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能產業在華布局全揭秘//日本核事故給國際核能產業敲響警鐘

日本核能產業在華布局全揭秘//

日本核事故給國際核能產業敲響警鐘

2011-3-19 10:29來源:新華社區評論 2 條 查看評論 【字體:大 中 小】

  日本福島核事故使得過去幾年專註於全球擴張的日本核能產業集團再度成為關注焦點。在獲得的一份資料顯示,過去幾年,借中國核電產業跨越式發展之機,日本主要核能產業集團已在中國悄然布下重兵,欲在世界最大規模的核電市場覓得先機。

  《21世紀經濟報道》資料顯示,截至2010年11月,以日本三大公司為首的核產業集團「東芝—美國西屋(wh)」、「三菱重工—法國阿海琺(areva)」、「日立—美國通用(ge)」在中國十多個省份以成立合資公司或建子公司的模式佔領中國核電設備製造市場,其中方合作對象不乏東方集團、上海集團等大型公司。

  5000億中國市場

  事實上,自從2007年10月國務院正式頒布《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以下稱《規劃》),明確提出2020年我國核電總裝機容量要達到4000萬千瓦、在建1800萬千瓦後,中國核電中長期規劃就不斷加碼。

  2010年6月,國家環保部副部長、核安全局局長李干傑就表示,4000萬千瓦的目標定得太低,與現實需求有相當大的差距,肯定需要調整。

  不過,上述中核協專家表示,即便今後上述目標不再上提,以2020年核電總裝機容量4000萬千瓦為準,中國核電投入也將不少於5000億,如此龐大的市場誰忍放棄?

  於是自2004年9月中國正式開啟第三代核電招標開始,日本幾大核能集團就躍躍欲試勢在必得。

  2006年9月,東芝公司會長西田厚聰力主以41.58億美元拿下美國西屋公司核能部分。隨後西屋公司在中國的招標中佔得先機,2006年底率先拿下4台ap-1000機組,半年後與中國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簽訂ap-1000技術轉讓及浙江三門、山東海陽共四台核島設備採購合同。據中國核能行業協會一位專家介紹,此次日本核事故表明安全的重要性,這意味著未來東芝-西屋主導的ap-1000將成為中國核電市場的霸主。

  ap-1000是目前唯一一項通過美國核管理委員會最終設計批准的「第三代+」核電技術,也被視為最安全、最先進的商業核電技術。

  截至2010年底,中國投入商業運營的核電機組總數僅13台,總裝機容量為1080萬千瓦,佔世界核電總裝機容量不足3%。

  核電佔比如此之低是跨越式發展的助推力。分析報告指出,根據2007年《規劃》推算,2006-2020年,中國開工核電機組近5000萬千瓦,這將6倍於中國前30年開工機組之總和。在高峰期,預計會有8個廠址16台機組同時在建。

  產融結合

  經過多年精心布局,日本在華核能產業布局已成雛形。某記者獲得的材料顯示,日本核產業主要設備器材製造出口已在中國多個省份完成布局。

  同時,包括秦山1號,大亞灣1、2號,秦山二期1-2號、三期1-2號核電設備製造,均能看到東芝、日立、三菱重工等日本企業的身影。

  事實上,日本自1960年核能發展初期,便擬定國產化政策,並由日本企業界六大財團組成核產業五大集團,其中,每一集團由數十家企業所構成,涵蓋了重工業製造、介面設備、設計工程、土建、商社、金融服務業等,各自形成團隊獨立運作,五大集團分別與國外先進廠商合作。積極推動國產化。

  其中,產融結合是最大的特點,三菱、日立、東芝、富士電機、住友原力工業背後分別是三菱銀行、富士銀行和三和銀行、三井銀行、第一銀行和大和銀行、住友銀行。這種產融一體化也構築了此後東芝-wh、日立-ge、三菱重工- areva世界三大核產業集團的核心競爭力。

  謝牧謙指出,產業集團本身都有金融機構,且三菱重工、東芝、 日立均有上市,日本政府在核產業全球擴展中居於主導角色,且日本核能部門均有獲利。

日本核事故給國際核能產業敲響警鐘

2011-3-18 10:58來源:中國新聞網評論 0 條 查看評論 【字體:大 中 小】

  福島核電站多個反應堆仍未解除緊急情況,核泄漏的嚴重程度還處於不確定的狀態。此次危機已超出日本一個國家。事故給國際核能產業敲響了警鐘

  3月11日,日本東北部近海發生里氏9級特大地震。福島核電站多個機組因此受損,接連發生核泄漏事故。日本首相菅直人當即發布「原子能緊急事態宣言」。

  14日,按照國際核能事件分級表(ines)1~7的評級標準,日本政府初步確定此次事故為4級。 但截至15日晚間,核電站多個反應堆仍未解除緊急情況。法國核安全局(asn)局長拉科斯特表示,根據反應堆安全殼損傷等情況,事故的現狀已經惡化,毫無疑問達到了6級水平。「可與1979年的美國三里島危機相提並論。」

