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王光宇精準脈診帶教錄

恩師王光宇先生生於一九四六年十月二十二日,今湖北武漢市人。一九六五年畢業於湖北省葯檢專科學校藥學部,在衛生醫療單位工作四十餘年。

數十年來,恩師孜孜不倦研究我中醫之脈診,多有徹夜思索反覆探究之時,故得到了很大的突破與進展,至今已基本可無需問診,只通過脈診,有時結合望診,既能言明患者癥狀同病名,且能診斷出大部分疾病的水平。

恩師王光宇先生脈診新方法,源自於祖國傳統醫學這塊肥沃土壤,從全新之角度糾正和辨析了傳統脈學論述錯誤與模糊之處,不拘泥於傳統之束縛,墨守成規,解決了學中醫多年、行醫多年而不能達到以脈斷病,且始終心中了了指下難明的困惑境界。使得傳統脈診的模糊性變得清晰、明了、準確。中醫、中西醫結合,甚至西醫工作者、學生通過學習都可以在短期內基本掌握其方法和技巧,並能運用於臨床,惠及患者,使很多患者在儀器檢查不出疾病的時候,便能及早的預防一些疾病的發生,很多一開始不承認老師斷病結果的患者,在不久以後就查出相應的疾病。

這種診脈的方法,雖然來自於傳統中醫脈診,又不同於傳統。其脈診基點明確,脈度規範易探,可操作性極強。脈診思維簡單,得到結果後容易分析確定病情、病名,而且病家易懂,確定病情轉歸容易。與病家自身感受極其吻合,很容易提高患者對醫生的信任度,這樣患者就更加配合治療,從而使得很多疾病可以得到治癒。尤其是脈診後敘述的癥狀,直接可以接受患者的檢驗,減少誤診率,十分有效,而先不問診的苛求,又使得醫家對疾病有更多的客觀了解,往往可以發現病家尚未明顯感受得到的疾患,達到診治未病的目的。也可以辨別癥狀類似而病種迥異的病情,查糾誤診。所以恩師在當地的威信很大,有些人不相信醫院的檢查,卻相信恩師的「臆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恩師診脈後確定的病名為西醫病名,可以為目前的儀器、實驗所證實。可驗證性、可重複性、可行性令人嘆為觀止。打破了長期以來中醫脈診結果無法用現代方法證實的「惑局」,開創了中醫診斷與現代診療方法結合的先河,對中醫脈診的繼承、發展、提高提供了一個優秀的範例。

例如有一天來了一個二十四歲的女孩,一年以前恩師給其診斷為輸卵管輕度不通,結果讓其吃中藥,其因葯苦,便找人做通液,結果自從通液以後月經反而沒有了。這一天她又來找恩師,恩師通過把脈告知其已經出現了卵巢囊腫,而且告知其具體癥狀,其信服不已。

這樣的案例,在恩師以及其他師兄弟身上還有很多,但是恩師還是感覺很多的不足需要改進,也很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中醫參與進來共同提高。

恩師年過六旬,但是精神爽朗,為了讓更多的人學好脈診,還專門在新浪、網易開設了博客,也在傷寒論壇開設了專版,以便大家隨時交流,互相學習,讓更多的人掌握提高脈診這門中醫基本功。

我的脈診探求之路-王光宇精準脈診帶教錄

本人初始就讀於湖北省葯檢高等專科學校藥學專業,退休前的職稱為副主任中藥師,中藥執業藥師。在脈診的學習和探求中,既無名師指導,亦未系統學習過中醫的經典著作,而今我卻能在百姓中留下甚好口碑,且有眾多跟隨本人習藝者,我常為自己年老而能對祖國醫學有所貢獻感到高興,為能為群眾做點好事而自慰。

有讀者會問,你「無師自通」?為什麼我們學多年現脈診仍無所獲?這樣難的脈診技術能由一個不甚內行的人掌握嗎?而且某些介紹還稱,這脈診技術源於中醫,又不同於傳統中醫脈學具實用性、可行性、可證性,這可能嗎?這無源之術,天上掉下來的被你一人撿到了?

其實我的脈診方法確實易懂、易學、易掌握。沒有老式脈診的高深莫測,掌握後也不會出現「三個名醫,三個脈象」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無標準、難統一、捉摸不定的現象。其脈診後下的結論完全可由現代儀器或實驗所證實,有時還能超前發現儀器、實驗還不能發現的病情,群眾謂之「神」,皆源於此。

脈診方法雖簡單,但是我到目前為止的探求過程,實不敢言是「一蹴而就」,這裡有我不斷的追求、不解、困惑、痛苦、辛酸。也有逐步取得進展後的興奮,再深入融會貫通後的欣悅。可以說脈診新法雖好,來之不易。

為了消除願意學習者的畏難心理,我下面想簡述這個發現的過程,也許對各位有所裨益。

萌芽與紮根

我出身於一個家大口闊、家境貧寒而又自認有深邃歷史的家庭。據長兄言本族乃周朝二世子的後裔,有族譜記載在明初洪武二年由江西省吉水縣轉籍於湖北漢川,歷輩皆有「名醫」、「名人」。

再顯赫的身世也掩蓋不了家庭的窮困潦倒,我輩八姊妹,1963年分家時我家已逾20人,有時吃了上餐,下餐連米都沒有,我清楚的記得有一次等米下鍋,母親借了5元錢,讓二姐王友蘭去買米,錢遺失,天將黑,找鄰居李竹香家借米下鍋,才渡過了那一餐飯。患病了很少上醫院,沒錢呀!我記得我幾次劇烈腹痛,母親將布鞋底在爐子上烤熱,對準我腹部貼上,拚命磨蹭,我是痛上加燙,在床上嚎叫、翻滾。患了火眼,兩眼疼的睜不開,大便排不出,治療方法就是用針撥出粒粒堅硬的糞球,然後買一個7分錢的皮蛋吃下去清火,剝離蛋膜,塗上唾液貼在雙眼的眼皮上。腹瀉時母親就在火上烤一個麵餅,烤糊了讓我吃下去。那碳化的外層餅讓人實在咽之如骨鯁在喉。有一次,妹妹患抱耳風(流行性腮腺炎),高燒不退,也只找點電腳子(染坊里的染料使用後的沉澱物),塗在雙面頰上,最後導致一隻眼睛斜視,至今未愈。

長侄王家佑,患疳積,沒上過醫院,僅在別人家用瓷片在手魚際處挑出米粒大物,然後用布纏上,睡在搖床里,有氣無力哭幾下,也沒有人理,我放學回家會抱抱他,他不久就夭折了。

我當時想,我如果能當一個醫生多好,那這個機會有沒有呢?似曾有一個。母親講,王氏家族每代都有一位中醫,有一套中醫古籍在傳承,但父輩一代失傳了。那一套中醫古籍據說在祖父三弟手中。但依我家當時的狀況也無權染指了。但我母親的大兄長,任小學教師,他經常講他有一套醫書,神奇的很,開幾服藥,要你長胖就長胖,要你長瘦就長瘦。讀初中時,我曾試探著求他教教我,但大舅父雖與我父為同一私塾的學生,卻老死不相往來,沒半點郎舅的氣味。大舅過世前,這套書交給了他的小兒子,無緣於我。不幸的是,文革中二舅兄因被批判,神志恍惚被火車撞死,那套古籍也被其大哥當作廢品賣了。

讀小學六年級時,班主任方幼民老師出了一個作文題--「我的自願」,讓我們自由撰寫。長大後想幹什麼呢?我的作文大多被她當作範文,多次在班上貼出,然而這次卻挨批了。我的作文題目是「長大後,我想當一個知識分子。」方老師雖替我打了85分,但把我叫到宿舍,用訓斥的口氣對我說:「你寫一個什麼作文?我讓你們寫具體的職業,知識分子是具體職業嗎?是包括教師、醫生等等這很多職業,文不切題,你在想什麼?」最後她的雙眼瞪著我這個平時很喜歡的學生大聲說了一句當時我莫名其妙的話:「你怕當個知識分子蠻好?」我百思不得其解,當個知識分子怎麼不好,老師我雖不願意當,每月糧票太少,當個醫生怎麼不好?我非要當個醫生看看。成年後我終於理解了方老師最後那句話的深邃含義,但就因為萌發的這個念想,我考學的時候選擇了報考與醫相關的湖北省武昌葯檢專科學校藥學專業。

