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看不懂《功守道》?
馬雲的功守道,終於上映了,先是雙十一晚會現場播出了精華版,緊接著優酷上推出了完整版。從10月31日公布影訊,到正式上映,《功守道》吊足了觀眾的胃口,從電影海報和宣傳信息上,大家看到,這部電影的明星陣容幾乎聚集了中國功夫片的半壁江山,包括李連杰、甄子丹、吳京、鄒市明、朝青龍、托尼·賈、向佐、劉承羽、李晨、黃曉明、佟大為等。
雙十一凌晨上映之後,出現了褒貶不一的爭論,有人說這是馬雲式功夫「唯富不破」,有人說馬雲打倒功夫明星是「金錢的力量」。這樣的戲謔,看上去很自然,馬雲的財富和身份普通人難以企及,但如果真的把這部電影當做是馬雲的「玩票」和功夫明星間的「遊戲」,只能說明,你沒有弄清楚《功守道》出品背後的幾個要素。
1. 這部電影,並不是馬雲提出來要拍的,而是監製李連杰。
2. 所有的明星都是零片酬出演,這是一次非商業演出。
3. 袁和平、洪金寶、程小東三位宗師級武術指導的聯手,這部電影有致敬中國武俠的含義。
4. 《功守道》本身,是為了推廣太極和中國傳統文化,馬雲在片中的演出,有比較深厚的太極功底。
整部電影中,其實講述的是馬雲的一個「夢」,與不同的武術流派的切磋,馬雲打敗了所有武林高手,但劇情中並沒有傳統武俠劇中的死亡和受傷,一切都如太極般陰陽調和,最後「華山派出所」的出現,點明了這是一次「夢境」。
李連杰為什麼要讓馬雲拍攝《功守道》?
雖然這部電影製作精良,但從時間上來看,20多分鐘的時長,並不是完整的一部電影時長,片後的外國明星彩蛋,其實預示著這部電影可能還有續集。
真正拍攝《功守道》的原因,是李連杰二十多年的一個夢想,而這個夢想與酷愛中國傳統文化的馬雲一拍即合,但又經歷了數年,才有了這部電影的問世。
讓李連杰困惑二十多年的問題是:「奧運會有日本的柔道,韓國的跆拳道,為什麼沒有中國的(項目)?」
這個李連杰思考了近20年的問題,終於能夠給出自己的答案,並藉助《功守道》公佈於世。
1964年柔道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而1992年柔道再次被納入奧運會項目,目前奧運會共計設立了14塊金牌,是僅次於摔跤的奧運會格鬥項目。「跆拳道」一詞,是1955年由韓國的崔泓熙將軍命名。跆拳道於1988年奧運會時為示範項目;於1992年的巴塞羅那奧運會開始為試驗比賽項目;到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成為正式比賽項目。
而李連杰和馬雲想做的,也就是能把風靡全球的中國「功夫」,用「功守道」的命名,推廣到全世界,成為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而起源於公元前776年古羅馬時代的奧運會,有資格承載中國這個文明古國留下的文化和武術競技的精華。
中國武術曾經三次申奧,都失敗了,李連杰回憶說,他曾跟奧組委相關人士聊起武術進入奧運會這個話題,大家都說比較難:「人家說用手的我們叫拳擊,用腳的叫跆拳道,用摔的叫國際摔跤或柔道,中國武術要算在哪個類別裡面呢?」
李連杰說,中國武術一直進入不了奧運會,定位不清是很關鍵的一點,對於中國人理解的功夫和武術,可能更多的是歷史文化的傳承,而不僅僅是體育。如果從體育項目上分析,在外國人看來,體育是用來競技的,文化是用來欣賞的;體育是人人都能參與的,文化是大眾欣賞的。
所以,如果中國功夫,中國武術要進入奧運會比賽,成為體育項目,就必須有公平的規則,和一目了然的賽制,中國武術要能進入奧運會,在馬雲和李連杰多次交流探討後,決定把武術變為一種體育項目產品,所以就有了「功守道」,所以《功守道》並不是一部電影這麼簡單,而是承載中國功夫,衝擊奧運會項目的重要使命,除了電影之外,中國武術項目要真正用現代的方式去風靡全球。
為什麼很多觀眾看不懂《功守道》?
中國發展速度太快了,著名詩人木心的《從前慢》,讓我們不禁回憶從前中國人簡單美好的生活方式,而最近「油膩中年」的自黑式言論也遍布社會,年輕人的「喪」文化、過「情人節」、「萬聖節」、「聖誕節」,卻忽視中國傳統的節日。
越來越西方式生活,讓國人失去了屬於自己的文化,姑娘們更願意在朋友圈曬牛油果、牛排,而絕不願意曬出一雙筷子,一碗白粥的簡單日常,認為傳統的是落伍的,但更多的追求的現代生活的方式,真正到了國外一看又是「中國式」的自娛自樂,這些充滿矛盾衝突、浮躁和文化不自信,真是當下中國的現實寫照。
中國文化出現了斷層,在韓國和日本,人們見面是要鞠躬行禮的,而這在過去的中國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並不算陋習,「作揖禮」是相見或感謝時常用隆重性的禮節。兩手抱掌前推,身子磬折(30、45度不等),表示向人敬禮。因為不需要觸碰手部,它相比於外國人的握手有更衛生的特點。然而,近代隨著西方文化傳入中國,中國人接受並使用握手禮,像作揖這樣優美的見面行禮方式卻漸漸地被中國人所摒棄甚至遺忘。
《功守道》中,馬雲出招前的抱拳,也都是中國人過去打招呼的方式:普通人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意味著收斂、安全和尊敬,而行走江湖的人士切磋前,左手抱右拳通常是「承讓」的意思;而右手抱左拳則通常被認為「隨時領教」。
從抱拳開始,到切磋完畢,「功守道」傳遞的正是這樣彬彬有禮,最有中國禮節的武術切磋:「點到為止」。
《功守道》和「功守道」還意味著什麼?
