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骨折術後康復治療,這裡全都有!

踝關節骨折是最常見的下肢骨折類型之一,佔全身骨折的3.9%,居關節內骨折的首位。踝關節骨折可由於直接或間接暴力造成,同時可以合併關節軟骨損傷、關節周圍韌帶損傷、關節脫位及軟組織損傷。

踝關節骨折的分型較多,臨床最常用的分型為Lange-Hanse分型、Danis-weber分型和AO分型。不同的分型基於受傷的力學方式和機制、部位進行,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骨折之外,大部分的踝關節骨折均存在韌帶損傷、關節軟骨損傷等因素,充分了解患者的損傷情況,有利於我們決定康復治療的早晚、早起保護方式、負重時間、訓練方法和方案的不同。

臨床上對於踝關節骨折的治療,大致分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方式,骨科醫生通過對骨折情況的判斷決定是手術治療還是保守治療。踝關節的穩定性和關節的複位對於踝關節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義,良好的踝關節複位與固定是康復的基礎,對位對線不良及踝穴不匹配會影響患者踝關節的功能及預後。

保護與複查

  • 踝關節骨折術後,如果僅是簡單的骨折類型,如單純外踝或內踝骨折,且內固定穩定堅強,可以不用石膏固定,早期開始主動功能鍛煉。

  • 如果是雙踝或者三踝骨折,骨折較為粉碎,內固定堅強程度不夠,建議石膏外固定3-6周,具體時間應按照骨科醫生要求確定。

  • 石膏固定有利於軟組織修復與癒合,腫脹的消退,減少疼痛,但石膏固定的時間越長,出現踝關節僵硬,肌肉萎縮等問題的幾率就越大。拆除石膏後應儘快開始關節活動度及肌力的訓練。

  • 石膏固定期間,可能出現石膏的鬆動、肢體的顏色改變、肢體的麻木及疼痛、皮膚的壓迫,都需要及時複查進行處理。特別是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以上感覺的缺失和遲鈍,應經常自我進行檢查。

  • 石膏固定期間,足趾應露出,以便及時觀察肢端血運、感覺及運動情況。

  • 術後仍然存在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風險,特別是肥胖、靜脈曲張、長時間卧床的患者,最好在術後複查一次彩色超聲和D-二聚體的檢查。

  • 術後複查的時間點及項目

  • 康復訓練(保護期,術後1-3周)

  • 內固定穩定,術後去除外固定後,就可以早期開始踝關節主動活動。

  • 踝泵運動:主要目的為加強踝關節跖屈及背伸活動度,除此之外,踝關節的主動活動有利於消退肢體遠端的腫脹。但對於踝關節骨折術後的踝泵運動,活動的次數不應過多,建議每天進行3次,每次15-20個即可。

  • 踝關節內外翻活動:即足面朝內及朝外方向的活動,主要目的是進行脛距關節及距下關節的活動度訓練。該活動可改善距下關節活動度,避免該關節僵硬而導致的不平地面行不穩現象。建議每天進行3次,每次15-20個即可。

  • 踝關節環轉運動:用腳趾進行劃圈、寫「米」字或寫字母(如ABC等)活動。做運動時以足大踇趾為導向。該活動為踝關節複合運動,早期進行可避免脛距關節及距下關節僵硬。

  • 髖部近端力量訓練:通過卧位下的下肢各個方向的上抬訓練,可以有效的加強下肢近端力量訓練,有利於患者轉移能力及下地時的肢體控制。訓練時患者可在避開踝關節的位置加上沙袋或者彈力帶,進行早期抗阻訓練。每天可進行3-5組練習,每個練習15-20個動作。

  • 早期活動以踝關節關節活動度訓練為主,患者進行以上訓練時需注意活動的程度,一般以出現輕微疼痛為限,在該位置點上維持數秒,每個動作都要緩慢進行,循序漸進。

  • 訓練後若出現明顯的次日不可緩解的腫脹、疼痛時,需要減少甚至停止訓練,必要時定期複查X線了解骨折的情況是非常必要的。

  • 訓練前可以進行熱敷,訓練後可以進行局部的冰敷。

  • 康復訓練(術後3-6周)

