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對包青天包拯的六個誤解
包拯我想可能是古往今來知名度最高的官員之一了,頭戴「賢人」光環。在老百姓心目中永恆的「包青天」。
隨著戲曲、電視劇的傳播,包公的形象早已經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然而,包公的故事更多是傳說,是老百姓盼望清官的一種精神寄託,為了增加其的「權威性」,經過不斷的文藝加工,其已經漸漸的與真實的包公沒多大的關係了,成了一個虛構出來的完美人物。
哪真實的包公到底是啥樣子哪?
包拯的臉面並不黑,是一個白面書生
翻遍所有宋代史書,均沒有包公黑臉的片言隻語記載,說明包拯的臉面並不黑,是一個白面書生。
要是有這個黑臉的特點,包公在那個時期也是名人,如此與眾不同的造型,肯定會被史官記載。
而包拯的黑臉記載的出現也要晚很多,元明時期才有記載,並且大多出現在戲曲劇本中。
所有包公的黑臉極有可能是為了塑造戲劇包公鐵面無私,秉公執法所需,藝術家們創造出來的藝術形象,與包拯本來面貌無關。
包拯不高,卻也不至於侏儒
據1973 年合肥肥東大興集發現的包拯墓中,專家們分析包拯個子只有1.65米左右,雖說包拯不高,卻也不至於侏儒吧。
沒有能辨曲直的「直獨角獸」,也沒有什麼都敢鍘的「三口銅鍘」
獨角獸:傳說中斷案的神物, 「能辨曲直,見人爭鬥就用角去頂壞人」。包拯公案上置有獨角獸,以示「曲直明鑒」。
三口銅鍘:龍頭鍘斬皇親國戚,虎頭鍘斬貪官污吏,狗頭鍘斬市井刁 民。
張龍、趙虎、王朝、馬漢,公孫先生、南俠展昭,史書上沒有記載,事實也沒有。
都是清代石玉昆在其小說《三俠五義》的意淫,讓包拯的故事更加的精彩和與眾不同。
至孝無雙,大孝子
包拯出任建昌知縣期間,因父母年邁,包拯辭官不赴任。
受任監和州稅,父母又不想讓他離開,包拯就辭去官職,回家贍養父母。
幾年之後,他的父母相繼去世,包拯在雙親的墓旁築起草廬,直到守喪期滿,還是徘徊猶豫、不忍離去,同鄉父老多次前來勸慰勉勵。
許久後,包拯才去吏部接受調選,擔任天長知縣。
「包彈」之語遂布天下,並非斷案如神
包拯連續七次上章彈劾皇帝寵臣王逵,最後一次更直接指責仁宗說:「今乃不恤人言,固用酷吏,於一王逵則幸矣,如一路不幸何!」其言激切剛直,朝野震動,輿論洶洶,朝廷終於罷免了王逵。
由於包拯敢於彈劾權幸,當時社會上出現了「包彈」的諺語,世人凡見官吏:有玷缺者,必曰:『有包彈矣。
死後待遇真的很高
宋史記載:包拯病逝,開封的老百姓莫 不悲痛,皇帝親自到包家弔唁,並宣布停朝一天以示哀悼。
作者:袁載譽
推薦閱讀:
※包青天之七俠五義
※包青天之開封奇案的結局是什麼?
※原來這麼多年,我們都被「黑臉包青天」給騙了
※揭93版《包青天》主演現狀 展昭投資千萬變富商
※五殿閻君包青天與展護法、白護法慈語: 公正廉明辦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