(4)患者和他們的家庭陷於社會孤立,(5)病人一旦診斷為精神疾病,會在身體疾病上也得不到應有的治療。所有的精神障礙患者都面臨著「污名」的影響,以精神分裂症患者尤為嚴重。』筆者將此病名的危害歸結如下:「精分本人常被社會當作異類,遭受巨大壓力;家屬陷入了沉重負擔;社區周圍人群也產生了恐懼心理;從而嚴重地影響到社會和諧。本文例1例2中的母親就是如此。她們所發生沉重的憂患、心理情緒的傷害甚至可以說遠遠大於患者本人。患者母親向筆者反映,當她聽到患者被診斷為精分時,幾乎是心理徹底崩塌了,同時全家人也深深陷入驚恐之中,全家人全都為患者的治病而焦慮、而四處奔走,竭盡全力。同時還處處設防,向周圍人群隱瞞患者的醫院診斷,處處設防限制患者的行為舉動,因為害怕患者既然是個精神病人,就怕患者出格,殺人、跳樓,服毒;終日提心弔膽,心驚膽戰……簡直就患上了精分恐懼症」。7【注七】「精分」的病名簡直是「洪水猛獸」,禍莫大矣!某些病例,確實是要加強監管,加強護理;但更要加強社會的關心、理解、和寬鬆環境;而不是消極對待!更不能歧視!而對於一般幻聽幻覺患者,錯誤地用污名精分來加以診斷,任意加以精分的病名,不僅給治療帶來更大的難度和無效治療,反而是越治越重,一正一反真有天壤之別。7【注七】這是醫生的失責,甚至也是一種衍生的醫療事故。這類事件必須引起醫務界的高度警惕!高度重視,切莫等閑視之!現在的精神學界正在逐漸轉換觀念,例如很多精神病院的門診的名稱已經改為精神衛生中心、及至改為心理諮詢中心。但是究其內容來看,對一些比較嚴重心理功能紊亂的患者——尤其是有幻聽、幻覺患者,卻依然以精神病的概念予以診斷和治療。所以仍然似有「換湯不換藥」之嫌。因此不僅只是改換精神病醫院、精神病門診的名稱問題,而是必須根本改變精神病學的理念。必須逐漸廢棄精神病的名稱,尤其必須改變精神分裂症的病名及至廢棄。(三)必須推陳出新,走出窠臼上個世紀很多國內的精神病學家,已經開始轉向醫學心理學的探索和從事心理諮詢工作以及研究2【注二】,但是舉步維艱,成就不大;其所以如此,就是範圍太小,只局限於精神病領域,而沒有關注到整個醫學界。因而仍使整個精神病學裹足不前。所以當前的心理諮詢事業,解決醫學問題的越來越少,而是轉向了婚姻、戀愛、情感以及職業等等社會問題的社會諮詢,而少涉足醫學問題;這也是由於近現代很多後起的心理諮詢事業、很多的心理諮詢師,大多來自普通的心理學系,而非醫學專業,所以心理諮詢事業多的是社會學的學科,少的是醫學、生物學、生理學、神經生理心理學的自然科學學科。當然這是另個話題。當前的精神分裂症的發病率、治癒率、致殘率、其危害相當嚴重。究其根子何在,值得深思。筆者認為這與當前的精神病學理念、觀點及其相隨的診斷、治療以及預防的措施方法方針方向不當、有相當的關係。當前的精神病,主要是精神分裂症的診斷擴大化相當普遍嚴重,如果將其剔除,那麼精神分裂症的發病率顯然就低得多,隨之的治癒率、致殘率當然也會相應改變。再以抗精神病藥物的作用機理及至中樞神經遞質的機理觀念而言,也大有可以研究商榷的餘地。當前的藥物作用機理主要建築在精神病人的神經生理生化——五羥色胺類遞質過高而發病,因此抑制這些遞質就控制了精神病的癥狀,治癒了精神病。這裡因與果的先後關係值得剖析(情緒活動與遞質分泌那個在先,哪個在後,那個是因、哪個是果?)很值得研討與判斷分析。即先有情緒活動後致遞質變化,還是先有遞質變化,後發生情緒改變,這兩者的先後關係的因果判斷很值得深思。但在這方面考慮、研究的資料很少,也沒有人去關注。筆者在高血壓病研究的文獻(「高血壓與高血壓病」http://xzp111.icpcn.com/gaoxueya.htm )報道中提到有人做過以下的實驗:情緒變化時人體的生理生化反應——對被試者在觀看不同內容的電影時,測定其尿液中兒茶酚胺濃度的變化:電影片尿液中兒茶酚胺濃度的變化風光片EP與NE排出量均較低攻擊性片或戲劇片EP增加,NE不變;恐怖片EP與NE均上升EP=腎上腺素 NE=與去甲腎上腺素實驗發現,當人愉快時,EP排出量最高;安靜時最低;不愉快時NE的變化與EP相似;情緒激動時兒茶酚胺排出量均上升;情緒壓抑時血與尿中的腎上腺皮質激素量持續相當高,EP、NE及醛固酮也有類似變化。