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的原型足以秒殺所有的冒險家!
《西遊記》整部小說都是圍繞著唐僧師徒四人到西天拜佛求取真經而展開的,屬於如來佛廣佛教文化而開展的一項大工程。同時在凡間,這項工程間接成就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政績,李世民以伯樂的形象出場,讓唐僧便成為這項求經之路的「代言人」。
身為一個國家級土豪,李世民為唐僧添置了錦囊袈裟、九環錫杖等行頭,花費了國庫七千兩銀子。當然,對皇帝來說這七千兩銀子的投資花得超值!為了避免唐僧一去不復返,李世民還與唐僧結拜為兄弟,親自送他上路以表重視。出發之前,特地將準備好的通關文牒和沿途化齋紫金缽盂拿出,於兩杯素酒中囑咐他:「寧惜本國一撮土,莫戀他國萬兩金。」
唐僧終於上路了,並有兩個隨行和一匹馬,但兩個隨行和一匹馬最終只是個跑龍套的命,很快小白龍將兩人一馬吞掉吃了,使得西遊團隊開始全新洗牌,開始了西遊奇幻之游!對於一部長篇大作來說,吳承恩如此設置實在是妙哉,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那麼唐僧原型的西行到底有沒有如此好的「開篇」呢?且讓我們來看唐僧的原型。
歷史上的唐僧本名叫陳禕(西遊記中為「江流兒」),他出家之後法名玄奘,他博通經論,鑒於北方地論學、南方攝論學的差異,如何融合二者成為玄獎想要解決的問題,他遊歷各地,參訪名師仍難得定論。武德九年(626年),玄奘得聞天竺僧波羅頗密多羅(印度納蘭陀寺權威佛學家戒賢的弟子)抵長安,於那爛陀寺講授《瑜加論》總攝三乘之說,玄奘立即登門向這位印度高僧請教。玄奘聽他說戒賢深諳百家佛學經典,正在納蘭陀寺講學,於是發願西行求法,直探原典求得真識,統一佛學思想的分歧。
然而玄奘沒有小說中這麼好的福氣,他到西天求取真經完全是個人意願,並非受命於李世民,因為李世民壓根就不理會他。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玄奘請允西行沒有得到皇帝的允許。因為當時唐朝與西北突厥人正有爭鬥,所以禁止百姓私自出關,然而命運總在無形中指引著一切,玄奘等來了機會。貞觀三年(629年)長安遭遇大災,政府允許部分災民自尋出路,玄奘藉機混入災民中「冒越憲章,私往天竺」,踏上了一條充滿未知的道路。
玄奘的西方行歷程雖沒有九九八十一難,整個過程同樣異常艱苦,危機重重,多次險些被抓。玄奘到達涼州(今甘肅武威)地界時曾為當地僧眾祭壇說法,當時涼州是「絲綢之路」的一個重鎮,防備頡利可汗的突厥軍隊,涼州都督李大亮接到朝廷聖旨封鎖邊關。然而玄奘卻仍堅持西行,涼州都督李大亮聽說過玄奘的名聲,但聖旨在前他必須執行,便讓部下轉達他的命令:不許西行取經,立即回京。
玄奘為此焦急之時,當地的慧威法師十分敬重玄奘,令小徒弟慧琳、道整兩人秘密護送。為防止白天官兵捕捉,他們便夜晚行路。到達瓜州時,他們騎的馬累倒死掉,李大亮捉拿玄奘的公文也到達了瓜州。州吏李昌信奉佛法,對玄奘的行動和精神敬佩,當即撕掉文書,讓他儘快動身。
之後,玄奘買得一匹去過伊吾(哈蜜)15趟的老瘦赤馬,新收了一名叫做石盤陀的胡人徒弟。這一路上雖沒有什麼妖魔鬼怪,玄奘的這三名徒弟卻不給力,先是慧琳、道整二人不堪遠行,遂回涼州,後來玄奘與石盤陀偷渡玉門關,幾度冒險的經歷讓石盤陀產生了殺師叛逃的惡念。石盤陀將刀架在玄奘的脖子上,玄奘靜靜地坐著,閉目不視,石盤陀最終不忍傷他還刀入鞘,只是再不願同行。如此艱難的行進使玄奘進一步下定了西行的決心:不到印度,終不東歸,縱然客死於半道,也決不悔恨。
