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有種感恩,發自內心,天下相同

這個男人很少說「我愛你」,但他給你了全部。不怕他們嘮叨太多,只怕我們愛得太遲。今天父親節,問候全天下的老爸!

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是父親節。據說世界上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把這一天選為父親節,包括美國、英國、日本等等。中國台灣地區仍沿用「老黃曆」,還是把8月8日作為父親節,取諧音之意,也蠻有中國特色。

提到父親,我總想到羅中立那幅著名的油畫。在那個年代,那幅畫中的老農民形象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生動地表現出一代中國人的滄桑。如果從情感上說,朱自清的《背影》似乎更能打動人。尤其是那一句「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不知勾起多少人對自己父親的思念。

中國的傳統節日中沒有「父親節」,原因很簡單,用不著專門設個節日向父親表示敬意。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父親」的地位極其不一般,可以說居於家庭和社會的核心位置。在家庭內,父親的權威性不容置疑。在社會上,老師強調「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當官的叫「父母官」,連帝王都自稱「君父」。這都是在藉助經過固化的「父權」,去模仿、建構、平衡那些較為重要的社會關係和政治關係。

然而,中國式的「父權」並不意味著當父親是一件輕鬆愜意的事情。老舍先生寫的《四世同堂》,祁家從祁老人到祁天佑、祁瑞宣,三代人三個父親,每個身為父親的人都必須在家庭中、在下一代面前展示自己的責任和表率作用。作為反面代表的冠家那位父親冠曉荷,則「上樑不正下樑歪」,把親生女兒帶到邪路上,弄成一個漢奸特務。所以,《三字經》說「養不教,父之過」,明確指出父親在撫養教育子女方面承擔著不容推卸的義務和責任。

魯迅是對中國舊家庭、舊禮教極為反感的,對中國的「父權」相當蔑視。他不認為父母對子女有「恩」,主張家庭應該以幼者、弱者為中心,做父母的只要付出了愛心,盡到教育義務就行了。但實際上,魯迅並非不把父子之情放在心裡。「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能寫出這般詩句,可以看出他對自己的父親角色是很認真的。只不過,他希望做父親的應該「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扛住了黑暗的閘門」,「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

父親對子女是否有「恩」?這樣的判斷可以討論。但父親對子女的重要性,恐怕誰都不會否認。古人將幼年喪父稱為「失怙」,《詩經·小雅》說「無父何怙?」,這個「怙」是「依靠、依仗」的意思。人們常說「母愛無邊,父愛如山」,很形象地將父親的「依靠」特徵描繪出來。這種依靠,是小時候騎在父親肩頭的踏實感覺,更多的是父親的人品學識、為人處世的一言一行,以及為家庭付出的犧牲奉獻對子女的終生影響。至於父親給子女的究竟有多少是「恩」,哪些是「愛」,需要做子女的自己體會。

美國父親節的由來,出自一個女兒在自己做了母親之後對父親的感恩。值得一提的是,朱自清在寫《背影》的時候,自己也已經當了父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只有對於當父母的種種不易種種艱難有了切身體會,才會對自己的父親有更深刻的眷戀和感恩之情。這種感恩,發自內心,天下相同。


來源:經濟日報(作者:高初建)

編輯:王玥

老爸,謝謝你!為你點贊!

推薦閱讀:

父親給女兒的9條人生忠告
同是成龍兒女,一個靠父親作惡多端,一個卻不被承認
我父親的哮喘,已經控制地相當滿意,方法如下:
【品賞詩歌】劉力《兩個並不偉大的父親》
《摔跤吧,爸爸》父親的愛如此深沉,要用心體會!

TAG:父親 | 內心 | 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