正常人的血壓波動與與思想情緒有關。當思想緊張時,血壓就會升高;如果有"我的血壓可能很高"的想法,那麼,血壓測出來真的就會很高;這些都與以上實驗發現的資料-不同的情緒活動就有不同的EP和NE的波動變化有關。這個實驗說明情緒變化在前,遞質變化在後。如果所謂的精神分裂症主要是認知的歧誤導致情緒的劇變而發病,那麼治療的重點是心理治療,是認知治療,是情緒的疏導,是認知歧誤的糾偏、引導和指導,而藥物僅僅是輔助治療和安定情緒的權宜之計。所以這裡的重點問題,也是理念問題,觀點問題。由此看來,光依靠對抗神經遞質的藥物治療是治表,而不是治本,因為藥物治療只能控制癥狀,而無法解決心理情緒變化的由來根本原因。所以也就就變成了藥物治療必須是終身,藥物治療中途不能停葯的理由,否則就會複發的原因。這就是因為藥物治療無否解決認知,無法改變患者腦海中存留的惡性刺激和挫折的根本7【注七】。這也是陳舊的精神病學理念的結果。(四)從整體來觀察研究精神心理2005年出版的一本精神病學8【注八】給精神病學界帶來了希望,在該書的前言中說『1.本教材不再像以往那樣拘泥於精神科的本位立場,而是面向全體醫學專業的學生;……。2. 走出老套路,廢除八股式。由於精神疾病的發病原因和機制大多尚不清楚。「精神障礙的病因學」不再獨立成章。……能繁則繁,能簡則簡,不求千篇一律。3. 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新的社會問題逐步進入精神衛生領域,……予以納入。』筆者讚賞這種勇於革新精神,讚賞其眼光放遠了,它固有的理念開始鬆動,開始從整體來觀察研究精神心理。讚賞他看到了「純生物醫學模式」的弊端,忽視了整體人的本身而提出「新的醫學模式,在精神病學中顯得最恰當、最適用,也最需要」……『 於是有人用「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悄悄地替換了「精神病學」,也有人主張用「精神醫學」 (psychological medicine)一詞取而代之』9【注九】等等的論述和主張,這些筆者認為是非常可喜的,是從整體來觀察研究精神心理的思維方法和理念的結果。由此,也可以從該書的論述中看出,固有的精神病學理念必須更新;因為她同樣的受到「純生物醫學模式」的束縛,而忽視了人的本身。最後筆者認為更還值得需要補充提出的一點是,「心理」的地位需要更加重視。為此必須從全面、從整體來考察研究精神醫學。來研究精神,來研究心理、來研究心理醫學10【注十】。小結本文從當代的精神病發病、學說觀點、以及診斷、治療的方式方法進行觀察和實踐、以及從自身的實踐中感受到當代的精神病學理念存在眾多的問題和帶來的貽害,為此盡自身的條件,收集考察了精神病及精神病學的歷史發展沿革及近代精神病學的發展進步和各種理論,進行了綜述分析,並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期望。希望拋磚引玉引來精神病學界的同道前輩的關注和探討。2011-5-14記於親和源參考資料:1【注一】成長路上的心靈「魔障」,http://www.352200.com/center/readnews.asp?newsid=30262【注一】「醫學心理學發展歷程回顧」http://xzp111.icpcn.com/yixuexinlixuehuigu.htm3【注二】新進展探討 「第二十四講精神病學研究的新進展」http://www.21jk.com.cn/p/csp/papercontent.asp?recordid=7304【注三】沈魚邨,精神病學,第五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年12.4【注四】 張亞林,精神病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一章 緒論,第四節 