在學校里我深受三位老師的影響,一位是湖北省植物鑒定方面的專家——馬元俊老師。他講授的藥用植物學是門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極感枯燥的學問,但在他那終年類似沙啞的嗓音裡面迸出來的卻是生動、形象的語言。如他講半邊蓮時,他會說「有人識得半邊蓮,不怕同蛇眠。」引起了我們極大的學習興趣。而另一位教生藥學的蔣亞光主任操著他那江浙一代的普通話,講述每種生葯的外形兼帶我們到藥用植物園看他辛勤培育的中藥標本,如天南星、半夏、澤蘭,令那難記的植物特點變得直觀好記難忘。同時他也是省內中藥粉末鑒定的專家,實驗課他會發給我們不同的生藥粉末,讓我們去在顯微鏡下觀察,尋找它們各自特有的石細胞,草酸鈣結晶,認識如大黃的橫切片所展示的形態和微細結構,使我們的學業興趣猛增,尤其是對我更熱愛有加,被同學們選為生葯課代表,與老師聯繫更為密切。30年後的校慶,同班同學大多返校團聚了,他們還質疑我對生葯的鐘愛。

更令人難以忘懷的是,1963年我參加校運動會練長跑,準備參加武漢大中專運動會,超運動量的鍛煉,雖學校批准每人每天加一缽飯,但沒有菜,醬油拌飯味道也不錯,然而身體卻垮了下來。開始入睡困難,找校醫務室余英老師要安定片服兩片尚可入睡。後來不行了,改服苯巴比妥加三溴片,初始尚可入眠,後來也不行了。有一晚我服食三粒苯巴比妥不但沒有催眠,反而興奮起來,只得到操場跑了一圈又一圈,直到疲憊不堪才回寢室。中醫教員楊老師看我臉色不好,主動替我切脈開方三劑,其中有党參、黃芪、枸杞、阿膠珠、炙甘草等等,回家服了三劑即基本恢復正常狀態。從此中藥的神奇在我心裡深深地紮下了根。

初試與提高

1965年5月,結束了在武漢市二醫院的實習,返校參加完畢業考試,班主任謝先運老師讓我們七月十八號返校聽畢業分配結果,但那天去了以後,僅照了一張畢業合影,謝老師說:「畢業分配方案未定,到八月三號再公布」。

此間與我同在二醫實習的好友諶章彪說:「丁聲玉主任說,我和你已留在了武漢市二醫院。」哪知二次返校,宣布我被分配到了荊州,那時「服從祖國需要」是我們學生的誓言。「江蓉」號輪沿長江逆行到了沙市,隨即到荊州地區人事局報道,又被分配到了江陵。8月15下午趕到江陵縣衛生局報道,兩日後又被分配到馬山區衛生院。這是一個只有二十多人,病床十幾張的基層衛生單位。中西醫生只有6人。吃用的水是水塘的水,渾渾的,比我在武漢洗了腳的水還臟。十多天後我患上了阿米巴痢疾,住院治療十天。

在這裡我工作生活了十四年,我努力的改造自己,但是艱難的處境,人為的迫害幾乎壓垮了我。但正是在這裡,我基本完成了我從藥學到臨床醫學上的蛻變,這艱苦的環境也鍛煉了我,讓我與最基層的農民兄弟有了深切的感情。在我最痛苦的時候是與我相交的農民堅信我的無辜安慰了我。在我被無故控制自由的日子裡,農民鍾家良老人偷偷塞給我寢室里一隻雞,讓我坐月子又不讓家人來照顧的愛人吃上了雞湯。是農民毛大秀一家的鼓勵,安撫了我破碎的心。在我被監視上街買計劃肉時,赤腳醫生張自新的愛人小婁質樸的安慰的話語,讓人感到了人間尚存在的溫暖。貧宣隊員李仁柱:「你沒問題就不要怕,他們瞎胡鬧。」區專案負責人金家寶偷偷接近我,悄悄地跟我說:「王醫生,不要怕,到現在為止,他們連給你立案都沒有被區里通過,莫怕!」使我這涉世不深的學生,更堅定了身正不怕影子斜,沒有問題再整我也不投降的信念。在我後來行醫的過程中,堅持為病人著想,不分貧富、不分地位、不分老少,為治好病人的病,刻苦鑽研治療方案,我後來的脈診功底無不與此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72年初,被無辜整了3年的我終於結了案,改行當了防疫醫生。那時冬閑農村就會搞水利建設,加固荊江大堤,開三級幹部會,派醫生去是天大的政治任務。五個醫生往往都被分配到,僅僅有一個人在家管住院部,可門診就沒有醫生上班了,一次針對次日無西醫上門診班的現狀,晚上開全院人員會議,大家一籌莫展,副書記蹇開金最後開了腔:「誰說沒醫生,王光宇就是不錯的醫生嘛!明天讓他上門診。」

此事源於我與蹇書記一同到新場公社太平大隊征糧,農業學大寨,全縣糧食要交到一定數量才能評上「大寨縣」。當時蹇書記宣布每人留足550斤谷,剩的的就必須征繳。干群抵觸,工作無進展。進隊第三天,吃完早餐,蹇書記讓我與他一同外出,來到了一農民家裡,指著那戶農民家門前搭的一個窩棚說:「小王,那有一個病人,你去看一看。」我進了窩棚看到一個近五十歲的農民躺在稻草鋪的地鋪上,我試著拿了一下脈,又詢問了病情,看了他才出院後的醫院小結,分析醫院診斷有誤,打開了掛在棚壁上出院時帶的中藥,驗看後覺得不對,另外開了七劑草藥。服完後該農民居然好了,因此才帶來了蹇書記的上述安排。

這一初試,終於讓我走上了臨床醫學的道路,但那時診病基本上用的西醫辦法。由於是新手,很多病我需要當場看《農村醫士手冊》,就是這樣,有些仍搞不清楚,我就請搞血防工作的醫生幫我看,學著干。醫生出診,我一個單身漢沒事幹,也跟著去,他們也肯教,我也極願意學,晚上再忙也要自學。有一次雙宗公社抬來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年患者,問診也問不出什麼病,但堅持基本診病程序,量體溫、聽診。在聽診的時候發現他胸廓似水桶。對!桶裝胸,肺氣腫。我開了入院通知單--肺氣腫入院。晚上到住院部去核對,不錯!在1973年我被送到荊州衛校,1975年被上級指名到武漢醫學院防疫醫生培訓班學習後,診治技術更有了極快的提高。

但實踐中一些西醫辦法並不能解決問題。於是本來就對中醫藥感興趣的我,便照《常見病中醫臨床手冊》(江蘇新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編,1972年第一版)開起了中藥來。該書有西醫的診查要點,也有中醫的辨證施治。第一次用在一個常見病扁桃體炎上,立竿見影,但是其辨證雖簡,我不明白,只能根據學習的皮毛,摸脈定浮沉遲數強弱。很多時候我也向跟我關係不錯的中醫陳老先生求教,但他總象難以講明白,我也聽的糊裡糊塗。進修學習,中醫老師唐先生講的不錯,聽得明白,但摸脈時總覺的區別各種脈象太難,搞不清楚。儘管這樣在用西醫方法看病的同時我仍堅持切脈,心得體會逐步增長,有三件事讓我的脈診興趣、脈診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

第一是一個休息天的下午,一對青年夫婦找我切脈,我切完左手寸關尺,又切右手,猛然發現除兩手寸口脈均滑潤外,兩手脈的強度差距極大,左強而右弱,忍不住自言自語的說了一句:「是男孩?」對方男人馬上嚴肅的問:「到底是男還是女?」我再切,仍左脈洪大,右脈弱,中醫常講男左女右,此例是否就是如此呢?我沒有老師,當時也沒有看到有書上言明此事,這純屬聯想,能否屬實呢?我口氣軟了下來,回答:「應該是男的。」為此,引領他們去一個朋友那裡做了一個B超,朋友指著那雙露出臀部外的睾丸,偷偷對我說:「是男孩。」十月懷胎分娩生下的是個男嬰。我真是瞎貓碰上了死耗子,老天待我不薄呀!這脈診文章可大著哩!當然這都是以前的事情,我們只是為了說明中醫脈診的神奇。

第二件是1994年10月下午下班後,我到我愛人的門診部,已有五人等我看病。其中有病人坐在角落裡,安靜的等候我看完所有病人,他才坐到應診的凳子上。我觀其裸露皮膚之處均為深黃色,眼睛鞏膜全為淡綠色,看著令人害怕,心想:「糟了,這病人我咋看?肝臟有問題?」硬著頭皮我摸起脈來,發覺關脈尚可,不由自主嘀咕了一聲:「噫!肝臟沒問題!」立馬病人收回了手,掏出一大疊病歷,化驗單的複印件,並言:「對了,我不是肝臟問題,是膽囊切除後,肝總管炎性狹窄。」我過細的看完了他的病歷資料。患者,王某,男,42歲,其中肝功能的黃疸指數、谷丙、穀草轉氨酶高的嚇人。他主動補充道:「我在某某醫院已經住院治療七個多月,已經花了一萬多元。前六個月在中醫科,某老中醫把我當黃疸性肝炎治了六個月,越治越重。後轉診內科又治療了一個月有餘,病情毫無進展,復請外科會診,才確診下來。」

