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名作】中國歷代花鳥畫大家繪畫精品(二)
玉堂富貴圖虞沅 立軸絹本設色縱232.7厘米 橫133.3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畫中上方玉蘭初吐芳華,海棠飛艷溢彩,秀石之後,幾叢牡丹奼紫嫣紅,二隻綠孔雀正倘徉其間。畫面構圖巧妙,以玉蘭與牡丹形成半閉合空間,孔雀居於空間之對角線上,起到穩定均衡之用。用筆設色皆為院體畫之風格,工筆重彩,刻畫極其細緻入微,孔雀的翎毛尾翼都以細筆一一畫出,富有層次感。整幅作品大氣秀美、富麗堂皇。
花卉圖楊晉 冊頁紙本設色縱26.8厘米 橫35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冊共十二開,選錄二開。圖之一為《石榴》,為大筆寫意之作,枝、葉、果,只寥寥數筆即成,以淡彩作底,又以重色或墨色點染,形成質感變化。圖之二《萱草》,萱草葉以淡墨鉤勒脈絡,淡色寫花瓣,留白,又以石青寫出花瓣之上的斑紋變化,色彩和諧穩重。
菊花圖張同曾 立軸 絹本 沒色 縱40厘米 橫5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此畫繪粉、黃、白、紫四色折枝菊花。用筆工整,設色秀雅。自題仿惲壽平之法,仍有鉤勒之筆,畫面清雋娟麗。尤其白菊直接以絹為底,鉛白勾畫,顯得晶瑩剔透,有神韻。
雙魚圖馬元馭冊頁紙本設色縱29厘米 橫23.5厘米常熟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藏 馬元馭(1669—1722),字扶羲,號棲霞,又號天虞山人,江蘇常熟人。馬眉子,擅畫花卉寫生。畫傳家法,氣韻超逸,寫生又得惲壽平指授,常與蔣延錫討論六法,故沒骨畫益工,神韻飛動,不泥陳跡。亦工詩。傳世作品有《南溪春曉圖》《鷹栗圖》《秋塘清興圖》。此圖以水墨寫柳枝貫穿魚之雙鰓。手法誇張,故意將魚鰓撐開,造成抑或魚眼向上,抑或為兩個側面的感覺,情趣雋永。掛在下面的一條魚兒則畫鰓、肚,平腴飽滿,令人生津垂涎。作者抓住魚兒甩尾巴掙扎的一霎那,把一條活潑潑的魚躍然紙上。背景不著一筆一墨,既空靈虛漾,又似魚兒掛在牆上,如睹真境。柳枝以濃墨揮灑,縱橫不羈,瀟洒飄逸,柳葉疏落。魚身以淡墨渲染,濃墨點鱗,華滋潤澤。
草堂藝菊圖高鳳翰 立軸 紙本 水墨 淡設色縱122厘米 橫5l厘米日)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此圖以疏毫寫草堂,細筆寫修篁淡菊、老梅喬松。一翁策杖而行,當為畫家自寫。景物簡繁錯落,各得其所,布置極為精當。尤為可觀者,是以精秀之筆,寫出蕭疏淡泊之氣,實為大家手筆。
指畫山水花卉圖高鳳翰 冊頁 紙本縱23.4厘米橫30.3厘米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此冊共十二開。其冊頁構思縝密,布局有章,揮寫無痕虛實濃淡,盡情抒發,豪放生動。此處選印兩頁。
甘谷菊泉圖鄭燮 立軸紙本 墨筆縱189.6厘米 橫49.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作者以南陽甘谷菊花益壽延年之傳說入畫。巍峨的高山,峭壁陡立,一股飛泉,奔突直瀉崖下,懸崖下長著兩叢茂菊,葉壯花艷,華滋優秀,構圖奇峻,意境高曠清逸。筆墨放縱,揮灑淋漓,神情飄沒,新意獨具。款題:「南陽甘谷家家菊,萬古延年一種花。」作者畫作多蘭竹,寫菊甚少,此圖殊為難得。
