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也談毛澤東祖籍

也談毛澤東祖籍

 


 

從明王朝洪武年間到今天,600餘年來,毛澤東的祖祖輩輩在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里繁衍生息,"祖恩貽澤遠,世代永承昌"(《韶山毛氏族譜》中的輩份用字),其祖籍無疑是湖南湘潭,這是不爭的事實,"地球人都知道"。可最近10多年來,由於《中湘韶山毛氏四修族譜》的公開面世,在尋根問祖熱的推動下,不少人開始對毛澤東祖籍進行"深入"研究,起初還僅僅停留在"學術研究"的層面上,後來逐漸異化為借偉人祖籍搭台,唱旅遊經濟大戲,"研究成果"也越來越低俗和荒唐,有必要正本清源,以正視聽。

一、毛澤東祖籍的幾種說法

"江西吉水說"。此說源於《韶山毛氏族譜》中的《源流記》:毛太華"避亂由江西吉州龍城遷雲南之瀾滄衛",一些人就認為毛澤東祖籍在江西吉安吉水龍城,即今吉水縣八都鎮。在吉水105國道旁的八都鎮街口,有一座高約3米的路碑矗立在街中,上書7個鎦金大字:毛澤東祖籍八都。又在105國道1880公樁處的毛家村建立了"毛澤東祖籍遊覽苑",高大的門樓氣勢恢宏,譽之為江西第一民俗村。苑裡還建有"毛太華記念館",不知有什麼東西可供展出?2002年5月27日,人民網、中新社都報道說,江西吉水縣八都鎮毛澤東祖籍龍城遺址附近的院背村發現了3塊刻有"毛氏祖籍"字樣的千年古磚,進一步證明了毛澤東祖籍在吉水龍城。這與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吳廣玩的把戲異曲同工。陳勝、吳廣為了取得起義成功,必須穩住起義隊伍,於是遵"卜者"之意,"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於是,陳勝將王天下不脛而走。即使真的發現了3塊刻有"毛氏祖籍"的千年古磚,又怎麼能進一步證明吉水龍城是毛澤東祖籍呢?"毛氏祖籍"不只是"毛澤東祖籍",還不如乾脆"發現"幾塊刻有"毛澤東祖籍"字樣的古磚。 "浙江衢州說"。1993年,衢州市社科聯副主席鄭艮安得到一份《韶山毛氏族譜.凡例》的複印件,上面寫到"自宋工部尚書讓公世居三衢。生子休公,官至銀青光祿大夫、國子祭酒兼殿中侍御史,出守吉州,迎尚書讓公就養,占籍吉之吉水龍城家焉。"他以此為線索,窮數年之功,"考察"出了韶山毛氏先人落籍三衢的來龍去脈,"論證"出《毛澤東祖籍在浙江衢州》⑴,該文敘說了毛寶為江南毛氏一世祖,毛璩為江南毛氏三世祖、三衢毛氏一世祖,毛璩之子宏之、敏之在衢州爛柯山生息。吉水毛氏一世祖毛讓是毛璩第十二世孫、清漾毛元瓊第六世孫。"如是,衢州毛氏-吉水毛氏-韶山毛氏,這是一脈相承的,是江南毛氏的主系相傳。"2000年4月,鄭艮安又自費出版了《毛澤東祖籍溯源--從韶山到衢州》⑵。是書考敘了"以國為氏"--毛氏的起源、河南原陽--韶山毛氏的古籍、浙江衢州--毛澤東的祖籍、江西吉水--韶山毛氏的原籍、雲南永勝--韶山毛氏的客籍、湖南韶山--毛澤東的故鄉。"打破了毛澤東祖籍江西說,明確提出了浙江衢州說,從而將毛澤東祖籍研究引入一個新天地。"⑶客籍與祖籍還好區別,而毛氏的"起源"、"古籍",毛澤東的"祖籍"、"原籍"、"故鄉"又如何理解?詞義如何界定?誰能明白無誤地說清它們之間的異同?