精神病學的發展現狀,一、臨床精神病學方面, (一)診斷標準5【注五】張亞林,精神病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05年,第一章,第四節 精神病學的發展現狀,一、臨床精神病學方面, (一)診斷標準6【注六】 1,抵禦精神病污名化計劃http://www.jfhuzhu.com/bbs/thread-358-1-1.html2,精神分裂症的反污名化運動 (英文)http://tieba.baidu.com/f?kz=2182134477【注七】忻志鵬,知覺錯位症分析,中國醫藥科學,2011,2:888【注八】張亞林,精神病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05年,11月。9【注九】張亞林,精神病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一章緒論,第一節基本概念,四、現代精神病學概念的充實、延伸和發展10【注十】忻志鵬,《心理醫學》,http://xzp111.icpcn.com/xinliyixue.htm2011-5-20修改精神病學現狀探討忻志鵬郵編201319摘要 本文從一般意義上的精神病與有系統理論學說的精神病學發展開始綜述、論述其歷史,從而發現當前精神病學存在問題的由來。一般意義上的精神病摻合著巫、宗教、神學、民間概念「瘋子」種種因素,一直延續到、影響著近代科學的精神病學理念,從而使精神病蒙上了污名的污點,造成了精神病的恐懼,給診治帶來了貽害。由此,進一步論述現有的陳舊的精神病學理念問題的嚴重性,並提出必須推陳出新,走出窠臼,從現代科學心理學的進展成就來整體觀察研究精神心理。關鍵詞 精神病、精神醫學、「精分」、精神分裂症、污名、幻聽、幻覺、心理、心理學前言: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一方面是科學技術(包括醫學)的高速發展,另一面則是疾病的診治效果越來越艱難;原因是器質性、感染性可以用高科技技術診治解決的病種逐日減少,而一些心理認知因素的、免疫混亂的新病種、病譜不斷新生;這些疾病的病因和機理,知之尚少,從而診治也就越來越難。在精神病領域同樣如此。具體表現在幻聽、幻覺的發生率上更顯突出1【注一】。然而問題更多的是,在診治手段上不僅辦法很少,更嚴重的是拘泥於精神病學的老套路,老理念,一律將這些病種歸之於精神分裂症,從引發更多的問題、產生種種的貽害。這是什麼原因?這就是本文主題的由來。(一)精神病及精神病學史的過去如果將「瘋子」與精神病等同起來觀察,那麼精神病的歷史可以上溯幾千年的古代。如果以近現代的科學來研究精神病,那麼現代的精神病學或科學精神病學只不過百餘年的歷史。再以上世紀的下半世紀出現醫學模式轉變——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轉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以及醫學心理學受到精神學界的重視,我國的大量精神病學專家轉向醫學心理學的研究2【注二】這一現象來進行探究,那麼近代的精神醫學不僅沒有更新的發展,而且已經埋下了隱憂危機;只不過人們還未發現而已。所謂一些新的精神病學研究新進展3【注三】,實際上是岔路欲走越遠。精神病學在「中世紀神學宗教對精神病學發展的影響」時就已偏離了科學,染上了「毒瘤」,病人遭受迫害;所謂精神病學的進展,只不過是在神經生理、神經生化、神經病理學上出現了新的科學成就,但其解釋只能說是對精神、對心理現象——心理學——有了新的科學的的發展和理解;離開了這些去解釋精神病學則是無進步可言。「精神」的概念,更多的是哲學上的、社會學上的,以及是神學和宗教的。在醫學上、技術科學上更準確的說應該運用「心理」這個術語辭彙和這個概念(「心理學」早已是成熟的的科學,「精神學」就不存在!)。