菊石圖李方膺 立軸 紙本 墨筆縱171.5厘米 橫44厘米安徽省博物館藏 此畫中以濃淡墨彩描繪出石柱的挺拔、堅實;淡墨勾寫菊花,以石青略點葉面。筆力疾勁,不拘成法。寫出菊花凌霜傲寒的高風亮節。筆法縱逸,簡括傳神。
百花呈瑞圖李方膺 立軸 絹本 沒色縱162.5厘米 橫43.1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作者擅寫梅、蘭、竹菊及蟲魚,筆墨豪放,向以縱逸豪宕取勝。但在這幅畫中,用筆、設色都較工整收斂,清新明快,秀麗雅緻。從自題七言中推知此畫也許是為長輩所作,所以畫面祥和安逸,色調。
蘭石圖李方膺 立軸紙本 墨筆縱110.8厘米 橫48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以淡墨粗筆點寫出大塊山石坡地,幾叢幽蘭,花葉紛披,糾纏錯結。以焦墨寫蘭葉,運筆如飛,縱橫豪致,粗獷不羈之氣充滿畫面。此畫作於乾隆十八年十月,而李方膺於十六年被誣貪臟而被撤職查辦。這畫也許是他激憤心情的真實寫照。
九秋圖錢維城 長捲紙本設色縱39.4厘米橫181.6厘米重慶市博物館藏 錢維城(1720—1772),清代畫家。初名字來,字宗磬,號茶山、幼庵、晚號稼軒,江蘇武進人。人麟子。乾隆十年(1745)狀元,官至刑部侍郎。自幼喜畫,出筆老到,後復得董邦達指授,藝事益進。山水筆意仿王原祁,傳世作品有《御花園藻堂圖》《江閣遠帆圖》《九秋圖》《聖謨廣運圖》等。九秋是指秋季的九十天,此時間內有九種秋花盛開,所以名日「九秋同慶」,是一種吉慶畫題。作者擅畫折枝花卉,勾描渲染,隨類賦彩,頗具功力;並注重寫生,一花一葉,臨風帶露,鮮妍艷美,嬌嬈可愛。此幅折枝花卉,看似分株獨立,實則互相顧盼有情,氣聯意合,整體協調。畫法工整精細,用色典雅清麗。詩書畫一體,珠聯璧合,乃成佳品。
蕉石圖閔 貞 立軸紙本 墨筆尺寸不詳南京博物院藏 閔貞,生於l730年,卒年不詳。字正齋,江西南昌人,久居武漢。其畫學明代吳偉,白描功力深厚,擅長寫意人物,風格瀟洒活潑,也能畫山水、花鳥,筆墨頗有巨然的風貌,很有魄力。傳世作品有《蕉石圖》《花卉圖》等。這一幅蕉石圖充分 利用了水、墨二者的結合及浸漬變化,以飽含水分的筆觸,寫出山石之雋秀之態及芭蕉的挺拔之狀。洗鍊簡括,卻有神情氣爽之感。
國色天香圖馬逸 立軸 絹本 沒色縱101.7厘米 橫49.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馬逸,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元馭子,字南坪,號陔南,江蘇常熟人。工花卉,師蔣廷錫,亦畫魚。這是一幅富麗堂皇的工筆重彩花卉圖。圖中的牡丹花開嬌艷,明麗動人,色彩豐富飽滿,姿態優雅,設色極其講究,勾線細緻圓潤。而花下奇石則用積墨與淡墨暈染相結合繪出,以石綠、石青略染。蘭花以重粉罩染,胭脂點蕊,素雅動人。地面以淡彩渲染,營造出空間的伸縮感。
松藤圖李鮮 立軸 紙本 設色縱124厘米 橫62.6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李鮮(1686-1762),清代書畫家。鮮,一作觶,宇宗揚,號復堂、懊道人,江蘇興化人。聖祖康熙五十年(1711)單人,曾為宮廷作畫,後任滕縣知縣,為政清簡,以忤大吏罷歸。在揚州賣畫。為揚州八怪之一。擅畫花卉蟲鳥,初師蔣廷錫,畫法工緻;又師高其佩,進而趨向粗筆寫意,並取法林良、徐謂、朱耷,落筆勁健,縱橫馳騁,不拘繩墨而有氣勢,有時使用重色或彩墨結合,頗得天趣。因在揚州見石濤作品,遂用破筆潑墨作畫,風格一變。傳世作品有《五松圖》《芭蕉萱石圖》和《墨荷圖》等.此圖為李鮮寫意畫中之精品,圖中之松,不見首尾,可見其雄偉。老藤盤繞,枝葉交錯,用筆揮灑,用墨酣暢。
