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勝先:練習太極拳應拳功並修

標籤: 牛勝先太極拳雜談

來源:《武當》 2010年第3期 作者:牛勝先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歷史悠久,對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極為深遠。太極拳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是道家思想的產物。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武當劍,古稱武當派,又稱內家拳。與此相對應,少林拳等武術屬於佛教思想的產物,古稱少林派,又稱外家拳。在研究太極拳的著述中,由於《張三丰太極煉丹秘訣》詳細刊載了關於太極拳的一系列重要內容,諸如《太極長生訣》、《太極拳論》和《太極拳十三勢行功心解》、《太極拳七十二圖勢》等,歷來被視為一部研究太極拳史的關鍵著作。在這裡我主要圍繞《張三丰太極煉丹秘訣》一書中關於「太極拳論」和「學太極拳須斂神聚氣論」,以及「太極行功說」、「太極行功歌」等部分的重要論述,結合自己多年練習太極拳,以及我的父親牛金寶家傳道功修鍊的體會,對此書談一點自己的理解。    一、張三丰祖師的太極拳論    「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盪,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凸凹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擁捋擠按,即坎離震兌,四正方也;采捌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進退顧盼定,即水火金木土也。」  張三丰祖師的這段太極拳論,為太極拳理論與實踐的經典之論。論中提及的陰陽交化、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無處不合於道。今世傳各家太極拳理論及推手技擊無不奉為圭臬,依此而進行研究實踐。  「太極拳者,其靜如動,其動如靜,動靜循環,相連不斷。則二燕既交,而太極之象成。內斂其神,外聚其氣。拳未到而意先到,拳不到而意亦到。意者,神之使也。神氣既媾,而太極之位定,其象既成,其位既定,氤氳化生。而演為七二之數。太極拳總勢十又三,掤捋、擠按、采捌、肘靠、進步、退步、右顧、左盼、中定,按八卦五行之生克也。其虛靈,含拔,松腰,定虛實,沉墜,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隨,內外相合,相連不斷,動中求靜,此太極拳之十要,學者不二法門也。」  妙成子曰:「張三丰祖師這段話,明明白白告訴大家,怎樣練習太極拳,練習太極拳應該注意什麼,太極拳在人體內有何作用。」楊澄甫先生在《太極拳體用全書》「自序」中記載,先大父祿禪公親口對他談及當年學拳的經歷:「嗣聞豫中陳家溝陳氏有內家拳之名,躡蹺往從陳師長興學。雖不見拒於門牆之外,然日居月諸,迄未許窺堂奧。忍心耐守,凡十餘年,師憫余誠,始於月明人靜時,舉個中妙諦以授余。」「更詔之日:『太極拳創自宋末張三峰,傳之者為王宗岳、陳州同、張松溪、蔣發諸人,相承不絕。』陳長師,乃蔣先生髮唯一之弟子。其術本於自然,而為形不離太極,為式十三。」這實際上已經明確講述了太極拳歷代口口相傳的師承關係。太極拳創自宋末張三峰,這也是陳長興親口講給楊祿禪的,楊祿禪對此也絕對不可能有所篡改。楊澄甫先生在《楊氏太極拳》所講的「太極拳說十要」,與《張三丰內功煉丹秘訣》卷二記載的練習太極拳的要領完全吻合。實際上,楊澄甫先生所講的「太極拳說十要」,也是依據張三丰祖師的論述進行總結提煉而成的。《張三丰內功煉丹秘訣》記載的七十二路太極拳名稱,與楊澄甫先生所著《太極拳體用全書》中的套路名稱也幾乎完全相同。其中,太極拳的名稱除個別字有出入外,其他均無二致。對此,楊澄甫先生也說:「前賢成法,倘有可移易之處,自元明迄今已數百年,如有可改之處,昔人已先我行之矣,烏待吾輩乎?」楊澄甫先師強調:「太極拳只有一派,無二法門。不可自炫聰明,妄加增損。」明確強調太極拳沒有那麼多的門派,也沒有那麼多的自家所創。  這都明確告知後人,楊澄甫先生的太極拳就是張三丰祖師的七十二路太極拳,後人卻把創太極拳的帽子強加於楊澄甫先生的頭上。