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硨磲價格暴漲背後的隱憂:賤賣原材料
﹃貝類之王﹄
近兩三年來,繼海南黃花梨之後,被稱為佛家七寶之一的海南硨磲逐漸成為收藏熱點,從而催生出捕撈產銷一條龍的產業鏈。因總量有限且日漸稀少,硨磲產品的價格近年來以幾何倍數增長。由於看好其未來升值前景,甚至出現了囤積居奇的現象,但其中也不乏價格炒作之嫌。
然而,產業鏈繁榮發展的背後,過度捕撈、賤賣原材料以及低檔次加工等隱憂也逐漸顯現,更有環保人士擔憂為硨磲這種海中貝類之王的命運堪憂。如何在保護海洋環境的前提下,規範地發展硨磲行業,提升硨磲加工製品的附加值等問題都值得深思。南國都市報記者張毅 張期望
擺放在工藝品店裡的精美硨磲雕件。南國都市報記者張毅攝
精美的硨磲雕件工藝品。南國都市報記者張毅攝
瓊海潭門鎮硨磲加工廠原料堆積如山,工藝師月工資過萬
在瓊海潭門鎮中學附近,該鎮通往長坡鎮的公路邊,分布幾排連在一起的兩至三層的居民樓,在居民樓的旁邊,均蓋有鐵皮小廠房。這些廠房內,有的靜悄悄,有的機器轟鳴。「有聲音的一般是加工硨磲貝類珠子或是貝類飾品的,沒有聲音則是做硨磲雕刻工藝。」今年60多歲的符世旭,自己親眼見證了潭門鎮硨磲等貝類工藝品發展歷程。10年前,這裡才一兩家買硨磲貝類工藝品的,現在滿大街都是,8成店鋪都是賣貝類工藝品的。
4月10日上午,記者進入了個硨磲貝類珠子加工廠內,在加工廠的大院內,堆滿了收購回來未加工的硨磲殼。據工廠老闆介紹,這些未加工的硨磲有一百多噸。而在廠房內,幾名工人正在轟鳴的機器旁將硨磲殼加工成大小不一的珠子。
「這樣的工廠在這裡很多,我這裡還不算是最大的。」加工廠的老白吳治彬說,100多噸硨磲殼如果碰到生意好的時候,兩三個月就能加工完。「這些沒有名字的、或是關了門的,其實都是在加工的。」符世旭說,由於這些工廠從事的硨磲雕刻加工,為了防止師傅被人挖走,一般採用關門作業。據介紹,一個好的貝類工藝師,一個月的收入僅工資就有10000至15000元。
潭門硨磲產業已成規模,200多家店鋪年產值達兩三億元
「藝海貝類」、「潭門貝類工藝品」......走在潭門鎮嘉潭街和富港路上,這樣的工藝品店店鋪一個接一個,幾乎80%的店鋪均是銷售硨磲貝類工藝品的。當天記者走進一家名為「海達工藝」貝類工藝品店,當時店主蘇鴻程正忙著幫客人打包硨磲工藝品。「這個3000多、那個比較便宜點也要2000多,最貴的是這個,要5000多。」蘇鴻程指著幾個用整塊硨磲雕刻加工成的工藝品說。
據相關人士介紹,目前貝殼工藝在潭門鎮初步形成產業。據統計,譚門現有銷售貝殼工藝的店鋪200多間,還有老闆在海口、廣州等城市開辦10多間硨磲貝類工藝銷售店,從業人員2000多人,每年的產值已經達到兩三億元,硨磲貝類工藝已成為當地經濟增長的有力支撐。
業內
硨磲價格飛漲,單件工藝品最高標價百萬
「前幾年,一個1米左右的硨磲大貝殼,也就2000、3000元;現在,一個同樣大小品相好一點的大貝殼,最高可以賣到7、8萬元。」說起這幾年硨磲價格的飛漲,已經在這一行業摸爬滾打13年之久的海南海世界工藝品公司董事長李恆給南國都市報記者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李恆介紹說,硨磲貝殼原材料價格的飛漲,主要是近年來隨著捕撈量的增多,硨磲貝殼數量在逐年減少。「物以稀為貴嘛,價格自然也就上漲了很多。」李恆還透露說,目前,已經有一些長期看好硨磲升值空間的人士,在有意識地「收」一部分原材料。