花卉圖羅聘立軸紙本設色縱94.8厘米 橫44.5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此畫是仿沈周的筆法所作的一幅小寫意花鳥畫。畫中一株山茶花葉繁茂,後有嶙峋奇石聳立,奇石以焦墨勾出形狀,淡墨暈染,山茶設色清麗、兼工帶寫。梅花則飛筆點出,天然之趣盎然。
秋蘭文石圖羅聘 立軸 紙本墨筆縱149厘米 橫32.2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此畫構圖簡單,怪石以焦墨勾出,通體以墨彩暈染,厚重凝鍊。秋蘭則捨棄了當時所盛行的水墨撇寫之法,而以雙鉤白描繪出,略施淡墨,寫出蘭叢繁茂之貌,以濃墨點提花心及地面野菜。蘭之高潔晶瑩與石之堅實沉穩形成鮮明對照,使畫面自有一種超凡脫俗的靈動之感。
花卉圖張熊 冊頁 金箋紙本 墨淡設色縱27.8厘米 橫32.3厘米(日)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張熊(1803—1886),清代畫家。字子祥,別號鴛湖外史。浙江秀水(今嘉興)人,寓上海。工花卉翎毛,兼能人物山水及篆刻。與任熊、朱熊合稱「滬上三熊」。傳世作品有《壽山福海圖》《碧桃白頭圖》。張熊繪花卉多縱放秀逸,不落俗套,設色妍麗無庸粉之氣。他的寫意花卉,尤其被人稱頌。在此所選《花卉圖冊》中的二頁,充分顯示出作者的風格特點。畫中筆墨點、勾、染、皴,無不所用相宜。色彩清新動人。構圖繁簡得當,獨特新穎。這套圖冊頁共八頁,此選二頁。之一《水仙圖》,繪水仙三株,間以湖石錯開。是為案頭清供式。畫水仙雙鉤填色,湖石則以水墨草草寫就,洒脫豪放,不入俗流。之二《牡丹圖》,採用惲壽平沒骨法繪折枝牡丹一枝,風姿古媚,瀟洒秀麗,後襯金盞菊一枝,色澤明艷。
蘭花圖王素 扇面泥金紙本設色縱19.2厘米 橫53.3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王素(1794~1877),字小梅,晚號遜之,甘泉(今江蘇揚州)人。幼年跟鮑芥田學畫,又向(華品山)學習畫藝。擅畫人物、花鳥、走獸,「無不入妙」。傳世作品有《二湘圖》及《春雷起蟄圖》。此扇面構圖取偏勢。蘭叢置於一側墨筆寫蘭葉,蘭花點以硃砂,與水墨浸接 清雅而嫵媚。一蘭葉長撇,動韻有致,將蘭叢與款題聯繫起來,從而使畫面呈現穩定之勢。
蘭花圖卓秉勛 扇面紙本墨筆縱18.7厘米 橫52.4厘米徐悲鴻紀念館藏 卓秉勛,生平不詳,清代畫家。此扇面以濃淡墨撇寫蘭葉,轉折飄逸。淡色寫蘭,欹仰向背,皆揮灑自如。以蘭葉、蘭花之動勢,寫出無形之風,得李鮮寫風竹之妙處。
花果草蟲圖倪耘 冊頁紙本設色縱30.5厘米 橫27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倪耘,生年不詳,卒於1864年。字芥孫,號小圃,石門(今浙江崇德)人,方薰外甥。幼承家學,擅畫肖像、花卉,間作山水。師法清初著名花鳥畫家惲壽平,風格秀雅。咸豐八年(1858)與吳大澄、周閑等結社於虎丘白公祠。此圖冊共十二開,此選二幅。之一《鱸魚新筍圖》,鱸魚串在樹枝上,旁邊是幾隻剛採摘來的新筍香菇,皆是庖廚佳饌,立意新奇。之二《石榴葡萄圖》,以沒骨法作一連枝帶葉的開口石榴和一串晶瑩的葡萄。畫面皆秀骨天成,追摹惲壽平一派。設色素雅,頗有逸趣。
