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生自在——龍門石窟造像之流失海外碎片欣賞(七)

據《魏書》記載,龍門石窟開鑿於雲岡石窟之後,始鑿於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遷都洛陽前後。時孝文帝深感國都偏於北方不利於統治,而地處中原的洛陽自然條件優越,於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同時全面營建龍門石窟,宗教佛教作為思想統治的精神支柱。 龍門石窟始建於北魏太和年間、遷都洛陽的前幾年。此後在東魏與西魏、北齊與北周、隋、唐、五代、北宋、明都有修復和續作,其中以北魏和唐代的開鑿活動規模最大,長達400年之久。在龍門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約佔30%,唐代佔60%,其他朝代僅佔10%左右。 龍門石窟密佈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0餘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 龍門石窟自建造以來受到的人為的盜鑿破壞十分嚴重。唐武宗時期的滅佛運動、使石窟蒙難。清末和民國初年的遊記史料記載了當時石窟造像被盜嚴重。此外,民國政府為從南京遷都洛陽,修建龍門西山下道路時也炸毀了大量的山麓佛龕。由於戰亂管理空虛,1930年代到1940年代龍門石窟造像受到了瘋狂的盜鑿,許多頭像、碑刻、浮雕被日本、美國的文物商人收購。 龍門石窟著名的北魏三窟是賓陽洞、古陽洞和蓮花洞,這些地方被鑿最為嚴重。 1907年,法國漢學家艾瑪紐艾爾.愛德華.紗畹最早照出龍門石窟的照片,1909年出版《北支那考古圖譜(兩卷)》,此書掀起歐美研究、收藏中國北方石窟藝術的熱潮。《北支那考古圖譜》上照片(含雲崗石窟和龍門石窟)的造像便成為國外求購者首選、盜掘者按圖索驥盜掘的目標,其圖錄造像幾乎無一倖免,不知這後果是否是紗畹本意。 龍門石窟造像10萬尊,湮滅和流失十之八九,洞窟與佛龕完好者不足一二。現存海外博物館可溯者寡,與失之者相比寥若星辰。世間萬物皆有其命,或久遠如日月,或曇花一現,但終有生有滅,自然災害與人禍,更添無常。許多偉大的文明都湮滅在歷史的塵埃中了,這就是人類藝術與文明的宿命:高度發達的文明可能被野蠻所噬,或為更先進的文明拋棄~比如偉大的亞敘、古巴比倫、古埃及,他們創造了無與倫比的文明,而今不再,我們只能從文物碎片中觸摸遙想那些偉大王朝的輝煌與驕傲。而今,兩河流域的隕落與耶路撒冷的更替仍在悄無聲息… 集龍門石窟流失海外的碎片,感受東方藝術的絕美與佛教藝術的純粹,感受世間萬物的無常~駐足空蕩殘缺的龍門,存也好,滅也好,佛學依然,信仰依然。存是佛與法的現身,信仰的載體;滅是佛與法的幻身,信仰的升華,空相的意義在於自性呀,真是法生自在。 To be a complete human being you must embrace art 《皇帝禮佛圖》大都會博物館藏 為北魏孝文皇帝遷都洛陽以後,根據孝文帝率領文武百官禮佛時的場景雕造的浮雕圖像。此圖位於賓陽中洞的南向,圖中以孝文帝為中心,前簇後擁,組成禮佛隊行進隊列。二侍者執儀仗前導,孝文帝戴冕旒,持薰爐,泰然自若。一雙髻童子添香,二侍者扶侍,左右又二侍者持羽葆,中一侍者擎寶蓋,綴以流蘇。孝文帝身後十餘侍臣緊緊跟隨。儘管人物層次錯綜複雜,但卻很和諧統一,顯得動中有靜,充滿肅穆的氣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帝王顯貴們在宗教性活動中的精神狀態。