  危急

  福島核電站位於日本東北部海岸福島縣工業區,其屬於東京電力公司,由福島一站、福島二站組成,共10台機組,均為美國引進的沸水堆(bwr)技術,1號機組在1971年投入運行。

  地震發生20分鐘後,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發布第一份緊急情報顯示,東部沿海多座核電站安全措施啟動,核反應堆自動停止運轉。

  儘管堆芯反應停止,但核燃料棒內放射性元素仍會自衰變產大量餘熱,需要冷卻循環系統繼續工作數天。而地震和緊隨其後的海嘯破壞了核電站電力供應和應急柴油發電機,部分機組主水泵無法工作,冷卻循環一度停止。

  根據沸水堆結構設計,鈾燃料被放置在鋯合金管中,若干這樣的合金管被垂直固定在反應堆壓力容器內,壓力容器放置在稍大一些的鋼筋混凝土高氣密安全殼中。

  正常工作狀態時,燃料棒在壓力容器內發生可控的鏈式反應,產生大量熱量,容器內的水被加熱沸騰產生蒸汽,直接推動蒸汽渦輪發電機產生電能。隨後,蒸汽進入冷凝器中進行冷卻。

  突發的冷卻循環故障使得壓力容器內水溫持續沸騰,蒸汽壓力上升。當日晚間,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堆壓力容器內壓力已經上升至設計值的1.5倍。次日10時,容器內水溫甚至超過了120度。

  面對核燃料融毀及泄漏風險,日本經濟產業相採取了第一輪緊急措施,命令福島核電站設法釋放蒸汽,否則容器及冷卻水迴路可能因為壓力過大而破損。

  清華大學核能研究院教授曲靜原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沸水堆與壓水堆相比,屬於單循環反應堆,只有一條迴路,釋放的蒸汽可能帶有輻射性物質。日本國內普遍發展了沸水堆,其經濟效益較好。但在一個地震頻繁的地區,使用這樣的設計遭到了業內專家的質疑。

  12日凌晨,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開始釋放過濾後的蒸汽,但仍有部分殘留泄漏到大氣中。此後多個機組也開始排放蒸汽,放射濃度亦高於此前。12日中午,福島第一核電站監測到的放射強度升高至每小時1.015毫希伏。至14日,蒸汽排放量增加,輻射值曾一度達到3.130毫希伏,但隨後有所下降。

  日本原子能安保部表示,輻射值會隨著擴散範圍遞減。當局展開了核電站20公里半徑以內居民的預防性撤離,並要求30公里範圍內的居民也做好防護準備。

  爆炸

  13日,福島核電站1號、3號機組廠房相繼爆炸,核泄漏危險升級。升騰起的白煙難免引發「核反應堆爆炸」的擔憂。萬幸的是,這只是廠房內氫氣化學反應引發的爆炸。排放蒸汽時,壓力容器內大量氫氣外泄聚集至廠房頂部,與氧氣混合發生劇烈爆炸。廠房因此炸毀,而安全殼並沒有受損。

  但15日早上7點,令人擔憂的情況還是發生了。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冷卻失靈,燃料棒一度處於高溫空燒狀態,同時安全殼內用於盛裝冷卻水的「抑制池」部分爆炸。據朝日新聞報道,爆炸使安全殼出現破損,或有大量核泄漏危險。

  數小時後,監測數據顯示,2號和3號機組之間核輻射值一度高達400毫希伏。枝野幸男在記者會上稱,這是會對人體產生影響的數值,但「嚴重核泄漏事故不太可能發生」。

  沸水堆核燃料泄漏有三道屏障,由內到外依次是燃料包殼、壓力容器和安全殼。

  曲靜原說,1、3號機組引發爆炸的氫氣,來源於燃料包殼鋯合金在高溫高壓下與水發生的化學反應,並且,在釋放的蒸汽中還發現了鈾燃料核分裂後產生的銫同位素,這些都意味著核燃料及包殼已經有一定損毀。

