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粵思想匯第32期:查理·芒格

第32期:芒格心理學講稿五:如何用小讓步讓客戶掏大錢

  【摘要】與其他心理傾向和人類翻跟斗的能力相同,回饋傾向很大程度上是在潛意識層面發揮作用的。所以有些人能夠把這種傾向變成強大的力量,用來誤導他人。這種情況一直都有發生。  例如,當汽車銷售員慷慨地把你請到一個舒服的地方坐下,並端給你一杯咖啡時,你非常有可能因為這個細小的禮節性行為當了一回冤大頭,買車的時候多付了500美元。這遠遠不是銷售員用小恩小惠所取得的最成功的銷售案例。然而,在這個買車的場景中,你將會處於劣勢,你將會從自己口袋裡額外掏出500美元。這種潛在的損失多少會讓你對銷售員的示好保持警惕。

  以下為講稿正文:第五部分  七、康德式公平傾向  康德以其「絕對命令」(categoricalimperative,又譯為定言令式)而聞名。所謂絕對命令是某種「黃金法則」,它要求人們遵守某些行為方式,如果所有人都遵守這些方式,那麼就能夠保證社會制度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最好的。應該說,在現代社會,每個有文化的人都表現出並期待從別人那裡得到康德所定義的這種公平。  美國一些規模不大的小區裡面通常會有隻能供一輛車通過的橋樑或者地道,在這些小區裡面,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相互禮讓的情況,儘管那裡並沒有交通標誌或者信號燈。許多在高速公路上開車的司機,包括我自己在內,通常會讓其他想要超車的司機開到自己前面,因為那是一種當他們想超車時也希望得到的禮貌行為。此外,在現代的文明社會中,陌生人之間有文明排隊的習慣,這樣所有人都能按照「先來後到」的規矩得到服務。  此外,陌生人往往會自願平分飛來橫財,或者平攤意外損失。作為這種「公平分配」行為的自然後果,當人們期待然而沒有得到公平分配時,往往會表現出不滿的情緒。  過去300年來,奴隸制度在世界各地基本上被廢除了,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因為在此之前,奴隸制度已經和各大宗教共存了幾千年。我認為康德式公平傾向是促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因素。  八、艷羨/妒忌傾向  如果某個物種在進化過程中經常挨餓,那麼這個物種的成員在看到食物時,就會產生佔有那食物的強烈衝動。如果被看到的食物實際上已經被同物種的另外一個成員佔有,那麼這兩個成員之間往往會出現衝突的局面。這可能就是深深紮根在人類本性中的艷羨/妒忌傾向的進化起源。  兄弟姐妹之間的妒忌明顯是非常強大的,並且兒童往往比成年更容易妒忌自己的兄弟姐妹。  這種妒忌通常比因陌生人而發的妒忌更加強烈。這種結果也許是康德式公平傾向造成的。  各種神話、宗教和文學作品用一個又一個的事例來描寫極端的艷羨/妒忌是如何引起仇恨和傷害的。猶太文明認為這種心理傾向是極其邪惡的,摩西誡律一條又一條明令禁止妒忌。這位先知甚至警告人們不要去貪圖鄰人的驢子。  現代生活中的妒忌也無所不在。例如,當某些大學的資金管理人員或者外科手術教授拿到遠遠超過行業標準的薪水時,校園裡會一片嘩然。而現代的投資銀行、律師事務所等地方的艷羨/妒忌效應通常比大學教職員工中的此效應更加極端。許多大型律師事務所擔心艷羨/妒忌會造成混亂,所以它們歷來給所有高級合伙人提供的薪酬都是差不多的,完全不管他們對事務所的貢獻有多大的差別。我同沃倫·巴菲特一起工作,分享對生活的觀察已經幾十年了,聽到他不止一次明智地指出:「驅動這個世界的不是貪婪,而是妒忌。」  由於這句話基本上是正確的,人們可能會認為心理學教科書會用大量的篇幅來談論艷羨/妒忌。但我翻讀那三本心理學教科書的時候,並沒有看到這樣的內容。實際上,那些教科書的索引上根本就找不到「艷羨」和「妒忌」這兩個詞。  毫不提及艷羨/妒忌的這種現象並不局限於心理學教科書。在你們參加過的大型學術研討會上,有人把成年人的艷羨/妒忌心理視為某些觀點的原因嗎?似乎存在一條普遍的禁忌,禁止人們做出這樣的聲明。如果確實如此的話,是什麼導致這條禁忌的出現呢?  我的猜想是,這是因為人們普遍認為,說某種立場是由艷羨/妒忌促成的,是對採取那種立場的人的極大侮辱,如果那個人所持的看法是正確的,而不是錯誤的,那就更是如此。