與原材料相比,硨磲工藝品價格的上漲更是迅猛。「前年冬交會的時候,一件硨磲雕件已經賣到了10萬元,當時已經很轟動了;但那件雕件如果拿到現在,10萬元肯定是賣虧了。」李恆說,他自己也有件硨磲雕件的鎮店之寶——一件1.1米高,雕刻精美、潔白如玉的「火鳳凰」硨磲工藝品,「這件,我現在標價100萬,有人出得起這個價格,我就賣,沒有我就留著自己欣賞」。
硨磲原材料被賤賣令人心痛
對於硨磲產業的發展,李恆也有著自己的看法。「其實,對於硨磲的開發是有爭論的,有些人覺得會破壞環境。但我覺得不應該一刀切完全禁止。活體硨磲受保護,但一些已經在海底沉睡幾百年以上的硨磲貝殼殘體是可以拿來加工利用的,應該保護性地來開發。」李恆說。
「目前,硨磲產業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能再賤賣原材料了,很多硨磲好料被單一、庸俗的設計和粗糙而簡單的加工給糟蹋了,令人心痛。」李恆說,硨磲應該走精品路線,通過大師級工藝師的精雕細琢,賦予硨磲更多的文化價值,提升其觀賞、收藏價值。
同時,李恆也建議,政府主管部門也應該通過行業協會來規範硨磲產業的發展,明確行業標準,通過頒發經營許可、設立准入門檻,逐步淘汰低附加值的硨磲加工、經營業,充分體現硨磲的藝術、觀賞以及收藏價值。
反思
天然硨磲資源幾近枯竭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偏愛硨磲貝,它更被譽為佛家七寶之一,承載了厚重歷史文化元素。」海南省海洋環保協會顧問林鴻民說,也正因如此,硨磲貝的需求日趨旺盛,使它成為漁民爭相捕撈對象。經過多年不間斷捕撈,天然硨磲資源幾近枯竭,「大型硨磲貝在西沙已不見蹤影,僅少量見於中沙、南沙海域」。
林鴻民還告訴南國都市報記者,其實,硨磲貝資源在東南亞一些國家的海域內更為豐富。林鴻民說,因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早已將「硨磲科所有種」列為世界稀有海洋生物加以保護,對其國際貿易加以管制。
據了解,在我國的《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中,庫氏硨磲屬國家一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現在的難點是,南海硨磲共有六種,加工成硨磲玉工藝品後,如何區分原料是哪種硨磲在實踐中難以界定。」林鴻民說,但總體來說,天然硨磲都是受到保護的。
硨磲加工應限制,大力發展人工繁育
「目前,瓊海潭門各加工廠雖有一定的硨磲貝儲量,但總量並不多,加之硨磲生長緩慢以及過量捕撈等原因,而市場需求卻日趨增大,照此速度,不用很多年,硨磲加工業將難以為繼,不能只無度開發利用,而不採取保育護種措施。」海南省海洋環保協會秘書長陳慧說。
對此,陳慧建議,我省應對潭門天然硨磲貝的加工應採取限制政策,不能任其無序發展,嚴格按照《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對其經營利用予以特許審批,通過提高稅收、資源補償費,提高硨磲加工業准入門檻,調整優化產品結構,重點推出高檔、優質工藝品,避免賤賣珍稀生物資源賤賣,避免價格惡性競爭,延長存量硨磲貝原料生產年限。
同時,陳慧還建議,我省應對南海諸島硨磲貝資源進行調查,建立檔案、加強保護;大力發展硨磲貝人工繁育,選擇合適海區實施底播硨磲貝苗,建立硨磲貝國家自然保護區,確實進行有效保護。
推薦閱讀:
※化工史話3:永垂不「銹」——說說不鏽鋼
※材料導論
※「材料可購」紙藤向日葵
※2009年重點納稅評估工作彙報材料
※神之傑作—智能紡織物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