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應寺白塔 (報摘)
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主張「以儒治國,以佛治心」,確立「政教合一」的新政體,定藏傳佛教為國教,西藏正式成為元朝的一個行省。
忽必烈於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敕令在京城此遼塔遺址的基礎上修建這座喇嘛塔,並迎請釋迦牟尼佛舍利供於塔中。經時任帝師的八斯巴推薦,白塔由尼泊爾建築家阿尼哥主持建造,並於至元十六年(1279年)建 成。
相傳白塔經勝訴年修建竣工後,忽必烈十分滿意,令以此塔為中心,「帝制四方,各射一箭,以為界至」,箭落處即劃界修建為「大聖壽萬安寺」並於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建成。
「大聖壽萬安寺」於明朝重建後更名為「妙應寺」沿用至今。此塔體為磚石結構,通高為
在塔身上方是塔剎,分為三部分,底層為略小一些的須彌座,托起節節拔高的錐體十三重相輪,又稱「十三天」。相輪頂處為一個傘狀之蓋,稱為華蓋,含悲智雙運降服邪惡之意。華蓋直徑
白塔建成後,大都市容為之生輝。元朝皇室規定,每年各重大節日所舉行的盛大朝儀,「前期三日,在大聖壽萬安寺習儀」。忽必烈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去世後,皇室為他在白塔西側修建了神御殿(又稱影堂),其內安放著他的畫像,每月派大臣前往祭奠,直至元朝滅亡。
白塔 寺是老北京主要廟會之一,規模可觀。清代中後期,寺內的僧人迫於生計,將配殿和空地出租,每月定期開放,清末學者夏仁虎所著《舊京瑣記》云:「京師之市肆有常集者,東大市,西小市是也。有期集,逢三之土地廟,四、五之白塔寺,七、八之護國寺,九、十之隆福寺謂之四大廟市,皆以期集」。1960年後,白塔寺廟會逐漸被商場所取代,白塔寺山門處也辦起了副食商店。
如人生一樣,白塔的命運並非一帆風順。這座莊嚴的寺院,在元代,一場特大雷火襲來,轉瞬間大聖壽萬安寺成為一片火海,化為灰燼,惟有這座白塔倖存了下來。寺毀不久,明軍攻陷大都,元朝最後一代皇帝北去,元朝統治至此宣告結束。
在明朝建立後八十九年的明英宗天順年,這座孤塔得以重修,至明憲宗成化四年(1468年),在大聖壽萬安寺被焚毀百年後,一座新的寺院終於告成,朝廷賜名妙應寺,其格局一直保持至今。
進入清代,藏傳佛教再次受到推崇,作為京城古老的藏傳佛教寺院,白塔寺重新進行了修復。
光陰荏苒,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白塔寺受損嚴重。北京市政府於1978年下半年開始對白塔寺進行修繕,在維修過程中發現了清代乾隆18年(1753年)存留於塔頂部的鎏金小境內的大藏經、木雕觀世音像、補花袈裟、五佛冠、乾隆手書《波羅蜜多心經》、藏文《尊勝咒》、銅質三世佛像、赤金長壽佛等一批珍貴文物。在寶頂和華蓋的縫隙處還發現了一張毛邊紙,上書:「今年重修此塔,適值中日戰爭。
如今,修復後妙應寺古老的白塔又迎來了她的春天。
推薦閱讀:
※內蒙古巴林右旗:慶州白塔
※揚州瘦西湖白塔建成的傳說
※【旅遊攝影】2012遼陽市白塔區白塔公園美景
※甲客連載 || 興城白塔峪塔
※北京北海白塔(清·國保)
TAG:白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