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萬黑戶助推中國經濟」之前
中國的戶籍制度飽受詬病,最重要的原因是,進入現代社會,人是自由流動的,而戶籍制度,強調的則是人(包括其權利)與土地的關聯。現代國家,更普遍的是國籍與公民這樣的概念,人取得一國的國籍,不管他是哪個省市的人,作為該國公民,都應享有平等的權利,承擔屬於他自己的義務(納稅)。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的意見》,讓「1300萬黑戶」問題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中國有1300萬黑戶,這是是2010年第6次全國人口普查得出的結果。 但是,直到2015年10月「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出爐,「黑戶」問題才被提上日程。這是一個正常的推論,既然生二胎已經「合法」,以前那些因為沒繳納超生罰款的「黑戶」,就應該漂白了吧?儘管沒登機戶口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人們更為關注的,仍然是那些「超生」的「黑戶」。
在國務院印發《關於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的意見》之前3天,國新辦1月11日舉行發布會,專門請來國家衛計委的幾位官員答記者問。這似乎說明,在國家層面,意識到「黑戶」問題,主要是計生造成的。衛計委計劃生育基層指導司司長楊文庄專門回答了「1300萬黑戶」的問題,他認為,「2010年六普發現的有1300萬沒有戶口的問題絕大部分都已經解決了,這其中由於計劃生育因素沒有落戶的基本是很少的。」
按他的說法,「1300萬黑戶」中由於計劃生育因素沒有落戶的很少,而且,這「1300萬黑戶」的問題基本解決了。這似乎不是一個誠實的說法,在2015年11月,「中國黑戶人口超1300萬,公安部高層開會商議對策」的報道見諸多家媒體。而在2016年1月14日,新華社又專門播發了《關於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的意見》,可見,「黑戶」問題遠遠沒有得到解決。
衛計委官員的表態,急於撇清計劃生育政策與黑戶的關係,是顯而易見的。正如楊文庄所說,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出台了有關的政策文件,明確禁止將政策外生育與落戶掛鉤。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直到如今,仍有超過20個省市把戶口與計劃生育掛鉤。根據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萬海遠等人的調研,1300萬黑戶中60%以上是超生人員,也有媒體報道,這一比例高達90%。
原因一目了然。各地基層計生部門來說,急需一個「權力」來推進計劃生育工作。雖然條例明令不允許給公民登記戶口設置任何附加條件,但在具體工作中,公安部門作為各級人口和計劃生育兼職委員單位,在新生兒落戶時又要求出示其父母《計劃生育服務證》。對超生的嬰兒來說,要獲得《計劃生育服務證》,就必須繳納高額的「社會撫養費」,也就是俗稱的計生罰款。在我成長的那個農村小鎮,小小的鄉政府,計生辦最多時就有上百人。他們大多沒有編製,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徵收「罰款」。
如今,人們普遍認識到,生育是人的一項基本權利,不僅生幾個是自由,生與不生也是個人自由。不知不覺間,中國人已經不太愛生小孩了。中國在2014年開始實施「單獨二孩」,一年後就出台了「全面放開二孩」的政策,說明人口老齡化危機已經到了相當嚴峻的程度,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勞動力的下降已經成為非常嚴重的問題。在這個時候提出讓那些「黑戶」轉正,根本的原因還在於經濟考量。