《功守道》裡頭有不少對經典電影的致敬:馬雲一拳打穿籃球。這個場景在周星馳的《逃學威龍 2》就出現過。
馬雲煞有介事多次問對手「吃了嗎?」,然後又說了句「那就不好意思了」,這段對話其實《葉問 2》中的場景,葉問初到香港開辦武館被要求一試身手時也和對方有過一段這樣的對話。
《黃飛鴻》、《霍元甲》和《卧虎藏龍》等經典功夫電影的橋段都會在《功守道》中找到。
李連杰的掃地僧角色,則是致敬《天龍八部》,李連杰拍過《少林寺》一炮而紅,而掃地僧是少林寺武功最高的角色。
《功守道》電影的緣起於「華山派」,馬雲與眾多高手的對決,其實就是暗示「華山論劍」,這在金庸武俠小說中,意味著中國武俠江湖的巔峰,所有的武林高手聚集一起,決出最高水平,其實也是暗示著:華山論劍是虛擬情境中的設定,而《功守道》是要把這種巔峰從虛擬帶到現實世界,也就是李連杰和馬雲想做到的:把「功守道」申奧,讓中國武術重上巔峰。
所以「功守道」作為體育項目,將會有更多的規則設定,也更像江湖:站在擂台上,誰先被打下去,誰就算輸,而由太極衍伸出來的招數變化眾多,太極拳從清代開始盛行,也是武術的重要分支。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包含著陰和陽,以及表與里的兩面。而它們之間存在互相對立鬥爭又相互資生依存的關係,這既是物質世界的普遍定律,是眾多事物的綱領和由來,也是事物產生與毀滅的根由所在。
所以,太極拳所包含的陰陽兩儀,其實也暗合中國特定的陰陽辯證理論,其實也暗合宇宙起源的「宇宙大爆炸」理論,如果看宇宙,各種物質,包括星球之間的引力等等,其實也都符合太極的陰陽辯證之說。
如果回到現實社會的微觀,這個社會存在也會有光明和黑暗的一面,有好就有壞,相互對立又相互存在,這些淺顯樸素的道理,也是太極要義的顯現。而在清代大家王岳宗《太極拳論》,則很好的把陰陽辯證之說,作為太極拳的基礎,融合在太極拳中。
馬雲據說大學時代就開始學習太極拳,而阿里巴辦公點地點和企業精神中處處可見。阿里巴巴辦公室以金庸小說的武林聖地命名——馬雲的辦公室叫「桃花島」,會議室叫「光明頂」。阿里人人一個花名,馬雲花名風清揚,阿里巴巴集團 CEO 張勇花名逍遙子……
但如果你簡單把這個認為是馬雲對武俠的痴迷也無不可,但筆者更加認為是馬雲對於太極陰陽辯證哲學和傳統文化傳承的應用在了企業治理方面:今年雙十一,逍遙子張勇在杭州喝著茶,輕鬆看著雙十一體系的自主運轉,馬雲的太極禪院則有著中國最頂級的普洱茶,而普洱茶餅的本身就是一個圓,而「生茶」、「熟茶」,也暗示太極和陰陽理論。杭州的茶館多數有投影儀,據說是阿里系喜歡在茶館開會有關,形成風氣,這與很多喜歡咖啡文化的互聯網公司完全不同。
如果再看看阿里現在的生態體系:阿里已經不再是一家簡單的電子商務公司,從線上到線下,變成了一種商業生態,而商業生態的構成,其實本身就是一種辯證的陰陽協調和,太極理論辯證的說明了宇宙萬物的產生,一個商業生態也可以認為就是一個小宇宙,這足以解釋阿里巴巴對於世界存在的意義和影響。
回到「功守道」本身,通過一部電影《功守道》引發了外界的爭論,也宣傳了太極本身,這就足以達到了目的之一,所以「功守道」申奧也僅僅是一個開始,因為這也是推廣「太極」的一部分。
在影片的最後,馬雲認真的表演了一套太極拳,其實旁邊的字幕就很好的闡述了「太極」本身:「無門無派,隨心從緣」、「天下萬物,日月行天」、「得之則少,失之稱多」、「人剛我柔、隨心從緣」、「心中無敵,無敵天下」……
所以,功守道不僅是一部電影,是馬雲處世哲學的表達,也是「功守道」衝擊奧運會的第一步,相信以馬雲的影響力和能量,未來還會鼓搗出更大的動靜……
推薦閱讀:
※功守道文章寫的這句台詞出現2次,馬雲靠它氣勢逼人
※《功守道》是什麼意思?馬云為什麼會主演功守道?
※天下武功,唯富不破,馬雲《功守道》替身曝光簡直太像了!
※電影《功守道》什麼時候上映?
TAG:功守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