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內涵與意義

作者:楊曉剛來源:作者賜稿來源日期:2011-7-1本站發布時間:2011-7-1 0:52:45閱讀量:54次

  什麼是哲學?就是關於我之所以為我,世界之所以為世界的思考。合在一起就是究天人之際。廣義上宗教、神巫理論和玄學,也包括每個普通人對這一問題的思考都含在這一體系內。對普通人無影響無成果的非學術思想的剝離,用「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定義哲學來實現的。對宗教、神巫理論和玄學剝離則需要用方法論來實現,也就是說狹義哲學就是用邏輯實證方法確立起來的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或者說我們通常所說的哲學是指理性哲學。廣義哲學是包含科學與神學的,只有藝術(美學)與之比肩。

  因為哲學面對的究天人之際的問題實際上是兩個問題,也就是我之所以為我和世界之所以為世界。這也就必然產生了兩個哲學分支:唯心論和唯物論。唯心論是無法用邏輯實證來剝離的,內心的感受本身就是在有與沒有的實證。邏輯不能衝擊實證,否則本身就不是完整的理性了。

  邏輯實證的理性思維極易引導哲學走向唯物論,最終悖離了一個根本性的哲學問題:我是誰?而唯心論的觀念又常常通過玄證方法落入玄學,最終從理性哲學(狹義哲學)中分離出來。要讓哲學不滑脫出理性哲學的概念本身,就要把住科學實證和究天之際這兩點。離開究天人之際這一問題預設就不是哲學了,而離開了邏輯實證,也就不是理性了。

  做為哲學的方法論,邏輯實證不只應針對外部世界,也應該針對內部世界,這一學科就是心理學,但可以肯定的說心理學不是哲學本身,只是從屬學科,或稱哲學重要的研究方法。通過邏輯實證來推導出哲學命題的思路是根本錯誤的一種思考方式,是不會產生哲學終點的。正確的方法是通過哲學思考,也就是直接面對天人之際這一命題的思考,再通過邏輯實證其合理性。或者說哲學總體上呈現演繹性質,不是歸納歸納性,是幾何問題而不是算術問題。哲學起於直觀,落實於理性。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人說哲學是文科範疇,而不是理工科的。只要在實驗室條件下,用礦物質製造不出合格的人來,那麼人類的直觀思維存在的意義就不可能被理性思維所替代。

  哲學面對的一個理性事實,就是人類永遠不可能完全掌握天人之際的終極結果,這與科學沒有盡頭的理念是一致的。理性哲學的預設就是:終極真理是存在的,又永遠不能為人類所完全掌握。人類永遠要以謙卑態度面對真理,只有懷著這種敬畏之心,通過學習和思考才能更接近終極真理,而這也在實際上為哲學學科的永遠存在提供了合理性。

  終極真理在傳統上稱之為「道」 ,。道法自然,是說道是客觀事實的內在的真實規律,是形而上的。道是可以被發現,但又永遠不能被人所全部掌握的。人們所能掌握的規律是德,德是人們對道的描述。萬物有德是說萬事萬物都有可以被人掌握的規律。規律的成立與否,當然是需要實踐來檢驗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實證大於推理,因為事實才是事實,人所掌握的規律是否是事實本身,只能用事實來檢驗。可這樣說,又否定了哲學的意義,哲學意義就在於揭示規律,指導實踐與生活的。如果規律只能由事實來驗證,那麼在事實發生前,規律的合法性就出現了問題。這就需要用科學來先驗其合理性。也就是說而道是真實規律,也就是真理,而德是科學規律。真理與事實是不能分離的,在人類的語言,只能說鴨子是鴨子,小馬是小馬才是真理,而這種真理無疑沒有任何指導意義,所以人們對真理的具體表述往往都是廢話。但並不是說對真理的這種認知本身沒有意義。首先,就是對事實的承認,這本身就具有真理性,人類的任何語言在事實面前都是無力的。敬畏真理而不敬畏代表真理的事實是不可思議的。真理是事實之上的規律,事實是真理的主人。如人與靈魂的關係,畏其魂而不敬其人,那不是很奇怪嗎?正確的態度是對真理和事實要敬畏,對科學要尊重,科學是哲學的現實意義。人類對自我和外在世界的認識規律,首先都是哲學的,哲學是萬科之母,這就是泛哲學論或泛道德論,而這是無貶義的。

  世界不以人的原因或生或滅,不為堯存,不因桀亡。但離開了人的目的,哲學也就沒有了意義。因而,道不遠人,遠人非道。這也就是哲學上的人本論或說人文理念。對我之所以為我和世界之所以為世界的分別回答極陷入唯心與唯物的泥沼中,無法自拔。中國核心文化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是「誠」。「誠」就是人對真的認識,也就是對事實的承認。之所以不用「真」,是基於人本論,即從人的視角看世界,人對世界的認知永遠是與事實存在一定距離的。誠,即表現了人對事實的敬畏,也表現了人在真理面前的謙恭。「誠」是對外部世界的態度,也是對內部世界的態度。誠是完成「天人合一」思想的橋樑,天人合一,就是合於「誠」這一點上的。依於「誠」,那麼我是誰?我就是我。世界是什麼?世界就是世界。我之所以為我,在於我的個性意志的存在,我的存在是不以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就是「我」的價值和意義。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一個文明的世界就應該是尊重個性的世界;一個有修養的人就是應該是自我精神獨立的人,君子不黨(不盲從於人),君子和而不同(保持自己並尊重他人人格的獨立)。君子不器是說有修養的人是獨一無二的,是不可能象器物一樣被批量生產出來的。因材施教則在教育環節上強調對個性的尊重。人對我是誰的識知過程就是明心見性的過程。認清本我,堅守住本我,不失本性。對外世界的認識,兩分成人的世界與物的世界。對物的世界,要依循理性思維和科學態度格物至知,從懷疑入手,通過廣泛的學習與認識來掌握切實有效的科學規律。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人與人的社會間交往就是「我」與「外我」的交往,認清我自己是關鍵。人性是相似的(性相近),推己及人,寬容是人與人交往的最重要的態度,「恕」是人的獨立精神的保障也人與人減少磨擦的潤滑劑。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世界的溝通原則就是公平(義)。只有公平才能合理,只有合理才能合情。凡事合情合理才算髮而皆中節。由此,我們知道,中國的核心文化是通過對客觀事實的承認來完成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的統一認知的。通過對外在世界的人世界與物世界兩分,對應以「公平」和「科學」完成人倫道德與科學體系的構建。據此形成了自有的理性的系統化的世界觀。為人類的哲學發展提供了一條可行之路。

推薦閱讀:

爆笑內涵圖[P]
大學心理學考卷經典內涵60句(1) - 有意思吧
中國人宗教經驗之意義與中國宗教的內涵初探
許一力:高調亮相紅場閱兵的內涵
內涵笑話

TAG:哲學 | 意義 | 內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