我認真的解釋道:「這我也沒有辦法,連某老中醫也看了,西醫也看了,還是按外科的意見,開刀去吧。」

他不幹:「我慕名前來,而且您一摸脈就知道不是肝臟的問題,請您一定替我治一下,我再不願意開刀了。」

天色已暗,我勸了半天也勸不走,肚子也餓了,請他原諒我要吃飯,他還是不走,我邊吃邊想,怎麼把他打發走呢?心裡思考了一個異病同治的方案。吃完飯又重新診視,開了三副中藥,以祛濕葯加排石湯為主,並聲明:「服完三劑中藥有效時可再來,無效請一定不要來了,免得浪費錢。」

三日後他又來了,在門口笑容滿面,我一看也從心裡笑開了花。居然他全身的黃疸全部退了,僅鞏膜尚有部分黃染。又照上方抓了三劑,服完又復來,又開了三劑服用。服完九劑,花了近130多元。到某醫院化驗肝功能全部正常了,他又再次登門,再三感謝。

從這件事的始末,我親自體會到脈診的重要,從此我走上了研究脈診的道路。

第三件事,可以說是我研究脈診道路上的里程碑。1995年,湖南長沙書店向我所在的單位郵來了一個訂購書單,其介紹了即將出版發行的一套書的簡介吸引了我。它囊括了幾乎我國中醫全部經典著作,全名為《傳世藏書·子庫·醫部1~6集》。精裝本一千多元,普通本連郵寄費只有400多元。

早就幻想能得到失傳的秘笈,到處尋找能系統登載我國中醫經典著作的我,如獲至寶,次日就從郵局寄出了所需費用,等了數月終於郵到了。那不是書,而是我中醫先哲們在中醫實踐中的理論發展與實踐的結晶,那是中醫知識浩瀚的海洋。從此我的脈診和治療疾病的手段開始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探索與發現

有了這套書,哪怕通讀或精讀了,並不代表自己就能掌握了書上的本領,何況沒有帶進門的師傅指導,有些知識看了也好像又只能意會無法言傳,有的與自身體會又不盡相似。我就像叫化子撿到銀子又無紙包,肯了幾天書,年紀大了看多了也記不住,乾脆又把它束之高閣了。

1995年末,我大女兒懷孕了,讓我切脈,也想辨男女,且看稍有出血是否有什麼異常。我剛把完她雙手的脈,還沒講,老伴就喊開午飯,吃了飯各奔東西。晚間老伴問我:「你替玉萍把脈怎沒講話?」我言:「你要開飯,餐畢她走了,我咋講?」老伴又問:「結果怎樣?」我也只說了兩句:「好像懷的是兒子,但與正常孕脈又不一樣,怎麼滾來滾去,像滾珠脈。」此後大家再未談及此事,一個月後經西醫權威人士多次診斷,多次B超檢查才發現是「宮外孕」。當晚,我拿出《傳世藏書》,翻出《瀕湖脈學》,一條一條的對起我當時摸脈的感受,看到底是什麼脈?看到澀脈項下主病詩:「.......女人非孕即無經........。(澀主血少精傷之病,女子有孕既是胎病,無孕為敗血)。」反過來又看前面:「澀脈.....短而散,或一止復來(脈經)。」

對!我感到的滾珠脈就是一止復來。「宮外孕」不就是胎病嗎?我懊悔當時為什麼沒有查書呢?早發現我女兒不是早就從危險狀態解脫了嗎?同時我又很興奮,這祖宗留下來的脈診技術確確實實是仍然能在現代科學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發揮顯著作用的實用診療技術。書中那簡潔的文言文再不是枯燥的文字、艱澀難懂的語言,那是我們中華民族中醫先人們聰明智慧的結晶。由於認識上的飛躍,從此使我堅定的走上了研究脈診的道路。

對澀脈的認知,也使我破除了對脈診技術嚮往,但又有可遇不可求的悲觀情緒,加大了自學、實踐、提高脈診技術的信心。另一方面瀕湖脈學對澀脈的描述又發展了人們對澀脈的不同感受。原文:澀脈,細而遲,往來難,短且散,或一止復來(《脈經》)。三五不調(《素問》)。如輕刀刮竹(《脈訣》)。如雨沾沙(通真子)。如病蠶食葉。那麼到底什麼感覺才能簡捷真實的確定澀脈呢?或者兼而有之?或者有些感覺並不正確呢?我能去懷疑前人的感覺正確與否嗎?下面一段李時珍就有他自己的見解:「澀為陽氣有餘,氣盛而血少,故脈來蹇滯,而肺宜之。《脈訣》言:"指下尋之似有,舉之全無。』與《脈經》所云,絕不相干。」我對李時珍對《脈經》的觀點表示的反對是不能苟同的。李時珍雖是我心中崇拜的偶像,讀書時我還曾臨摹了一張李時珍的鉛筆畫送給蔣亞光教授。然而我的實踐證明,李時珍的結論似乎不對。因為順動脈血流方向我最先和直接感受到的是澀脈初始輕慢到逐漸加快,最後似乎加重突停,接著是低烈度的不同程度的回彈。這種回彈,似乎是奔騰的水流遇到大小不同阻礙而反流,而隨著反流距離長短可大致估計病情的輕重。如點澀以下往往子宮肌瘤不大,或大多為輸卵管阻塞。點稍澀時子宮肌瘤或者附件囊腫通常在2cm以下,稍許澀則在2~3cm等等。單側點稍澀以上多為對應一側附件囊腫,雙側脈均為點稍澀以上多位子宮肌瘤或少數為雙側卵巢囊腫,較少數患者同時有子宮肌瘤和雙側卵巢囊腫。這種「一止復來」的脈感,讓人容易感受且可初步探知病灶的大小,其他脈感就往往只能定性而難定大小,因此李時珍在體狀詩中否認《脈經》「一止復來」是我不能同意的。

由於患者病情的長短,身體受損程度的輕重,細而遲的感覺有人並不存在。《脈訣》言:「指下尋之似有,舉之全無。」又是至理名言。因為澀脈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不沉心屏氣的去仔細搜尋是難以察覺到的。似點點澀、點點澀程度的澀脈要真實的感覺到它,有時真讓人有虛脫的感覺。此時還必須將同時按在寸關尺上的三指置於脈感最強處(總按)才能準確的感受。稍抬手指(舉)就感覺不到了。由於這些感受,我制定了探知澀脈的手法:總按決定澀脈的脈度,單按決定澀脈的部位。

當然澀脈並不是只用來診斷婦科某些疾患,譬如心肌梗塞、腦部梗塞發生前後就有了澀脈的出現。例如我地某鋼窗廠職工楊師傅,找我診視時就有較重的澀脈出現,我叮囑他服藥後一定要同時檢查血脂和血粘度,並注意檢查心臟功能,否則存在突然心肌梗死之可能。楊師傅服藥五劑後因嫌中藥太苦,放棄了治療與進一步檢查。一個月後的某天晚飯後,一邊看電視一邊洗衣服,待家人發現時他已因心梗死在沙發上。因此過細的探摸脈象往往能達到「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境界。這種境界是一天看百多人的中醫或西醫診斷中醫治療的「中醫先生」難以達到的。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序》有言:「觀今之醫........省病問疾,務在口給,相對斯須,便處湯藥,按寸不及尺......三部不參,動數發息,不滿五十......。」聯繫現時又何嘗不是至理名言。另外,各部位癌症等等亦會在始發階段出現澀脈,提前發現也是防治未病的必要手段,故我有「跟我學脈診者,不能穩定的摸出澀脈,不予簽訂師徒合同。」在我的「學醫做人參考準則中」,我定有「尊重專家但不要盲從,要作相應儀器實驗檢查,但不能迷信。」其緣由亦出於此。精細的脈診,有時比現代科學儀器檢查並不遜色。很多我的脈診發現的子宮肌瘤或卵巢囊腫被查漏,而後又查出就是明證。通過探索掌握脈診,認真運用的結果在有些方面並不遜色於由人掌握使用的現代儀器和科學實驗。我們沒有理由在這些「科學」面前感到自卑。

對於弦脈的探索也是我多年來不由自主的研究項目,從此項研究探索中,完善了先人的脈診技術,並使之與現代科學的診療技術有機的聯繫和結合起來。

比如弦脈的研究,在我畢業後不久即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那是一個書籍雜誌出版極少的年代。按基本脈學書上對弦脈的描述簡言之為弦脈主肝,而其對脈象本身的描述太簡單。沒有老師指引,我根本感覺不到,切脈診病那真是不可想像的,購到《傳世藏書》也看不懂,哪怕能背下來也不明白其中道理,就和目前廣大青年學生一樣,感覺很茫然。然而,好像我對脈診的執著追究感動了上蒼,我揣摩,我敢於伸出手來切脈,不斷的摸,不斷與臨床上病人的不適感覺對照,終於我逐步摸到了一些規律。

