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狂人日記》一百周年

一百年前的今天,一九一八年四月二日,魯迅完成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

(圖為《狂人日記》創作地,北京宣武門外南半截衚衕紹興會館補樹書屋)

那個就跟今天一樣給人感覺平淡無奇的日子裡,魯迅在日記里寫道:「二日:晴。午後自至小市游。」

魯迅平靜得連日記里都沒有提到《狂人日記》,那個下午他應該是輕鬆而忘我的。

遙想那個一百年前的日子,在沒有電腦、手機的時代里,魯迅為白話文小說開啟了一個篇章。他下筆時可能從沒想過什麼思想、意義,但筆下卻滿滿寫著「吃人」。

後來,魯迅在寫給許壽裳的信中提到:「……偶閱《通鑒》乃悟中國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此種發見,關係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矣。」頗有些孩子氣的童真和自得。

《狂人日記》最初發表在一九一八年五月十五日的新青年上,後來與《孔乙己》《阿Q正傳》等篇目一起收編進了《吶喊》之中。就像是魯迅面對那個一百年前的中國,發出的一聲吶喊。

最初出版的《吶喊》是這個樣子的。

後來我社經過影印和重新翻新整理,儘可能的修復並還原了《吶喊》的原貌。

此次出版的《現代文學名著原版珍藏第一輯》中,還收錄有魯迅的《彷徨》和《朝花夕拾》。都是經過精心選擇之後的最佳閱讀版本,然後進行全新修復的。

這套書最初有兩個方案,其中一個是要保留原版上的褶皺、水痕、墨點等等印跡,但後來我們想明白了,那些印跡並不屬於民國原版,而是屬於歲月。

在歲月的流轉中,一百年的風霜雪雨讓這本書有了滄桑,而我們要做的是,讓它煥發該有的光彩。

於是我們的美編老師和排版老師聯手工作,把封面和內文里所有代表這一百年老去的痕迹修復,讓這套書既保存了原貌,又再一次獲得青春。

《吶喊》

《吶喊》短篇小說集是魯迅小說的代表,塑造了狂人、孔乙己、阿Q等經典形象,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魯迅以其獨特的老辣、穩健的文筆對當時社會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魯迅通過他對當時國民性的批判踐行了他自己「文藝救國」的理念。《吶喊》立意高遠、切中時弊,書稿中所表達的很多觀點和思想至今對國人有著深遠的影響。

《彷徨》

《彷徨》是魯迅的小說代表作之一,在這部小說集中,魯迅所塑造的人物身上大多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性。比如《祝福》中的祥林嫂,是生活造成了她的不幸,又是她自己和周遭的人共同加重了這種不幸,她既是受害者也是「殺死」自己的真兇。再比如《在酒樓上》的呂緯甫、《孤獨者》中的魏連殳,他們都曾經輝煌過,但卻最終因為種種原因只能歸於沉寂。《彷徨》也展現了魯迅在面對當時中國社會的那種「彷徨」的心態,在焦急和憂心中堅持著「文藝救國」的理念。本書稿是研究魯迅和現代文學史不能繞過的文本作品。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的風格與同時期許多散文作家的作品明顯地區別開來。作者將敘事、寫景、議論、抒情這幾種表現方法緊密地融合在一起,使筆底波瀾呈現出千變萬化的態勢。所有這些無不體現了魯迅作為思想解放的先驅和藝術革新的旗手的特色,使《朝花夕拾》成為中國現代回憶散文的典範之作。本書稿是研究魯迅和現代文學史不能繞過的文本作品。

精 彩 活 動

為了紀念一百年前

現代文學史上這耀眼的一筆,

我社邀請了止庵、

謝其章兩位老師一起

於二零一八年四月十九日下午

去往天津師範大學文學院,

由文學院副院長鮑國華教授主持

展開一場「珍藏原版,走近師大」的講座。

在一百年後的今天,

體味那一代大師的風采。

這場一百年的約會,

我們,不見不散。


推薦閱讀:

高卧東山:《夏鼐日記》中的陳夢家(3)
[轉載]明光法師:跟隨南師禪七日記
日記:挑手破敵圖解
監理日記(四十九)防水層的保護

TAG: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