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努力,平靜獨處
長期以來,我的大腦中始終有一根「弦」——我要努力學習,我要努力工作,我要努力成長,我要努力進步,我要努力賺錢,我要努力······
這種根深於大腦中的思維方式,讓我總是很忙碌,總停不下來前進的腳步。同時,這種努力並沒有達到預想中的期望,也從來沒有停下來深入思考:
自己需要努力嗎?我努力的方向對嗎?
沒有正確的思考,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對未來失去了方向,便會開始懷疑自己,自然而然就會產生迷茫和焦慮。
一方面我「想」追逐這個目標,另一方面我又「不想、不敢」去做這件事情。迷茫和焦慮困擾著我。
心理學上有「本我、超我、自我」的說法,簡直說的太貼切了。
我的「本我」只貪圖享樂,只想追求當下的快樂和美好。
我的「超我」則是一個英明理智的人,它追求著更高的目標和遵循著社會的普遍期望標準,總是和「本我」出現衝突。
我的「自我」是這二者的協調,它要儘力讓這二者不要總是打架,找到出路,但有時總是不得法。
我想,我並不是孤獨的,世界的另一端也一樣有和我一樣困惑的朋友。
迷茫和焦慮影響了我的身心,影響著我的生活,武志紅老師公眾號的一篇文章,徹底解決了我的這些問題。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認識了自己,改變了我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做事情的方式。
對於迷茫和焦慮:
首先,迷茫和焦慮本身,並不是問題。
其次,迷茫和焦慮,是無法被「解決」的。
最後,也許「不解決」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很多時候,「不做什麼」比起「做什麼」更重要。唯一令我迷茫和焦慮的,就是迷茫和焦慮本身,也是我始終對迷茫和焦慮的逃避。
沒有真正的衝突,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和解。感受內在心理結構的衝突,平靜的獨處,放下努力。
平靜的獨處,給自己的內在心理結構以「時間」和「機會」,去溝通、協調、衝突、成長、退行、整合、分裂、完善。
平靜的獨處,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迷茫,更好的焦慮。什麼也不做,讓自己內在心理結構的衝突更猛烈的呈現出來,勝者是真正的「老大」,真正的「方向」。
人格整合的過程,就是痛苦的過程。人格成長的過程,就是衝出衝突的過程。
放下努力,平靜獨處。生活不僅僅都是「努力」的學習和工作,生活還有更多有意義的豐富多彩的事情,需要我們去品嘗、體驗和享受。
愛自己,愛生活。
推薦閱讀:
※努力賺錢還是努力管理賺回來的錢?
※我拚命努力,因為我別無選擇
※喜歡藝術,想走這條路,還有必要學好文化知識嗎?
※中美同意不會為逃犯提供庇護 努力實施遣返
※【愛因斯坦語錄】沒有僥倖這回事,最微不足道的成就也是來自你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