(二)現代的精神病學內容更為龐雜,診斷「隨意性司空見慣」4【注四】有人將精神病學分成:描述性精神病學、動力精神病學、精神生物學派、行為醫學派等各種流派;這也算是精神病學依次發展的歷史吧,隨著相關科學學科的出現、發展,精神病學也算有了更多的參照系而相應進步,但他的進步更多是形式上的,而非內容本質;所以其進步不大,只不過是累積而已,而無根本性的改觀。例如國內最新的第五版精神病學5【注五】,已發展擴充到五十章,內容更為龐雜,新舊堆積,而其本身的理念內容基本不變。精神病學中的重頭疾病是精神分裂症,據說,「病情嚴重的難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甚至高達60%」6【注六】而且是難治性最大的疾病。而這個疾病的概念、診斷標準,病因、治療,都是最不清晰,最最含糊、幾乎是不知所以然的一個疾病。那麼其他的種種描述式的、各說各的、精神疾病,更是花樣百出、自說自話的理論、觀點、學說的混沌一片,莫衷一是。世界在這種精神病學界的主導下,精神病的發病率逐日上升,治癒率越來越低,危害越來越嚴重。而這些因素中很大一部分來自人為、來自不正確的、錯誤的理念。在張亞林著的「精神病學」中寫道:「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精神疾病的診斷是沒有一個公認的標準的。診斷主要是根據患者的臨床表象和醫生自身的臨床經驗作出的,隨意性和可變性都很大,因而診斷的不一致性在精神科醫生之間是一個司空見慣的現象。」4【注四】由此可見:當前精神病、精神病學界的弊端、甚至貽害,不僅僅是個別醫院、個別醫療機構和個別醫生的問題,而是整體問題。(三)陳舊的精神病學理念問題的嚴重性當前精神病學最大的危害來自對精神分裂症的理念、診斷、治療和預後判斷,以及在人群中造成的談「精」色變、誤傳。精神分裂症的病名本來就存在錯誤,就存在對人的尊嚴的傷害,違背人本主義的精神,所以當前世界上很多學界將精神分裂症的診斷名稱稱之為「污名」而進行批駁,「近年一些減少對精神疾病相關的污名化程序已經開始運行,並取得一定效果。其中在澳大利亞、英國和瑞典的一些活動最為有名—例如,由英國皇家精神病學院發起的名為「改變觀念」的反污名化活動(www.rcpsych.ac.uk/campaigns/cminds/index.htm)。1996年由世界精神病學協會發起的「反對精神分裂症污名化和歧視的全球規劃」最具國際性影響」7【注七】。這些文章稱:『伴隨精神疾病的污名是患者和他們的家庭改善生活的最大障礙,此污名會導致五個結果:(1)精神保健事業的「排名靠後」、「向後站」,(2)難以得到高素質的從業人員,(3)曾經患病一時的人長期找不到工作和房子,(4)患者和他們的家庭陷於社會孤立,(5)病人一旦診斷為精神疾病,會在身體疾病上也得不到應有的治療。所有的精神障礙患者都面臨著「污名」的影響,以精神分裂症患者尤為嚴重。』筆者將此病名的危害歸結如下:「精分本人常被社會當作異類,遭受巨大壓力;家屬陷入了沉重負擔;社區周圍人群也產生了恐懼心理;從而嚴重地影響到社會和諧。本文例1例2中的母親就是如此。她們所發生沉重的憂患、心理情緒的傷害甚至可以說遠遠大於患者本人。患者母親向筆者反映,當她聽到患者被診斷為精分時,幾乎是心理徹底崩塌了,同時全家人也深深陷入驚恐之中,全家人全都為患者的治病而焦慮、而四處奔走,竭盡全力。同時還處處設防,向周圍人群隱瞞患者的醫院診斷,處處設防限制患者的行為舉動,因為害怕患者既然是個精神病人,就怕患者出格,殺人、跳樓,服毒;終日提心弔膽,心驚膽戰……簡直就患上了精分恐懼症」。8【注八】「精分」的病名簡直是「洪水猛獸」,禍莫大矣!某些病例,確實是要加強監管,加強護理;但更要加強社會的關心、理解、和寬鬆環境;而不是消極對待!更不能歧視!而對於一般幻聽幻覺患者,錯誤地用污名精分來加以診斷,任意加以精分的病名,不僅給治療帶來更大的難度和無效治療,反而是越治越重,一正一反真有天壤之別。這是醫生的失責,甚至也是一種衍生的醫療事故。這類事件必須引起醫務界的高度警惕!高度重視,切莫等閑視之!現在的精神學界正在逐漸轉換觀念,例如很多精神病院的門診的名稱已經改為精神衛生中心、及至改為心理諮詢中心。