這隻能說是在玩一種很低級的文字遊戲,給人以雲繞霧照的感覺。董志珍在《衢州市譜牒資源綜述》中介紹了江山市檔案館所藏《清漾毛氏族譜》(清同治八年合敬堂木活字本),文內說:"清漾人毛讓,字伯遜,毛寶十四(世)孫於北宋建隆三年(962)遷居江西吉水(今江西吉安)(?)龍城,成為江西吉水毛氏始祖。元朝末年,吉水仙茶鄉人毛太華赴雲南從軍,明朝初年因軍功從雲南來到湖南定居,為韶山毛氏之始祖。毛澤東為韶山毛氏(始祖)第二十世孫。"筆者無緣看過《清漾毛氏族譜》,但可斷然否定,《清漾毛氏族譜》中絕無所謂江西吉水仙茶鄉人毛太華赴雲南從軍的記載,完全是作者不加分析地引用他人杜撰出來的說法。清漾,今江山市石門鎮清漾村,那毛澤東的祖籍地就具體到了清漾村。往上溯,三衢毛氏的第六代毛元瓊,於梁武帝大同年間,從爛柯山遷居清漾,那衢縣(今柯城區)爛柯山是毛元瓊的原籍、毛澤東的祖籍地。套"祖籍"研究者的思路,吉水毛氏祖籍浙江江山,江山毛氏祖籍浙江衢縣,不能因江山、柯城都是衢州屬地,就籠統地稱之曰衢州,這違背了"祖籍"屬地的通常說法。況且,衢州毛氏都是毛寶的後裔嗎?據網上公布,2005年9月16日,爛柯山毛澤東祖籍記念地開發項目招商,說"經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認定,毛澤東祖居地在浙江省衢州市爛柯山毛家灣雙龍戲珠處"。"經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認定","認定書"在哪裡?是否因鄭艮安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下屬的出版社自費出版了《毛澤東祖籍溯源--從韶山到衢州》,就說明毛澤東祖籍在衢州得到了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的"認定",這不是明顯的拉大旗作虎皮的廣告欺詐行為嗎? "河南原陽說"。河南大學劉寶琛1998年著文《毛澤東祖籍新溯--河南原陽》⑷,說韶山毛氏的始祖為周文王之子毛伯鄭,其封地就在今河南原陽境內。毛國被滅後,在其後2000多年時間裡,毛氏一支後裔幾經遷徙,後定居湖南韶山。自西周毛氏封國, 3000餘年,傳108代到毛澤東。此文發表後,河南原陽迅即成立了"毛澤東祖籍研究會"。研究會秘書長毛國傑"閱典籍,查史志,尋碑碣",也著文《韶山毛氏祖根在河南原陽》⑸。還是那位劉寶琛在2003年第1期《河南大學學報》上發表了《論毛澤東祖籍在河南原陽》。河南原陽"毛澤東祖籍研究會"還準備"繼續深入研究,加大宣傳力度,儘快召開毛澤東祖籍在原陽研討會,爭取早日被社會承認,籌建毛澤東祖籍在原陽陳列館。"筆者斷言:不管怎樣"深入研究,加大宣傳力度",都不可能達到預期結果。 還有雲南永勝,在毛澤東祖籍溯源研究中是一個比較熱鬧的地方。《韶山毛氏族譜》《源流記》講始祖毛太華"在元至正年間避亂由江西吉州龍城遷雲南之瀾滄衛",瀾滄衛在今雲南永勝縣。"永勝毛氏和韶山毛氏同源共祖,韶山毛氏先祖曾經在永勝生活,並留下後裔,這已經不再是懸而未決的問題。永勝毛氏和韶山毛氏的淵源,已經成了一個研究成果,載入毛氏祖籍研究的史冊。"⑹"研究成果"的主要完成者簡良開,退休前是永勝縣文聯副主席、《永勝報》副總編,先後寫過10多篇有關永勝是韶山毛氏的客籍、永勝毛氏與韶山毛氏同源共祖等方面的文章,內容大同小異,其集大成之作是《瀾滄衛與毛澤東先祖父之謎》⑺文後"作者註:以往發表的文章中若有與此文相矛盾之處,以此文為主。"