然而這只是個開始,我們可以看玄奘之後又途經過哪些地方:越五烽,渡流沙,備嘗艱苦,抵達伊吾(哈密),至高昌國(今新疆吐魯番縣境)。後經屈支(今新疆庫車)、凌山(耶木素爾嶺)、碎葉城、迦畢試國、赤建國(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颯秣建國(今撒馬爾罕城之東)、蔥嶺、鐵門。到達貨羅國故地(今蔥嶺西、烏滸河南一帶)。南下經縛喝國(今阿富汗北境巴爾赫)、揭職國(今阿富汗加茲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國(今阿富汗之巴米揚)、犍雙羅國(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連的阿富汗東部一帶)、烏伏那國(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區),到達迦濕彌羅國(今克什米爾),行程長達13800餘里。
這途中,玄奘孤身走過「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復無水草」的大沙漠上,白天沒有行人,黃沙飛揚,如同下雨,晚上看見人獸骨骸發出的磷火,閃閃爍爍,陰森可怕。他曾迷路,曾五天四夜沒有找到水喝,曾累倒在黃沙上,但他都堅持了下來。
在高昌國他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禮遇,再三挽留他希望他留下傳播佛教,玄奘婉言謝絕。高昌王見軟招不行,便以扣留的方式逼迫玄奘,卻不想玄奘三天滴水不沾,仍拒絕留下。國王深為他的精神感動,遂放他西行並給玄奘極高的禮遇,送他4個徒弟,30匹馬,25個俠役,並寫了24封公文給玄奘西行經過的各個地方,以國家的名義請求關照玄奘。
此後的物質條件變好了,但前途依然坎坷,玄奘至層支國,在終年不化的積雪中行走艱難,同伴死了三四成,馬匹驟減。到了康國,由於當時百姓不信佛教,差點用火焚燒了玄奘的兩個徒弟。到縛喝國,玄奘留住一個多月,學習佛教經書,之後他不顧旅途疲勞,多次在一些地方停頓讀經,並與當地佛學大師辯經。一路顛簸一路講經,十分不易。
路上,他遇到過強盜,幾度闖過生死,經過兩年的艱險旅程,終於到達了印度。玄奘拜在著名的那爛陀寺百歲高僧戒賢法師門下,刻苦參研佛法,數年間精通了經藏、律藏、論藏,因此被尊稱為「三藏法師」。由於玄奘辨博出眾,所到之處必講經釋疑,同一些學者開展辯論,使得他名聲大噪。他出色的造詣招到印度僧人的嫉妒, 一天,一名順世外道自以為學問高深,在那爛陀寺門前貼出五十條疑難經義,自稱如果任何人能夠破解得其中一條,就把自己的頭砍下來。寺中眾僧閉門不出,任他叫罵三天。到了第四天早上,玄奘走到寺院門前扯下經義,遂講解經義,外道聽玄奘講經心下嘆服,為了履行誓言,只得拔劍準備自刎。玄奘及時制止了他,並讓他做自己的僕人。
不久,玄奘準備與小乘宗師般若鞠多辯論,研究小乘經典時不得其解便請教外道。外道驚異:「我是僕人,怎能給主人講經?」玄奘回答:「那部典籍我沒有學過,既然你精通,我理應向你求教。」 待到那外道講解完畢後,玄奘感激他,將他放走。經此一事,全寺眾僧無不敬佩玄奘的淵博和大度。不僅如此,他出席戒日王主辦的全印度佛旨辯論會,高深的佛學造詣和威望,竟沒有人敢向他發難。玄奘求學的目的達到了,帶著佛經取道回國。在渡信度河時,遇到風浪,50來冊夾經書落水,玄奘痛惜萬分,並設法彌補,並派人到烏長那國補抄。到了于田,又派人去屋田、疏勒等地方訪尋經書。 貞觀十九年(649年),經歷了17個春秋,玄奘攜帶梵文經書357部回到長安。
