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那些影子銀行?
影子銀行,又稱為影子金融體系或者影子銀行系統(Shadow Banking system),其概念由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執行董事麥卡利首次提出並被廣泛採用,又稱為平行銀行系統(The Parallel Banking System),它包括投資銀行、對沖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債券、保險公司、結構性投資工具(SIV)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影子銀行」的概念誕生於 2007年的美聯儲年度會議。
「影子銀行」是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之後所出現的一個重要金融學概念。它是通過銀行貸款證券化進行信用無限擴張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的核心是把傳統的銀行信貸關係演變為隱藏在證券化中的信貸關係。這種信貸關係看上去像傳統銀行但僅是行使傳統銀行的功能而沒有傳統銀行的組織機構,即類似一個「影子銀行」體系存在。
而住房按揭貸款的證券化是美國「影子銀行」的核心所在。這種住房按揭貸款融資來源方式的改變,不僅降低了住房按揭者的融資成本,也讓這種信貸擴張通過衍生工具全球化與平民化,成了系統性風險的新來源。
美國「影子銀行」產生於上世紀60-70年代,這時歐美國家出現了所謂脫媒型信用危機,即存款機構的資金流失、信用收縮、贏利下降、銀行倒閉等。為了應對這種脫媒型信用危機,不僅政府大規模放鬆金融部門的各種管制,而且激烈的市場競爭形成一股金融創新潮。各種金融產品、金融工具、金融組織及金融經營方式等層出不窮。
隨著美國金融管制放鬆,一系列的金融創新產品不斷湧現,「影子銀行」體系也在這過程中逐漸形成。比如,在各類金融產品中,美國衍生產品和結構性產品發展更是遠遠超過傳統金融產品。截至2007年底,傳統金融產品總值約為70萬億美元,1999年至2007年間,其年均增長為 5.9%。而衍生產品名義合約額超過了165萬億美元,其年均增長為21.7%。
在中國,「影子銀行」的概念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只要涉及借貸關係和銀行表外交易的業務都屬於『影子銀行』。」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發展室主任易憲容給出如此定義。按此定義,2011年上半年,國內「影子銀行」的資金規模約有3.6萬億元。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產品中心副主任袁增霆稱,「認識中國的『影子銀行』,最好按銀行產品線和業務線來梳理。中國的『影子銀行』主要指銀行理財部門中典型的業務和產品,特別是貸款池、委託貸款項目、銀信合作的貸款類理財產品。」該研究所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認為,中國的「影子銀行」包含兩部分,一部分主要包括銀行業內不受監管的證券化活動,以銀信合作為主要代表,還包括委託貸款、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信託公司、財務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等進行的 「儲蓄轉投資」業務;另一部分為不受監管的民間金融,主要包括地下錢莊、民間借貸、典當行等。
「影子銀行」有幾個基本特徵:第一,資金來源受市場流動性影響較大;第二,由於其負債不是存款,不受針對存款貨幣機構的嚴格監管;第三,由於其受監管較少,槓桿率較高。說白了,它具有和商業銀行類似的融資貸款中介功能,卻遊離於貨幣當局的傳統貨幣政策監管之外。
在中國的市場現實中,影子銀行主要涵蓋了兩塊:一塊是商業銀行銷售得如火如荼的理財產品,以及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銷售的類信貸類產品,比如信託公司銷售的信託產品,另一塊則是以民間高利貸為代表的民間金融體系。
其中,規模較大,涉及面較廣的是「銀信合作」,銀信合作的信託方式屬於直接融資,籌資人直接從融資方吸取資金,不會通過銀行系統產生派生存款,這樣就降低了貨幣供應的增速。同時,銀行通過銀信合作將資本移出表外,「減少」了資本要求,並規避了相應的準備金計提和資本監管要求。另外,信託公司資金大量投向各級政府基建項目,形成集中度風險和政府融資平台違約風險。
有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前6個月銀信合作產品較2009年前6個月增加2.37萬億元的規模,這使得銀行的信貸規模控制失效,銀行通過銀信合作的創新方式釋放出了大量的資金。儘管2011年銀信合作產品的資金總量在減少,但其仍是「影子銀行」中最大的資金釋放來源。
推薦閱讀:
※2017年,你手裡的中國護照又有了新變化
※日本人對中國的七大費解現象
※第七屆中國盆景展(七)自然類樹樁盆景欣賞
※當前中國社會兩大奇變與五項對策
※吳戈:中國征服太空要遭遇哪些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