文章說韶山毛氏始祖毛太華在元末明初,即1366年之後從江西吉州龍城逃難到雲南北勝府,俗稱"北賧",後應招從軍,娶當地的彝族女王氏為妻。洪武二十八年(1395),明朝廷在北勝州設置瀾滄衛軍民指揮使司,毛太華升任百戶長,參加修瀾滄衛城,立下軍功,被賜封為武德將軍。洪武三十三年(應為建文二年),上司念其立有軍功,准許內遷湖南,走時,帶走長子清一、四子清四,留下清二、清三等子在雲南。言之鑿鑿,不知史實根據在哪裡?不能僅憑《韶山毛氏族譜》中有"以軍功撥入楚省"之句就穿鑿附會,隨意編出一些故事。不過,這樣的故事別人早已編過,像裴健編著的《湘魂-毛澤東的家世》(群眾出版社 1992年6月)中關於毛太華的身世,簡編故事只是裴編故事的修改和加工。簡先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永勝毛氏和韶山毛氏同宗共祖"。為了求證這一點,據說1998年在程海鄉鳳羽毛家灣北灣(村)發現了七本毛氏家譜,都奉毛用為一世祖,原籍江西吉州龍城,一至七世祖冠以武德將軍爵位。筆者不可能千里迢迢去翻看這幾本族譜,但可以肯定地說,譜上絕沒有"原籍江西吉州龍城"字樣,如果有的話,為什麼在2000年6月"永勝毛氏研究課題組"帶到韶山的不是老譜,而是由簡良開整理、續修的《永勝毛氏族譜》,這顯然是一部按事先設計好的框架編造出來的"新"譜、"偽"譜。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與韶山毛氏族人座談時達成共識,簡修《永勝毛氏族譜》"顯得簡單、粗糙,要以韶山、江西的"毛氏族譜"為藍本作全面修改、充實完善。"修族譜是修家族史,是要以史實作依據的,在永勝毛氏家族史料嚴重缺乏的情況下,如何去"修改"、"完善"?唯一的辦法就是胡編亂造!更令人不解的是,為什麼《永勝毛氏族譜》要由一個外姓人越俎代庖,這在家譜纂修史上是極少的事,只是在本家族族人中沒有一個人有能力擔負修譜任務才請外姓人捉刀,大概永勝毛姓不是這種情況。永勝鳳羽毛氏尊毛用為一世祖,如果能"弄清楚"毛用就是毛清二,就完全可以證明永勝毛氏與韶山毛氏同宗共祖,於是就找毛用的墓碑,2001年6月26,毛華詩、毛唐詩、毛志能等人"終於在山溝爛泥中發現了這塊碑"。碑文如下: 吾族原籍江西吉州龍城,始祖太華公宦遊從戎,屯戍瀾滄衛,後以軍功奉調,攜長子、四子內遷。 明故一世祖旌表忠義、武德將軍毛公諱用,字清二老大人之墓。 前所千總十一世孫毛翼聖率族人重立 大清康熙七年歲次戊申季春月,穀旦。 這簡直是神話,亦是鬼話!是個別急於想出"研究成果"的人請當地石匠鐫刻並經過腐蝕處理的新墓碑,而絕對不是毛翼聖率族人重立的毛用墓碑,卻是一塊為缺乏學術道德者立的恥辱碑。不然的話,為什麼不通過媒體發布消息,毛用墓碑那是韶山毛氏二世叔祖的墓碑,是國家級的珍貴文物,還放在鳳羽毛家灣毛華詩家中,那可是觸犯《文物法》的事。另外,即使毛太華在永勝生活過,並留下後裔,難道"洪武調衛"來的毛姓只有毛太華一人,永勝毛氏都是毛太華苗裔?都與韶山毛氏同源共祖? 綜上所述,"永勝毛氏與韶山毛氏同宗共祖"還結論過早。"研究"還遠未結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二、對"祖籍"詞義的理解