1300萬「黑戶」,約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一,放眼全世界,只有70個國家的人口,達到這一數量。那些超生的黑戶,絕大多數都是80、90後年輕人,正是壯勞力。合理推斷,他們的受教育程度應該不高,在農村讀小學和初中,沒戶口或許還能矇混過關,而到了高中之後,沒戶口是根本無法入學的。這些人,如果正從事勞動的話,想必從事的也是「黑色」的職業,沒有社保,甚至沒有銀行卡。而一旦讓他們「轉正」,毫無疑問會提供出一大批廉價勞動力。
持這種想法的人,不在少數。有媒體請專家分析「1300萬黑戶」洗白的「經濟意義」,專家把黑戶看做是「正規就業市場的新鮮血液」——這種想法,是無恥的。當初地方政府出於所謂「發展經濟」的考慮,剝奪了一大批孩子入戶的權利,如今卻又出於同樣的理由,讓這些人「洗白」,來充當「廉價勞動力」,自始至終只把他們當做資源來看待,而沒有注意到他們是「人」。
戶口一詞,沿用的是古代的說法,戶籍是中國歷代政府為掌握戶口數量而設置的一種簿籍登記制度,各朝代的戶籍制度略有不同,但根本目的都是為了徵兵和徵收農業稅。中國的戶籍制度飽受詬病,最重要的原因是,進入現代社會,人是自由流動的,而戶籍制度,強調的則是人(包括其權利)與土地的關聯。現代國家,更普遍的是國籍與公民這樣的概念,人取得一國的國籍,不管他是哪個省市的人,作為該國公民,都應享有平等的權利,承擔屬於他自己的義務(納稅)。
在當下的中國,戶籍與國籍某種程度上是重合的。戶口本是一切的基礎,它的重要性,要高於身份證和護照。戶口,就像國籍一樣,是個人與國家所簽訂的一項契約。有了戶口,就可以享受義務教育的作為公民的基本權利,而黑戶,從一開始就是被國家拋棄的「個人」,他們沒有享受到任何權利,理論上講,他們也不用承擔什麼義務。黑戶,其實就是沒有祖國的流浪漢,是一種「流亡」。
人不僅是一種生物性存在。他也是經濟性的存在,作為一個統計單位,他從事生產和交易。在我們的媒體中,大多數時候都把人作為一種資源,這就是經濟性存在。更重要的,人還是一種政治性存在。他納稅,成為眾多自願聯合起來維持一個國家的一員,做為一國公民,他享受他應該的權利。黑戶,在經濟的意義上,他的「人性」是不完全的,他甚至無法擁有自己的銀行賬戶。由於不享有任何權利,在政治意義的人性上,他是完全空洞的,不是一個政治意義上的「人」。
和上述那位司長一樣,我也認為中國因為計生造成的黑戶,可能並沒有那麼多。我接觸到的農村超生者,為了躲避計生罰款是除渾身解數。他們不是不願意,而是沒有能力交罰款,這曾經釀成了很多悲劇,但是,很多人最終還是解決了戶口問題。農村的現實是,等到這些超生的孩子最終長大(過程當然是無比艱辛的),雖然他們始終無法獲得耕種土地的權利,但在他們進城打工的時候,他們還是有辦法從鎮上辦一個身份證(戶口),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已經解決」(過程當然也是無比艱辛的)。
不管中國的黑戶到底是不是有1300萬,也不管這其中因為計生罰款而被國家和社會拋棄的的到底佔了多少,如果《關於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的意見》的出台能徹底解決這些人的入戶問題,都稱得上是一種「進步」。我們必須從「人的基本權利」這一角度來看待這種「進步」,要知道,哪怕只有幾十萬人在完全沒有戶口的狀態下從小長到大,都是一個巨大的社會問題。
因此,在讓這些「正規就業市場的新鮮血液」發揮作用,創造統計學意義上經濟增長之前,可以考慮對這些黑戶進行適當的補償,至少,也應該由計生部門出面來一個道歉——國家在「80年代就出台了有關的政策文件,明確禁止將政策外生育與落戶掛鉤」,這些黑戶,如果不是由計劃生育這一政策造成的,最起碼也是地方政府為了徵收「社會撫養費」而造成的,地方政府出面道個歉總是應該的吧?當然,和你一樣,我也認為以上要求有點不切實際了。
推薦閱讀:
※多元化到專業化:美的和格力
※抵制日貨 中國經濟制裁可引發日本經濟危機(圖)
※中國經濟正迎來五大紅利
※傅海棠:你的錢為什麼越來越不值錢了?
※4· 時事新聞|G20:美國《紐約時報》竟這樣評論中國,值得每一個中國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