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時代下的兩周時期玉器與玉文化(下)

這就是我通過以空三足器演變為主導,觀察到的黃河流域史前不同文化譜系的考古學文化, 和同一考古學文化中的不同考古學文化譜系的文化因素的碰撞、吸收、融合,實現的考古學文化的文化與考古學文化推陳出新的波浪洶湧的旅程, 我稱之為黃河流域空三足器革命! 同時,我從這一革命中看到文化的傳承、吸收、融合、創新乃是推進這一文化革命的演進規律。 玉器與玉文化是否可以作這樣的研究?玉文化的演進是否存在著規律,如果有規律,那規律是什麼,我發現這一考古學文化的文化與考古學文化的演進規律之後,就我的知識,粗略地審視了某些其他文化,發現這考古學文化演進規律,具有相當普遍的適應性。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格局下,中國或中華文化怎麼辦?我想辦法只有一個,就是遵循「傳承、吸收、融合、創新」這一文化的演進規律,以之作為戰略,走文化雜交的路,這樣便能實現全球文化的「美美與共,不同而和」。如是看來,釋讀出考古學文化之文化與考古學文化之演進規律,便可將考古學文化之文化的研究,推至太史公說的「通古今之變」的境界。這樣來說,已自感相當狂妄了!但捫心自問,我到了這樣的年齡,實不需自吹自擂,所以說了這些,目的只有一個,僅是為了推進玉器與玉文化的研究,其他就管不了那些了!玉器與玉文化研究闖進「通古今之變」,是我唯一的、赤誠的、熱切的希望。

二、中國玉器與玉文化研究需將放在中國文化變革之路中進行考察

研究中國玉器與玉文化,應當將玉器與玉文化放在中國文化整體中進行考察。

中國整體文化經歷了歷史的變遷, 故為了將中國玉器與玉文化置於中國文化整體中考察,就需對中國整體文化的變遷有所了解 。至少,是大體的把握。 同時,要了解甚至大體把握中國整體文化,談何容易,是一件很難做到的學問。 怎麼辦呢? 我想能認識中國思想、哲學的變遷,便很可能把握中國整體文化的脈動。因此,我建議研究玉器與玉文化的朋友,能讀一些思想或哲學史方面的著作。

東周是「創立中國思想與文化根基的時代」,「形成了以孔子和老子思想為核心的華夏文化與精神文明, 從此中國文化與精神文明升華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這個時代,可以借用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的話,稱之為 『軸心時代』」。 東周所以能被稱之為 「 軸心時代」,是因為這個時代樹立了孔子和老子這兩根文化與思想的大柱。 所以將東周稱之為「軸心時代」, 還因為中國的思想與文化 , 並沒有停止在這個時代, 在不斷地走出著這個時代的思想與文化的同時, 湧現出來的或新的形態,或既是新形態又是新質的思想與文化,都同這一時代的思想與文化存在著某種關聯。

兩漢之際,佛教進入到了中國。因應佛教之傳入中國,便依據老子的某些思想,尊老子為祖師,中國創立了道教。佛教進入中國初始, 先是在社會下層民間傳播, 至南北朝時期,擠進中國社會上層,到了唐代,為適應中國水土,吸納儒、道兩家的思想與文化的養分,發展成禪宗。至此,佛教便成為中國的佛教了,成為了支撐中國文化與思想大廈的第三根柱子。但中國的儒、釋、道的思想與文化之間的碰撞與吸納沒有就此結束。儒家因應佛教發展為禪宗,一是因襲自身傳統,二是吸納釋、道兩家,尤其是禪宗的思想與文化的一些營養,三是予以融合與創新,到了宋代,便發展為宋明理學。至此,儒釋道便成了中國思想與文化的傳統。

