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三國:中日韓書法大比拼

2015年11月30日,在韓國首爾舉行的「東北亞名人會」

第十次會議發布《中日韓共用常見808漢字表》新書。新華社

漢字把三個國家的文化連在一起,只要漢字在,關於書法的交流與爭議就不會停止。

唐·顏真卿《多寶塔碑》

公元804年,日本第17支遣唐使團出使大唐,空海、最澄二位高僧隨行。彼時,唐朝書法家顏真卿逝世20年,「顏體」字被競相模仿。二位高僧一年後歸返,帶走數百部手抄本經書,同時,把「顏體」字帶回日本。

《空海詩帖》局部,早稻田大學藏

若干年後,空海、最澄與嵯峨天皇一起,在日本書道史上並稱「三筆」。

日本書法家 井上有一 書法作品

1958年,日本書法代表團第一次來中國,日本書法家以巨型毛筆書寫特大號漢字,從未見過此氣勢的中國觀眾無不驚訝讚歎。30年後,西方當代藝術進入中國,自由奔放的日本少字數派書法被中國書法界推崇備至。

韓國書法

韓國的三國時代,王室書院和貴族學堂開始講授中國文學,漢字書法成為貴族時尚。韓國人一千多年來研習篆、隸、草、楷、行五書體,在本國建立了成熟的書法體系。

韓國書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去漢化」政策將漢字踢出韓國人的日常生活,韓國書藝與繪畫、攝影一樣成為純粹的造型藝術。

日本前衛書法

書法以漢字為依託,而漢字是中國人的發明。一千多年來,書法隨佛經、儒學、畫卷、詩經傳入亞洲各國,尤以日本、韓國所受影響最深。這門藝術在日韓兩國落地生根,嫁接出新的形式和理念,三國之間書法的交流與博弈隨之而生。

日本現代書法

書法作為日本、韓國的外來文化,技法和規範顯得不那麼重要。

中國活字印刷術

釋迦牟尼和孔子是書法藝術的佈道者。在印刷術還未發明的隋唐以前,佛教經文的傳播基本靠抄,古代高僧大多是半個王羲之。日韓兩國的佛教文化由中國傳入,鄰國的「唐玄奘」們在抄經的同時掌握了漢字的書寫技巧,成為第一批書法藝術的傳播者。北宋以後,中國進入文官時代,儒家經典開始傳播。印刷術的發明讓官方文字有了統一的「宋體」,批量複製之外的書寫成為藝術,「二王」、顏真卿、柳公權等大家墨寶被奉為經典。

趙孟頫 楷書

在越來越頻繁的交往中,日韓因襲了當時中國人的審美趣味,書法品評在本國形成體系。當時的韓國人最愛趙孟頫的「趙體」,版刻印刷以趙體字為模板。而日本人最愛顏真卿的「顏體」,全因日本遣唐使往來頻繁期間正是顏真卿最被推崇之時。

顏真卿《守政帖》

中國人的書法以「法」為尊,儘管屢受外國文化影響,土生土長的文化有通向傳統的一線牽,恪守古老的技法和規範依然是中國書法的第一重境界。

"井上有一《貧》"展

中國武術流傳至琉球群島變成空手道,茶文化東渡日本成為茶道,日本人遵循自己的文化傳承習慣稱書法為書道。日本的書道重在「道」,最先在日本皇室和貴族中間流傳,後來成為在武士中間盛行的文化。書道在日本的傳入與禪宗有關,傳播過程中又受武士道精神影響,這讓它多少有點信仰的味道。日本備受爭議的前衛派書法大師井上有一一個「貧」字一寫一輩子,這是對藝術的追求,但更像是某種宗教儀式,是對信仰的堅守。

韓國 書藝

書法在韓國被稱作書藝,「藝」不同「法」,更不同「道」,它是門藝術,也是種技藝。15世紀以前,韓國人沒有自己的文字,漢字是他們的官方文字,書漢字者,皆為上品。韓國「去漢化」政策實施之後,漢字退出了韓國的主流文化,書法自然成為一門純粹的藝術。「藝」少了份責任和義務,雖然小眾,卻不失情趣。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黨委書記鄭曉華教授在一次會議上碰到韓國教授,對方說,韓國人的國民性像鋁鍋,一燒就熱,一放就涼,有種直來直去的質樸,這也正是韓國書藝的特色。

在日本,書法愛好者有上千萬之多,每十個日本人就有一個能拿起毛筆像模像樣地寫幾筆。

經過上千年的本土化發展,書法在日本和韓國早已不被視為外來文化,成為日韓本國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這門古老的中國藝術在他鄉更受禮遇。

韓國 書藝

在韓國,書藝是頗為盛行的民間藝術。擁有5000萬人口的國家習字者近10萬,各種規模的書法協會深入到區縣級,不少韓國人有著較深的書法功底。「中韓建交之後,有大量韓國學生跑到中國來學習書法。那時候央美還在王府井,80年代末90年代初,來美院讀書法本科和研究生的韓國學生很多,當時書法系的留學生是最多的,這批韓國學生回國後很多人成了書法教員,這對韓國的書法藝術發展影響很大。」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尹吉男教授回憶道。