花卉圖吳熙載 立軸絹本設色縱139.3厘米 橫54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吳熙載(1799~1870),名廷飈,50歲後以字行,號讓之,又號晚學居士,江蘇儀征諸生,少為包世宦入室弟子,擅各體書,餘事作寫意設色花卉,風韻絕俗。傳世作品有《石榴圖》《紫藤圖》《花卉圖》等。此畫中繪設色折枝月季,色彩濃淡得宜,充滿生機。構圖新穎別緻,月季高低相應、疏繁相襯。以沒骨賦彩寫花,水墨勾葉,點染自然,秀逸脫俗。
石榴圖吳熙載 扇面紙本設色縱17.2厘米 橫50.3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此扇面寫折枝石榴一枝,由右上方出枝,斜伸至左下方,將畫面分成兩部分。石榴枝葉、果實皆用沒骨寫出,清潤自然。
紫藤圖吳熙載 扇面紙本 沒色縱17.7厘米 橫54.3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畫面紫藤枝蔓皆用墨彩調以汁綠寫成,紫藤花序低垂,濃淡之間似有靈光浮動。扇面構圖左右、上下都有呼應,疏密恰到好處。
十萬圖任熊 冊頁 紙本 設色縱26.3厘米 橫20.5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任熊(1823-1857),清代畫家。字謂長,號湘浦,浙江蕭山人。凡人物、山水、花鳥、蟲魚、走獸,俱擅勝揚,尤工神仙佛道。筆法圓勁,形象奇古誇張,衣摺銀勾鐵畫,得陳洪綬神髓,而別開生面,與任薰、任頤合稱「三任」;加任預,也稱「四任」。又與朱熊、張熊合稱「滬上三熊」。傳世作品有《女仙圖》《四紅圖》《人物圖》等。 此冊共十頁,分畫:「萬笏朝天」「萬橫香雪」「萬竿煙雨」「萬壑爭流」「萬點青蓮」「萬卷詩樓」「萬松疊翠」「萬林秋色」「萬峰飛雪」「萬丈空流」。因每圖名中均有一「萬」字,故稱「十萬」圖。全冊畫法工整精細,設色凝重典雅,為任熊山水畫之精品。現選印兩頁:圖之一「萬橫香雪圖」, 圖之二「萬林秋色圖」。
簪花圖錢慧安 立軸絹本設色縱142厘米 橫80厘米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聳立兩株青松,虯枝盤折,古藤披垂,氣勢非凡。松下湖石峻峭,芍藥盛開。此圖似是取意韓魏公邀客品賞芍藥名品——金帶之軼事。據說「此花開者,城中必出宰相」,後果如此言,品賞此花的人,後皆入相。此畫用筆工整,以鐵線描寫衣紋,人物神態各異,均有生意。色彩古雅,韻味高遠。
墨蘭圖 吳昌碩 寸軸 紙小 水墨縱137.5厘米 橫32.8厘米吉林省博物館藏 畫中寫山石危聳,幽蘭叢生於崖壁石腳。淡墨粗勾山石,簡筆點染。蘭叢以焦墨渴筆寫出,縱橫紛披,其意蕭蕭。蘭花以淡墨點寫,濃墨點蕊,清雅恬淡。左側題長句以補空白,又與畫面豪宕氣勢相為輔成,整幅作品,一氣呵成,暢快淋漓。
桃石圖吳昌碩 立軸 紙本 水墨 設色 縱180厘米 橫96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圖繪二棵直立的桃樹,緊依在巨石之旁,樹榦蒼老粗壯。枝葉茂密,果實碩大,凌空一枝連同桃實垂直倒偃於地。構圖獨具匠心,色彩以濃墨深紅,互為點提,用筆則以長鋒單毫懸肘揮運,似有力透紙背之感。滿幅神韻飄動,充實而有諧趣,是作者晚年的一幅傑作。