  官防長官枝野幸男也在發布會上保守地表示,「事發反應堆堆芯部分融毀可能性高,但最壞的情況也不會是切爾諾貝利式的核事故。」

  前蘇聯烏克蘭北部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件是至今為止最大的核污染事故。1986年4月26日,核電站技術人員進行安全系統測試時,由於操作不當,導致核反應堆過熱,壓力容器爆炸。

  爆炸瞬間約有50噸核燃料化作煙塵進入大氣,隨雲層飄往眾多地區。世界衛生組織在2005年指出,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件直接致死56人,近60萬人受到大劑量的核輻射,估計有4000人會死於核輻射導致的癌症。

  當務之急仍然是降溫和減壓。但多個機組釋放蒸汽減壓後,冷循環系統仍未能正常工作。

  核電站隨即採取了「壯士斷腕」的緊急舉措。12日晚間8點20分,工作人員開始向1號機組壓力容器內持續灌注大量海水。

  因海水成分複雜,或將對反應堆產生未知損害。枝野幸男在發布會稱,這些機組將來再次啟動非常困難,它們極可能報廢。這也意味著,事故至少造成數十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損失。

  隨後福島第一核電站多個反應堆均採取了灌注海水的降溫方式,東京電力公司稱「情況正在控制中」。但據共同社報道,4號機組盛放核廢料乏燃料棒的水池也發生了險情。

  東京電力15日下午承認,4號機組的核廢料存儲池失控,池水可能處於沸騰狀態,水位可能正在下降。如果核廢料無法冷卻,可能將受損並導致放射性物質外泄。而這一險情在14日凌晨4點已經出現。

  15日,日本政府與東京電力公司組建了「福島核電站事故對策統合總部」,日本首相菅直人嚴厲批評該公司對福島第一核電站爆炸事故的通報遲緩。

  輻射

  中國留學生杜曉飛住在東京,這裡位於福島縣南方250公里。福島核電站事故新聞發布後,她注意到12日福島縣風向為西風,從陸地吹向海洋。而到了15日,風向轉為北風。這也意味著,日本中部區域將受到核泄漏物質擴散威脅。

  曲靜原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核燃料多以三種形式泄漏到大氣中,包括顆粒物質、惰性氣體和氣凝膠形式。蒸汽帶出的放射物質多以氣凝膠的形式存在,並不是均勻分布在大氣中,所以核電站附近瞬間監測值可能波動較大,15日的高值在8~400毫希伏之間。

  而顆粒物質、惰性氣體則會隨著大氣擴散。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泄漏的核物質已經飄至關東地區,東京都放射線量已經超過了往常的20倍,櫪木縣首府宇都宮的輻射量達到正常時候的33倍,玉縣則是40倍。

  15日,東京都測的輻射值為0.174毫希伏。根據人在短時間內受到大劑量輻射的臨床反應,100毫希伏以下的輻射對人體並沒有影響。至1000~2000毫希伏時,會引發輕微輻射疾病,6000毫希伏則會致人死亡。

  杜曉飛在東京一家便當廠打工,儘管時有餘震,生產仍然很忙碌。12日,福島核電站核泄漏的消息剛被報道,一些市民害怕核輻射物擴散污染食物,紛紛事先搶購食物,一些心有驚慌的市民還購買了口罩。杜曉飛說,「東京有可能下雨,電視台已經提醒我們不要被雨淋到。」

  福島核泄漏的輻射物質中已經檢測到銫137和碘131。銫137會造成造血系統和神經系統損傷。碘131一旦被人體吸入,可能會引發甲狀腺疾病。13日,日本政府已計劃向核電站附近居民發放防止碘131輻射的藥物碘片。

  據日本福島縣政府的要求,核電站附近民眾也自覺接受核輻射檢測。截至14日,日本官方確認已有22人受到核輻射。

  雖然日本政府初步確定此次核泄漏事故為4級,但部分鄰國和地區已經開始嚴密監視事故的進展。中國駐日本大使館也 「鑒於目前福島核電站事故的嚴重性和不確定性」,採取措施安排重災區的中國公民撤離。

  美、法等國家派出了核能專家組參與救援,國際原子能機構也派出了官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滕建群認為,「核泄漏危機已遠遠地超出日本一個國家,而演變成地區,甚至全球的核安全事件。」


推薦閱讀:

核事故防護知識要點
核事故時放射性碘污染及穩定性碘化物應用
菅直人披露處理核事故內幕
解讀日本核事故
史上最嚴重的11次核事故

TAG:日本 | 核能 | 國際 | 布局 | 事故 | 產業 | 核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