我對弦脈的認定,是從胃潰瘍開始的。很多被西醫檢查出來的胃潰瘍患者,因為我的一張胃潰瘍的中藥粉劑治療而愈,慕名而來的患者越來越多。我發現指壓右關中取再略下壓時,果然出現左右彈的現象,而右彈的感覺強烈者絕對是胃潰瘍。但是有人右彈感覺並不是很強,而有胃部輕微痛感者,鋇餐或胃鏡檢查多為糜爛性胃炎。反之左彈(近心端)而右不彈者絕對沒有胃疼感覺,這就使我認定了下述規律:

1.中取後指肚繼續下壓至恰好沒有脈感時,大多病脈會出現左或者右,甚至雙側跳動,此時定為弦脈是可行的標準。

2.隨著兩側輕重不同力度脈的跳動,病情輕重不同,甚至性質、病種也發生不同的變化。

我認為這不同的力度就是將脈診細化,標準向現代診療技術靠近,並能不斷重複,被現代儀器、實驗證明的關鍵。我試著為它定了一個名——脈度。簡單說吧,右關左彈為胃炎,很輕的點點弦、點弦多為淺表性胃炎,再重則為充血性胃炎,反之右彈者病情加重。在右關弱沉脈度在右點稍弦以上者既是胃潰瘍。在胃潰瘍的脈度上單按時又同時出現澀脈,這通常就是胃癌病人的脈象了,這也印證了「大小單雙有重輕。」

這種研究所得來的結果極大的鼓舞了我的信心,觸類旁通的去摸索、求證,進展就越來越快了。譬如說寸脈:「寸弦頭痛膈多痰」。祖先們這簡潔的文字,實在太精鍊了,精鍊過度到讓我們後人找不到感覺去明確掌握的地步。但它又是粗糙的,與現代儀器、實驗正確的結果比較,偏於簡單化。

左寸右弦脈度在點弦以上時病人多有頭痛的感覺,而左弦脈度再強也不會頭痛。當左寸右弦脈度不重,但有澀脈出現時,頭痛就一定會出現了,此時不是腦血管出現了問題,就是頭部出現了佔位性病變。另外,「膈多痰」則對應在右寸反映了,與左寸一樣。「膈多痰」的現象,必須是在右寸右弦出現,脈度在點弦以上。稍細劃分,點點弦多為有咳嗽現象。「痰」有時有,有時咳嗽而不帶痰。點弦時痰增多,但多在支氣管炎或輕微肺炎狀態時。點稍弦以上時大多就成了肺炎了。點稍弦及其以上脈度就會發現輕重不同的肺結核病灶了。在此脈度的基礎上,若單按出現不同脈度的澀脈,輕者就有可能為肺癌的早期前兆狀態,稍重則多已為肺癌。

脈診的探索是艱辛的,當獲得逐步進展且為現代科學證實時,我又是幸福的。我常常為沒有機會系統學習中醫,熟讀熟記中醫經典而沮喪,直到現在我也對熟讀經典,出口成章的學院派的或家傳的青年人豐富的中醫功底感到羨慕。但同時我也為此沒有「正規思想」的束縛,在脈診探索中自由馳騁所獲得一定的進展而慶幸。

成就與差距

根據先人的脈診著作,加以領悟,並在實踐中不斷的去探索印證、再理解。對自己嚴要求,採取切、望、聞、講、問五診合參的辦法,並將西醫有關知識揉入其中,邊望聞舌象、舌下系帶,和西醫的一些簡單易行的診斷方法,歸納成西醫的病名,然後根據匯總的情況,向病人講述他所患疾病及其應有的可能癥狀。對需要確診的較重疾病,叮囑病人到相應的醫院作必要的儀器和實驗室檢查。其吻合率毫不遜色地說,可達90%以上。而有些疾病如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的B超,有較多時候漏診,反不及我之脈診的診出率高。到目前為止,本人已隨機收徒16人,都親自發現了這一狀況。在今年此類治療病人中有多人是我去年切脈發現為子宮肌瘤,但陰道B超未查出,今年複查又查出來的。其中一個人有子宮肌瘤2個,一個為3.2*3.1cm,另一個為2.2*2.1cm,內行知道,這絕不可能是在一年內形成的。這也說明咱祖宗發現的脈診技術,哪怕到現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仍不失為先進的診療技術。它不是「廢醫者」所說的故弄玄虛,糊弄人的伎倆。因為我脈診發現的疾病是可以作相應的科學檢查而確診的。

當然我講這些也絕不是否認西醫,現代診療技術自有它的特色和先進的地方。雖然通過幾十年的探索,在中醫脈診方面我取得了一定進展,但認真思索起來與中醫先人們比仍存在很大差距,與現代人們的要求比也存在差距。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中醫脈診範圍極廣,我自愧不及十分之一。我的脈診主要局限在內科方面,通過脈診確定四肢等某些疾患的方法,我現在還沒有發現。

二、即便是內科疾患,諸如糖尿病等的脈,我還沒有探索到。

三、因為尺部所轄範圍廣,它應包括:生殖系統、泌尿系統、消化系統、下肢。往往導致首診不問診前難以確定大腸小腸疾患,這我們還要進一步探索。

、雖然我們的脈診方法簡單易學,又容易和傳統脈診相結合,但是對某些疾病的精確診斷方面,和某些人士的方法比我們還存在差距。

五、雖然現時的環境不是很適合民間的一些有真本事的中醫人士,但在他們之中,確有獨特中醫診療技巧者,雖然他們沒有文憑,也可能通過不了系統的考試考核,但與他們相比,某些方面差距也是存在的。同時,我也不否認與工作在臨床一線和中醫科研單位的某些人士的差距。自學、自研、自創的脈診方法本身還存在很多沒有涉及到的病種領域,因而在慶幸自己摸索到一定脈診規律的同時,我不斷對比反省,並告誡我的弟子們,在差距面前,我們沒有理由驕傲,我們不能驕傲,還需要繼續繼承探索發揚運用脈診技術。

展望與設想

中醫的脈診技術源遠流長,但時至今日會者越來越少了,少到很多中醫精英、中醫帶頭人都不會脈診,甚至不相信脈診的地步。老朽囿於自己的生存環境,對中醫的診斷手段沒落到什麼地步,根本不了解。但是通過弟子們在各地實習的信息反饋,通過互聯網才逐步清晰地感受到原衛生部中醫司司長呂炳奎老先生的「中醫在職人員約27萬人,其中能用傳統方法診病者僅千分之一」是事實。進一步探究這千分之一能脈診者又有多少呢?泱泱十三億人口的大國,這區區二三百號人,真是杯水車薪。

導致中醫現狀的原因,仁人志士分析已經很多了,無需我在此啰唆。但怎樣改變這一現狀?在改變現狀的過程中,我們應怎樣去發揮集體的智慧、個人的作用呢?

一、繼承和發展中醫脈診,我們有雄厚的民族傳統基礎。

作為世界傳統醫學一部分的中醫及其脈診,在我國已發現發展用於實踐幾千年了。我們的先人在實踐中不斷發現、積累、提高了中醫脈診的手法,認識了脈診與疾病的發生、發展與轉歸的自然規律,並使之從感性認識轉變為理性認識,將之上升到理論高度,再指導中醫的實踐。

《脈經》、《脈訣》、《瀕湖脈學》等等,都是中醫脈診的精髓,它是足以傲視世界上傳統醫學的豐富寶貴遺產。僅管現時能真正切脈的中醫高手越來越少了,但是畢竟還有相當一部分存在。他們就是中醫的火種,只要後繼者能認真熟讀經典的脈診書籍並經他們點撥,一大批能真正學成傳統脈診的高手就一定會在他們的傳、幫、帶下出現。隨著中醫帶傳的有效發展,中醫的前途必會大放異彩!

