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讀經典」之一《老子》講稿 (3)
國學三講作者;陝西 chengqqc(qq395635475 ) 編輯 化繭為蝶(西窗聽雨)國學究竟應該指什麼,歷來有不同的說法和定義,但從中國傳統文化的構成來說,其主流依然是儒、釋、道三家的學說。為了使大家能通俗地了解這一主流文化,我把這三家學說的經典各取一些和我們現階段自身的發展有一定關係的內容做一解說,希望在共同的學習中能使我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優秀的部分有一個了解,並對我們的人生產生一定的指導意義。基於這樣的想法,有了「共讀經典」系列。「共讀經典」之一是從道家的代表作品《老子》中選取了三十二章;「共讀經典」之二是儒家的《論語》中的二十八句;「共讀經典」之三是佛家(主要是禪宗)的公案二十例。----前言「共讀經典」之一《老子》講稿這篇講稿,希望能用比較簡捷明快的語言和文字,讓大家了解這部經書的現實意義。同時盡量提供一定的歷史史實,以更好地解釋某些章節,讓大家避免學習理論帶來的枯燥性和空洞性。當然要想更好的了解經書,不僅僅是《老子》,除了讀經之外,還應該多讀讀中國的歷史。我在這裡所提供的歷史記載,只是為了說明經和史的密切關係。讀史不可不讀經,讀經不可不讀史。史離經則野,經離史則空。論史須以經為繩,論經須以史為據。目 錄第一 ……… 道可道非常道第二 ………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第三 ……… 不尚賢使民不爭第四 ……… 道沖而用之第五 ……… 天地不仁第六 ……… 穀神不死第七 ……… 天長地久第八 ……… 上善若水第九 ……… 持而盈之第十 ……… 五色令人目盲第十一……… 寵辱若驚第十二……… 太上下知有之第十三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第十四 ………曲則全第十五 ………企者不立第十六 ………重為輕根第十七 ………善行無轍跡第十八 ………以道佐人主者第十九 ………兵者不祥之器第二十 ………執大象天下往第二十一 ………將欲歙之第二十二 ………反者道之動第二十三……… 上士聞道第二十四 ………天下之至柔第二十五 ………名與身孰親第二十六 ………大成若缺第二十七 ………為學日益第二十八 ………知者不言第二十九 ………治大國,若烹小鮮第三十 ………善為士者不武第三十一 ………知不知尚矣第三十二 ………信言不美第七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譯文]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它們不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運行著,所以能夠長久生存。因此,有道的聖人遇事謙退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先;將自己置於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這不正是因為他無私嗎?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解說]先說說范仲淹。范仲淹有句很經典的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直被人們傳誦。如此看來這句話原來是從老子這兒來的,「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同學們可能有這樣的體會,要達到一個目的,有時候越是直接,越是難以成功。不妨調整一下思路,換一種方式。退一步!以退為進!但我們執著地一頭扎進死胡同,結果發現除了還殘留有一點點一往無前的精神之外,面對的卻是絕望時,聰明的人要做的絕對不是繼續前行的頭破血流,而是退一步。退一步絕不是原地的返回,而是海闊天空般的更多選擇的可能。再說說漢代的孔光。孔光身為宰相,但每向朝廷推薦人才後從不向外界張揚,說某某是我推薦的,某某是我提拔的……總是保持著低調,甚至害怕別人知道他推薦人的事,尤其怕被推薦者所知。而正是因為如此,孔光一直受到普遍的尊重。這正是「後其身而身先。」我們應該已經明白了,退是為了進。人的理想不都是那麼隨心所欲地實現的,不是一路順水揚帆,往往是從其對立面實現的。