近幾年,這股「書法熱」在韓國已經退去。1945年後,接受漢字教育的一代韓國人逐漸退出歷史舞台,韓國人的親美文化也開始佔據主流位置,書法藝術的蕭條在韓國有目共睹。「韓國受西方影響最多一百多年,但書法文化在韓國有上千年的歷史,雖然文化在蕭條,但根還在。」鄭曉華說。

蒼井空書法

在中國,網友驚嘆於蒼井空的書法造詣,但很少有人知道,日本書法愛好者有上千萬,每十個日本人就有一個能拿起毛筆像模像樣地寫幾筆。書道和音樂、美術一樣,是日本中小學教育不可或缺的一課。「日本人繁體字的傳統沒有斷,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比我們更接近書法的本源。」尹吉男說。

日本一年一度的新年書法大賽

日本一年一度的新年書法大賽每年都有幾千人參加,大人小孩跪在地上寫字,完成之後幾千人手舉作品共同展示,場面很是震撼。

不僅有比賽,書法藝術在日本人生活中的應用也很廣泛。日本參議院里的黨派名牌都是用毛筆寫在原木上的;一些書店裡的價簽名錄不是列印的,而是一筆一畫用毛筆寫出來的;牌匾也一樣,除了英文和美術字,古色古香的書法字牌匾也隨處可見。「日本已經進入後工業時代,機械複製已經不高級了,這時候他們反而會回歸傳統。」鄭曉華說。

日本街頭書法招牌

尹吉男認為,前衛派書法一定是以傳統書法為基礎,而不是從美術和當代藝術中半路出家。

中國是書法藝術的發源地,但更多西方人是借路日本書道而了解中國書法的。對此,尹吉男分析:「直到現在歐美人還有個誤區,他們一看到書法就覺得是日本人的東西。並不是中國書法不如日本,而是冷戰時期歐美和日本的交流比較多,那時候也正是日本書法快速發展的時期,西方人當時是以日本書道為藍本而了解書法藝術的,對中國書法的認知比較少。」

日本 井上有一 作品

日本現代書法更容易被歐美接受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的形式更符合西方人的審美趣味。中國人的現代書法主流依然是因襲傳統,而日本人在書法上受傳統的羈絆沒那麼深,在接受了西方美術和當代藝術後,他們的書法分流出一支前衛派力量。「日本書法現在主要有三個流派,傳統書法、假名書法和少字數派書法。前衛派書法更接近西方人的藝術,自然更受他們歡迎。」鄭曉華說。

前南開大學教授田蘊章曾公開批評日本前衛派書法。在他看來,日本前衛派書法在字形上已經沒有了漢字的美感,幾乎無法辨識;在筆法上,筆鋒筆韻全無,不過是握著一根毛筆塗塗畫畫。

日本 井上有一 顏體作品

尹吉男並不排斥日本前衛派書法,但他更欣賞源於傳統而高於傳統的創新,並不看重國籍和派系。井上有一是中國人最熟悉的日本前衛派書法大師,開創了完全不同於傳統的個人風格。「你看井上的書法多前衛,但他寫了半輩子『顏體』,他懂傳統書法,而且他研究古書,背後有文化作支撐。」在中國,受上世紀80年代西方思潮的影響,日本的前衛派書法在中國備受追捧,中國各種現代派書法也曾風光一時。

陳振鐮 學院派書法

今天,雖然傳統書法在中國仍是主流,但陳振鐮的學院派書法、王鏞的現代書法還是給書壇注入了新的活力。「王鏞絕對是現代書風的代表人物,但他的傳統書法寫得非常好,所以他的現代書風是有底蘊的。」尹吉男說。

陳振鐮 杭州G20峰會書法歡迎牆

工業文明對傳統的衝擊讓越來越多人唱衰中國書法。鄭曉華對此卻很樂觀:「漢字依然是我們的官方文字,在這點上日本和韓國無法同我們相比。」在藝術市場上,華人是書法藝術品的最大買家,日韓書法偶有高價拍出,中國書法作品顯然更受追捧。

王鏞書法作品

中國當代書法超不過古代大家,又鮮有創新,這一直被外界詬病。鄭曉華卻認為,中國書法創新的時機未到。「歷朝歷代的書法大家都寫出了那個年代的風骨和韻味,新中國建國才60多年,這對於一門藝術的發展來說時間實在太短了。」

此前教育部下發文件,書法教育被正式寫入教學大綱,「書法進課堂」似乎指日可待。若小學生真能在課堂上重新拿起毛筆,中國書法文化的傳承就有了更好的渠道。在書法教育上,也算是趕超了韓國,追平了日本。

書法課進課堂

日韓並沒有中國書協這樣的官方機構,中日韓三國在書法上的交流以地方對接為主,各個友好城市間的聯合展覽數不勝數。三國間結於書法的緣分已經散落在民間,漢字把三個國家的文化連在一起,只要漢字還在,關於書法的交流與爭議就不會停止。

來源:《新周刊》宋詩婷,配圖來源:網路


推薦閱讀:

明  宋克書法·章草《孫過庭書譜冊》
有人說,開始學書法最好不要學《蘭亭序》,你怎麼看?
書法清賞●徐渭 行書《雨中醉草詩冊》
張旭:醉後一抹,便是半部大唐書法
/◥◣書法欣賞:唐寅書法賞析_《落花詩卷》/◥◣

TAG:三國 | 書法 | 日韓 | 中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