《皇后禮佛圖》 美國納爾遜博物館藏

賓陽洞帝後禮佛圖盜損情況: 1965年11月23日,龍門文物保管所副所長馬玉清將曾被脅迫盜鑿龍門文物的偃師楊溝石匠王光喜、王水、王惠成三人邀請到龍門,座談當時盜鑿情況併到現場幫助尋找盜鑿殘痕。 據回憶,盜鑿時間約在民國十九年至二十四年之間(1930-1935年)。由該村保長王夢林和王東立、王毛、王魁勾結洛陽東關古玩商馬龍圖(聾子),採取欺騙與強制手段,迫使石匠們深更半夜模進石窟,藉助於微弱的燈光,進行盜鑿,還派土匪持槍站崗放哨,怕驚動了龍門街和魏灣村民,發生衝突。王光喜說:「常去的有我們三個人,主要是鑿賓陽中洞北面下面的身子(孝文帝禮佛圖)。當時有照片,打一回看一回照片,按打的多少給付錢。照片在馬龍圖那裡存放著,主要靠王魁兩下接頭,打下的碎塊由王魁轉交馬龍圖。我也進城往東關送過一次。下面擱佛像,上面放一些石灰,說是進城賣石灰的。很不好打,打著只冒火,那石頭是火硝石,光賓陽洞就打了二、三年。」 後經查明,馬龍圖、王夢林一夥與北京琉璃場古玩商岳彬、美國人普愛倫是串通一氣的。普愛倫與岳彬於民國廿三年簽訂的盜賣合同,就是歷史的見證。 被盜後的碎片並沒有全部運到海外,有一部分已經轉到龍門文物保管所。不過,迄今還未拼接,尚難斷定。五十年代初,在岳彬家裡查抄出被鑿成碎片的皇帝禮佛圖殘石,經過粘修整理後大致輪廓還可以看出,但全部人物都沒有頭部。現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陳列的皇帝禮佛圖,估計除頭像為原件外,其它部分是參照圖片而複製的。 賓陽中洞 維摩詰 美國弗利爾博物館藏 (是濟公的原型嗎)

賓陽中洞 菩薩東京國立博物館

蓮花洞 摩珂迦葉吉美博物館藏

蓮花洞飛天藏吉美博物館

奉先寺佛像

萬佛洞的獅子和佛像波士頓和納爾遜藏

看經羅漢 歐洲私人藏家收藏,在拍賣會上流拍,後由加拿大國家美術館捐獻給龍門石窟。這是唯一一個無償迴流的龍門石窟造像。

古陽洞安定王元燮龕供養人禮佛圖浮雕 日本私人藏品。圖片攝於謀展覽會,罕有面世。

陳敬哲先生1991年在美國購買,在古陽洞比對成功 ,為古陽洞高樹龕釋尊佛頭。 據考證,古陽洞是龍門石窟開鑿最早的洞窟,始建於公元493年,主佛是釋迦牟尼。佛頭連同左肩袈裟一部分於1907年至1921年間被盜鑿,先運到法國,後流落到比利時,七○年代末被美國紐約一位骨董商購買運回美國,1991年被陳哲敬先生購得。 高樹龕佛造像記碑為龍門二十品之十九,藝術價值極高。由於古陽洞窟龕經多次盜鑿,大型佛雕全部身首異處,下落難尋,導致《龍門二十品》有記無像。 迴流的這尊高樹龕佛首頭飾波紋高髻,面目清秀,略帶微笑、稜角分明,而斜披袈裟、偏袒右肩的服飾特徵,則是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風格轉變期的雕刻強烈體,充分表現鮮卑拓拔族剛強雄毅的民族性格。它保存非常完好,連髮髻和衣飾都紋理清晰。

這尊佛頭是唐代雕刻的火頂洞左壁觀世音菩薩頭像,高37厘米,面相稍長,臉部豐腴圓潤,身型適中,隆胸細腰,五官比例勻稱,神態靜穆端莊,頭頂挽飾有化佛的高髮髻,長眉呈弧線形,眼睛細長微睜,鼻樑挺直隆起,唇部微閉翹起,頸部雕有三道蠶節紋,造像的背面有一條隆起的契形稜線,線條流暢。是7世紀末至8世紀初典型的唐代龍門石窟造像藝術大唐風範的代表作。 火頂洞開鑿於唐武則天至中宗時期。此菩薩為正壁主佛的左脅侍,因位於火燒洞上方懸崖上而得名,有學者認為它「堪稱唐代佛教造像的傑作之一」。 此佛首約在20世紀三○年代中期前被盜,破損溝槽的痕迹很長,從整個頭頂延伸到腹部,頸下至胸前衣襟部分斷裂,疑為盜鑿時已破碎。

古陽洞 交腳菩薩全部被盜,分藏與於國外各大博物館會藝術機構

敬善寺佛頭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波士頓博物館兩個飛天

舊金山亞洲藝術館 ,等等。龍門石窟遺失造像多,很多博物館均有藏

藥方洞羅漢 ,大都會博物館


推薦閱讀:

游龍門石窟,賞龍門二十品
洛陽龍門石窟:十幅圖帶你明明白白逛景點
穿越洛陽(七)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導遊詞
龍門石窟導遊詞怎麼寫【範文】

TAG:海外 | 龍門石窟 | 碎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