《辭海》(1999年版)關於"祖籍"的解釋是"原籍;祖先居住占籍的地方。"這種解釋有明顯的不確定性,給人一種莫衷一是的感覺。"祖",《辭海》說指"父母以上的尊長",《辭源》說指"祖先,祖父",兩種解釋的意思是一致的。我們暫且認同《中湘韶山毛氏族譜》《源流記》的說法,如果"祖籍"即"祖先居住占籍的地方",韶山毛氏始遷祖毛太華占籍江西吉水,那毛澤東祖籍江西吉水;毛氏54代祖毛璩占籍三衢(今浙江衢州),毛澤東祖籍浙江衢州;52代祖毛寶,占籍河南原陽,毛澤東祖籍河南原陽。上述說法是排他的,堅持"祖籍"只有一個地方,而毛炳漢編著的《毛姓氏話》⑻則認為"祖籍"有多個地方,還說河南宜陽是毛姓受姓始祖毛伯鄭的再封地,陝西華縣是首封地,因而江西吉水、浙江衢州、河南原陽、河南宜陽、陝西華縣都是毛澤東的祖籍。按照《辭海》的的解釋,以上說法似乎無可厚非。但現實生活中又如何認定"祖籍",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毛炳漢是湖南湘鄉人,與毛澤東同宗共祖,如果有人問炳漢先生的祖籍在哪裡,是否也是這樣回答呢?要是這樣回答,問者會感到莫名其妙。假如按照這種溯源法,毛澤東祖籍遠不只這些。陝西華縣是毛伯鄭的始封地,而毛伯鄭是周文王的第九個兒子,周文王"占籍"岐山下的周原地區(今陝西岐山縣),周文王是黃帝的後裔,黃帝降生在軒轅之丘(今河南新鄭西北),因而毛澤東祖籍又有陝西岐山、河南新鄭。從黃帝到毛澤東有100多代,那該有多少"祖先居住占籍的地方"?從黃帝還可以往上溯,至少可以到太昊伏羲,伏羲是中遠古時期的中華"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以木德王",都於宛丘,今河南淮陽,毛澤東祖籍河南淮陽。伏羲是中華萬姓之祖,那中國人都是一個祖籍--河南淮陽。如此關於"祖籍的研究,既離譜,又離奇,而且悖離了人們通常的思維習慣,在我們社會生活大環境中 ,是毫無實際意義的。 "祖籍"如何理解?筆者以為:在一般歷史背景和語言氛圍下,祖籍,就是祖父居住占籍的地方。如果幾輩客居某地,至多上溯到高祖,中華民族講"五服之親"、"五世而斬",即五世之後就不存在什麼親緣關係了。"最後一個儒家"梁漱溟出生在北京,祖籍廣西桂林,從曾祖父梁寶就開始定居北京,可仍在五服之內。梁漱溟先祖也先帖木耳,"居河南汝寧府汝陽縣","汝陽地屬大梁,故以梁為氏"。據《元史》記載,也先帖木耳是元世祖忽必烈第五子和克齊之子,按一些"祖籍"研究者的邏輯,那梁漱溟的祖籍應是河南汝陽,上溯到蒙古,再往上溯,就要賴"祖籍"研究者考證了。如果廣義地理解"祖籍",也可以把始遷祖的原籍說成是祖籍,如台灣島的原住民,有很多是從福建移民過去的,在台灣已經有幾代,甚至10幾代了,可他們的祖籍仍在福建某個地方。福建的漢族居民都是從北方遷徙過去的,如果再溯源系流,那很多台灣人的祖籍就不是福建,而是河南、陝西,甚至甘肅了。因此,筆者呼籲,"毛澤東祖籍"的研究者們,應當停止這種天方夜譚似的"研究",不要在地方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或者為了取得所謂研究成果而喪失研究者的歷史道德和學術原則。