二、傳統脈診學說眾多,文字雖然能夠明白,但是很難突破從理論到實踐,從心中到指下的這個過程,這成了每一個學習中醫的人的一大難關。但是若能改變現在的中醫教學方法和制度,讓真正既懂得理論,又能準確實際操作的中醫優秀人才進入院校,或者培訓在校的老師,再讓他們教會學生,解決教脈診者不會脈診的怪現象,那麼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的良性互動就必然產生,逐步消除中醫院校難教出真正的好中醫的問題,那麼中醫院校培養的人才大批的流失的困難局面就會被逐步改變。

三、傳統的中醫脈診在現代一直蒙著神秘的面紗,多少學子既嚮往,又很想學習。但是苦於沒有人手把手的教而始終遺憾。有些人便放棄了中醫的傳統診斷方法,走上了「西醫診斷,中醫治療」的歧路。造成了中醫臨床效果越來越不好,便喪失了對於整個中醫學的信心,從而產生了「中醫不能治病」的念頭,放棄中醫,從事西醫,使得國家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中醫接班人,卻成為了地地道道的「中醫掘墓人」,這就使得恢復有效的中醫技能教學成為當下的當務之急。山東中醫藥大學一名老師帶1-2名學生的做法,能引起社會的共鳴,並迎來一片熱烈的喝彩,就說明了這種正確的培養中醫接班人的方法是痛苦反思後的必然結果,也給了我們中醫復興的希望。

四、民間蘊藏著豐富的中醫寶藏,民間有很多確有所長的中醫人才。他們有的是家傳,有的是自研。目前國家已經開始重視這一批人,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們一定能夠有一個發揮他們光和熱的舞台。

五、中醫脈診技術的普及和精深化,必然能夠促使更多的人來關心中醫、學習中醫、從事中醫。他們通過提高自己的技能,從而提高了臨床的效果,鑒定了自己的信心,也能帶來患者的信任和擁護。「打鐵還需自身堅」,中醫人只有提高自己的水平,才能將我們的中醫學發揚光大。我堅信,隨著更多的人加入我們的隊伍,我們的未來一定是美好的。

《王光宇精準脈診帶教錄》上篇基礎篇

上篇基礎篇

我所講述的相關脈診文章,雖然力求淺顯易懂好掌握,但是還是有很多朋友會有頗多疑問。究其原因,乃是因為我的脈診方法雖然源自於傳統中醫脈診,但某些體會和標準與傳統脈診確有很大差異,所以我們還是很有必要來詳細的講述,力求願學者能自行掌握我的脈診方法。

一、取脈法---王光宇精準脈診帶教錄連載

一、取脈法

診脈不只是診出一個脈,從一個脈就定病。診脈必須診出脈的病位、寒熱、虛實、表裡、氣血,再辨明病症是有餘還是不足。先治何病,後調何疾,這全在脈中診出。

  診脈必須五十動以上,才能診出有病之脈。張仲景曾說過「動數發息,不滿五十,短期未知決診,九候曾無彷彿」說明了診脈需要有五十動的時間,才能辨出幾種脈形,辨出主脈兼脈,在診清病情的基礎上才能立法處方。

  下面談談幾種取脈診病的方法:

1、中部取脈法:從浮部加小力,診於皮膚下即是中部,中部如為六菽之力,表明病在充氣,定為病在肌肉,或在胃。在一般雜病中,即稱它在肺胃之間,凡脈來明顯在「浮」與「中」位者,多為功能性疾病。

2、浮部取脈法:醫生輕輕接在病人橈動脈上,浮位表示病在表分,有時會有兼脈出現停痰、停飲、鬱熱、血淤等。

3、沉部取脈法:從接部加重向下切脈,已接至筋骨,表示病已深入,主下焦、主腎、主命門。

自己這些年來,尤其近幾年來自己的看法:診脈不能簡單、機械;正象舌苔與舌質的關係一樣。凡屬舌苔變化多端,歸根結底是反映功能方面問題,舌質的變化量少。但萬變不離其宗,都說明本質情況。主要表現在肺、胃腸、腫瘤等一類疾病。

浮取傳統脈書上皆為「輕觸即得」,但據我臨床看,大多浮脈者會隨著外感的時間延長出現不同程度的浮下,也就是浮脈從皮膚逐漸往中部下降的趨勢,故我稱其為「浮下」。若輕觸即得,且僅寸脈浮者多在24小時以內受過涼。若輕觸即得,寸關皆浮,多以外感4天以內。輕觸無感覺,稍下壓,但未到中部者,根據其下壓的力度,可以判斷外感的天數。

浮取時的脈力不是最強的脈力,不能作為標準脈診脈度。因此雖脈診有浮脈出現,依然可以得到脈力的最強點。

中取中取部位不一定就在皮骨之間的正中,一般來講在那薄薄的皮肉之間也不容易準確的確定中間點。那麼依什麼來確定中取的部位呢?這就要聯繫脈度了。當三指同時下壓各自尋找到寸關尺的最強脈力點的時候,即為中取的脈度,以此對照寸關尺的脈度。對於寸部未發生問題者,一般多以其為標準脈度。比如說心腎膽囊有疾患者,有時寸關尺脈度均低於標準脈度,此時則必須參照前法,以總按來探尋了。

沉取沉取不一定非要按壓至骨。中取不得,或者與標準脈度比較弱者,指頭繼續下壓至中取力度,再下壓指下至沒有脈動時,輕輕上提手指,至力度最強處,此段距離皆為沉取。當然也有指頭按至骨,脈感仍然比標準脈度弱者,我稱其為「沉弱」,即沉取至骨仍弱的脈感記錄。

寸關尺反覆推尋,尤其是對脈比較弱的患者一定要多次仔細的探究、審視,才能得出正確的脈象、脈度結論。

二、脈診注意事項-王光宇精準脈診

脈診,是一項極為精細、勞神傷力的診療方法。脈診前、脈診中、脈診後都有一些事項需要我們嚴格的執行,馬虎不得。稍有差錯將嚴重的影響到脈診的準確性。進而影響我們對病人病情的準確診斷,影響對患者的診療。根據本人體會,建議注意以下幾項:

脈診脈診是以手指按切病人動脈以了解病情的內在變化也稱切脈或診脈。脈為血府,貫通周醫學教育網身,五臟六腑的氣血都要通過血脈周流全身,當機體受到內外因素刺激時,必然影響到氣血的周流,隨之脈搏發生變化,醫者可以通過了解脈位的深淺,搏動的快慢、強弱(有力無力)、節律(齊否)、脈的形態(大小)及血流的流利度等不同表現而測知臟腑、氣血的盛衰和邪正消長的情況以及疾病的表裡、虛實、寒熱。如病變在肌表時呈現浮脈;病變在臟腑時,呈現沉脈;陰證病候時陽氣不足,血行緩慢,呈現遲脈;陽證病候時血流加速,呈現數脈等。脈診是中醫辯證的一個重要依據,前人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是中醫獨特的診法。但在臨診中也有脈證不符的特殊情況,如陽證反見陰脈,陰證反見陽脈,因此把脈診作為唯一的診斷方法是非常片面的,必須強調四診合參,才能了解疾病全貌,作出正確的診斷。  1.切脈的部位:一般取寸口脈,即橈動脈腕後淺表部分。  2.切脈的方法;切脈時讓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伸出手臂置於心臟近於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放平,以使血流通順。  切成人脈,以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骨(橈骨莖突)部位的橈動脈定關,繼續以食指在關前(遠心端)定寸,然後用無名指在關後(近心端)定尺三指應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觸脈體。三指的疏密應以病人的高矮適當調整,如患者身體較高,醫生三指排列可松一些,而病人身體較矮,則三指排列可緊一些,同時要三指排列整齊,否則影響脈形的準確性。  小兒寸口部位狹小,不能容納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關法,而不細分三部。三歲以下的小兒,可用望指紋代替切脈。  切脈時運用三種指力,開始輕度用力,在皮膚為浮取,名為舉;然後中等度用力,在肌肉為中取,名為尋;再重度用力,在筋骨為沉取,名為按。根據臨床需要,可用舉、尋、按或相反的順序反覆觸按,也可分部以一指直按的方法體會。  寸、關、尺三部,每部有浮、中、沉三候,稱為三部九候。  3.寸口脈分候臟腑情況:寸口脈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部位,反映不同臟腑的功能情況,以寸關尺分候相應的臟腑,這是前人的經驗,在診病時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但在臨診時仍需全盤考慮。  4.切脈應注意的事項:  ①醫者須全神貫注,仔細按觸,反覆細心體驗,防止主觀臆測粗枝大葉,時間也不能過於短促(每次診脈時間不應少於50秒)。  ②注意內外因素對脈象的影響:如小兒脈較成人脈軟而數,婦女數較男子脈細弱而略數,胖人脈較瘦人脈沉。夏天脈較洪大,冬天脈較沉小。劇烈運動後脈洪數,酒後脈數,精神刺激和某些藥物也可引起脈象的暫時變化。  ③有些人因橈動脈解剖位置的差異,脈不見於寸口部而於拇指腕側處,稱為反關脈(異位脈),從寸口部斜向手背,稱為斜飛脈。

  5.正常脈象:健康人的脈象稱為正常脈象。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強不弱,不快不慢,均勻和緩,節律整齊,又稱為平脈或緩脈。平脈至數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間四至五次;相當於72~80次,節律、強弱一致。脈象受體內外因素的影響而發生生理的或暫時的變化,也屬正常。如年齡越小,脈跳越快,嬰兒脈急數,每分鐘120~140次,五、六歲兒童常為一息六至,每分鐘90~110次,青壯年體強,脈多有力,年老人體弱,脈來較弱,成年人女性較成年男性脈細弱而略快,瘦人脈較浮,胖人脈多沉,重體力勞動,劇烈運動長途步行,飲酒飽餐,情緒激動,脈多快而有力,飢餓時則脈較弱。  6.異常脈象與臨床意義:在祖國醫學有關脈學的專著中所記載的病脈有28種,然而根據脈位、脈率、脈力、脈形、脈流的流利度及節律等劃分的脈象往往是混合構成,有些病脈是兩個以上單一脈複合組成的脈。