第八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譯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格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解說]這是《道德經》里很重要的一個命題――水的哲學。水最能順勢,無形而有形,也就是說它自身並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樣式,總是隨著容器的形狀而變化,或大或小,或方或圓,或長或短……所以它總是自如地應變著千變萬化的世界。中國古人一直提倡外柔內剛,所謂柔,其真正的意義就是圓融,是在堅定原則的前提下的變通,如水般順應,這就是所說的「權」。作人也如此。一味地隨方就圓,就會失去原則;一味地堅持而缺少變通,就會失去人情。水為柔,卻足以克剛,不是有滴水穿石的說法嗎?「紅顏禍水」,實為男人對女人的害怕至極。所以能被稱為「禍水」的女人,一定了不起的地方,一定有男人們所不及的地方。於是,自己想得到而又得不到的美女就被他們那些人叫作「禍水」,自己得到的美女絕不能叫作「禍水」,而稱為「紅顏知己」。只不過是玩了個文字遊戲,來掩蓋自己內心的虛偽。西方人用「狐狸和葡萄」來描述這種關係,意思雖然相近,然而中國的描述顯然更有詩意。畢竟是禮儀之邦嗎,罵起人來也優美之極。再說說「夫唯不爭,故無尤。」 不作無謂的爭端。才能保持真正的和平。墨子說:兼愛,非攻。也是要說明不義的戰爭是對和平的破壞。老子更進一步說明,正是因為有爭,所以才有世界和平組織;正是因為有世界和平組織,所以世界不和平。他用充滿睿智的辯證思想,讓我們看到了歌舞昇平的背後。從漢代以來,一直就有人在呼籲法貴疏不貴密的思想。。回到我們身邊,規矩越多,說明管理越亂。煩惱由此而來!第九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譯文]執持盈滿,不如適時停止;顯露鋒芒,銳勢難以保持長久。金玉滿堂,無法守藏;如果富貴到了驕橫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禍根。一件事情做的圓滿了,就要含藏收斂,這是符合自然規律的道理。[解說]先用一首詩來說明這一章的大意:天上隨好太孤寒,人間浮華看不穿。彭祖長壽八百年,與我不足三萬天。天長地久有盡時,不及叢林半日閑。落紅無情送春去,清茶一杯參苦禪。「功成,事遂,身退」---中國歷史上這樣的實例比比皆是。范蠡和文種輔佐勾踐打敗了吳國,不僅使勾踐報了仇雪了恥,還使他如願以償地當上了霸主,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在常人看來應該享受榮華富貴的時候,范蠡卻執意要離去。棄榮華於不顧,攜美人於江湖,過一種平淡的生活。平心而論,范蠡並不是甘於平淡的人,但他知道勾踐「蜂目狼音」,只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同享福。功高不可蓋主,功成應將身退。離開,是最好的選擇。既留下了曾經奮鬥的美好,又避免了殺身之禍。「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文種不懂此道,他在等待富貴的到來,並認為自己享受榮華富貴是理所當然的。但最終並沒有等到他所需要的,而是勾踐為他準備的一柄冷冷的長劍。漢代大俠朱家又是一例。季布因反對劉邦而獲罪,在走投無路的時候投奔了朱家,朱家因其是英雄而對方照顧,表現了一個大俠的風範。但當季布釋罪並獲得高位的時候,朱家卻儘力躲避季布,終生不與之相見。韓信之死,也是一例。應該說韓信之禍是從他邀當齊王就埋下了。繼而被降為淮陰侯,這本就是個信號,可惜的是韓信並沒有意識到。只到最後死於呂后之手。死於呂后之手不過是個說辭,真正不能容他的當然是劉邦,原因很簡單,「功高」。你功勞太大了,我劉邦怎麼能踏實地安睡呢?這真是「早知兔死烹走狗,當年寒溪不回頭。」可惜,歷史只能讓人空嘆,無法重來。歷史上的諸多軍事家,一生戰功顯赫,但是很可惜的是不怎麼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岳飛不也是因為不退而死嗎!所以我們,當人生面臨各種選擇的時候,如何選擇是多麼重要啊!因為選擇不是讓你輕易地拿起一件東西,而是讓你慎重地放下。你放的下嗎?你又將放下什麼呢?
請勿複製歡迎轉載歡迎分享
推薦閱讀:
※經典的搞笑語錄,不笑你就神了!
※句句經典,直刺心地,70本書中名言
※經典的傷感語句
※10首唐代七律,經典中的經典
※經典的句子(ZZ)-歸去來-搜狐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