牡丹水仙圖吳昌碩 立軸 紙本 沒色 縱137.5厘米 橫67.7厘米吉林省博物館藏 此畫寫牡丹、水仙,構圖頗具匠心。以淡墨寫斜坡、山石,略點枯筆。水仙勾花填色,色彩濃厚、蓋壓墨線。而牡丹則以大寫意手法點寫而成。二者被山石分開。水仙/頃坡生長取斜勢,而牡丹取直勢,直、斜之姿,讓畫面富有變化,情趣盎然。而右下角的水仙小石,起到填補空白、均衡畫面的作用。畫面看似隨意,卻處處不離法度。
牡丹 吳昌碩 1916年紙本設色169cm 78cm中國美術館藏 此幅《牡丹》描繪富貴之花盛開的情景。花分兩組,有聚有散.有多有少,形成對比。左下方的花以勾填法表現,線條流暢,層次分明,中心的一組花,以沒骨畫法,花辦盡情舒展,色澤腴潤.筆法凝練。畫家十分熟悉所要表現的對象,將其不同的姿態和神韻表現得恰到好處,真實、生動。在這幅畫中,畫家重點追求的是表現牡丹花開的紅艷和燦爛,展示花開季節的盎然生意,使畫作洋溢著蓬勃生機和無限活力,從而充滿了感染力。吳昌碩作畫用心良苦,推敲再三,反覆斟酌,因此下筆能一氣呵成,取得了極高的藝術成就。
薔薇蘆桔圖吳昌碩 1920年紙本設色154.1cmx 82.8cm上海博物館藏 吳昌碩畢生致力於花卉畫創作,雖習畫較晚,40歲後方將畫示人.但曾得名家指正,後又參用趙之謙畫法,苦心服膺於徐青藤、八大、揚州八怪諸家,集各家之長,經營日久,終成正果。在《薔薇蘆桔圖》中,畫家以酣暢的筆法寫出蘆桔的豪爽蒼莽及薔薇的古艷芬芳。兩塊靈石前後相立,互爭高低,確是」蘆桔黃如金,薔薇紅若火-的庭園秋時小景的真實寫照。此圖為常見的對角式構圖,蘆桔取正,薔薇取斜,靈石壓重,把一文人畫家熱愛自己庭園生活的真情實感表現了出來。
三千年結實之桃 吳昌碩 1918年紙本設色g6cmx44cm中國美術館藏 吳昌碩作畫時大膽迅疾.不多加修飾,具有自然渾樸古拙之趣。他以篆籀之法入畫,作畫如寫書,筆勢奔騰,蒼勁雄渾,不拘成法,往往能自出新意,形成獨特風格。《三千年結實之桃》表現的是寓意福壽千年的壽桃。畫家只擷取桃樹的局部,用筆凝練遒勁。壽桃設紅黃二色,以沒骨畫法表現.鮮嫩嬌艷:桃葉以大筆潑灑,濃淡相間,層次分明,枝幹豎寫兩枝,各有不同,又一側枝呈孤形垂下,伸展生動,使畫面富有變化。題款。三千年結實之桃」不但與桃干、桃枝形成濃淡變化之趣,而且與壽桃兩相照應.讓全圖神氣內斂
桃花 蒲華 1903年紙本設色24.5cmx 38cm上海博物館藏 此幅《桃花》冊頁中柳葉飄拂,桃花綻放,「細雨微風春正好」的意境盡顯畫家筆端。蒲華繪畫功力深厚,山水、花鳥無所不能,尤其冊頁小品更是信手拈來,多有情趣,深得造化之妙
墨荷圖王震 立軸 紙本 水墨 設色 縱150厘米 橫81厘米 中國美術館藏 王震師從吳昌碩,得大寫意花鳥畫之精髓,筆鋒卻較昌碩爽辣。此畫中荷葉以潑墨寫成,墨筆勾花,略設淡色暈染點蕊,荷莖骨立,筆墨酣暢崢嶸。自題七言「花光即佛光」,表明了王震篤信佛教的立場。
四季圖王震 屏 紙本 水墨 設色尺寸不詳(日)私人藏 王震畫花鳥,初師任伯年,後受吳昌碩影響,書畫之氣勢、用筆尤近之。此四屏幅筆墨雄渾酣暢,設色濃艷沉厚,構圖取勢意氣磅礴,可謂其重彩大寫意花鳥畫佳作。在此選二屏,一屏題:「珠光魚影。癸亥冬仲。白龍山人寫。」二屏題:「百丈松能拔地起,一聲鷹欲凌霄鳴。癸亥冬。白龍山人。」