一、樹立病人第一的思想。沒有病人就沒有醫生的存在,沒有精細的診斷和良好的治療效果,病人就不會需要你。我們不是病人的救世主,醫患雙方是一個互為依存的共同體,是病人在不斷豐富我們的醫療實踐。在某種程度上講,病人就是我們的老師,我們在望聞問切講的過程中,每說出一個病人可能的癥狀,病人的點頭應允就像是在給我們評分。有了病人的肯定,一般情況下我們的脈診活動就有了一個比較充實的可行的可加以肯定的結果。醫患之間的良性互動,將為提高病人的依從性,治療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這是建立新型和諧的醫患關係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

二、定息。這是中醫先人早就告誡我們的注意事項。個人體會是:

要有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便於脈診者能專註於脈象的變化、脈度的探求。在聲音嘈雜的環境里,往往難以專一,有時甚至手指會失去正常的感覺。

患者遠道而來,尤其是年紀大的、身體虛弱的患者,應先讓其休息一下,慢慢平靜下來,此時的脈搏才能歸於正常應有的脈象。

醫者本身也需要安定下來。急速而來,來之即診,此時一息往往偏短,會導致病人至數變少。我採用的是稍休息,深呼吸,一息五至時,用手錶對照數出脈動為每分鐘60次左右。醫者肺活量的大小不太相同,應先測好個人狀況,以便正確探測病人每分鐘的脈搏次數。

三、定位。瀕湖脈學言:「初持脈時,令仰其掌。掌後高骨是謂關上。關前為陽,關後為陰,陽寸陰尺,先後推尋。」後人翻譯似乎很清楚明白,實際上並不明確。眾弟子初期按此持脈往往導致摸出結果差別迥異,病情及輕重判斷也發生很大差誤,因而脈診定位問題必須要加以注意。掌後高骨指前臂內側手腕後的橈骨莖突。囑病人掌心向上,自然擺平在脈枕上,先定關位,即橈骨莖突的中間點,在此向內側推尋感最強點為關位。這裡尤其注意的一點是,中指的指尖中點應該正對腕後高骨中間點。

中指在已定關位上不再移動,將食指定在前距掌後橫紋,後距中指同等距離之中,此為寸位。依據同等間距在中指後即近心端將無名指放下,即能準確定出尺位。這裡要注意的是食指和腕橫紋的距離和食中之間、中無名指之間的距離應該是等同的。

對於大多數人來講,上述兩條已能準確定出寸關尺三部,但對於少數人來講就不行了。其一,斜飛脈。有少數人在寸口脈處可定關部,而寸尺兩部摸不到,此時「先後推尋」就十分必要了。在直線距離上找不到的寸部,指端逐步向外推多可找到寸部脈的跳動。向內尋則多可找到尺部脈動。更有人用無名指極力下壓可感到尺脈的跳動,但因無名指通常力度小,建議在原定尺位上用食指再行感知脈度,以減少無名指無力導致的誤差。

其二,異位脈。也稱異行脈、反關脈。有極少數人在寸口脈的脈位上,雖經推尋依然毫無脈動。有人為一手,有人則兩手均是反關脈,其脈搏不見於寸口,而見於寸口背測。當代有人解釋為此由血脈循行走向變異所致,並非病脈。筆者對上述解釋決不敢苟同。其理由是確有人終身為反關脈者,這類似於心臟右位,是天生如此,但其中有人在醫者治癒其疾患後,脈又重新歸於寸口(正常脈位)。

為了加以區別,我才將反關脈分為兩部分。「先天如此」者定為異位脈,意思就是寸口脈的部位就是異於大多數人部位,而經治療脈又重歸寸口者,其脈並非先天如此,乃因疾病造成,故稱為異行脈,因而「並非病脈」之言差矣。

在此我也要告訴讀者,我事先是怎樣確定異位脈異行脈的。異行脈出現在寸口背側的同時,寸口脈處也依稀能觸摸到極難辨別脈象、脈度的極微弱脈動,而異位脈無此現象,治癒疾病後其脈位也無變化。

那麼,我們對異位脈、異行脈患者的脈診還能進行下去嗎?在實踐中我做了考察,體會如下:

異位脈:其寸關尺的定位依然參考正常定位法反向執行,由於此脈易滾動,醫者需耐心搜尋、按壓,反覆多次核查,決不懈怠,多能探尋到與正常脈位所得到相差無幾的脈象、脈度。這往往在依據此脈象、脈度向患者講述其應有癥狀時得到大致肯定時得以證實。

異行脈:除執行異位脈的切脈方法外,另外我也同時靜心屏氣對尚存於寸口脈處極微弱的脈動進行認真的探尋,有時真有搜腸刮肚的感覺。參照兩項脈診結果,往往能得出優於異位脈的結論,而後其隨寸口脈的轉強,我則通常以寸口脈為準了。

四、醫者診脈前,需要與患者倚角坐定,不宜對面相視而坐。患者仰掌將手腕置於脈枕上後,醫者手應與其手成90°角置於寸關尺部位上。這樣的姿勢,有利於醫者腕關節活動自如,減少醫者手的疲勞,增加長時間脈診後的準確性。手腕及部分前臂應置於桌上,手指在診脈時必須平置,不要稍側,否則常常導致人為改變左右弦的脈度狀況,導致脈象、脈度判斷失誤,從而錯誤的判斷病情。

五、指法。

1.總按與單按相結合

總按:a.三指平布同時均勻用力行浮、中、沉或上下逐層次取脈,多用於比較兩手總體脈象強弱或浮中沉取時脈象形態。如孕脈、澀脈等。至數也在這一階段來記錄。

b.三指分別按浮、中、沉取的最強處,以不同指力同時取脈,這點尤其適和探索澀、芤、結代等脈時。

單按:一個指頭取脈,其他指頭微微提起。根據各部與相應臟腑關係,推測疾病發生部位、性質、輕重、癥狀和轉歸意義重大。

總按、單按、再總按,重點脈象脈度反覆搜尋,否則有些患者存在的澀脈就難以感受出來了。

2.力度

在指下的力度方面,我們往往看到很多中醫把脈的時候,手指忽輕忽重,這樣很多信息都會丟失。我的要求是用力要緩慢勻速,在用力的過程中仔細體會指下的感覺。

3.寸關尺的具體指法要求

在取寸關尺脈各部時,對各部都分別有不同的指法。如確定寸部是否弱沉,必須先總按取得中取最強點,然後抬起關尺手指,這時看寸部脈力最強點是否下移,若下移即為寸弱沉。關尺部位的弱沉則在總按以後若無寸弱沉則以寸為標準,以其餘一個手指來測度關尺是否弱沉。

六、脈診時間決不能過短。

三部九候、舉、按、尋沒有較長時間是完不成的,「內外推尋,上下求索。」欲有進展此點尤為重要!僅浮、中、沉取是達不到一定脈診高度的,充其量比不會脈診者稍強而已!《瀕湖脈學》言:脈有七診,浮、中、沉、上、下、左、右,消息求尋。又有九候,舉按輕重。三部浮沉,各候五動。實際遇特殊、特弱之脈各候五動(脈動50次)都難以體察明白,因而脈診確需一定診候時間。張仲景說:動數發息,不滿五十......,夫欲視死別生,實為難矣。強調診候時間的重要性,到底多少適當呢?需依患者情況和醫者是否感受清楚為定,少則脈動100次,多者1000次不為多。當三部脈有獨異(特殊變化)時,須逐漸挪移指位內外推尋,以尋找真實情況。對脈弱難摸者,最多可反覆20次以上,直至多次有同樣的感受才即紀錄下來。

《診家樞要》言:「持脈之要有三。曰舉、按、尋。輕手循之曰舉,重手取之曰按,不輕不重,委曲求之曰尋。初持脈,輕手候之,脈見皮膚之間者,陽也,腑也,亦心肺之應也。重手得之,脈伏於肉下者,陰也,臟也,亦肝腎之應也。不輕不重,中而取之,其脈應於血肉之間者,陰陽相適,沖和之應,脾胃之候也。若浮中沉之不見,則委曲求之,若隱若見,則陰陽伏匿之脈也,三部皆然。」

這段我理解為:輕手為浮取,重手為沉取,不輕不重為中取,中取脈強則陰陽相適,余浮為陽,沉為陰。因而舉按尋確為探脈之陰陽沖和之關健。然此論雖精,還不夠細。如若認為中取強一般情況為正常脈,那麼若此時沉取後指肚下己無脈感,而指兩側或單側弦動者,仍為有疾。故舉按尋是必需的,但還需深化。