說某種立場受到妒忌的驅動被視為等同於說採取那種立場的人像兒童般不成熟,那麼這種對妒忌避而不談的禁忌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但這種普遍的禁忌就應該影響心理學教科書,導致心理學無法對一種普遍的重要現象作出正確的解釋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九、回饋傾向  人們早就發現,和猿類、猴類、狗類和其他許多認知能力較為低下的動物相同,人類身上也有以德報德、以牙還牙的極端傾向。這種傾向明顯能夠促進有利於成員利益的團體合作。從這方面來講,它跟許多社會性動物的基因程序很相似。  我們知道,在有些戰爭中,以牙還牙的心理傾向是很厲害的,它會讓仇恨上升到很高的程度,引發非常野蠻的行為。許多戰爭中沒有活的俘虜,交戰雙方非把敵人置於死地不可,而且有時候光是把敵人殺死還不夠,比如說成吉思汗,他就不滿足於只把敵人變成屍體。他堅持要把敵人的屍體剁得粉碎。  拿成吉思汗和螞蟻來作對比是很有意思的。成吉思汗對別人殘暴無度,動輒加以殺戮,而螞蟻對其繁殖群體之外的同種類螞蟻也表現出極端的、致命的敵意。如果和螞蟻相比,成吉思汗簡直太和藹可親了。螞蟻更加好鬥,而且在打鬥中更加殘忍。實際上,E.O.威爾遜曾經開玩笑地說,如果螞蟻突然得到原子彈,所有螞蟻將會在18個小時之內滅亡。人類和螞蟻的歷史給我們的啟發是:(1)大自然並沒有普遍的法則使得物種內部以德報怨的行為能夠推動物種的繁榮;(2)如果一個國家對外交往時放棄以牙還牙的做法,這個國家是否有好的前景是不確定的;(3)如果國與國之間都認為以德報怨是最好的相處之道,那麼人類的文化將要承擔極大的重任,因為人類的基因是幫不上多少忙的了。  接下來我要談談戰場之外的以牙還牙。現代有許多「路怒」(註:英文為roadrage,是指汽車駕駛人在行車時對別的汽車駕駛人所做出的攻擊性的或過激的行為)事件,或者運動場上也有因為受傷而引起的情緒失控事件,從這些事件可以看出來,在和平時代,人們之間的敵意也可能非常極端。  化解過激的敵意的標準方法是,人們可以延遲自己的反應。我有個聰明的朋友叫做托馬斯·墨菲(註:托馬斯·默菲,首都城市/美國廣播公司前董事長和CEO),他經常說:「如果你覺得罵人是很好的主意,你可以留到明天再罵。」  當然,以德報德的心理傾向也是非常強烈的,所以它有時能夠扭轉以牙還牙的局面。有時候,在戰火正酣時,交戰雙方會莫名其妙地停止交火,因為有一方先做出了細微的友善的舉動,另外一方則投桃報李,就這樣往複下去,最後戰鬥會停止很長一段時間。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開戰雙方在前線的戰壕不止一次地這樣停戰,這令那些將軍感到非常惱火。  很明顯,作為現代社會繁榮的主要推動因素,商業貿易也得到人類投桃報李的天性的很大幫助。利己利人的原則和回饋傾向相結合,會引起許多有建設性的行為。婚姻生活中的日常交流也得到回饋傾向的幫助,如果沒有回饋傾向的幫助,婚姻會喪失大部分的魅力。  回饋傾向不但能夠和激勵機制的超級威力結合起來產生好的結果,它還跟避免不一致性傾向共同促成了以下結果:(1)人們履行在交易中作出的承諾,包括在婚禮上作出的忠於對方的承諾;(2)牧師、鞋匠、醫生和其他所有職業人士恪守職責,做出正確的行為。  與其他心理傾向和人類翻跟斗的能力相同,回饋傾向很大程度上是在潛意識層面發揮作用的。所以有些人能夠把這種傾向變成強大的力量,用來誤導他人。這種情況一直都有發生。  例如,當汽車銷售員慷慨地把你請到一個舒服的地方坐下,並端給你一杯咖啡時,你非常有可能因為這個細小的禮節性行為當了一回冤大頭,買車的時候多付了500美元。這遠遠不是銷售員用小恩小惠所取得的最成功的銷售案例。然而,在這個買車的場景中,你將會處於劣勢,你將會從自己口袋裡額外掏出500美元。這種潛在的損失多少會讓你對銷售員的示好保持警惕。  但假如你是採購員,花的錢來自別人——比如說某個有錢的僱主,那麼你就不太會因為要額外付錢而反感銷售員的小恩小惠,因為多付出的成本是別人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銷售員通常能夠將他的優勢最大化,尤其是當採購方是政府時。  因此,聰明的僱主試圖壓制從事採購工作的職員的回饋傾向。最簡單的對策最有效:別讓他們從供應商那裡得到任何好處。山姆·沃爾頓(註:山姆·沃爾頓,1918—1992,美國零售商沃爾瑪公司的創辦人)贊同這種徹底禁止的思想。他不允許採購員從供應商那裡接受任何東西,哪怕是一個熱狗也不行。考慮到大多數回饋傾向是在潛意識層面發揮作用,沃爾頓的政策是非常正確的。如果我是國防部的負責人,我會在國防部實行沃爾頓的政策。  