如今又因楊祿禪先師學於陳長興,就硬說成各式太極拳均出自於陳氏太極拳。陳氏太極拳一直叫炮捶。楊祿禪祖孫三代誰都不提炮捶二字,就是因為跟陳長興學的是張三丰式太極拳,故只提張三丰祖師,隻字不提少林炮捶。由此可推論,現今各派太極拳的理論源頭均源自於張三丰祖師。  由此,足見楊祿禪先師在陳長興處學來的太極拳是張三丰式、王宗岳式、蔣髮式的太極拳,而不是一路二路炮錘。今天的各門各派其根源還在張三丰祖師那裡,否掉張三丰祖師,太極拳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二、傳太極拳法須先明太極妙道    在《學太極拳須斂神聚氣論》中,張三丰祖師專門說道:「故傳我太極拳法,即須先明太極妙道。若不明此,非吾徒也。」要求他的徒子徒孫和世世代代的習練太極拳者,在學太極拳之前,要先明太極之道。  這太極之道是什麼?張三丰祖師說得也很清楚:「太極之先,本無極。鴻蒙一熏,混然不分,故無極為太極之母,即萬物先天之機也。二燕分,天地判,始成太極。二霖為陰陽,陰靜陽動,陰息陽生。天地分清濁,清浮濁沉,清高濁卑,陰陽相交,清濁相媾,氤氳化生,始生萬物。人之生世,本有一無極,先天之機是也。迨入後天,即成太極。故萬物莫不有無極,亦莫不有太極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太極之先為無極一暴,不分陰陽。因此,無極為太極之母,此太極為萬物先天之機。陰陽一分就成了太極,陰陽可育萬物。人一出世也本是一個無極,即先天之熏落人後天就成為太極。男人之陰陽為外陽內陰,女人之陰陽為外陰而內陽。有陰有陽就是太極。在人則有動必有靜,靜極生動,這靜是人定,這動則是一點真陽在動。動靜、靜動相互關聯,陰陽自然結合,太極因而生成。人之生機全憑神霖,這神是元神,霖是元燕。身中神霖相交,融融合合,自然形成太極之象。練習太極拳者必須知道身內太極之理,只有明此太極妙道,才算是真正的太極拳傳人。太極拳界應該認識到這個事實,大家團結起來,同心協力,共同為發揚光大張三丰祖師的太極拳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學太極拳的目的是為了修道    張三丰祖師說:「學太極拳為人道之基。入道以養心定性,聚氣斂神為主。故習此拳,亦須如此。若心不能安,性即擾之,氣不外聚,神必亂之。心性不接,神氣不相交,則全身之四體百脈,莫不盡死,雖依勢作用,法無效也。欲求安心定性,斂神聚氣,則打坐之舉不可缺,行功之法不可廢也。學者須於動靜之中尋太極之益,於八卦五行之中求生克之理,然後混七二之數渾然成無極,心性神氣,相隨作用,則心安性定,神斂氣聚,一身中之太極成,陰陽交,動靜合,全身之四體百脈周流通暢,不黏不滯,斯可以傳吾法矣。」  妙成子曰:「張三丰祖師認為,學太極拳為人道之基,此進一步說明創立太極拳的目的,就是為了有助於道士修道時安心定性,聚氣斂神。欲求安心定性、聚氣斂神,打坐入靜是不可或缺的。」那些否認張三丰創立太極拳的人知道打坐為何物嗎?知道打坐的具體要求嗎?心如何安?性如何定?氣如何聚?神如何斂?如果知道,為何至今不見他們在談及太極拳時關於這些問題的論述與體會?部分武術界的老前輩,諸如宋唯一、郭雲深、孫祿堂、楊澄甫等人,均在其著作中談到過煉精化熏、煉暴化神和煉神還虛,但這幾步功法均為道家修鍊的絕密,歷來三口不說,六耳不傳,不經師傳,絕難掌握。沒有下手,煉不了精,化不了燕,沒有轉手煉不了燕,化不了神,沒有了手煉不了神還不了虛。由此可見,由於道功修鍊不傳廟外之人,故後世所傳練習太極拳者大多隻知打拳推手,至於更上乘的性命雙修四大手功法,知者鮮矣。    四、練習太極拳要先打坐,再行各處功夫    在《太極行功說》中,張三丰祖師說:「太極行功,功在調和陰陽,交合神氣。打坐即為第一步下手功夫。行功之先,猶應治臟。使內臟清虛,不著渣滓,則神斂氣聚,其息自調。進而吐納,使陰陽交感,渾然成為太極之象,然後再行運各處功夫。」  妙成子日:「張三丰祖師所言打坐,即小還虛收心求靜。即眼觀鼻,鼻觀心,心神意守祖竅。達此功夫先行返觀內照,凝耳韻,眼看竅,耳聽竅,心想竅,又要勿忘勿助,息息歸根,使心腎相交,神氣交融。行此打坐功夫之前,先要用『吹呼嘻呵噓咽』六字訣祛五臟六腑之疾,然後再行打坐功夫。入靜暴動,再下手采熏,先用小周天,後用無孔笛。煉至入靜,呼吸自然調順,名日『息不調而自調』。然後再行運以下各處功夫。」以下分別解讀之:  (1)「冥心兀坐,息思慮,絕情慾,保守真元,此心功也。」  