三、如何看《韶山毛氏族譜》中的《源流記》

當代毛澤東祖籍研究的主要依據是《韶山毛氏族譜》中的《源流記》。每一部家譜、族譜,或詳盡或簡略地敘述了家族的世系源流,有的還有專門的源流篇,大都是通過序、跋或世系圖表反映出來的。《韶山毛氏族譜》在清乾隆二年(1737)由毛爾達、毛彝生諸公創修,譜中並無專門的源流記,只有毛特英"自記":"吾族由江西遷雲南,籍軍戶者,始祖太華公也。太華公稱隱君子,從雲南應募來湖南之湘鄉北門外,則土名緋紫橋也。復卜居湘潭七都之韶山鐵陂者,太華公之子清一與清四也。"《會宗說》云:"粵自吾祖太華公元至正年間避陳友諒之亂,由江西吉州仙茶鄉遷雲南,因與鄉人蔡姓者共垛(似應為"躲")瀾滄衛,亂定後,洪武十三年庚申奉朝廷招募之令,公偕蔡及子清一清四來湘鄉北門緋紫橋。" 譜敘韶山毛氏始祖毛太華,在明洪武年間從雲南瀾滄衛來湘鄉,經毛氏族人歷代口耳相傳,應該有一定的可信度。而來湘時間和原因與歷史不符,可能因代遠年湮,恐是後人誤傳誤記。至於由"江西吉州仙茶鄉"去雲南,那就值得懷疑了。在清康熙年間,江西吉州有毛氏族人執毛氏族譜來韶山尋親,邀約韶山毛氏家族派人去江西吉州認祖歸宗,但韶山毛氏族人以路遠年荒為由婉拒,卻認可江西吉州毛氏族人所執之譜對毛氏家族源流的記敘。很有可能韶山毛氏創修族譜是由此而引發。同時,湖南有一種說法"江西填湖廣",元末明初連年的戰禍和兵燹,使湖南大部分地區田園荒蕪,廬舍成為廢墟,原有居民大量散亡。隨後,蘇、浙、皖、閩、贛人大批湧進湖南,"從征"、"屯墾"、"宦遊"和從事商貿活動,又以江西人居多。江西人中,多來自吉安府的泰和、廬陵、吉水,南昌府的豐城、南昌諸縣。江西人大都應募而來,少有在城市繁華之地,多在窮鄉僻壤之間從事耕墾勞作。韶山毛氏初修族譜,也可能要讓自己的先祖來自江西,又與相傳中來自雲南瀾滄衛不相吻合,於是就畫了一道遷徙"曲線",也就有了"洪武十三年"、"應募"之說。初修主修毛爾達是毛太華的十二世孫,所修之譜"載太華公以下至八代諸祖,有僅書名、僅書字者,諸祖妣姓氏、塋域多無所載者",只是到了曾祖這一代,內容才稍微多一些,這是符合實際的,族譜初修時,纂修者對曾祖以上先祖的生平能知道多少?值得稱道的是,他們並沒有像其他一些家譜纂修者那樣去肆意編造先祖的派名、字型大小、生卒年、官階爵次、婚配、子女、墳塋等情況。毛澤東祖籍研究者探源溯流,主要依據的是《韶山毛氏族譜》,也應該依據初修族譜才對。 近150年之後的光緒七年(1881),韶山毛氏家族才續修族譜,這就是《中湘韶山毛氏二修族譜》,譜中增加了《源流記》: "吾族派接西江,自宋工部尚書讓世居三衢,生子休公,官至銀青光祿大夫、國子祭酒兼殿中侍御史,出使吉州,迎尚書讓公就養,占之吉之吉水龍城,家焉。二十一世傳至伯溫公,官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考據西江宗人,執譜相訪,實屬西河的(嫡)派。而始祖太華公位下,書載元至正年間避亂由江西吉州龍城遷雲南之瀾滄衛,娶(妻)育子八。明洪武十三年庚申,攜長子清一、四子清四官楚,居湘鄉北門外緋紫橋。十餘年後,清一、清四復卜居湘潭三十九都,今之七都七甲韶山,開種鐵陂等處,編為民籍。" 《源流記》述毛太華以上世系與江西吉水毛氏族譜所載的《龍城毛氏始事錄》相一致,就足以說明韶山毛氏對吉水龍城毛氏在族源上的認同,毛氏世系"源遠流長",也讓韶山毛氏家族獲得了精神上的滿足,但完全不等於歷史的真實。 家譜是一個家族的自我記錄,具有強烈的宗族意識,隱惡揚善,為親這諱,攀宗附祖,牽強附會地誇大、編造本族的顯赫歷史,按照儒家禮教重新塑造祖先的形象,規範先人的言行,熱衷於從古代文獻中去爬梳線索,甚至根據戲曲、話本、小說和民間傳說,用姓氏這根"線",隨心所欲地貫串起來。因此,要充分認識到家譜是"天下最不可信之文籍"⑼。私修家譜的通病是追認"帝王將相澤被後世、文章節義昭垂史冊、為後儒仰宗"的古人為始祖⑽,"宋元以後,私家之譜,不登於朝,於是支離傅會,紛紜chun(由足、春二字合成一字) 駁,私造官階,倒置年代,遙遙華胄,徒為有識者噴飯之助也。⑾"文天祥說家譜"鑿鑿精實,百無二三"⑿。胡適也說:"家家都是古代帝王和古代名人之後,不知古代那些小老百姓的後代都到哪裡去了?"⒀《韶山毛氏族譜》的纂修者也不能免俗,同樣落入私修家譜攀援先賢,編造世系的窠臼,因而在《中湘韶山毛氏二修族譜》中出現了難以自圓其說的《源流記》。作為一個家族自我紀錄的"源流記",外人是沒有權力去說三道四的。但《韶山毛氏族譜》中的《源流記》,牽涉到一些研究毛澤東祖籍的人們是以此為主要依據,那就有必要進行推敲和分析了。