藤蘿圖齊白石 1924年紙本設色177cmx48cm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藏 齊白石(1864—1957),原名純芝,字渭清,後取名齊璜,字瀕生,號白石,別號借山吟館主者、白石山翁、寄萍老人等,湖南省湘潭縣杏子塢星斗塘人。少年時學做雕花木工,27歲拜胡沁園、陳少蕃為師,學詩書畫。37歲拜王頰運為師。1917年遷居到北京,從事中國畫、篆刻及詩詞創作。曾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教授。1949年被聘為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1953年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同年文化部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1955年獲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藝術科學院通訊院士銜,1956年獲「國際和平獎金」,1963年經世界和平理事會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是一位富於革新精神的畫家,他繼承徐渭、朱耷。石濤、金農、黃慎、吳昌碩的傳統,博採眾長而融為一體。齊白石早年曾受過民間美術和民間審美觀念影響,又受過民間繪畫剛健清新風格的滋育,因而他將文人畫傳統與民間傳統、文人修養與農民氣質自然而然地結合起來,雅俗兼得,終成戛戛獨造的巨匠。《藤蔓圖》就是這樣的畫作,圖中藤蘿彎曲纏繞,或用濃墨,或用焦墨,花絮簇簇叢生,風姿動人,看似盤繞無序,實則生機迥出,構圖滿而不塞,形成奇崛洗鍊,排霽縱橫的畫風
枇杷 齊白石 1950年紙本設色25cmx 39.5cm北京畫院藏 齊白石的繪畫作品雅俗共賞,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與他在作品中所表達和流露的深厚的民族情感、質樸的農民氣質和孩子般的率直天真分不開。他畢生尤其晚年的創作信手拈來,卻「意中有意,味外有味」。《枇杷》取日常小景,通過酣暢的筆墨把生活攝入畫面,遺貌求神,無論在造型、筆墨和結構、創意上都成自家風範,處處洋溢著歡樂、健康、開朗、旺盛的生命力和畫家獨創的風采。
秋荷 齊白石 1951年紙本設色150.8cmx 62.8cm 中央美術學院藏 齊白石的花鳥畫將文人傳統與民間傳統、文人修養與農民氣質自然而然地結合起來,雅俗兼得。《秋荷》這張作品即體現出這種特色。圖中所繪花葉或以淡赭鋪染,或以淡墨出之;荷莖則一筆到位,挺健有力幾至通貫全幅;蓮蓬、花頭造型簡練大方。整幅作品風格剛健清新,用筆乾脆純熟,墨、色富有對比但不失和諧,點、線、面的穿插布排頗為講究,從局部圖尤可感受到畫面的分割構成之美。
桃籃齊白石 1950年紙本設色25cmx 39.5cm北京畫院藏 畫齊白石盈尺小品,尺寸不大,卻直抒性靈,真切動人,把他對土地、家鄉、親人和祖國山河草木的深情化作詩意的圖畫,表現了畫家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桃藍》以粗筆率意畫出一隻竹籃,內盛兩隻碩大熟透的桃子,鮮艷欲滴。齊白石創作取材廣泛、平實,各種日常習見之物皆可入畫,看似平凡,實則真難於表現。此圖只有兩桃卻給人一種剛從桃園採摘歸來的喜悅之感,充滿了生活氣息,平淡之中富有濃厚的親情和淳樸的人情味
群蝦圖齊白石 齊白石特別重視日常生活的觀察體驗。為了畫好對象,如畫蝦,他常常買回餵養,仔細琢磨,不分晝夜。他曾數次把蝦養在水塘、玻璃缸,仔細觀察它們各種生活情態,尤其遊動時,足、爪、須、身的動姿,規律以及成群遊動時,蝦行動的順序,上下左右關係。蝦在齊白石的生活中真是達到「不知我之為蝦,還是蝦之為我」的狀態。這種忘我的創作精神使他筆下的蝦活靈活現,呼之欲出。他用淡墨畫身,濃墨畫眼、須、爪,蝦雖多,但絕無雷同,每隻蝦、每群蝦又符合自然規律,把自然之美上升到藝術之美,從而成為現代藝術史上的奇蹟