但是究其內容來看,對一些比較嚴重心理功能紊亂的患者——尤其是有幻聽、幻覺患者,卻依然以精神病的概念予以診斷和治療。所以仍然似有「換湯不換藥」之嫌。因此不僅只是改換精神病醫院、精神病門診的名稱問題,而是必須根本改變精神病學的理念。必須逐漸廢棄精神病的名稱,尤其必須改變精神分裂症的病名及至廢棄。(三)必須推陳出新,走出窠臼上個世紀很多國內的精神病學家,已經開始轉向醫學心理學的探索和從事心理諮詢工作以及研究2【注二】,但是舉步維艱,成就不大;其所以如此,就是範圍太小,只局限於精神病領域,而沒有關注到整個醫學界。因而仍使整個精神病學裹足不前。所以當前的心理諮詢事業,解決醫學問題的越來越少,而是轉向了婚姻、戀愛、情感以及職業等等社會問題的社會諮詢,而少涉足醫學問題;這也是由於近現代很多後起的心理諮詢事業、很多的心理諮詢師,大多來自普通的心理學系,而非醫學專業,所以心理諮詢事業多的是社會學的學科,少的是醫學、生物學、生理學、神經生理心理學的自然科學學科。當然這是另個話題。當前的精神分裂症的發病率、治癒率、致殘率、其危害相當嚴重。究其根子何在,值得深思。筆者認為這與當前的精神病學理念、觀點及其相隨的診斷、治療以及預防的措施方法方針方向不當、有相當的關係。當前的精神病,主要是精神分裂症的診斷擴大化相當普遍嚴重,如果將其剔除,那麼精神分裂症的發病率顯然就低得多,隨之的治癒率、致殘率當然也會相應改變。再以抗精神病藥物的作用機理及至中樞神經遞質的機理觀念而言,也大有可以研究商榷的餘地。當前的藥物作用機理主要建築在精神病人的神經生理生化——五羥色胺類遞質過高而發病,因此抑制這些遞質就控制了精神病的癥狀,治癒了精神病。這裡因與果的先後關係值得剖析(情緒活動與遞質分泌那個在先,哪個在後,那個是因、哪個是果?)很值得研討與判斷分析。即先有情緒活動後致遞質變化,還是先有遞質變化,後發生情緒改變,這兩者的先後關係的因果判斷很值得深思。但在這方面考慮、研究的資料很少,也沒有人去關注。筆者在高血壓病研究的文獻(未發表資料,參見「高血壓與高血壓病」http://xzp111.icpcn.com/gaoxueya.htm )報道中提到有人做過以下的實驗:情緒變化時人體的生理生化反應——對被試者在觀看不同內容的電影時,測定其尿液中兒茶酚胺濃度的變化:電影片 尿液中兒茶酚胺濃度的變化風光片 EP與NE排出量均較低攻擊性片或戲劇片 EP增加,NE不變恐怖片 EP與NE均上升EP=腎上腺素 NE=與去甲腎上腺素實驗發現,當人愉快時,EP排出量最高;安靜時最低;不愉快時NE的變化與EP相似;情緒激動時兒茶酚胺排出量均上升;情緒壓抑時血與尿中的腎上腺皮質激素量持續相當高,EP、NE及醛固酮也有類似變化。正常人的血壓波動與與思想情緒有關。當思想緊張時,血壓就會升高;如果有"我的血壓可能很高"的想法,那麼,血壓測出來真的就會很高;這些都與以上實驗發現的資料-不同的情緒活動就有不同的EP和NE的波動變化有關。這個實驗說明情緒變化在前,遞質變化在後。如果所謂的精神分裂症主要是認知的歧誤導致情緒的劇變而發病,那麼治療的重點是心理治療,是認知治療,是情緒的疏導,是認知歧誤的糾偏、引導和指導,而藥物僅僅是輔助治療和安定情緒的權宜之計。所以這裡的重點問題,也是理念問題,觀點問題。由此看來,光依靠對抗神經遞質的藥物治療是治表,而不是治本,因為藥物治療只能控制癥狀,而無法解決心理情緒變化的由來根本原因。所以也就就變成了藥物治療必須是終身,藥物治療中途不能停葯的理由,否則就會複發的原因。這就是因為藥物治療無否解決認知,無法改變患者腦海中存留的惡性刺激和挫折的根本8【注八】。這也是陳舊的精神病學理念的結果。(四)從整體來觀察研究精神心理2005年出版的一本精神病學給精神病學界帶來了希望,在該書的前言中說『1.本教材不再像以往那樣拘泥於精神科的本位立場,而是面向全體醫學專業的學生;……。2. 走出老套路,廢除八股式。由於精神疾病的發病原因和機制大多尚不清楚。「精神障礙的病因學」不再獨立成章。……能繁則繁,能簡則簡,不求千篇一律。3. 