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核心價值與競爭力是什麼?
人類社會歷史,尤其是近現代以來的人類發展過程,已充分證明文明與文化進步的核心價值與競爭力,就是自由。經濟活動中發展是硬道理,沒有發展,經濟就陷入滯脹與危機;而文化提升方面自由才是硬道理,沒有自由,文化就匱乏靈魂和生命。
自由就是指人的精神與品格方面的自主、自發、自強、自律,真正意義的現代文化,只能植根和發達於這樣的健康土壤之上。有中國人出於狹隘的文化觀或私利,竟置國家民族的遠大前途於不顧,總是想方設法地遮擋自由的光芒,總狡辯說自由只是西方文化的專利。
難道非西方文化就不需要自由或必須排斥自由嗎?那樣豈不是自縛羅網,向專制和壓迫俯首稱臣嗎?《國際歌》中早就大聲唱響:「從來就沒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這裡分明所鼓勵和提倡的,就是人的自由精神和意志發展。
筆者贊成這樣的總結,即人類文明發展歸根結底要注重兩大核心因素:自由與溫飽。人的動物屬性,必須滿足溫飽要求才可生存;同時人又是擁有思想、精神和意志活動的高級動物,必須在自由的氣息中壯大成長。貧困挨餓與壓抑窒息,都會破壞人類的正常生活與發展,也因此必然為人類社會所不斷突破和反抗。這就是社會與文化的基本發展規律。
經濟生活出了問題,民眾就會「佔領華爾街」以示抗議;自由生活出了問題,民眾就會起義把獨裁者驅趕下台。
最近中國的執政黨和政府忽然要討論「文化繁榮與發展問題」。因為在中國所謂文化一向很政治,於是不少輿論提前猜測,可能是中國領導層目前覺得「形而下」的物質發展已經很有成績,是特別關注「形而上」文化與政治改革的時候了。
中國政治文化改革目前最為緊要和關鍵的課題,就是如何限制與監督權力,如何將更多權力回歸於憲法和公民社會來掌控,如何為中國的文化發展環境注入更多自由、自主和創新的氣息。
然而很可惜,高層的會議公報一出來,原來其繁榮、發展文化事業,是為了「增強國家軟實力,捍衛國家文化安全,從而牢牢掌握思想文化領域國際鬥爭主動權」。
看來中國的權力中樞是有的放矢,而且針對文化思想方面。有何擔憂呢?應主要是源自所謂「阿拉伯之春」的影響。
「阿拉伯之春」是個什麼性質呢?有當權者或衛道士可能試圖將其定性為「吃飽了沒事幹」一類,卻忘了經濟可以造成危機,缺乏自由更可以造成危機。今年伊始,正當穆巴拉克及卡達菲之流還手握固若金湯的權柄,沉浸在慶典享樂的餘熱中時,他們做夢也不曾料想,一個普通的突尼西亞人再也不堪專制和壓迫,毅然點燃了爭取自由的燎原之火。短短几個月之內,號稱創造了北非國家經濟發展奇蹟的幾個專制強權逐個灰飛煙滅。「有溫飽,沒自由」的存在模式,正遭受空前的危機和挑戰。
中國領導層目前能對「阿拉伯之春」的局面及後果有所觀察反思,當然不是壞事。但反思後預備採取的應對舉措,是否拿準了路徑及目標,卻很值得商榷。
首先,文化的繁榮發展不必以政黨或政府方針為主導,而應以人民大眾的自由意志為主導,要切實加大民間文化的分量,因為真正的軟實力出自人民的自由和創造力,否則譬如像卡達菲那樣再多弄出幾本「綠皮書」來也無濟於事。再者,文化是需要管理,但應加強法制管理和行業道德自律,而非靠行政干涉與官方控制。
還有就是,中國的文化前途既不能靠炒作傳統文化,也不能靠單一的政黨文化,而必須大力推動新時代的公民文化,來自由地創造與推陳出新。
如果缺乏上述幾大文化發展原則和前提,所謂文化繁榮的設想就只能是緣木求魚了。
推薦閱讀:
※NO.289-如何分析手亞馬遜競爭對手listing?
※大國博弈:唐與阿拉伯在中亞的競爭
※內向性格的競爭力(顛覆偏見)
※德系三強在華競爭加劇 新X1欲改豪華SUV格局
※妻子要具備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