群蝦圖齊白石 立軸紙本水墨縱62厘米 橫32厘米 中國美術館藏 齊白石畫蝦可說是畫壇一絕,靈動活潑,栩栩如生,神韻充盈。此圖中寫六隻蝦,用淡墨擲筆,繪成軀體,浸潤之色,更顯蝦體晶瑩剔透之感。以濃墨豎點為睛,橫寫為腦,落墨成金,筆筆傳神。細筆寫須、爪、大螯,剛柔並濟、凝練傳神,顯示了畫家高妙的書法功力。畫家寫蝦,來自生活,卻超越生活,大膽概括簡化,更得傳神妙筆。
牽牛葫蘆圖齊白石 立軸 紙本 設色縱101厘米 橫34厘米中國美術館藏 此畫為大寫意繪畫之精品,無論是構圖、行筆、著色,皆得傳神高妙。畫中純以潑墨寫出瓜葉,不著墨線勾筋寫脈,筆法簡潔傳神,墨色酣暢淋漓。牽牛、葫蘆之紅、黃艷彩與濃淡墨色交相輝映。以焦墨渴筆寫藤,宛轉如飛,似游龍入江,揮灑自如。氣韻充盈筆端。此畫作於畫家八十八歲高齡之時,書畫技藝已皆達化境。其爐火純青的妙寫之法,從此圖中可見一斑。
大桃圖齊白石 立軸紙本設色縱103厘米 橫25厘米中國美術館藏 此畫寫壽桃。從自題中可知是寫於外孫女三歲之時,而畫家當時已九十高壽了。款題「多壽」,含祝福一老一小之意,齊白石的稚趣童心盡現紙端。畫中桃干似龍形,粗筆大寫虯曲蒼勁。而果實色彩濃麗,倒垂而下,奇絕生動。闊筆縱橫,稚拙簡漫,情趣盎然。
牡丹圖 齊白石 立軸 紙本設色縱68厘米 橫34厘米 中國美術館藏 此畫款題「九十七歲白石」,是齊白石仙逝之年的作品。畫中牡丹大筆重點,寫意豪宕,動姿飛揚;不寫枝幹,只以墨點彩染,刻畫出葉片濃郁蒼翠之態,墨筆撇飛,便將葉隨風動,風吹葉涌之神盡情描出。
千年桃實圖 金城 立軸紙本設色縱75厘米 橫52厘米 中國美術館藏 金城(1877~l926)近代畫家。名紹城,字鞏伯,一作鞏北、拱北,號北樓、藕湖,浙江吳興(今湖州)人。能詩,擅書畫,工篆隸。曾留學英國習政法,畢業歸國時途經美、法諸國,考察法制及美術。擅畫山水,間作花鳥,取徑宋元,筆墨謹嚴,以工帶寫,秀麗可觀。傳世作品有《山花幽禽圖》《仿趙佶御鷹圖》及《墨梅圖》通景屏等。此畫繪桃樹兩株,果實碩大如斗,幾乎不成比例,但得天然奇趣。桃干以墨勾畫,皴筆修飾、淡青點苔,寫出干之蒼勁。桃以紅、綠暈染、以寫鮮嫩可口之態。畫面虛實相映,意韻悠長。
花卉圖金城 立軸紙本設色縱95厘米 橫48.5厘米中國美術館藏 這一幅花卉小品,簡潔明快,設色妍麗而不俗。山石只寫一角,淡彩渲染。背景的山茶以沒骨法繪出,色調沉穩。前景的萱草則筆法嚴謹,以上筆淡彩繪出花枝的嬌艷。葉叢以墨青撇寫,中以濃線點提脈絡。畫面清秀,層次分明,具空間上的虛實變化。
荷 張大千 1935年紙本設色96cmx 63.7cm私人藏 大幹的山水畫,名傾海內外,而他的花鳥畫,也體貌別具,冠於當代。張大千的荷花,面貌多樣,並不專歸一格。有工筆重彩的,有花朵勾勒填彩而潑墨帶色成葉片的,有白描勾花而葉片寫意的,有勾花而渲染荷葉的,有近似八大水墨大寫意的,有淡彩沒骨如惲南田的,有宛若西方水彩畫意趣的,有荷葉淡墨暈染加以潑彩的。但最能代表張大千荷花的,還是兼工帶寫、水墨淡彩的那一路,《荷》即如此。此圖荷花素質清香,露濯風搖,呈盈盈玉潔之姿,荷葉全用潑墨揮掃,著墨渾融而搖曳多姿,輕盈中有力度,濃淡里出變化。
推薦閱讀:
※珍惜所擁有的,錯過了就是一輩子 | 精品吧 – 與你分享精品資源!
※精品繪畫
※大米是精品,汽油也是精品,但混在一起就是廢物
※歐洲小國的精品隱身艦
※過目不忘的文物精品(上)——南京博物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