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胎息經》7|道家是如何區分仙、鬼、人的?

道學全球有獎徵文活動持續火熱進行中,我們已經與大家分享了很多參賽作品,猶豫的小夥伴趕快來投稿吧!切記要未經任何發表的原創稿件,而且我們會保留修改權哦!

詳情點擊道化天下,世界玄同 丨2017「玉蟾杯」道學全球有獎徵文活動通啟。

故道家按照陰陽動靜的變化,來決定仙、鬼、人的不同身份。這是道家對具有不同屬性的三種靈性的表達,而處於中間的人類的生死抉擇,就是道家的修仙道與入鬼道的理解。

文/襲明居士

從經典領悟丹道術語

關於道家「神氣」這個術語,算是黃老道家比較古老而專業的道學名詞。象《陰符經》、《胎息經》、《黃帝內經》、《心印經》等等黃老道家的經典,是會經常用到這些名詞。

前面說過,道家的丹道文化名詞,有其一個演變的歷史過程,有一個文化脈絡存在。我們發現,越往中古近古的丹經,則從神氣、陰陽、性命這樣的名詞,慢慢演變為性情、鉛汞、水火、龍虎、男女、彼我等丹道術語。而且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流派,所運用的術語也是有所區別的。

「氣入身來謂之生,神去離形謂之死。」(資料圖)

如果把不同時代的經典,所出現的特殊語言,能夠作些總結歸納,通過這一文化現象,既能幫助我們充分理解經典的內容,也對道家道教的偽托丹經,起到一些甄別的作用。

上古的道家論陰陽,一般是用神氣,這是那個時代遺留下來的文化痕迹。漢唐以後的丹書,逐漸演化為性命、鉛汞來替代陰陽。大抵從唐崔希范《入葯鏡》開始,明確提出:「是性命,非神氣;水鄉鉛,只一味」的表達形式,這似乎是有鑒於大眾修真走向了執泥己身的情況,而不得不強化先天真神、真鉛,以提醒大眾修真不墮入歧途。相傳呂祖就是「因看催故入葯鏡,令人心地轉分明」的。

黃老道家論神氣

關於黃老道家論神氣,按照傳統道家文化演變的規律,這樣的辭彙,主要用於上古的道家著述當中。其理論源泉跟《易經》的陰陽觀相一致。走向隱晦的唐宋道家文化,逐漸建立的道家學說,對陰陽的表達,出現了很多特定的術語,一般是以氣為陽、為彼、為女、為命、為情、為戊、為坎、為壬水,為先天的道氣、真心、不神之神、真神。以性為陰、為我、為男、為神、為性、為己、為離、為癸水,為後天的人心、私慾之心。它們都是傳統道家文化用來表達「道」生萬物的陰陽構成模式的體現,才有了如此多的具有特定內涵的道家術語。

早在《易經》中就已經明確了萬物皆由陰陽構成的二元模式。故《易經》說:「一陰一陽之謂道,偏陰偏陽之謂疾」,陰陽就是天道。這在人身來講,道家認為生命的誕生,必定有一個陰陽的結構,這個陰陽在人心來講,就是神氣。所以經文說:「氣入身來謂之生,神去離形謂之死。」

黃老道家的氣是指的道氣(資料圖)

黃老道家的氣是指的道氣,是無極之始賦予人體生命的原動力。古人形象地描述這種氣的特徵是:「有物先天地,無名本寂寥;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

也就是說,這個長存的道氣,也叫「物」,它比世界上的任何東西還要早。它既不是唯物的,也不是唯心的,是「至虛而含至實,至無而含至有」的一種狀態。就好比我們呼吸的空氣一樣,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卻是真實地存在的一種物,是萬事萬物的主宰,是永久性的存在,不會隨著四季的變換而有所改變,這就是黃老道家對道氣的理解。

道家是區分仙、鬼、人的方法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這個原始無極的道氣,是由無極的道氣演化到有極的太極狀態。道家的無極,是萬物之始;道家的太極,是萬物之「母」,這兩者,又叫做「玄之又玄」。太極是用來表達道的,太極含動靜之機,陽動則陰動,是為太極,陰靜則陽靜,是為無極。故無動靜之機,我們體悟不到道是什麼。太極「可以為天下母」,這個「母」是指的「太極」孕育萬物的道理。「母」是孕育的意思,不是指的母親。

只要有命氣在,人的生命就不會死掉(資料圖)

推薦閱讀:

莊子中有哪些比較有哲理性的句子?
道家上乘築基內功——周天法
老子思想的正確性?
道家關於「女子有三魂十四魄」是否有記載?
天台山道家南宗祖庭 桐柏宮

TAG:道家 | 區分 |