  • 繼續踝關節關節活動範圍訓練,循序漸進,注意加強踝背伸的訓練,避免踝關節僵直在跖屈位。在進行被動踝背伸練習時,以感覺到跟腱及小腿肌群被牽伸到為宜,每次牽伸維持30秒,每天三次。

  • 開始抗阻下的力量訓練,建議用彈力帶進行訓練,循序漸進。每天建議每組訓練20-30個,每天三組練習,隨著踝部力量增長增加抗阻的強度和次數,如果出現次日無法緩解的疼痛和腫脹,減少或者暫停訓練,必要時複查X線。

  • 足趾夾布訓練,主要目的為訓練足趾關節的關節活動範圍和足底肌群的力量。需要注意的是,步行中並非只有踝關節存在活動,足趾關節的活動在步行及其他日常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踝關節康復中不能忽視足趾的主動活動訓練。

  • 拄拐下步行轉移訓練,包括去廁所、輪椅和床的轉移。最開始需要拄雙拐進行活動,並逐漸控制自己的活動範圍,不要在能力未達到之前隨意增加行走的距離和範圍。

  • 逐漸開始嘗試健側單腿負重站立,訓練的目標是為了加強健側下肢的負重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訓練時保持平衡避免摔倒,訓練過程中也要避免患足的負重。早期可選用雙拐輔助下進行(或者扶牆或欄杆),可從1-2分鐘開始,一天內3-5次,逐漸延長時間,循序漸進。

  • 康復訓練(術後6周-3月)

  • 6周時於創傷骨科門診複查,決定是否可以開始部分負重。

  • 拄拐下行走,轉移,並逐漸擴大活動的範圍和持續的時間,過渡到完全負重。

  • 可按照下圖進行不同方向的踏步訓練(見圖1)。

  • (圖1)

  • 加強踝關節的力量訓練和關節活動度訓練(見圖2)。

  • (圖2)

  • 逐漸開始部分負重位下的踝關節訓練,包括踝關節的本體感覺訓練,根據情況循序漸進.可藉助欄杆或椅子進行,循序漸進,根據骨折癒合的情況決定患肢負重的程度,若不能完全承重,患者可在懸吊、減重、他人扶助等狀態下接受專業人員訓練。

  • 根據自身情況選擇睜眼、閉眼、軟硬程度不同的地面,也可以是墊子或摺疊好的浴巾(圖3)進行訓練,逐漸增加難度和時間。仍然要注意負重程度和時間,避免次日不可消退的腫脹和疼痛,循序漸進。

  • (圖3)

    康復訓練(術後3月—6月)

  • 創傷骨科門診複查,了解骨折的癒合情況,是否可以完全棄拐。

  • 根據行走的穩定度,從雙拐逐漸向單拐、手杖過渡,直至棄拐。

  • 逐漸提高行走的速度,一般不建議3月後開始體育活動,術後6月後開始為宜。

  • 增加負重及單腿負重下的鍛煉,單腿站立及跨步訓練。

  • 繼續加強肌力及踝關節本體感覺訓練。

  • 適應不同的行走環境,如社區、馬路、超市或山地。

  • 開始適應工作環境,逐漸恢復工作,逐漸了解環境中存在的障礙,避免二次傷害,根據自身情況逐漸增加工作時間及強度。

  • 本期編輯:Cathy

    本文轉自: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運動創傷關節鏡專科

    來源:欲曉康復


    推薦閱讀:

    中國高血壓治療指南介紹
    治療肺癌的偏方秘方
    胃潰瘍老犯,在水中加上它,可以有效治療胃炎!
    各種慢性病治療秘方連載(七)*
    焦油治療牛皮癬知識普及

    TAG:骨折 | 康復治療 | 治療 | 關節 | 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