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新的社會問題逐步進入精神衛生領域,……予以納入。』9【注九】筆者讚賞這種勇於革新精神,讚賞其眼光放遠了,它固有的理念開始鬆動,開始從整體來觀察研究精神心理。讚賞他看到了「純生物醫學模式」的弊端,忽視了整體人的本身而提出「新的醫學模式,在精神病學中顯得最恰當、最適用,也最需要」……『 於是有人用「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悄悄地替換了「精神病學」,也有人主張用「精神醫學」 (psychological medicine)一詞取而代之』9【注九】等等的論述和主張,這些筆者認為是非常可喜的,是從整體來觀察研究精神心理的思維方法和理念的結果。由此,也可以從該書的論述中看出,固有的精神病學理念必須更新;因為她同樣的受到「純生物醫學模式」的束縛,而忽視了人的本身。最後筆者認為更還值得需要補充提出的一點是,「心理」的地位需要更加重視。為此必須從全面、從整體來考察研究精神醫學。來研究精神,來研究心理、來研究心理醫學10【注十】。小結本文從當代的精神病發病、學說觀點、以及診斷、治療的方式方法進行觀察和實踐、以及從自身的實踐中感受到當代的精神病學理念存在眾多的問題和帶來的貽害,為此盡自身的條件,收集考察了精神病及精神病學的歷史發展沿革及近代精神病學的發展進步和各種理論,進行了綜述分析,並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期望。希望拋磚引玉引來精神病學界的同道前輩的關注和探討。參考資料:1【注一】葉茂松,成長路上的心靈「魔障」———我市青少年精神衛生狀況調查,寧德晚報(參見http://www.352200.com/center/readnews.asp?newsid=3026)2【注二】忻志鵬,「醫學心理學發展歷程回顧」,未發表資料(參見http://xzp111.icpcn.com/yixuexinlixuehuigu.htm)3【注三】劉津 譯楊甫德一校鄒義壯二校劉津同傳, 「第二十四講精神病學研究的新進展」(參見http://www.21jk.com.cn/p/csp/papercontent.asp?recordid=730)4【注四】張亞林,精神病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05年,第一章,第四節 精神病學的發展現狀,一、臨床精神病學方面, (一)診斷標準5【注五】沈魚邨,精神病學,第五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年12.6 【注六】(.郭田生,陳浩,楊玲玲.難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研究進展與處理.國外醫學精神病學分冊,1997,24:193)7【注七】劉曉軍翻譯,全球反對精神分裂症污名化,(參見http://hi.baidu.com/wahaha101/blog/item/3cb2180f5c7db3286159f3e1.html)8【注八】忻志鵬,知覺錯位症分析,中國醫藥科學,2011,2:889【注九】張亞林,精神病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05年,11月,前言。10【注十】忻志鵬,《心理醫學》,未發布資料(參見http://xzp111.icpcn.com/xinliyixue.htm)2011-5-20修改2011-6-4 再改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在線閱讀
※基督教在美國的社會作用,兼談世界宗教現狀
※三級女星現狀 衣易脫難穿
※論壇熱帖:中國教育的現狀與思考--教育--人民網
※58歲「囚歌王子」遲志強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