《舊唐書》說他在西域十七年,通曉多個國家的語言。有人說玄奘通曉一百多個國家的語言,這種說法可能有點誇張,但玄奘的確有很強的語言能力,這一點無可置疑,從他的印度之行,與回國後所在弘福寺、慈恩寺翻譯的佛經譯書75部,1335卷就可以看得,其外語實力很是優秀。
從歷史角度來說,玄奘到西域取經的事情並不是先例。早在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就有記載,漢哀帝時期,博士弟子秦景讓伊存口授佛經,當時的人還是不怎麼相信,後來漢明帝晚上睡覺的時候夢見有金人在宮殿中飛行,他覺得很奇怪,便就問滿朝的文武百官是怎麼回事,這時候傅毅解釋,這就是佛,於是漢明帝就派人到天竺取經。
三國時期,有個叫朱仕行的人也曾到過西域,取回佛經,除了他,還有僧人法顯、慧生出使西域,取回佛經。這些西行的僧人,其經歷與玄奘很是接近,大多數都是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如果把這些人的經歷也寫出來,很有可能是一部部各具特色的《西遊記》。
而明朝的吳承恩則根據玄奘這個最經典的經歷,再加上自己的想像以及民間的一些傳說,創作出這一部偉大的巨著《西遊記》。但是在他創作《西遊記》之前,有關《西遊記》所涉及的故事雛形早已形成,只是沒有那麼系統地寫成一部書。
也有人提到《西遊記》其實還有另外一個版本,比吳承恩這一個版本還早,故事大體相同,細節卻差異很大。較早版本的《西遊記》開篇講唐僧的來歷,與吳承恩筆下的唐僧形象大不相同,這個唐僧對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很是靈巧。對待官員,他說:「為臣盡忠,為子盡孝,忠孝兩全,余無所報。」對待婦人,他說:「陰無陽不生,陽無陰不長。」不僅如此,對孫悟空的描寫更是離奇,說悟空不是石猴所生,而是很熱鬧的一家人,不僅有兄弟姐妹,竟然還有妻室,是一位金鼎國的公主。後來在取經路上也有八戒、沙僧等等情節。較早版《西遊記》的結局與吳承恩版《西遊記》有異曲同工之妙,當師徒四人到達西天取到真經準備回去的時候,如來佛突然說道:悟空、八戒和沙僧並非人類,不能再回東土,由座下四名弟子送唐僧回去。眼看取經大功告成,如來佛這一招把三個徒弟的功勞架空,悟空幾人不久紛紛圓寂,此手段比吳承恩筆下兩個尊者所要「人事」更加具有諷刺意味。
不管哪一個版本的《西遊記》,均是以玄奘為原型,不僅是對於玄奘取經傳奇經歷的神異解釋,也說明了求取正果的艱難。無論怎樣,玄奘到西域求取真經的確讓世人折服,唐太宗就曾親自撰寫過七百八十一字的《大唐三藏聖教序》,文中贊玄奘「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足見其評價之高。玄奘病危時,唐高宗曾派多名御醫救治,得知玄奘逝世,唐高宗哀慟傷感,反覆叨念「朕失國寶矣」。
玄奘不僅是中國傳統佛教成就最大的學者之一,還是繼承印度正統佛教學說的集大成者,他對中國乃至世界文化所作出的傑出貢獻,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實屬罕見,可以說,玄奘歷盡千辛萬苦赴西域取經的經歷,足以秒殺所有的冒險家!
本文屬中華書會團隊林煥煜原創作品
推薦閱讀:
※唐僧到底想不想娶女兒國國王?孫悟空幾句話就套出了他的心思!
※每日捧腹段子精選:女妖精綁架唐僧不是為了唐僧肉,而是...
※「四聖試禪心」試誰的禪心?除此之外,還警告了唐僧什麼?
※搞笑圖片搞笑段子:這位PS大神把唐僧和陳妍希放一起也是創意十足
※唐僧取經回來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