在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中,西奧迪尼出色地證明「實驗員」有能力通過誘發人們潛意識的回饋傾向來誤導他們。  展開實驗的西奧迪尼吩咐他的實驗員在他所在的大學校園裡閑逛,遇到陌生人就請他們幫忙帶領一群少年犯去動物園參觀。因為這是在大學校園裡發生的,所以在他們抽中的大量樣本中,每六個人有一個真的同意這麼做。得到這個1/6的統計數據之後,西奧迪尼改變了實驗的程序。他的實驗員接下來又在校園裡閑逛,遇到陌生人就要求他們連續兩年每周花大量時間去照顧少年犯。這個荒唐的請求得到了百分之百的拒絕。但實驗員跟著又問:「那麼你願意至少花一個下午帶那些少年犯去參觀動物園嗎?」這將西奧迪尼原來的接受率從1/6提高到了50%——整整3倍。  西奧迪尼的實驗員所做的是作出小小的讓步,於是對方也作出了小小的讓步。由於西奧迪尼的實驗對象在潛意識中作出了這種回饋式的讓步,所以有更多的人非理性地答應帶領少年犯去參觀動物園。這位教授發明了如此巧妙的實驗,如此強有力地證明了某個如此重要的道理,他理應得到更廣泛的認可。實際上,西奧迪尼確實得到了這種認可,因為許多大學向他學習了大量知識。  回饋傾向為什麼如此重要呢?假如有許多法學院學生畢業後走進社會,代表客戶到處去談判,卻完全不了解西奧迪尼的實驗所展現的潛意識思維過程的本質,那該是多麼愚蠢的事。  然而這種蠢事在世界各地的法學院已經發生了好幾十年,實際上,是好幾個世代。這些法學院簡直就是在誤人子弟。它們不知道也不願意去傳授山姆·沃爾頓了解得十分清楚的東西。  回饋傾向的重要性和效用也可以從西奧迪尼對美國司法部長批准偷偷進入水門大廈的愚蠢決定的解釋中看出來。當時有個膽大包天的下屬提議為了謀取共和黨的利益,不妨使用妓女和豪華遊艇相結合的手段。這個荒唐的請求遭到拒絕之後,那下屬作出了很大的讓步,只要求得到批准,以便偷偷摸摸地去盜竊,於是司法部長默許了。西奧迪尼認為,潛意識的回饋傾向是導致美國總統在水門醜聞中下台的重要因素。我也持相同的觀點。回饋傾向微妙地造成了許多極端而危險的結果,並且這種情況絕不少見,而是一直以來都有很多。  人類對回饋傾向的認識,在被付諸實踐數千年之後,已經在宗教領域幹了許多令人毛骨悚然的壞事。特別令人髮指的例子來自腓尼基人(Phoenicians)和阿茲台克人(Aztecs),他們會在宗教儀式上將活人殺死,作為犧牲品供奉給他們的神靈。我們不應該忘記近如在迦太基之戰(註:英文為PunicWars,也稱布匿戰爭,是羅馬人在向地中海擴張中於公元前264年—公元前146年同迦太基人之間的三次戰役)中,文明的羅馬人由於擔心戰敗,重操了幾次殺人獻祭的舊業。從另外一方面來說,人們基於回饋心理,認為只要行為端正,就能從上帝那裡得到幫助,這種觀念有可能一直以來都是非常具有建設性的。  總的來說,我認為無論是在宗教之內還是在宗教之外,回饋傾向給人類帶來的貢獻遠遠比它造成的破壞要多。而就利用心理傾向來抵消或者防止其他一種或多種心理傾向引起的糟糕後果而言,比如說,就利用心理干預來終止化學藥物依賴(戒毒或酒)而言,回饋傾嚮往往能夠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人類生活中最美好的部分也許就是情感關係,情感關係中的雙方更感興趣的是如何取悅對方,而非如何被取悅——在回饋傾向的作用之下,這樣的情況並不算罕見。  在結束離開回饋傾向的討論之前,我們最後要討論的是人類普遍受到負罪感折磨的現象。如果說負罪感有其進化基礎的話,我相信最有可能引起負罪感的因素是回饋傾向和獎勵超級反應傾向之間的精神衝突。獎勵超級反應傾向是一種推動人們百分百地去享受好東西的心理傾向。當然,人類的文化通常極大地促使這種天生的傾向受到負罪感的折磨。具體地說,宗教文化通常給人們提出一些很難做到的道德要求和奉獻要求。我家附近住著一位很有個人魅力的愛爾蘭天主神父,他經常說:「負罪感可能是那些猶太人發明的,但我們天主教徒完善了它。」如果你們像我和這位神父一樣,都認為負罪感總體上是利多於弊的,那麼你們就會和我一樣對回饋傾向存有感激之心,無論你們覺得負罪感是多麼地令人不愉快。


推薦閱讀:

??【推薦】荀子禮教思想與社會教化 | 韓星 何大海
為什麼部分男性「看不起」女性?
你認為如果評選21世紀最偉大的人 中國人是否會有人入選 ?
九年級教科版思想品德第一單元測試題(含答案)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語文教學呼喚批判性思維能力

TAG: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