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一件辛苦卻很幸福的事情·台州日報
新華社記者黃小希
對於大多數0-3歲兒童的爸爸媽媽來說,「早教」這個詞一定不陌生。當前國內蓬勃發展的早教市場,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家長對兒童早期發展的關注與需求。
圍繞兒童早期發展的相關問題,新華社記者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夕採訪了中國兒童中心學前教育部部長、早期兒童心理發展與教育博士楊彩霞。這位長期研究兒童早期發展的專家說,兒童早期發展是綜合性、全面性發展,不能將其簡單等同於「早教」,也不能完全依賴早教機構,更需要生活之中親子之間的親密陪伴和積極互動。
兒童早期發展是綜合性發展
「0-3歲是兒童身心發育的關鍵期,一些早教機構可以幫助家長科學啟蒙、幫助孩子提高某些方面的能力,比如大動作、認知發展、語言發展、精細動作和情感等。」楊彩霞說。
但她同時提醒,家長報了早教班後,不應過分依賴早教機構,更不能當「甩手掌柜」。以市場需求為主導的早教機構,主要為「填空型」,即市場上缺什麼、早教機構就做什麼。早教機構通常關注的是兒童早期發展的某個或某幾個領域,對於兒童啟蒙時期各個領域的綜合發展,缺少全面規劃與實踐。
楊彩霞說,兒童首先是一個全面的人,需要全面呵護、發展與關注,包括兒童的營養與衛生習慣、心理關愛和兒童生長發育等各方面。孩子全方位的綜合發展,離不開與父母形成有愛、溫暖、安全的關係。科學而理想的兒童早期發展,是幼兒體能、智能、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平衡發展,需要以情為先、以養為主、養教結合。
父母應與孩子形成積極互動
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爸爸媽媽們可以做些什麼?專家說,親子間的互動非常重要。
「和孩子的一個眼神交流、給孩子一個笑臉、給孩子一個擁抱、和孩子玩一個遊戲,都是一種積極性的、回應性的互動。」楊彩霞說,0-3歲兒童生活與成長最重要的環境是家庭,家長們可以運用家庭的環境和條件,為孩子構建「兒童樂園」。
她舉例說,爸爸媽媽可以在家裡創設兒童圖書區、遊戲區,選擇適合孩子年齡段的布書、繪本,設計類似於投擲瓶子、擰蓋子、觸摸穀物等適合幼兒的遊戲。和孩子閱讀、遊戲時,要做個「啰唆的」爸爸媽媽,多和孩子說話,一方面促進語言發展,另一方面不斷地進行雙向互動。
楊彩霞強調,爸爸媽媽要學會觀察、理解、支持。親子相處的時光,是家長觀察自己孩子最好的時候,通過細緻觀察加深了解,掌握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理解孩子的心理和情緒。
據介紹,為了幫助更多父母掌握與兒童早期發展相關的知識,特別是貧困縣鄉、城鄉接合部的幼兒父母群體,中國兒童中心的「小腳印」兒童早期綜合發展中心自2013年以來承接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全國婦聯等單位聯合實施的兒童早期綜合發展項目(IECD),以及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全國婦聯聯合實施的兒童早期發展社區家庭支持項目(ECD)。通過志願者開展宣傳、家訪、親子活動、圖書借閱、講座等方式,IECD項目的村(社區)受益家長與兒童人數累計超過3萬,ECD項目受益人數超過2.5萬。
家長要充分認識陪伴的重要性
不少爸爸媽媽總感慨,工作太忙陪孩子的時間太少。有的父母雖然人和孩子待在一起,「注意力」卻被手機或者工作「分」走了。
在楊彩霞看來,家長要充分認識親子之間陪伴的意義。從兒童心理發育規律看,孩子需要並且願意和父母待在一起的年齡段其實非常短暫,0-3歲正是最需要父母日日夜夜哺育、陪伴和回應的階段。家長要意識到能夠陪伴在孩子身邊時光的重要性,珍惜陪伴、享受陪伴,而不是覺得自己把時間「浪費」在孩子身上。
「家長單向灌輸、教育的強制性關係,或者兒童顧自玩耍、家長放任不管的鬆散型關係,都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陪伴。家長的陪伴,需要對兒童的興趣、需求、困難、情緒都予以關注、了解、回應、支持。」楊彩霞說,陪伴孩子度過人生最弱小的階段,是一件辛苦卻很幸福的事情,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父母對於孩子的愛和耐心。我們因愛而陪伴,我們用陪伴傳遞愛。
(新華社北京5月31日電)
推薦閱讀:
※慶元年終考核不聽彙報奔現場 浙江日報
※「莫干黃芽」能否常飄香 浙江日報
※「第四大都市區」激起的共鳴 浙江日報
※絕不姑息抗菌葯濫用人民日報-人民網
※「詩畫浙江」掘金萬億產業 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