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們向「好萊塢」學什麼 (轉)

我們向「好萊塢」學什麼

初次來好萊塢星光大道的人,可能會失望。他們無法想像,每年盛大的奧斯卡頒獎儀式,就在這樣一條擁擠凌亂的街上(我們去的時候,這條街正在修整)舉行,連頒獎式現場——柯達劇院,看起來也並不起眼,跟「盛大」「恢宏」這些詞毫不沾邊。而那些巨星們的名字,則被刻在了地上,任遊客「踐踏」,你想要尋找自己崇拜的偶像,得蹲在地上找半天,這和動輒就為名人建一座高大的塑像,然後讓人仰頭膜拜的中國文化截然不同。

可是,就在這樣的漫不經心和不動聲色中,好萊塢大片卻走遍世界。它像一把包裹著美國文化的各色糖果,吸引了各個國家的消費者。當然,針對不同國家的特點和消費者的口味,它們也會適時調整「配方」。

為了贏得全球最大的市場,好萊塢就在改變對華策略:影片中那些有損中國形象的情節被刪除,中國醫生救了美國的鋼鐵俠,007去了中國……好萊塢「向中國卑躬屈膝」的消息,讓一些痛恨「美國霸權」的人興奮不已。可是,他們沒有意識到,那些融入「中國元素」的美國大片,依然在以各種令人喜歡(起碼不讓人反感)的表達方式,傳播著美國的價值觀。

不管你是否對美國文化感興趣,也不管你是否「痛恨」美國大片,都不能對其「說教」能力和不斷滲透的感召力視而不見——至今為止,沒有哪一種文化,能夠與美國的「文化霸權」相抗衡。它具有如此強大的擴張性,雖然不斷遭到批評,卻絲毫不影響其擴張——人們捧著爆米花、喝著可樂,一邊觀賞美國大片,一邊指責其獨霸天下。

於是,走在這樣一條並不氣派——與其世界影響力並不對稱——的街上,不免會想:美國文化有哪些獨特之處,它怎樣在本土與全球之間雙向運行?美國政府如何支持文化產業的發展?美國的文化體制到底是什麼樣?……

這些,似乎與我們此次美國之行的目的——進行「青年領導人社會創新項目」培訓——並無關聯,但是,撇開培訓的具體目的,審視其背後的政治與文化背景,就會發現,無論是好萊塢大片,還是美國的社會創新,或者NGO(非政府組織)的運作,其實彼此相聯,它們都是美國文化的標誌,或者代言人。

說美國好或者美國壞都很簡單——網路的輿論空間里,時常充斥著這兩種斷然對立、互相打殺的聲音,問題在於,美國為什麼「好」?它又「壞」在哪裡?它的「好」,哪些是我們可以學習的,它的「壞」,哪些又是我們可以避免的?在全球一體化的世界,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而言,與美國的合作、摩擦、抗衡是必然,兩個大國之間如何相處?即便撇開這種政治上的「宏大敘事」,作為一個大國國民,我們該怎樣與世界交往?要知道,國家的風範,其實就是每一個公民的形象。

當我們對美國的政治體制、社會管理方式、NGO的運作模式有所了解之後,會看到其優長,這些優長,我們如何「搬來」?只要對中美兩國的政治傳統、文化傳承、社會沿襲、發展模式有一定的了解,就必然洞悉其間巨大的差別,也一定會放棄「全盤照搬」的設想。

比如,美國的NGO活躍於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們能夠影響政府的政策制定、企業的發展策略、個人的前途未來……很多時候,它們的作用和影響力,遠遠超過政府。對於我們這個習慣於政府包攬一切的社會而言,如此強大的NGO組織,很難想像——像美慈國際這樣遍布世界的慈善組織,能否在中國存在?

NGO在美國的強勢,與其文化傳統、政治體制、社會管理方式密不可分。這也就決定了,它的運作與發展模式,不可能在中國完全複製。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不需要NGO,不需要改變自己的社會管理方式。實際上,這些年,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於這方面的努力。我們需要思考的是:政府如何確定自己的權力邊界,從「無所不包」中抽身;NGO如何與政府、企業和社區合作,保持可持續發展;在一個缺少自治傳統的社會裡,如何實現民眾之間的相互信任與自我管理……

某種意義上,NGO和好萊塢大片一樣,都是美國文化的組成部分,也都致力於在全球擴散美國文化的影響力。「潛移默化」是它們表達(輸出)自己價值觀的主要方式。

在世界各地上映的美國大片,我們並不陌生,它們從來不以「主旋律」自居,卻如同可樂和薯條一樣,慢慢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悄然改變觀念。

還有美國和平隊。美國政府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向發展中國家派遣志願者。在幫助當地發展的同時,深受美國文化影響的志願者,也將美國的社會治理理念帶到了這些地區,極大地促進了美國意識形態的傳播(輸出)。

美國沒有文化部,政府也很難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管理」文化,但其在文化領域並非毫無作為。儘管「國家藝術委員會」的誕生和「國家藝術與人文學科基金會」的成立幾經波折,並且,反對國家「干預」文化的呼聲一直不曾停歇,但是,政府、企業以及NGO對文化的扶助,卻持之以恆,卓有成效,它們共同造就了美國文化的強勢地位。

如今,「在科羅拉多和得克薩斯,他們用汽車牌照稅來資助文化;在密蘇里州或堪薩斯州,他們通過黑人街區的復興或文化旅遊業來資助藝術;在美國的十來個城市,他們用六合彩或旅館住宿費的徵稅,來補貼博物館和交響樂團……在聯邦與地方的藝術事務處之間,可以發現給予文化的間接的公共資助,雖然這些資助是隱蔽的,或者不敢叫作補助的。」(馬特爾:《論美國的文化》)

同樣,作為非政府組織運營的典範,美慈國際組織的項目,覆蓋世界各大洲40多個國家,它與各國政府都有著良好的互動與合作,在從事各種救援和社會建議項目的同時,也「悄無聲息」地傳播著美國的社會管理方式、意識形態和價值觀。

全球化的進程,對應著文化和價值觀的多元化。不同文化與價值觀之間,需要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中國文化所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建立與傳播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如何用他人能夠(願意)接受的方式,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如何在成為一個經濟大國(不得不說,我們在美國購買的大多數商品,都是中國製造)的同時,成為文化大國?


推薦閱讀:

好萊塢性侵醜聞幾時休
喬治克魯尼在好萊塢是怎麼樣的一個存在?
2010不可錯過的50部好萊塢電影(TO喜歡看電影的你)
首位闖入好萊塢的華人女演員紅顏命薄
郝建:好萊塢與主旋律

TAG:好萊塢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