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為什麼能去臭原理是什麼常見去異味有哪些
07-16
【臭氧除臭原理】主要利用臭氧作為強氧化劑的氧化原理,臭氧可以與發出異味的化學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將其氧化分解為無毒、無臭的物質,從而達到除臭的效果。能除去的異味有很多,包括主要成分是氨、硫化氫、甲硫醇、二甲硫化、二甲二硫化物等的異味。垃圾堆氣味的主要成分是什麼?垃圾堆的主要組成可能不同,但是垃圾堆的氣味卻是萬變不離其宗。這種氣味究竟是哪些化學物質所散發出來的呢? 首先更正提問中的一個說法,垃圾堆的氣味並不是萬變不離其宗。垃圾產生的氣味,與垃圾組分、堆放天數、厭氧發酵還是好氧發酵以及氣候都有很大關係。比如說,新鮮垃圾,如果其中廚餘(即爛菜葉、瓜果皮等)較多,在發酵初期(露天堆放情況下)會產生一種略帶酒精味和甜味的氣味,這種味道通常比較「鮮」(註:這些氣味是本人親身經歷,所以描述也完全是個人感受。。);而如果進行好氧發酵,例如堆肥,同樣是大部分組成為廚餘等有機組分的垃圾,隨著堆肥進程氣味也隨之改變,總體來說是一種悶悶的,有點像腐爛的紙漿的味道,濃度太高聞久了會很不舒服;到了堆肥後期,會漸漸轉變為腐殖質的味道,類似於潮濕的森林中聞到的泥土腥氣,這種氣味會隨著腐殖化程度的加深而逐漸減輕,並轉變為更加令人愉悅的氣味(可以稱之為泥土芳香),這也是堆肥的神奇之處~~如果垃圾進行厭氧發酵,則又是另一種情形。厭氧發酵也是最臭的一種情況,我國填埋場周圍常常臭氣熏天就是垃圾的厭氧發酵產生的(通常是易降解有機組分的發酵),惡臭組分在下面進行說明(終於進入正題了)~ 垃圾的厭氧發酵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填埋氣,其組分通常為:50%~70%左右的甲烷,30%~50%左右的二氧化碳,以及1%左右的微量組分。而惡臭,就是由這1%的微量組分中的某些物質引起的。這些微量組分包括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種類繁多而濃度極低,填埋場能夠檢出的物質可達一百多種,濃度在ppm或ppb級。可以把這些物質分為幾類:含硫化合物(硫化氫、硫醇、硫醚等)、含氧化合物(醇、醛、酮、酯等)、烷烴、烯烴、鹵代烴、萜烯以及芳香烴,對了還有氨氣。其中,硫化物以及含氧化合物由於嗅閾值較低而濃度相對較高(因為是厭氧、兼氧發酵初期主要產物),往往會導致嚴重的惡臭。我國目前的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中規定的物質只有8種,包括氨、三甲胺、硫化氫、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醚、二硫化碳和苯乙烯,而事實上,根據我們的研究,所有的有機硫化物,以及含氧化合物如醛、酮等都是導致垃圾處理過程中的重要惡臭物質。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物質,如乙酸乙酯、乙醇等,單獨存在時其氣味是令人愉悅的,但是當其與其他物質混合在一起後,就可能變成令人難以忍受的惡臭。惡臭物質之間發生的協同或削弱作用一直是令人困惑的課題,到現在也沒有較為成熟的研究能夠闡明其中的機制,這也是惡臭預測以及建立監測模型過程中遇到的一大難題。同樣,生活垃圾處理處置過程中惡臭的發生機制、濃度預測也還缺乏系統的研究(當然我們正在做,然,道阻且長)。上面列出的微量組分中還包括了大量的烷烴、烯烴、萜烯、鹵代烴、芳香烴等,這些物質嗅閾值相對較高,單純計算其閾稀釋倍數的話惡臭貢獻並不高,但同樣的問題是,它們在與其他物質混合後,是否會產生惡臭?這一點還沒有相關研究,不過據推測,不同的惡臭物質混合後,很可能發生惡臭的加成。而人的嗅覺其實也是一個十分神奇的東西,不同人嗅到的氣味以及氣味程度往往難以用統一的標準進行描述或衡量,尤其是嗅覺的過程還包含了心理活動。細說起來,還能夠牽扯到人體結構、神經反應、分子化學等等,這些就不在本人研究領域了,而且,似乎已經跑題了。。。其實結論就一句話,垃圾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惡臭氣體成分複雜,目前認為主要惡臭物質為含硫化合物和含氧化合物。回答完畢。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這六位明星沒人願意跟她們拍吻戲,因為她們口腔異味太嚴重
※經期異味太重如何是好?5步走讓異味不再來
※巧洗肥腸:去除贓異味,徹底洗乾淨…
※衛生間沒有窗和排氣扇,如何解決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