二修譜中的《源流記》既照應了初修譜的說法,又有一定的區別。區別有三:一是初修說毛太華是從吉州仙茶鄉去雲南的,"仙茶鄉"是否就是"龍城"?二是初修並未交代毛太華有幾個兒子;三是初修說毛太華"應募"來湘,並非"官楚"、"以軍功撥入楚省"。《源流記》把毛太華及其子遷徙、生存狀況嫁接到"西江宗人"所執之譜上,"始祖太華公位下,書載元至正年間避亂由江西吉州龍城遷雲南瀾滄衛,娶(妻)育子八。......編為民籍。"這裡有兩個問題必須澄清,一是韶山始遷祖毛太華的情況是如何傳送到吉水龍城毛氏家族的?當毛太華背井離鄉時並沒有確定去的地方,是在逃難途中在雲南瀾滄衛定居下來的,龍城毛氏家族並不知道,更不可能知道從雲南來到湖南湘鄉。因此,這隻能是毛太華及其子主動與龍城毛氏家族聯繫的。在當時的自然條件下,封閉在山村的毛太華及其子要與千里之外的龍城毛氏聯繫,,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更何況與誰聯繫?毛太華離開龍城幾十年,老家的親人生死未卜,他能用什麼方式去取得聯繫?第二,即使聯繫上了,也反饋了自己的情況,龍城毛氏族譜上是否就會有所記載?一個地方某個姓氏的族譜,並不記錄已經遠離家鄉的分支族人的世系,這是私修家譜的通常做法,至多在毛太華父親位下紀錄:子太華,遷雲南瀾滄衛。僅此而已。如毛太華的情況在龍城毛氏族譜上有紀錄,完全可以查看〔吉水 〕《鐸塘毛氏重修龍城源流族譜》(南宋度宗咸淳九年癸酉即公元1273年二修至1919年五修譜),可至今無人出來舉證有載。二修譜之所以這樣說,目的在於把江西吉水毛氏之"源","流"到湖南湘潭韶山,把韶山毛氏與龍城毛氏在世繫上銜接起來,"完善"初修譜關於韶山毛氏世系源流的說法。難能可貴的是,在《凡例》中明確說明:"源流遵照老譜,上奉太華公為始祖,始遷為大宗,崇本也。"對毛太華以上世系"直削不錄,存實信也"。這似乎可以說族譜纂修者對毛太華以上世系也是心存疑慮的,才會有"存實信"之說。 令筆者茫然不解的是,倒是一些研究毛澤東家族史的專家、學者們,以非信史的《源流記》為本,為什麼如此熱心地為韶山毛氏溯源系流,其社會價值究竟在哪裡?去問天下毛姓族譜纂修者,,有幾人不說毛姓受姓始祖是毛伯鄭?"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只是一種文化認同,並非存在血緣上的關係。中國古代的姓氏有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各個家族在不斷地遷徙繁衍,再加上民族的融合,姓氏上的血緣關係已經淡化,要想從血緣關係上找到現代某個家族的姓氏與遠古時代某個家族的姓氏之間的聯繫是完全不可能的。 引用文獻: 1. 鄭艮安.毛澤東祖籍在浙江衢州,黨的文獻,1997(3) 2. 鄭艮安.毛澤東祖籍溯源-從韶山到衢州,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 3. 董志珍.衢州市譜牒資源綜述,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4. 劉寶琛.毛澤東祖籍新溯-河南原陽,黨的文獻,2002(6) 5. 毛國傑.韶山毛氏祖根在河南原陽,黨的文獻,2002(6) 6. 簡良開.從永勝到韶山--毛澤東祖先事,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5 7. 簡良開.瀾滄衛與毛澤東先祖父之謎,韶山報,2001.9.10 8. 毛炳漢.毛姓氏話,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9. 譚其驤.湖南人由來考.近代湖南人之蠻族血統.長水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0. 朱軾.朱文瑞公集.卷一.高氏族譜序 11. 錢大昕.潛研堂文集.卷二十六.鉅鹿姚氏族譜序 12. 文天祥.廬陵文丞相全集.卷八.跋李氏譜 13. 胡適.曹氏顯承堂族譜序.胡適全集.卷一,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推薦閱讀:

毛澤東書法題字手札墨跡
尼克松曾充當反共急先鋒 毛澤東為何卻說更喜歡他?|1970年|尼克松
王明和毛澤東交惡始末
毛澤東生辰八字析
閻肅舊事:他來不及換衣服去中南海 毛澤東握手送禮

TAG:祖籍 | 毛澤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