歷史發展到明代晚期,由於歐洲耶穌會以澳門為基地,進入中國內地傳教,先是在民間,後闖入社會上層,直至成為皇室的賓客,一是向中國輸入了西方科學、技術、思想與文化,二是也將中國的科學、技術、思想與文化傳到了歐洲,這就開啟了以儒、釋、道為一方和以西方思想與文化為一方的碰撞的歷程。這歷程崎嶇、險峻,碰撞發展到兵戎相見,中國人累累敗陣,乃至賠款割地,得出的結論 ,是還得向西方學習,從「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及「師夷長技以制夷 」, 到得出要搞 「共和」的結論。至此,儒釋道式微,處於「用」的位置了, 「共和」成為了支撐中國文化與思想大廈的第四根柱子。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實現了走進 「共和」 的條件, 但終究未走到「共和」,搞了個黨國體制。1949年,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推翻了國民黨建立的黨國體制,建立了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思想,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或曰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至此,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成為了支撐中國文化與思想大廈的第五根柱子。時序雖處第五,但在國家和社會的位置, 卻和儒家在皇朝帝國國家和社會中那樣,成為了國家的社會思想與文化的主流,成為了國家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的指導思想,成為了國家思想的理論基礎。然而「共和」或它的變種的「普世價值」,卻不甘心退出舞台,不時地在我們的社會中涌動, 挑戰著馬克思主義與毛澤東思想這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立國的理論與思想基礎。

▲耶穌會入華

這就是中國自春秋時代以來已經經歷的和正在經歷的思想與文化之路。

我所以在這裡講了自己認識的中國自春秋時代以來所走過的和今後還要走的思想與文化的路,如我開頭說的那樣,是希望朋友們將玉器與玉文化之研究,納入到中國思想與文化研究這一整體學術環境中來,是不是應該這樣?請朋友們考慮。

三、變革時代下的兩周時期玉器與玉文化

中華玉文化中心在此以前舉辦的展覽和開展的玉器玉文化學術研討會,均限於史前時代,從現在開始至今後四五年內,我們的這些活動, 轉入到了西周和東周這兩個歷史時期。在這個轉折點上 ,我們的玉器與玉文化的研究,如何實現新的進步,我想就這個問題,和朋友們交換一些認識。

西周晚期輸入的制鐵技術,至東周得到了發展,社會出現了新產業。至此,中國走出了青銅時代,跨入了鐵器時代。制鐵業擠入傳統手工業的結果,一是增加了手工業門類,二是使原來附屬於農業的一部分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產業 ,三是為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撐。手工業被新材料、 新技術裝備了起來, 便得到了縱橫發展,同時,將鐵工具用於農業,提高了農業生產力,產生了五口之家經營百畝之地的小農經濟。不同手工業之間,以及手工業與農業之間的交換,促進了商業的發展。發展的商業,促使各國紛紛鑄造用作交換媒介的金屬貨幣的同時,形成了包括鉅賈大賈在內的具有顯赫勢力的商人階層。伴隨著這經濟領域中出現的生產方式、經濟結構和交換方式的變化,社會便出現了社會結構、社會成員構成和人們的社會關係的變易。東周各國因應這經濟和社會的變易,紛紛變法改革,其結果便是東周巨變。

中國自農業革命之後的長達萬餘年的歷史中,經歷了如下幾個大的變革:

一是早在公元前三四千年之際,在中華大地上實現了由原始社會向文明社會的轉變,產生出了神權與軍權並重的神王之國的國家形態;

二是在公元前兩千多年之時,中國進入了青銅時代,發展出軍權凌駕於神權之上的能容納單一考古學文化族群的比較成熟的王國政權(夏王朝)形態;

三是商王朝晚期,青銅時代進入了鼎盛時期。約在這個時期的後期,周人學習商人的先進文化,掌握了商人的文字和青銅冶煉鑄造技術,推翻了商王朝,建立了周王朝。周王朝的政權形態,雖同夏商王朝一樣,也是王朝王國,但和夏商王朝存在著重大區別 ,是推行封建政治體制, 實行 「齊政修教」、「因俗而治」,改變了夏商王朝只容納單一考古學文化族群的政權體制, 實現了將不同的考古學文化族群納入了周王朝的管理與統治, 開啟了多民族國家的先河, 從此使中國國家步入了多民族國家管理與統治體制的軌道;

四是上面說的東周巨變。這一巨變是變革了周王朝建立的封建政治體制,至秦確立為皇朝帝國政治體制。「百代皆行秦政制」,至辛亥革命,秦皇朝創立的帝國政治體制,歷經興革修補,延續了兩千多年;

五就是辛亥革命。 自此,皇朝帝國政治體制退出政治舞台,走上了黨治國家道路,簡稱為黨國的政治體制。

這就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國家形態,或政治體制走過的和正在走的歷程。

東周巨變不僅具有政治體制改革的意義,也表現在文化方面 。 這文化方面的表現 ,主要有如下三個方面:

一是「士」的階層的形成。所說的「士」的階層,拿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智識或被稱之為知識分子階層。

