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彼得·德魯克曾寄語中國的管理者:「中國發展的核心問題,是要培養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應該懂得如何管理,知道如何去領導企業並促進它的發展,也知道如何去激勵員工和讓他們的工作卓有成效。管理者不同於技術和資本,不可能依賴進口。即便引進管理者也只是權宜之計,而且引進的人數也將是寥寥無幾。應該是中國自己培養的管理者,熟悉並了解自己的國家和人民,並深深植根於中國的文化、社會和環境當中。只有中國人才能建設中國。」

什麼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在一個現代的組織里,如果一位知識工作者能夠憑藉其職位和知識,對該組織負有貢獻的責任,因而能實質的影響該組織的經營能力及達成的成果,那麼他就是一位管理者。顯然,管理者包括經理人、知識工作者、專業人員,而非職位、下屬多少的區分。重點在於能為組織提供貢獻或成果,言外之意,管理必須具有有效性。在如今的知識經濟社會,此類管理者只會越來越多,而有效性的檢討卻越來越難。它不像「體力工作者」透過「質量」、「數量」進行衡量。需要自覺管理自己、自覺完成任務、自覺做出效益、自覺提供貢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需養成6個有效習慣:

(1)掌握好自己的的時間 管理者的時間通常不屬於自己,經常受各種干擾而又無能為力。而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們的時間用在什麼地方,雖然他們所能控制的時間非常有限,但他們會有系統地工作,來善用這有限的時間。

(2)注重外界的貢獻 有效管理者並非為工作而工作,而是為成果而工作,他們會首先問「別人期望我做出什麼成果」。貢獻或成果是檢驗管理是否有效最重要的標準。這就需要管理者不只關注自己或組織內部,而要關注組織外部。組織外部是實現有效性或貢獻的源泉,即外部才是「利潤中心」,內部稱為「成本或人工中心」更合適些。

(3)要事優先 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於少數重要的領域,在這少數的重要的領域中,如果能有優秀的績效就可以產生卓越的成果。即懂得事情的輕重緩急,總是從組織貢獻或成果去考慮,即有效的角度去考慮。

(4)有效決策 有效的管理者必須善於做有效的決策。決策是一種判斷,是若干方案中的選擇。所謂選擇,通常不是「是」與「非」的選擇,最多只是「大概是對的」與「也許是錯的」之間的選擇。決策不是從收集事實開始的,而是從個人見解開始的在鼓勵大家提出見解的同時,也會要求大家深思他的見解。

(5)將戰略有效執行 有效管理者能夠將公司的戰略或自己設定的目標和組織成員真正地執行到位。能夠有效執行公司戰略就必須關注人員、戰略、運營三個核心流程,並能夠將目標分解,將責任鎖定到人唯一人,提供有效的行動計劃及有效檢查與考核。

(6)發揮人的長處 有效的管理者善於利用長處,包括自己、上司、同事、下屬的長處。他們不會把工作建立在自己的短處上。弱者僅能識人之短,不能識人之長,只會刻意避其所短,而非著眼其所長。用人是來做事的,不是投你所好的。有效管理者不會問「他能和我合得來嗎」,而會問「他貢獻了什麼」、「他能做什麼」。

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當前中國企業發展必修課程。德魯克先生出版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給我們指明了方向。一群平凡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業嗎?卓有成效可以學會嗎?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必須的!蔣小華根據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先生的經典之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並結合中國企業的管理實踐研發一門培訓課程,旨在幫助管理者實現工作的有效性即貢獻價值;幫助管理者成為企業所需要的、能夠完成「非同尋常任務」的人「財」。

此課程推出既是對德魯克先生之敬仰,也是出於對對此經典論述的傳播,更是讓中國管理者更具有有效性的使命使然---德魯克生前說「 假如讓我年輕10歲,我會到中國來傳播管理學的。」德魯克迷的張瑞敏曾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更是愛不釋手,不知讀了多少遍,常讀常新。尤其是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和全球化競爭的困惑時,總能從書中得到新的啟示。管理者都應該學會有效性,這是成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的必經之路。歡迎有興趣朋友的一起交流與探討,後面將繼續推出「如何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個人心得與實踐。最後用我的微薄力量呼籲:人人都要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讓每個人為組織為國做出貢獻與成果!

推薦閱讀:

日常管理者的四個「囚徒困境」及優秀管理者的五項習慣
領導者和管理者的學習重點
管理者十句最不應該說的話
優秀管理者之路
拌合站管理難嗎?

TAG:管理 | 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