「冥心」,「息思慮」,即掃三心,飛四相,四大皆空。就是過去的事不思,當前的事不想,將來的事不想。「絕情慾」,即除七情六慾,保守真元,不使精熏下泄。這才是「冥心」的功夫。  (2)「盤膝曲股,足跟緊抵命門,以固精氣,此身功也。」 「盤膝曲股,足跟緊抵命門」,即為盤膝打坐,腳跟抵住生死竅,以固精氣,精動收精,暴動收霖,神動收神。這就是身上的功夫。  (3)「兩手緊掩耳門,疊指彈耳根骨,以祛風池邪氣,此首功也。兩手擦面待其熱,更用唾沫偏摩之,以治外侵,此面功也。」  兩手掩耳,中指與無名指相疊,彈敲後耳根骨,六九五十四次,久練耳推遲聾;敲後枕骨,使後腦得到刺激,又能祛風池之邪氣,益壽延年。手搓熱拂面,使臉微熱,久練可不生雀斑及老年斑。再用手心中的唾液拂面以治外侵,久練可使臉生香。這就是面上功夫。  (4)「兩手按耳輪,一上一下摩擦之,以清其火,此耳功也。緊合其睫,眼珠內轉,左右互行,以明神室,此目功也。」  兩手提按耳輪,上下來回摩擦,提耳輪三十六次,上下摩擦耳輪三十六次,加上雙手翻耳三十六次更佳。耳近五臟,以清其火,此為耳功。兩眼緊閉,內眼轉行,先由下向左、向上、向右、向下,轉四九三十六次,以退陽火。而後再行由下、向右、向上、向左、向下轉四六二十四次,以退陰符。行後兩眼突然睜開,再兩手搓熱捂住兩眼,待溫度正常後兩手突然分開,二目圓睜七次,以明神室,眼為心之苗,久練眼到老不花,此為眼部功夫。  (5)「大張其口,以舌攪口,以手鳴天鼓,以治其熱,此口功也。」  張大口,用舌尖環行在口內攪動,左三十六次,右二十四次。而後兩手捂住耳朵鳴天鼓六九五十四次,以治其熱,此是口部功夫。舌頭倒卷,舌尖抵住上齶天池穴,而口水自生,待唾液多時咕嚕咕嚕漱口而後吞咽。此口水清涼甘甜,如會吮吞法可直入任脈,以養陰精,可潤五臟。此為舌功也。  (6)「叩齒卅六,閉緊齒關,可集元神,此齒功也。兩手大指,擦熱揩鼻,左右卅六,以鎮其中,此鼻功也。」  叩齒三十六,是指前大牙叩三十六下,後槽牙叩二十四下,或每晚睡前叩牙三百六十下,後槽牙叩二百四十下,而後牙關緊閉,行四九呼吸,可集元神,祛百病,此為齒功。  兩手大拇指以右手先搓左手拇指背,搓熱後借熱摩擦左鼻,上下三十六次,而後再用左手擦熱右手拇指背,摩擦右鼻,上下三十六次,這樣做以鎮其中。此為鼻功。牙功、鼻功久練可使牙推遲掉落,鼻到老仍保持嗅覺靈敏。  (7)張三丰祖師曰:「既得此行功奧竅,還須正心誠意,冥心絕欲,從頭做去,始能逐步升登,證吾大道。長生不老之基,即昭於此,若才得太極拳法,不知行功之奧妙,挈置不顧,此無異於煉丹不採葯,採藥不煉丹,莫道不能登長生大道,即外面功夫,亦絕不能成就。必須功拳並練,蓋功屬柔而拳屬剛,拳屬動而功屬靜,剛柔互濟,動靜相因,始成為太極之象,相輔而行,方足致用。此練太極拳者所以必先知行功之妙用,行功者所以必先明太極之妙道也。」  妙成子日:「知道各處行功的奧秘,還要正心誠意。正心者,心只知有道,不知其它,唯道獨尊。冥心絕欲,絕的是七情六慾,達到見山不是山,見人不是人,見物不是物的境界。明白這些才能證悟大道,煉至「馬陰藏相」(釋稱「漏盡通」),陽關由一閉,再得一閉,才能得長生不老之基。此時才得太極拳法。如果不知道各處行功的奧妙,此無異於煉丹不知採藥,無丹之基,何以得丹?採藥不煉丹,採藥何益?知煉丹,知採藥,才是真知。不知此,就不能證悟大道。  由此可進一步證明,太極拳就是張三丰祖師所創。以上各處功夫的具體用法,妙成子進行了詳細解釋,希望有助於進一步廓清事實,恢復歷史真相。    五、練習太極拳必須拳功並練    張三丰祖師讓我們行各處功夫,下手打坐,行六字訣,與太極拳同行共練。入靜屬柔屬靜,練拳屬剛屬動,兩者必須共用。身外剛柔相濟,身內動靜相因。靜是致虛極,守靜篤;動是一點真陽,無念而動。動而會收,方為真會。行功和練習太極拳相輔而行,方足致用。以上各處功夫張三丰祖師早已說得清清楚楚,但可惜的是,自清代以後的太極拳家卻無人提及,也無人教授這類功法。我不知道有哪位大師、哪位正宗嫡傳、哪位掌門人能知張三丰祖師此功夫?能真正做到拳功並練?  張三丰祖師為我們詳盡論述了練習太極拳與行功打坐的辯證關係,兩者不可偏廢。這也給我們明確指出了,只有拳功並練者,才算得到張三丰祖師之真傳,才是一位真正的太極拳家。
推薦閱讀:

太極拳的步法——貓步
沈 壽注《太極拳論》
【陳雄聊太極拳 39】與弟子們聊練功習拳的體悟感覺
太極拳之推手問答
初學太極拳的三大調息方法

TAG:練習 | 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