二是在先前的中國文化與文明發展的基礎上, 因應時代的變易湧現出來的對未來時代的追求,出現了一批偉大的思想家。他們著書立說,齊放、爭鳴,使中國的文化與精神文明實現了巨大質變,形成了以孔子和老子思想為核心的華夏文化與精神文明,從此中國文化與精神文明升華到了一個嶄新的段。這個時代,可以借用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的話,稱之為「軸心時代」。中國文化所以延綿不斷,就是因為有這樣軸心時代呈現出來的具有軸心意義的思想與文化。從整個中國思想史來看,無論是孔子與老子的思想,還是諸子百家的學說,相互之間雖有吸收與借用,但都是原創於中國,或中國的原創。從中國這一意義觀察,借用梁啟超的話來說,直至兩漢之際,佛教傳入之前的中國,可稱之為中國之中國,佛教和明朝晚期西方文化傳入之後的中國, 當分別名之為亞洲的中國和世界之中國。亞洲的中國和世界之中國的時代,國人因應時代的變化,發展出或創立了許多重要思想,推進了中國的發展,但構成這些思想的元素,乃至其中重要的元素,甚至形成這些思想的始原,均非中國本土所出,無不同入境的外來思想相關。

▲東周玉器-鳳

三是與上述「一」「二」密切相關,東周時期通過非華夏文化譜系的族群(有的已立「國」,如越、楚)和同屬華夏文化譜系的族群的不同地域集群(有的已立「國」,如三晉)之間的文化競逐、碰撞和交流,文化與族群自識日益趨同,最終融合為華夏文化所標示的華夏族。東周各國基於華夏族的自識與認同,故建立以華夏族為主體的多民族的統一政權,便成為了它們相互征戰的追求。

東周的華夏族,至秦,被稱為秦人,至漢,被稱為漢人,至唐,被稱為唐人,近代的他稱和自稱,均為漢族。華夏族雖經歷朝歷代的自身發展,尤其是如同黃河在其不同的流段中容入不同支流那樣,也在不同時段中融合了其他族群,出現了變化,演變成為漢族,但不能變化的則是華夏族乃是漢族的始源這一歷史形成的事實,同時,雖經歷朝歷代的變異,華夏族是秦人、漢人、唐人和漢族族源中的主源這一事實,也未能變化,可見,華夏文化具有巨大的生命力。正因為春秋形成的華夏族及其文化具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才使中國成為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不是政權意義的「國家」,是指領土和人民這一意義的國家)、漢文化為主體的中華民族文化,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和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的統一的國家政權形態一直存在下來。這歷史的積澱如此深厚,以致成為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

從以上講的來看,可知東周時代,在產業革命上,是開啟了中國鐵器時代的時代,在政治體制上,是將王朝王國革新為皇朝帝國的變革時代,在思想與文化上,是思想家著書立說創立中國思想與文化根基的時代,在族群上,是漢族的始源和主源的華夏族的形成時代。在中國長達五千年文明的長河中,東周時代處於承前啟後、 繼往開來的偉大的社會變革的關鍵地位。

▲山西侯馬晉國遺址出土東周玉器

東周玉器,在這巨變的社會中,表述了什麼樣的文化?這文化在東周的文化總體中,肩負了何種功能,起了什麼樣的社會作用 ,佔據了什麼樣的位置?東周玉器與玉文化,在這巨變的社會中,是否出現過變化,出現過什麼樣的變化? 東周玉器與玉文化,作為一個整體,是在什麼樣的根基上成長起來的, 又長出了什麼樣的枝葉,呈現出什麼樣的源與流,為何有這樣的流變?我的這些問題,是我所以策劃九連墩墓地出土玉器展, 和再過兩年將舉辦熊家塚墓地出土玉器展, 以及舉辦這次學術研討會的動因, 這也是向研究玉器與玉文化的朋友求教的問題。 期望整個東周玉器及其表述的文化的研究, 通過自由討論、 齊放爭鳴,從這裡升華起來。


推薦閱讀:

傳統文化課‖第一講:周易到底是個啥?
《封神演義》中,為什麼有的叫真人,有的叫子,有的叫道人,有什麼區別呢?
品牌文化——中國品牌與國外品牌的對比
除了尉遲恭、秦叔寶,還有誰能做門神?
【原創】大明王朝覆亡過程中人性與獸性的擴張:張獻忠屠蜀(二)

TAG:文化 | 變革 | 時代 | 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