另外運指尚有推、循、俯、仰、操、縱之法,其他脈診書上已有,不一一贅述,然記載雖簡明,實際要掌握亦有難有易,需不斷實踐,由生疏到熟練應有一個過程,不必害怕。

針對本人以及弟子們日常脈診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我主要講了上述注意事項,供各位同仁參考,也許會有所裨益。另外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項,各類脈診書籍多有精闢闡述,請各位同仁自行查閱。

王光宇精準脈診通俗講義前言

王光宇精準脈診通俗講義

陳嘉彬編著主編:王光宇陳嘉彬副主編:劉豐毓孫喜冬姬長鎖

第一講和我一起來入門

第二講王氏脈診基本功

第三講王氏脈度的概念

第四講三大脈象細解析

第五講寸關尺部辨疾病

第六講精彩脈案共賞析

附表:脈病對應辨證表

自序醫者有佛心,然後有精進,只有精益求精才能登峰造極。筆者數年自研中醫,因為在基層中患者頗重視醫者的診斷水平,往往以脈考醫,故爾在研讀《傷寒雜病論》和《內經》外於脈診用思最多。以自己來看,對於經典的研讀還是個門外漢,對脈法的研究才剛剛入門,期間時而欣喜若狂,時而躊躇滿志,自娛曰:習醫難於習商從政數十倍。雖然習醫很難,但是由於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研讀經典和臨床坐診所收穫的欣喜,還算可以苦中求樂。《內經》中講:「持脈之道,虛靜為保」,持脈首重的就是要有一顆善心和清凈心。否則心裡眼裡滿是銅錢眼子,滿是怨憎功利,又怎麼能體會得到大象呢?佛家言:定可生慧,而定來自於戒。戒並非形式上的戒律,而是心戒,只有心無旁騖,清凈無為,才能定中生慧,照見大象。所以所謂慧眼,是指的智慧的眼睛,而脈就是用慧眼來看的,這才是看脈。我們看古人講「看脈」,後來講「把脈」,再後來就變成「摸脈」了。脈本來是看不到的,為什麼古人要講看脈呢?實際上古人所講的是讓大家用心眼來看脈中的象。後來講把脈,把是用手去探知。而摸脈就是摸一摸,裝模作樣,潦草的輕描淡寫一番。看似一個字的改變,實際上體現了醫者對自己的醫術以及醫德的草率。窮診法、研《內經》、理《傷寒》、究《本草》,這是我為自己定下的學習原則。但是苦於自身的學習環境,一直在尋找明師益友。在跟隨王師以前,雖然在脈診方面已經有些體悟,但是多是零散的,並不系統。跟隨王師最大的收穫並非僅僅脈診,而是王師對患者的那份細緻以及對診脈的那種嚴格要求,只有一絲不苟,一心為了解除患者的疾苦,我們才能真正的登堂入室。脈貴有神,醫貴有德,習醫貴精誠。今將王師脈法結合我個人心得,用通俗的語言再次進行講解,惟願讀者能掌握並運用於臨證以減少患者不必要的花費,減少患者的痛苦。

陳嘉彬序於滄州東光縣小村草舍二零零八年冬說明一、在《王光宇精準脈診帶教錄》中我們採用了王師對脈度的命名,但是根據讀者意見,點點弦、點弦等等命名方式不容易記憶和學習,因此在這本講義裡面,我們將脈度的命名更改為1度、2度或者輕、中、重,大家可以對照比較。本書部分脈象命名採用了傳統脈象命名,但是不同於傳統脈象,讀者還要進行區別看待。

《帶教錄》「弦脈」脈度和本書脈度對應表:

帶教錄點點弦點弦點稍弦稍許弦稍弦稍略弦略稍弦略弦略微弦微略弦微弦弦本書弦1弦2弦3弦4弦5弦6弦7弦8弦9弦10弦11弦12

《帶教錄》「澀脈」脈度和本書脈度對應表:

帶教錄似點點澀點點澀點澀點稍澀稍許澀稍澀略澀微澀澀本書澀1澀2澀3澀4澀5澀6澀7澀8澀9

二、本通俗講義力求清晰明了,讓大家通過本書即可掌握王氏脈診中診斷疾病的基本方法,但是由於各人的基本功水平不同,或許不能輕易入門,如果有什麼問題請發送郵件到我的電子郵箱:cjb1125@163.com三、中醫脈診並非僅僅用來診病,還包括癥狀、證型、主次病證等等。本書主要講述部分王師診斷疾病的方法,因為題材等因素,對於證型等問題,我們會在以後再予以探討。四、中醫學博大精深,我們雖然努力深入的研究,但是並不能窺探其全部,有些觀點和認識純屬個人經驗之談,讀者臨證中如有什麼新的體會,希望我們共同交流。五、是書開篇通過簡單的方法,使得學者很容易進入王氏脈診的大門。然後以基本功為入門第一課。說是基本功,其實是脈診中最重要和最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歷來學習脈診者只重視體會脈象而忽視了基本的手法和注意事項,使得結果大相徑庭,這裡我們著重提出這些問題,例舉了部分錯誤情況,學者還需仔細體會,不可因為是基本功就草草帶過。六、通過《帶教錄》讀者的反饋意見分析,大部分讀者認為還是不能完全掌握王氏脈診方法,因此本書通過精講王氏脈診的主要內容,結合病例分析脈象,力求淺顯易懂。讀者可先看此書,再看《帶教錄》,便基本可以掌握王氏脈診診病方法了。本書也針對疾病情況對王氏脈象脈度做了相應精簡,故初學者在某些方面不必分太多層次,應逐步深入。七、王師並非只強調脈診之人,而且他總是在強調五診,既脈---望----聞----講-----問五診合參,讀者也不可盲目的認為中醫診療可以只憑脈診,醫者要有一顆父母之心,要一切為了治癒疾病,不可沽名釣譽,故作神秘,矇騙錢財,須知舉頭三尺有神明,善惡到頭終有報。八、王氏脈診並非高深的脈診方法,因此涉及象、數、陰陽等等概念暫不談及,讀者從基礎入手,慢慢的自然可以漸入佳境。九、中華大地人才輩出,有很多隱士皆超過我們的脈診水平,若能以濟度懷仁出發,大家都不能吝嗇,也不能懷玉自珍,願大家都能奉獻出來共同將中華神奇的醫學發揚光大。脈診講義:第一講和我一起入其門脈診

第一講和我一起入其門王氏脈診方法的發現者、王氏脈診流派的創立人我的恩師王光宇先生,其性格開朗直爽,心直口快,為師如嚴父,為醫似良友。他對脈學的研究近40年,發現了歷代脈學著作中從未明言的脈診方法。在恩師畢業後不久便遭遇文化大革命,僅有的一些脈學書上對脈的描述太簡單,又沒有老師指引,他根本不能清晰的感知脈象,就和目前廣大青年學生一樣,他感覺很茫然。然而,好像他對脈診的執著追求感動了上蒼,他揣摩,他敢於伸出手來切脈,不斷的摸,不斷與臨床上病人的不適感覺對照,終於逐步摸到了一些規律。如何才能只通過摸脈就能知道人體的健康狀況呢?如何才能精確的判斷人體疾病的情況呢?即使知道了人的健康情況,又如何判斷病情的輕重不同呢?如果知道用藥後患者病情的改變呢?這些問題在掌握了王氏脈診方法以後,就會迎刃而解。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左右手的三部分別代表的臟腑。其實,這在通行的大學教科書中,都有所介紹:大學教科書「三部九侯」部位

左手

右手

寸(身軀上部)

關(身軀中部)

肝(膽)

脾(胃)

尺(身軀下部)

在王光宇老師的脈法中,兩寸除了代表心肺之外,還代表了頭。左寸可以侯知人的睡眠情況,這和心主神明是分不開的,而右寸還可以侯知人是否頭暈以及頭暈的輕重。左手關脈侯知肝膽胰的情況,右手關脈侯知胃的情況,而尺部則可以侯知腎、輸尿管、膀胱、腸道、子宮、卵巢、輸卵管、輸精管、肛門、左睾丸、前列腺,甚至可以侯知性功能等情況,在我們當前研究的成果中,已經突破三部,在第四部和第五部發現了一些情況,例如膝關節的病變就可以在尺部下面的第四部找到,這個我們留待以後在談。那麼根據王光宇老師的脈法,三部分別可以侯知的臟腑用下表表示:王氏脈診「三部九侯」部位

左手

右手

寸(身軀上部)

心、頭

肺、頭

關(身軀中部)

肝、膽、胰

脾、胃、十二指腸等

尺(身軀下部)

腎、前列腺、輸卵管、子宮、卵巢、肛門、腸道、輸精管,睾丸,輸尿管等

下面我們以左寸部為例子,讓大家和我一起來初步認識王氏精準脈診在左寸的運用。大家以一個手指垂直按在左寸部位,要注意不要向兩側偏離,要讓手指垂直於皮膚,手指緩慢用力,一直按壓到手指的正中沒有脈感,我用下圖以表示:

這時候體會手指兩側是否有脈搏跳動,如果近心端出現跳動我們稱其為左弦,如果遠心端出現跳動我們稱其為右弦。以左弦為例,只要出現一定程度的這個跳動就可以出現不同程度的睡眠質量情況。輕微弦的患者,少數例外,大多睡眠基本正常。少數會間斷有短時夢境出現,醒後不知夢境如何。輕度弦的患者,夢增多但難記清大部份夢境。中度弦的患者夢多,睡眠質量差,醒後夢境如何能比較清晰的記起。重度弦以上者,惡夢連連,時夢囈,且有大叫驚醒,體出冷汗之狀。脈象

病症

輕微弦脈

大多睡眠基本正常

輕度弦

夢增多但難醒後記清大部份夢境。

中度弦

睡眠質量差,醒後夢境如何能較清淅講出

重度以上

惡夢連連,時夢囈,且有大叫驚醒,甚至徹夜不眠

這個弦脈脈度的判斷就是根據手指近心端側脈搏的跳動高度或者說強度與此人脈搏中取力度的比例來判斷的。也就是說將手指按到指肚正中間恰好沒有感覺的時候,近心端的跳動強度和此人脈管最大力度的對比比例便是王氏弦脈的脈度。

如果大家摸到了這個脈象,那麼對於王氏精準脈診的學習就算邁出了第一步,如果大家是在自己身上體會的,那麼自己的睡眠情況就可以和這個脈象對照,再結合更多的人進行練習,自然能掌握如何去精準的診斷患者的睡眠情況。通過以上的實驗,我們會發現被王老師稱為「弦」脈的這個脈象,是一個很特殊的脈象,我們雖然稱其為弦脈,但是他又不同於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弦脈,這是王光宇老師通過長時間的摸索而發現的一個千百年未有人明言的脈象,是王光宇老師通過對傳統脈學再解析而發現的「秘密」。它在三部乃至四部五部都普遍存在,能夠直接反應一定的疾病狀況,就如我們前面試驗的左寸,如果出現這個脈象就可以說明患者的睡眠情況。我們再舉一個例子。如果在右關出現這個脈象,就可以初步判斷患者有胃炎甚至潰瘍的情況,而且這些情況的準確性可以被現代儀器證實。

這個能夠精準診斷疾病的「弦」脈,是王師發現的。其因緣是因為王光宇老師一張治療胃潰瘍的中藥粉劑方子,因治療有效率很高,慕名而來的患者很多,王師就利用這樣的機會來探索可以精確診斷疾病的脈診方法。對於很多被西醫檢查出來的胃潰瘍患者,王光宇老師反覆摸脈,一開始沒有任何頭緒,後來慢慢就感覺有了這樣一個規律:

指肚下壓至指肚中間恰好沒有脈感時,大多數患者的脈會出現左側或右側或雙側的跳動,而這種跳動,有點像是通常所說的弦脈的那種彈跳的感覺,這種後來被王師稱為「弦脈」的脈象,恰恰可以診斷相當一部分疾病的輕重和性質。比如摸病人右手關部(代表胃),他按照常規摸脈的方式,先輕輕浮取,然後加大力度中取,他驚奇地發現中取後指肚繼續下壓至指肚中間恰好沒有脈感時,大多病人的此處脈會出現或左側彈跳、或右側彈跳,甚至雙側彈跳的情況,那麼這分別代表什麼疾病呢?王師就用大量的儀器檢查來對照脈,最終得出了一個結果。以右關來說簡而言之:僅僅左彈者為胃炎,有右彈則輕者糜爛,重者潰瘍,如果出現「澀脈」則是胃癌。「澀脈」程度較輕微的為癌病前期。用下表表示:

脈象

疾病

左弦

淺表性胃炎、充血性胃炎

左右弦或右弦

充血糜爛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胃潰瘍

左右弦加「澀」

胃癌或前期病變

2007年冬有一位40來歲的男性患者進門便把手放到脈枕上,像這樣的情況如果不能讓他信服,他是不會讓我們治療的。我們只有以平常心對待,以父母心看待。為他診脈的結果是脈濁略數,左寸脈極重度的弦,左關脈左弦而滑實,右關脈近心端和遠心端皆弦而滑實。我告訴他:「你是因為胃不和的情況而造成睡眠障礙。」這個患者卻說:「沒有沒有,我挺好的,沒有任何病。」其實像這樣的情況,我們大家以後都會遇到,我們只要對自己有信心,就完全可以讓患者信服。我對他講:「你不用騙我,我已經診脈診出來了。」他笑了:「大夫,你真神了,我都失眠好幾年了,晚上睡不著,睡著了一會就醒,白天就迷迷糊糊。」我講:「你關脈雙弦滑實還有點數,寸脈左極重度弦,從這個脈象上來看,你以前飲食不節,酒肉過度,痰濕蘊結,阻滯中焦,造成胃不和則寐不安的情況,除了胃病和神經衰弱症你還有脂肪肝和血脂高等。」「真神!」他拍著大腿說。我說:「沒什麼神不神的,中醫的基本功而已,給你開幾副中藥,先睡著再說。」他連連說:「好!好!好!」書方如下:清旱半夏10g白茯苓15g陳皮10g竹茹10g枳實12g甘草6g紅曲20g沉香曲20g神曲10g焦山楂15g生谷麥芽各10g生薑12g(切)大棗3枚(掰)水煎服七劑一日兩服。七日後患者很高興的哼著小曲來了,說胃感覺舒服了,睡覺基本沒什麼問題了,問還吃不吃藥。我為其診脈後告訴他,照原方抓5劑磨粉,每次12g,以後注意飲食,後患者未再來診。

王光宇老師獨特的脈診PPT課件下載

王光宇老師經過多年臨床經驗感受將弦脈分了七個層次,即:(弦、微弦、略弦、稍弦、稍許弦、點弦、點點弦)。澀脈分了五個層次,即:(似點點澀,點澀,點稍澀,稍許澀,稍澀五個脈度,)其強弱程度不同往往預示病症的差別,也可以前後對比,發現病症的好轉或更為嚴重,進而也可用於檢驗用藥後的效果。

王光宇漢族,生於一九四六年十月二十二日,湖北武漢人。數十年默默研究中醫脈診,經過臨床大量的實踐,摸索出一套出於傳統又不同於傳統的脈診方法。他首次提出「脈度」的概念,並將其具體脈象脈度與臨床密切結合,經過不斷的總結實踐,現已可以診斷臨床大部分疾病,並仍在不斷總結其他新的研究成果。他首次清晰明了的闡釋了「弦脈」和「澀脈」等等脈象的具體表現,並用其診斷疾病。對於臨床提前發現腫瘤等疾病,具有重大的意義。

王老認為的澀脈是指:1、順正常血流方向,按中取強度取脈,(與弦脈要求不一樣)脈速快慢不一,但每一次尾端力度較大突停,緊接著以低強度向前散進,距離長短因人因病情輕重而不一,重者長而輕者短

左關弦主肝臟,膽囊有病,但弦的程度不一樣,病情也就會有不一樣。比如:左關弦,微弦、略弦,加輪廓乳頭凸起等等癥狀,應建議其查乙肝三系,肝功能,此類病人往往考慮已患乙肝。舌頭菌狀乳頭不凸,而舌腹靜脈末梢又出現了紫色,紅色絲狀或淤點時則要考慮為血吸蟲病肝(少數為脂肪肝,酒精肝)。這裡要考慮居住史、現居住地,應建議檢查血吸蟲。亦可兩種特點同有則同時患有乙肝和血吸蟲病肝,如果在此基礎上此類病人又出現澀脈的話,就需查甲胎球蛋白排除肝癌。

王光宇脈診流程詩詞描述

先請暫息平心氣,汗冷急懼診無益。一尋寸口搏動強,勿忽斜飛反關旁。二觸一息幾至數,核定脈率不應忙。三用舉法輕輕觸,察感浮芤在此藏。四當尋法中按推,定量最強比盈虧。或有濁,或有硬,結代必是血管病。逆衝撞反是澀相,大小輕重憑短長,總按區分性與量,單查一部別病臟。更有單按復下尋,生機不足名弱沉。五再按至指下靜,體會兩側弦跳動。左弦多是尋常病,右弦必然病較重。如此已得九般脈,應對臨床很實在。補查手,補舌咽,必看扁桃舌下邊,靜脈瘀斑系帶腫,紅絲當問血吸蟲。肌瘤多伴黃褐斑,糖尿耳屏現黯環。腕臂背側毛孔污,先查肝功再它圖


推薦閱讀:

關於對各種男人的精準分析(經典/圖)
命局的精準論斷,要注重細枝末節
更精準的找到排卵期,不愁精子遇不到卵子
三線精準兌現,蓄勢待援攻關(0913收評)
發一組精心挑選的精準選股公式(通達信)

TAG:精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